門人 後曹山 慧霞 編
門人 廣輝 釋
後學 晦然 補
洞山三句 謙本所附
曹山舉洞山三句。恐混百丈三句。先揀出百丈三句。第一句者是依住調伏即無散失。便是知有。名為初善。第二句者絕前句依住調伏。為是知非故捨。是名中善。緣中善有捨解不忘。故第三句者即無捨解。此是出纏三句也。如何是一句。丈云不入教。如何是三句。丈云不入念。此俱表向上事。念者塵也。不入是事也。若說一句令眾生入地獄。若說三句渠自入地獄。不干教主事。又云。不入念者。念是剎郍也。亦云一[蒺-矢+生]。
補曰。續仙傳云。異人丁約隱於卒伍。韋子威事之。一日辭去。謂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兩塵。子威問其故。約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蒺-矢+生]。
亦云一毫。亦云正恁麼時。亦云遍。亦云一生也。以要言之。不擬心是也。
△洞山三句。向上一句。門頭一句。超百億一句。向上一句例者。如藥山云。我有一句子未曾向人說。 道吾云相隨來。 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云待儞一口吸盡西江水我即向儞道。 問如何是異。云我若向儞道驢年得異麼。此是咬齒一句。雖然如此。亦是正位中來。是無語中有語。故云來也。來者是那邊人看遮邊人為來也。亦是為人故就不圓轉中而圓轉道出。即是來也。無語中有語也。門頭一句例者。如問石霜如何是一句。云非句也。亦云一句也無。又云。諸聖有祖在。汝家有祖在。云如何是諸聖祖。云非聖。如何是學人祖。云非凡。 又問大光如何是別行一句。云教裡明不得。但是就偏位辨得圓者皆是門頭一句也。是有語中無語也。 超百億一句例者。即絕續句也。亦云不來之句。亦云倒底一句。亦云一人當千人。亦云相應之之句也。龐居士云。必竟真智一人功。喚作一人及第。亦云喚作過人策處。雲居云一人及第萬人獲安。
補曰。此所引語句皆至簡難詳。按居士本錄。偈云。神識自然無罣礙。廓周法界等虗空。不假坐禪持戒律。只須真智一人功。又。十方來一會。各自學無為。此是選佛處。心通及第歸。又。眾生多品類。諸佛只一般。庶人見天子。知隔幾重關。若有過人策。欲見亦不難。策中契聖理。坐取國家官。又。曹洞宗派錄九峰虔上堂舉古云。如似十人同選。但看牓頭一人。一人已過。九人亦過。一人不過。累及九人。僧便問如何是牓頭。師云先須得過。僧云恁麼則九人也應。師云一人得過九人何難。僧云恁麼則禮拜去也。師云汝是什麼心行(云云)。今以九人云萬人。盖以意取之耳。餘則未暇尋撿。
亦云一說。亦云一念。一話一音一句訓誨八萬塵勞法門。亦云度眾生。若一眾生未度則我不成正覺。一人得度總得度。以要言之則不續之句也。若不續時。即不無超也。
僧問疎山云。如何是超百億一句。師云是向去邊事。云因什麼喚作向去。師云。一句了然超百億。不是向去是什麼。云如何是門頭一句。師云奧來出世邊事。云。既是出世邊事。為什麼喚作門頭。師云諸佛是傳語人。祖師是把門漢。不是門頭一句是什麼。云佛傳什麼人語。師云還知有佛向上人也。云祖師把什麼門。師云。一切人近不得。喚作諸聖門。云如何是向上一句。師云全體本位是。云。既是全體本位。云何名為向上。師云三句中最上。喚作向上一句。云向上一句與向上事還同也無。師云不同。云如何是向上一句。師云適來道全體本位。云如何是向上事。師云三句不落。云不落三句麼事如何。師云。非但新豐。踈山亦不知也。
補曰。踈山語舊在上道。今移編於此。
寶鏡三昧玄義(新補舊無註要易說聽今夾岫師註)
四明天童沙門 雲外雲岫 註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
古德道。如是如是善自護持。此實證實語之事。體如金剛不變不壞。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心心相照如鏡對鏡。光光互融各不相借。豈非密用者哉。
汝今得之。善自保護。
此付法授受之際。毫釐無差。護惜受持。使慧命不斷故也。
銀杯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
夫履道一如者。內外明皎。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如銀與雪。如鷺與月。色雖相類。體未仝一。所謂鷺鶿立雪非同色。明月蘆花不似他。當去彼取此以求真性。
意不在言。表機亦赴。
到此者獲自然智慧。不求言其言自至。雲從龍。風從虎。非人力之所能為也。
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求寂者沈空。忘空者墮見。捨空求道。道不可得。空空於內。情存顧佇。所謂一塵起而翳天。一芥隨而覆地。
背觸俱非。如大火聚。
夫進之不可即。退之不可離。心如火聚。莫能安立。到者裡能懸崖撒手。竿頭進步。前後際斷。方為究竟。
但形文彩。即屬染污。
祖師道。一切語言是提婆宗。以者個為主。然失之者喪其道。得之者污其道。不亦難乎。
夜半正明。天曉不露。
夫夜半正明。當求明於暗。天曉不露。當求暗於明。若也暗中得明。暗不為礙。若也明中得暗。明不為礙。所謂如來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為物作主。用拔諸苦。
夫佛性流入一切處。與其同事。引凡入聖。度眾生而無怠。所謂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雖非有為。不是無語。
佛以無為法用於有為法中。立言以化眾生。佛道深遠。非智莫入。
