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11700000049

第49章

分别圣道果人品第六之一

此义已说。谓如灭得名永断智。复次此义。偈曰。烦恼灭已说。由见修四谛。释曰。诸烦恼有二种。一由见谛所灭。二由修道所灭。此义于前已广说。彼灭亦尔。见修二道今当说。此二道为是有流。为是无流。是故说此言。偈曰。修道有二种。见道唯无流。释曰。云何修道有二种。由依世修及依出世修故。见道一向是出世。能对治三界惑故。复能一时灭见谛所灭九品惑故。何以故。世道无如此能。由惑强道弱故。前已说由见四谛。何法名四谛。偈曰。已说谛有四。释曰。何处说。于分别有流无流法中。云何说。如偈言。无流法圣道。此约自名说。灭谛亦已说。如偈言。择灭谓永离。各各对诸结。苦谛集谛亦已说。如偈言。苦集谛世间。见处及三有。四谛次第为如前所说不。说非。虽然复有别义。偈曰。谓苦谛集谛。灭道谛亦尔。释曰。此中是彼次第。如前所说。四谛体性。今说亦尔。为显此义故有尔言。不复重释。偈曰。对正观次第。释曰。若观先缘此谛起。依观立此谛为先。后三亦尔。若不尔应先说因次后说果。何以故。有余法随生立次第。譬如念处及定等。有余法随显相说次第。如说正勤。何以故。无此定义。谓先起欲为灭已生。后起欲为令未生不生。有余法随正说立次第。譬如八分圣道等。今说四谛。随修对正观次第。复有何因。修观有如此次第。是爱著处于处能缚。能所缚解脱。因此求解脱。观察位中初发观次第如此故。先简择苦。此苦以何法为因。故次简择集。此苦以何法为灭。故次简择灭。此灭以何法为道。故次简择道。譬如先观病次寻思病因缘及灭病药。于经中。佛世尊所显。四谛譬如此于何经中。医譬经中。经言。若医与四分德相应。能拔治他刺。何者四分德。一识病。二识病因缘。三识病灭。四识治病药。广说如经。如观察位中次第。简择四谛。修观位中。见四谛次第亦尔。由先习利故。譬如于己所见地无碍纵马令走。对正观者。此句何义。趣向正觉为义。云何此唯无流非有流。由此趣向于涅槃缘真实境起故名正。未曾知知故名觉。如实能通清净境故。此中是果取阴名苦谛。因取阴名集谛。从此聚集苦生故。是故此二谛。由果因义异故名有异不由物异。灭道二谛不但由名异。亦由物异。于经中说有四圣谛。此说有何义。此法唯是圣人谛。是故经说名圣谛。若尔此四于余人是妄。不于一切人皆是谛。以无颠倒故。此中如圣人观。彼余人不能如此观故。说此唯于圣人是谛。于非圣人则非。由颠倒观故。如偈言。

圣人说是乐  余人说为苦

余人说是净  圣人说为苦

有二谛唯圣谛。有三谛圣非圣谛。余师说如此。若受一分是苦自性。云何说一切有为有流皆名苦谛。偈曰。苦由三苦应。如理皆无余。可爱非可爱。及余有流行。释曰。苦类有三。一苦苦类。二行苦类。三坏苦类。无余与二苦如理相应故。是故一切有为有流皆是苦。此中可爱由坏苦故苦。非可爱由苦苦故苦。异此二所余由行苦故苦。何者为可爱非可爱非二。谓三受如次第。由三受相应故。一切有为有流。得可爱非可爱等名。何以故。此乐受变异即是苦。如经言。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坏时苦。苦受由性故苦。谓生时苦住时苦。不苦不乐受。由行故苦。因缘所生起故。如经言。若无常即是苦。如受与受相应有为法。亦应说如此。有余师说。苦受唯由苦类故苦。乐受唯由坏故苦。乃至行苦亦尔。由可爱非可爱不遍故。故此二名不具分苦。一切有为由行苦故皆是苦。前二受亦由行苦故苦。故此一名具分苦。此苦唯圣人能见。此中说偈。

