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题作《新制布裘》,实则反映了诗人关切民生疾苦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氏自己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同一题旨。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最后四句写诗人想,“安得”即怎么能得到、哪里能得到、希望很快就能得到如布裘一样的万里裘,盖裹全国,使人人都安稳饱暖如我,从此天下再也没有受寒受冻的人!
诗人还有一首题为《新制绫袄成感事而咏》诗,有“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与本诗同一题旨。
宋黄沏《溪诗话》曰:“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天下无寒人。’《新制绫袄成》云……皆伊尹身任一夫不获之辜也。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忧。或又谓:白氏之官稍达,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语在前,而长庆在后。达者宜急,卑者可缓也;前者唱导,后者和之耳。同合而论,则老杜之仁心差贤矣。”《柳南续笔》则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诗及孟贞曜《咏蚊》“愿为天下,一夜使景清。三诗为题各异,而命意则同,盖皆仁人之言也。”诗人的确充满了对百姓的怜悯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