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思维导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玉进
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基础”课教学研究的重要目的。思维导图作为当下全球流行的一套思维工具,对改进“基础”课教学具有启发意义。为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我想就如何应用思维导图的功能优化“基础”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思维导图概述[1]
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然而为什么在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大脑常常屈服于来自现实的各种压力,显得疲惫而难以应对呢?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认为,那是因为人们缺乏有效的大脑操作手册,于是他们开启了寻求大脑操作手册之旅。思维导图正是他们找到的答案之一,它被揭晓之日也是它风靡全球之日。思维导图很快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功改变超过2.5亿人的思维习惯,被誉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管理工具、学习工具!
除出版商的包装和宣传因素之外,思维导图的神奇得益于它对人类大脑科学认知规律的把握和对大脑活动过程的直观化、外在化,进而使得思维变得可操作、可优化,彰显出改造思维的可能。通过深入了解思维导图,我们发现,它在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捷、图文并茂激发大脑能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对于优化我们的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
1.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导图遵循人的思维的活动规律,允许人的思维自由发散,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自由地联想。这样的思维方式,不给思维者设定限制、施加压力,让思维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活动,进而能够极大地激发思维的活跃性、积极性。这对在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头脑、激起学生的热情、释放学生的激情大有帮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就思维导图如何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我们以一个实例进一步分析。
水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我们自由去联想的时候,由水果就可以想到苹果、香蕉、橘子等。然后就这些具体的水果,我们可以进一步自由联想,比如由苹果可以想到“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可以想到“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格言,等等。随着这种自由联想的不断发散,水果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了,我们的思维也在这种分散中收获了轻松感、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思维方式对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成效也就充分彰显出来了。
2.化抽象为具体
思维本身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这种划分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截然分开的,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容否认的是,具体到每个人,其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不同,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但不管哪种人,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那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转换,也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这种转换在一定意义上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面对抽象与具体之间的相互转换,思维导图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强大功能,它以某种抽象为中心词,让大脑围绕中心词自由联想,不管是否荒唐,能联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这样一来,抽象的中心词就被无数联想所环绕,这些联想就组合成为了抽象的中心词的“具体”,进而抽象变得不再抽象。我们不妨以“幸福”为例子,“幸福”是抽象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幸福”作为中心词,对其进行联想,如联想到“阳光”、“微笑”、“兄弟”、“娱乐”、“巧克力”等,这时抽象的“幸福”变成了具体的“幸福”,如“有阳光的日子就是幸福”,这样的具体对理解幸福本身大有裨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面对很多抽象概念,如果应用思维导图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将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
3.变复杂为简洁
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各种各样复杂的事务所累,面对复杂的事务,人们通常采取的是分解法,即把复杂的事一项项分解,进而逐个攻破。思维导图其实也是符合这种常态思维的,但它更加有章法,它把复杂的事物具体化为一个中心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将其逐层分解,分解成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等,这样复杂的事就被分出了主次层级,而且层级之间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将复杂变成了简捷。
举例来看,大家知道,大飞机制造是制造业中的金字塔塔尖,其复杂程度不言而明。波音公司就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杂的飞机设计工作。波音公司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通常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思维导图,工程师们花了6个月就完成了设计!光在财力上,波音公司为此节省了1100万美元。应用思维导图成为波音公司质量提高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变复杂为简捷的功能在实践中得到了强有力的验证。而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简捷化?如何把复杂的教学过程条理化?借鉴思维导图的做法值得尝试。
4.图文并茂激发大脑能量
东尼·博赞在学习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神经语言学、信息理论、记忆和助记法、感知理论、创造性思维等之后,认识到让人类大脑的各个物理方面与智力技巧彼此协同工作会使大脑的效率更高。他认为仅仅是简单地把词汇和色彩这两种大脑皮层技能合并在一起,就能使我们的笔记效果大为改观。在笔记内容上简单地加上两种颜色,就可以把记忆涂色内容的效率提高百分之百。因此,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在制作的过程中是注重线条、构图和色彩的,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层次清楚、逻辑清晰的内容,从而改变人们日常枯燥的记笔记方式、阅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进而为激发大脑能量、为思维的高效注入活力。如果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在梳理教学知识体系、准备教案、科研创作的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广为适用。
为了感受思维导图的图文并茂,并了解思维导图的适用领域,我们以思维导图的用途为例加以说明。