譬如一睫毛  在掌人不觉

此若落眼中  作损及不安

凡夫如手掌  不觉行苦睫

圣人如眼睛  由此生厌怖

何以故。凡夫众生于阿毗指五阴生苦怖意。亦不及圣人于有顶诸阴生苦怖意。若尔于道谛应立行苦义。由是有为故。是义不然。何以故。苦是违逆意为相。故道非苦。何以故。此道生起。不违圣人意故。能引得一切苦灭尽故。若圣人由寂静相观察涅槃。是法由苦相圣人观之为苦。唯此法灭圣人观为寂静。于诸法中若有乐受。云何说唯苦圣谛。由乐少故。譬如乌豆聚中亦有绿豆而说为乌豆聚。余师说如此。何以故。何智慧人。由以冷水稍稍浇痈所生轻乐。计痈为乐。此中余部师说偈。

由能为苦因  与众苦杂故

由苦所爱故  故说乐为苦

一切有苦乐圣人观为苦。由行苦同一味故。是故立苦为圣谛。不立为乐。云何以苦相。观喜乐自性受为苦。由有流无常能违意故苦。譬如彼以苦相观色想等。色等亦非苦如苦受。是汝所言。由苦因故苦。是义不然。何以故。此执是集相非苦相。诸圣人于色无色界生中。云何起苦想。何以故。于彼众生五阴非复苦因故。复次于经中说。行苦何用。若圣人于乐由无常故观苦。无常相苦相有何差别。由生灭为法。是故无常。由有流能违意。是故为苦。若见无常此所见即能违意。是故无常想能引苦想。有余部说。决定无乐受一切受唯苦。云何知然。由阿含及道理。云何由阿含佛世尊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复有别说。应以苦相观乐受。复有别说。于苦计执乐想说名颠倒。由阿含证如此。云何由道理。乐因不定故。何以故。随所有饮食冷热等。众生计为乐因。若过量用非时用。此因复成苦因。此义不应然。谓由乐因增长。或由平等于非时悉皆生苦。是故彼从初皆为苦因。非是乐因。后时此苦渐渐增长。方得显了。威仪差别亦应如此。于苦对治。及于苦差别。由起乐想故。何以故。随世间所有饮食等生具。乃至未为别苦所逼。若受则不许为乐。别苦者。谓饥渴寒热疲惓。爱欲所生苦。是故愚人于苦对治起乐想。非于乐于苦差别亦尔。一切凡夫于中起乐想。譬如担重易肩。是故由此道理。定知无乐。阿毗达磨师说决定有乐。此执应理。云何知然。此中应问拨无乐人。何法名苦。若汝言逼恼为体名苦。此乐云何逼恼。若汝言。损害为苦。乐能增益。云何损害。若汝言非所爱为苦。此即是所爱云何为苦。是所爱后于圣人更非所爱。谓于离欲时。是故此乐不成就。不成就故非所爱。不由余义。何以故。若受由自体性是所爱。此受由自体性。无时无因成非所爱。此义应然。何以故。由圣人以别过失相厌恶此受故。彼观此受。是放逸处。大功力所成易变异无常。由如此义故。非所爱不由自体相。若此受由自体本非所爱。于中无有人生起爱欲。不应为离欲。此受以别道理观察过失。是故知由自体相定有乐受。是汝所言。佛世尊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此经世尊自显了其义。经云阿难陀。我依诸行无常及有为变异故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是故知不依苦苦说此经。此义自然成。复次若由自性。一切受皆是苦。何用净命。阿难陀问佛如此。问云何世尊说。受有三种。谓乐苦不苦不乐。世尊复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世尊依何义说此言。谓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若如汝所执。是理净命。阿难陀应问佛如此。世尊依何义说此言。谓受有三佛世尊应答阿难陀言。阿难陀此说是由别意说。谓受有三。佛世尊既不说如此。是故由体性实有三受。故知此经言依别意说。谓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是汝所言。应以苦相观乐受。是义不然。何以故。此受中有二性。一有乐性。由自性是所爱故。二有苦性。由别道理。是变异无常法故。若以乐相观此受。则生他系缚。由有欲众生乐啖此味故。若以苦相观此受。则能解脱。有缚众生由于此得离欲故。如理所见能令解脱。诸佛世尊随如此理。善教众生令修学此观。云何得知。此受由自性故乐。由此偈言。

