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辞世已经二十二年了。
奶奶埋在家乡西北埠的墓地里。
奶奶的墓碑后面刻有一首小诗。诗文是这样写的:“八十春秋志如钢,百难民中她逞强。一火焚之化灰烬,家乡留处满是伤。”
诗是我大伯父含泪吟成的,也是伯父用他那洒脱的书法挥就的。
这当然也是我们家乡人对我奶奶这位革命老人的人生概括!
诗文的最后一句“家乡留处满是伤”,指的是:我奶奶辞世,给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父老乡亲留下了“哀伤,悲伤,感伤……”
乡亲们为什么如此爱戴我的奶奶呀?她不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小脚女人”吗?
然而,奶奶的故事,在我家乡的三疃五村,流传广泛呢。
奶奶姓孙,高密北乡人。她高高的个子,宽宽的骨脉,慈祥的脸庞。虽也沿袭了旧社会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缠足习惯,但仍不失她那特有的民族气节和骨风。
奶奶也是位生的俊俏的农家嫚子。那一年,高密遭灾,灾民路结伴沿路乞讨北上,路过我们夏邱堡柳沟村时,被我村老族长看中。实际上老族长是我的祖爷爷,是个古板威严、说一不二的人。
老族长派中间人同高密来的奶奶的家人商量妥当后,将年轻的她许配给我的爷爷,也就是老族长第五个儿子赵汉宝。
当时我们家乡的家境是这么个情况:我们柳沟村共有四大支户,我们家是大支,大支人旺,一般密集居住在村西一带。全村共有二百户人家,七百余口子人,仅大支户就占了近九十多户,我老爷爷是全村的老族长,庄重威严,生有五个儿子,个个身壮如虎,所以当时的情形是,我们家的人在村西头跺跺脚,村东头都吓得直打颤。由于我家辈分大、底子厚,家境殷实,并且我爷爷这辈兄弟五个中,我二爷爷赵汉同又恶习不改,好赌、好斗,是个四乡八疃有名的混子,也就是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痞子”,“赖子”,所以说,我们家作为大户,全村人是没有敢惹的。
我的爷爷排行老五,他的为人还行,属于厚道、善良的一种个性,我奶奶从高密逃荒路过柳沟村,嫁给我爷爷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三个姑娘。我大姑为大,二姑早年结婚后,没有生育便匆匆夭折。我大伯父属小龙(蛇),比我父亲和三姑大。
奶奶可是个持家有方、口齿伶俐的、性格开朗直爽的人,这可能是与她曾经也讨过饭,受过人家的许多白眼与歧视有很大的关系吧。
那个年境,兵荒曷乱,讨饭的人格外多,年年都不怎么好过。好心的奶奶都总是将行乞的人请到家里,大黄饼子给他们管顿吃。临走,奶奶再吩咐家人给装些饼子、熟地瓜之类。她的乐善好施的美名,在四周的村子是很有名气的。
早年闹“三角斗争”时期,奶奶就率先参加了革命,当上了我们村第一任妇救会长,我的伯父那年十四岁,也跟着奶奶当上了村第一任儿童团长。
一个小脚女人敢于投身革命,其勇气和胆识是很令人敬佩的。奶奶有两件事情,一直在我们周边的乡里传颂着。那年春,谷雨节刚过。伪十三区匪兵在我们村南的半掘沟抓住了一名叫“崔瘸子”的我党地下交员。
这个崔瘸子是离我们村只有八华里远的路旺杨柳崔家村人,是掖南县早期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驱。我奶奶区上开会时认识他。匪兵将他捆绑在村南河边的大柳树上,严刑拷打,并恶毒地将全村的七百多口子乡亲统统赶到了南河里。杀气腾腾地扬言要将全村人斩尽杀光。“
奶奶一见到崔瘸子,心中一惊。奶奶知道他的身份。但见得崔瘸子被匪兵用皮鞭抽打的皮开肉绽,那个惨象铁人看了也会流泪。,
在这严峻的紧要关头,奶奶那高大的身影,一下子出现在匪兵跟前。只见她巅着小步,飞也似地跑到崔瘸子跟前,两手上前揪住崔瘸子那乌蓬蓬的乱发,然后又怒气冲冲地挥起手掌“啪,啪”在他脸上掴了两耳光,痛骂道:“你这个没良心的瘸儿子,你疯出去五天五夜也不知道回家,害得老娘我好找哇!”