二、思维导图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思维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若能积极地体现思维的规律,势必对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而思维导图正是基于人的思维规律开发的一套思维工具,它在诸多领域表现出独特的功用和良好的实践效果。在“基础”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思维导图的要旨、理念,并把握好其制作技术,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相信会对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主要结合自身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基础”课教学体验,谈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适用的环节和使用的建议。
1.思维导图应用于备课梳理知识体系
“基础”课教学要以教材为基本遵循,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乃至信仰体系。如何转化教材体系?其关键在于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基础”课的知识体系涉及思想、道德、法律等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们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起来,成为一个知识整体。尽管如此,“基础”课教材的知识体系本身还是较为庞杂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到底哪些知识必须讲、详细讲,哪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这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层次鲜明的梳理。思维导图就是梳理知识体系的一个好工具,它不仅能够将知识条理化,而且能够区分知识的层次,通过“中心—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层层划分的方式,将知识的重要程度、主次之分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这样,在把握住知识体系中不同知识的层级关系之后,教学中如何进行取舍和侧重就非常清楚了。所以,在备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备课思路清晰、设计合理、详略得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过程增进师生的互动与共鸣
我们知道,“基础”课与学生的实际契合程度高,能满足学生的很多现实需求,因此,课程本身有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的基础。但最终授课的效果如何,除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关键还在于“基础”课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思维导图应用于“基础”课教学过程,可以充分挖掘思维导图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捷、图文并茂激发大脑能量的功能,让看似枯燥的“基础”课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举例而言,“基础”课第一章为“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那么什么是远大理想?什么是崇高信念?对此,如果从概念出发,就会从抽象走向抽象,根本抓不住学生,学生也无法从课程中获得启发。如果应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这样来设计课程的导入,将“理想信念”作为中心主题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围绕“理想信念”进行充分的联想,并对学生的联想进行记录、归类,且用关键词表达出来。最后,“理想信念”这一中心词的周围就会分布很多的关键词,如“目标”、“责任”、“过程”、“生活”、“职业”、“行为”、“国家”、“成功”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被带入了思考理想信念的情境中,而且在这种思考中,学生不再觉得理想信念是空洞的,它很具体,而且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在我的课堂试验中,有个学生说她看到“理想信念”这个词组时首先想到的是“糟糕”,这一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这反映了那位学生和同学们的投入状态,这为理想信念的理论讲授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总之,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进而有效地增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的心灵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师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巴利·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一个更为有用的思维工具,因为它们使我能够分清主次,更快而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它们给了我一个非常有用的中间平台,使我能够在思维过程与实际写作之间平稳过渡。”“思维导图使我处在一个非常有竞争性的优势位置。它使我有了把思想组织起来并加以深化提炼的能力,而不再重复耗时费力的起草、再起草过程。”思维导图这种能够让思维立体化、条理化且可以不断更新的优势,使人们在科研写作中能够首先将思维再现出来、完善起来,形成开放的、完美的构思,然后依据这一构思组织材料进行创作。这样就克服了边写边想带来的诸多问题,克服了简单的写作提纲给作者带来的空洞感,继而让创作过程条理清楚、资料充足,愉快且高效。
思维导图应用于科研写作中,能够有效呈现研究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架构,并且在开放的思维架构中可以不断更新和补充相关资料。当思维架构完备时,论文的写作就变得简单了,就是用流畅的语言将完备的思维架构变成文字而已。这必然使得枯燥耗时的科研写作,变得活泼和高效率,对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思维导图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不断挖掘。比如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学计划更精细化、更全面、更容易操作。在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教学活动的设计更为合理,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衔接更富有逻辑性,教学活动的整体感更强。在教学的复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总之,思维导图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空间是非常大的,广大“基础”课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结合自身需求不断进行尝试、挖掘和试验,不断改进自身思维方式,进而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体验、增进教学实效。
三、应用思维导图创新“基础”课教学的试验
为了使思维导图的理念与“基础”课教学的实践相结合,从中体验理念对实践的指导力,把握理念应用于实践的关键,探寻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我在“基础”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选取了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教学试验。
【教学试验的设计】
教学目的:应用思维导图的理念和技术,增进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自身理想信念状况的反思,强化学生学习理想信念理论的动力和自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在如何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就“理想信念”的主题词进行热烈和深入的讨论,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理想信念”具体化、直观化,甚至形象化,让每个学生都不自觉地融入到思考和讨论理想信念的氛围中。另外,在学生充分讨论和进入情境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的理论讲授,达到答疑解惑、“一针见血”的效果。
教学时间安排:两学时。
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导图制作、导图解析)、理论讲授。
教学过程如下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