已知行无常  复观彼变异

故说诸受苦  正遍觉智者

是汝所言。于苦计执乐想。说名颠倒。故知无乐。是义不然。何以故。此言是不了义说。世间有乐想。于受欲尘及生处中。此中乐受。由别道理有苦。若见此一向乐。是见名颠倒。欲尘少乐多苦。一向观有乐名颠倒。生处亦尔。是故由此证拨无乐。此义不成。若由自性一切受皆苦。复说受有三。此言有何功德。若汝言由随顺世间故说。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受皆苦。此言由别意说故。复次由说真实言。如经云。是乐根是喜根。应见此名乐受。是苦根是忧根。应见此名苦受。如此广说已。若人如此。由如实正智观察五根。此人即灭离三结如此等。云何世间分别苦受有三品。若汝言于下上中品中。如次第世间起乐受等意。是义不然乐亦有三品故。于轻品得苦中。应起最上品乐意。若人正受香味触等胜类所生乐。是时受何苦。正受轻苦。于轻苦中起乐心。若尔此轻苦受未生时及灭时。应生最上品乐意。由苦灭无余故。欲尘乐现前时。应说如此。复次此执云何与理相应。谓于轻品苦受中明了最重领起。于中品苦受中而不分明。复次于三定乐受是轻苦。从第四定以上非苦非乐受。是中苦此执云何如理。谓于轻品等苦中分别乐受等。佛世尊说云。摩诃那摩。若色但苦非乐。非乐所随。广说如经。是故知有乐受。但不成就。不可由如汝所引经无乐受义得成。是汝所言。由乐因不定故无乐。是义不然。由不解因义故说此言。何以故。诸尘观依止位差别。成为乐因。或成苦因。不但唯尘。若至此依止位差别。诸尘必成乐因。无时至此不成乐因。是故可立乐因为定。譬如火势。观应熟饮食位差别成为美熟因。此火势即是美熟因。若至此应熟饮食位差别必成美熟因。无时至此不成美熟因。于定中乐因云何不定。是汝所言。于苦对治由起乐想者。是义不然此执于前已破。若人是时正用胜品香等。差别所生乐受。是人于对治中生乐想。若此苦未生及以灭。此乐想应最分明起。于定乐中若生乐想。是何对治。于担重易肩中别位所生必有乐受。乃至如此相身位未灭。若不尔最后乐想。应最重起。如此疲极人转威仪中。应知亦尔。是汝所言。后时云何起苦想。若不从初渐渐生苦。是义不然。由身变异差别。譬如酒等初味甜后味酢。是故乐受定有。此义应成。由三苦相应故。一切有流皆苦。是所说集谛即是苦谛。此言与经相违。何以故。于经中说唯贪爱为集。由贪爱胜故。经中说为集。不拨所余诸法为集。此义云何可知。由于余处亦说别法为集故。佛世尊说偈云。

业贪爱无明  此三于未来

能为诸有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三界从容

    三界从容

    人间,本无妖魔鬼怪,诸天神佛。因一人,打破壁垒,妖魔鬼怪祸乱人间,诸天神佛趁势镇压,留下一个个传说。天道轮转,神器更易,诸天神佛终究不能久留人间,妖魔鬼怪寄生于人,藏于万物。诸天神佛留下神力,有人得之,可与诸天神佛沟通,可镇压妖魔,游走壁垒之间,或堕为妖魔,或得道成仙。然神佛妖魔界限为何,以何区分沈从容偶得神力,游走诸界,与神佛对垒,与妖魔坐谈,诸般万物,盏茶而已。
  • 绝世玄女:吾本惊凰