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夫鏡能鑑物從求。發現一無差惑。雖偽而真。雖真而偽。若能以真求偽。以偽求真。則真偽自見。
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不得物。言未正故。
夫新生孩子六識已具。如水上打毬子。不滅不停。婆和學語意。意存於語。語不可辨。當待其機熟然後自透。
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
重離。易之二五。離者麗也。麗者明也。二五重離也。中正之謂也。疊而為三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也。變盡成五者。兼中至。兼中到。通前為五也。三則由漸入頓。五則由頓入漸。化眾生同歸涅槃。
如荎艸味。如金剛杵。
經云。譬如有藥。為呪所持。見聞同住憶念之者。諸煩惱病悉皆除盡。譬如金剛杵能除一切諸魔外道。
正中妙挾。敲唱準舉。通宗通塗。挾帶挾路。錯然而吉。不可犯忤。
此正中兼帶理事準行。敲唱以鳴其道也。偏正互融事得理遣。觸途無滯。故曰通宗通塗。出識不染諸緣。入識不居陰界。錯然則吉。其或不然。則為犯忤。
天真而妙。不屬迷語。因緣時節。寂然昭著。
經云。虗空無動轉。出生一切諸有為法。萬法變滅。虗空無壞。豈有迷悟哉。遇緣即宗。建立諸法隨其昭著。如四時行焉。
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
夫至理者入鄰虗而不知其小。攝世界而不知其大。與陰陽同一造化。理之妙也。不應律呂。道無與焉。所謂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今有頓漸。緣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矩。
夫正偏五位。君臣之分也。君視臣。臣奉君。君臣慶會。中道立矣。兼中至。從漸入頓。順成者規也。兼中到。從頓入漸。逆成者矩也。不規矩不能見其道。觀者當觀規矩。
宗通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係駒伏鼠。
宗通者寂寥非內。趣極者寬廓非外。真常流注。己見猶存。門裡出身則易。身裡出門則難。駒奔鼠竄。熏習難忘。
先聖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從上佛祖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之大施主。隨眾生差別之性方便教導。廣如來平等智慧。見聞覺知悉得清淨。非肯心自許者不能也。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
夫學道者諦審先宗是何標格。著佛衣。誦佛書。行佛行。如是證之即佛也。香嚴擊竹。靈雲見桃花。雪峰輥毬。秘魔擎杈。如是悟之即祖也。佛祖之道人人本具。豈生佛之有異耶。
佛道垂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
古人學道樹下冢間。十年五載乃能成道。所謂久受勤苦乃可得成。雪山六年。少林九年。佛祖標格也。積功多少如虎之缺。如馬之馵。虎之傷人一度耳。生一缺傷人之多耳。如鋸齒馬之後左足白曰馵。左尚吉。道德之驗。喻此表之。
以有下劣。寶几珍御。以有驚異。狸奴白牯。
非弊垢衣無以見珍御。非狸奴無以見驚異。佛祖向異類中行。所謂入眾生界煩惱泥中。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喻。木人方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
經云。譬如射師有諸弟子。雖未慣習其師技藝。然其方便善巧。餘一切人所不能及。木人石兒無情識思慮。喻其巧力非情識思慮所能到也。
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不孝。不奉非輔。
臣奉於君則有憂國之心。子順於父則有克家之志。如周公之於文王。大舜之於瞽叟。倘不忠不孝豈可當臣子之稱。求道亦然。念茲在茲釋之在茲。感應道交可名曰道。
潛行密用。如愚如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潛行者不露。密用者不覺。如春在花或去或來。如月在水不出不入。主主不相見。主中主也。是以懸佛日之長明。續慧命之不斷。豈小補者哉。
汾陽昭廣智歌
或五位或三路 施設隨機巧回互 不觸當今是本宗 展手通玄無佛祖
右敘洞上宗。
或君臣或父子 量器方圓無彼此 士庶公侯一道平 愚智賢毫明漸次
右敘石霜宗。
或全提或全用 萬像森羅實不共 青山不礙白雲飛 隱隱當臺透金鳳
右敘石頭藥山宗。
心聞賁曹洞宗派頌
定齋閑閑居士曹洞贊(淦人。趙康文。字周臣)
醉蓬萊看何移斗柄。月轉銀盤。夜明簾外。露洗丹墀。尚排班人末。鶴出銀籠。鳳辭靈木。正翱天際。帝闕雲深。天顏霧映。九重深秘。回互偏圓。混融明暗。借位明功。借功明位。玉線金針。辨細中細。一句超然。劫前消息。任洞山不會。石女謳歌。木人撫掌。泥牛驚起。
補曰。甞見天童上堂云。一亘清虗夜正央。桂宮老兔冷噴霜。混融明暗無分處。誰辨個中偏正方。所以道正位雖正却偏。偏位雖偏却圓。正恁麼時作麼生辨。良久云。歷歷機前雙照眼。堂堂象外萬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