    绝世玄女:吾本惊凰

    九天之上,唯神独尊。当游历一番现世地球后软萌腹黑的小小九天玄女来到除了玄界的第二个陌生界面——“日月星辉”,有会结识怎样妖孽的命中天子,展开一场命中注定的旷世绝恋?贵为玄女,一挥手,万兽奔涌而来,不是神兽还没脸接受召唤;意念动,百十上古药鼎齐齐发力,远古神丹堆积如山;勾勾手,有无数男子愿为搏佳人一笑,分分钟切腹自尽……“停!”某妖孽不愿意了,霸气回嘴:“哪里有那么夸张?!小凰的男人明明只有我一个!”某玄女也不愿意了:“小羽羽,你的意思是我人老珠黄,没有这等魅力?!”某妖孽一听,暗道不好,立刻化身名为妻奴一枚,捶腿、揉肩、嘘寒问暖……
  • 刎爱

    刎爱

    从小性格孤僻,不爱交流的她,在上学时,经常不受同学们的喜爱,上初中的她终于遇见一个可以继续爱他的人,和一个知心的闺蜜,她闺蜜的性格就如一个她,在初中两年,她又一次感受到了被爱的滋味,可是好景不长,命运将她再次拉入深渊,他的离开,使她再次回到以前那个没有爱的人,接受不了事实的她,再次向爸爸提出转学,在苦读高中,三年后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新的生活,新的启程,大学的生活依然不能使她忘记,那段刻苦铭心的爱恋,不敢面对新感情的她,眼里只有书本和成绩,在大学时光,给她留下唯一较深的记忆,也就是扫路大妈和修路灯的大叔,一次次的伤害让她心碎不以,她想忘记怎样忘记得了,直到他的到来……
  • 妖孽哥哥的祸水

    妖孽哥哥的祸水

    真龙九子,紫气东来!可是……这个浑身缭绕着紫灵仙气的小女娃从哪里来的?因为皇上急于求女,对九公主宠爱有加,九皇子吃醋了?平时训练有素的八位皇子被耍的团团转?这天下第一公子竟然是女子?看绝世倾城的祸水怎样玩转三界!看邪魅霸道的妖孽怎样征服妹妹!有情人终成兄妹?No!No!No!敬请期待妖孽哥哥和自家的祸水妹妹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 只属于他的小野猫

    只属于他的小野猫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两人正在疯狂的逃跑,而另一边正在谈生意,因体力消耗太快,指的闪进那家十分寂静的KTV,他救了她,使她不得不待在他身边一辈子。
  • 狼女魂踪

    狼女魂踪

    她是一世清贫的农家女却在出格论婚之际连续引发多场血案,她身不由己的嗜血杀生只为解去口中难耐的饥渴!从此她被村里人称为妖女不详之人!游魂的召唤,狼灵的觉醒,诡异之人接连出现······生命里谁是谁的猎物,又是谁编制了这张命运的网?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局,还是金蝉脱壳一切皆空的结局?
  • 道士六界游

    道士六界游

    所谓“六界”则分为“神、魔、仙、鬼、妖、人”,其中神、魔力量极大,少涉足人间事。而人类得道则成仙,飞升仙界。鬼界是另外五界灵魂的中转之地,魂魄在此投胎转世。在天地间存在着数个小型的妖界与仙界,只是不为人所知。他,名为左天陌,遇见各类奇异的怪事,没有阴气的女鬼,一直说多年前认识自己的一群人,自身晚上便化鬼或化魔……还有什么我没有了解到的?“咦?你认识我?”“当然认识,你就是左天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生与死的边缘

    生与死的边缘

    夜半敲门声,到底是谁?亲人突然去世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机缘巧合得‘无极’传承,自此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入无极,过阴阳,踏黄泉,渡奈何,生死不由命。
  • 一叶轻舟故倾城

    一叶轻舟故倾城

    那年,她爸死的时候,抓住他的手说:“不如不遇倾城色”。他们的故事,自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半个月后,他问:“和我结婚吧。”彼时,他反握着她的手,很暖,有些热,她扭了扭手腕,“那个······,那个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动脚的。”············当他以为要长期作战时,她却给他一个大惊喜,“要结婚吗?什么时候?”果然是女生外向,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