匪官兵们一愣,嗯?怎么又冒出一个老娘与儿子来?匪兵们充满疑惑地问:“老婆子,这真是你的儿子吗?”奶奶从容地回答:“儿子也会冒认么?”
匪兵三愣眼一瞪,凶神恶煞地岸:“老骨头,你可要放明白,他(指着崔瘸子)若不是你的儿子,给你弄个通共匪罪,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奶奶面不改色,冷冷地对匪兵说:“我家老汉子赵汉宝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这是我那瘸老三。不信,当着全村七八百口子的面,你可以问个明白!”
乡亲们真心从心底里佩服她的机智和勇敢,他们一拥而上,纷纷上前做保说情……
就这么,我奶奶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把我们党的这个交通员的性命从顽匪的虎口里夺了出来。
这也是战争给我奶奶记的第一功!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家乡的炎夏里。
那年七月,天气闷热得很。
豆子花开了。
此时此刻,正是庄稼人挂锄歇伏的时候。
中午,村东二里外的山洞坑沟,突然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如爆豆一般的枪声。据村武委会侦查员讲,是八路军西海支队和胶东顽匪赵保元部交战了。枪声将近响了两个多小时。
下午两点多钟,枪声逐渐稀疏下来,而此时村里人也没有敢随便出门走动的。
奶奶惦记着战事,急性子脾气又上来了。任凭我爷爷如何阻拦都无济于事,还是拉上我那在村里当儿童团长的大伯父振寰,串着庄稼稞子向村东摸去。
走近山洞坑沟,奶奶和我伯父一老一少悄悄蹲在豆子地一角密切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激战之后的战场,静悄悄地,除了见到一片残烧的焦土、野禾,就是满坡地里横七竖八地躺着的尸体了。
奶奶和我伯父正猫着腰,慢慢向前蠕动着。忽然,奶奶和伯父听到沟底传来一声痛苦地呻吟。奶奶立刻警觉地站起身,俯视沟底下。但见沟底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二十多具尸体边,蹲着个秃顶光头、獐头鼠目摸样的三十多岁汉子。
是“枣木刘”!奶奶看得真切。
这位名叫枣木刘的家伙腰扎草绳,身边摞着一大堆灰土色军衣。看来,这家伙是冒险来发“战争财”了。
此时,他正在慌忙地扒一名受伤战士的军装。
奶奶此时看得真切,怒火一下子从心底燃烧起来。她实在是气愤极了,居高临下地大喝一声:“枣木刘,你好大的胆子!”随即,招呼身后的儿童团长一我的伯父:“振寰,上去揍他!”
我伯父一听,立刻一个箭步跃下土崖。虽然此时他只有十五岁,但他那英俊的身材,却也十分健壮。他一下跃到枣木刘跟前,“啪!”一个飞毛腿,将他踢倒在地。
枣木刘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击懵了,当他惊恐万状地抬头一看,面前站着的士“个是柳沟村的妇救会长,一个是威武雄壮的儿童团团长时,觉得招惹不起,便连忙跪下,磕头求饶。
奶奶厉言内茬地:“枣木刘,你听着,今天你可犯下了滔天大罪。”
枣木刘光秃的脑袋上露出了汗珠:“是是,老五奶奶,饶小人一次吧,下次我再也不敢了。”
一看他那熊样,奶奶冷笑了一下。随即,便命令他将所有扒掉的八路军战士的衣服一件件给战士们穿上,然后又让他把所有战士们的尸体,一一安放在平坦的树荫下。为防备野狗分尸,奶奶一边坚持让枣木刘蹲守在尸体旁,等候村里派人来打扫战场,一边忙给活着的那个伤员包扎急救……
后来我才知道,受伤的伤员是西海军区的一位营教导员,是距我们村10里之远的神堂高家村的,叫高学全。比我大伯父大三岁。后来,高学全被转移到我家养伤,痊愈后,为感谢我奶奶的救命之恩,特拜我奶奶为干娘,并改名为“赵明”。
再后来,他带着我大伯父返回部队,一路前进,一路南下,为夺取政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赵明建国后曾任团长、副师长职务,1982年从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位置上退下来,军休后,定居上海。他曾于1984年春,约我大伯父,还有我在潍坊市纯碱厂做高工的父亲回到柳沟村看望我八十六岁高龄的奶奶。
我大伯父呢,在十五岁那年秋天跟随养好伤的赵明参军后,作为一名红小鬼,一路参战立功,1949年在攻打青岛铁骑山战役中光荣负伤。职位连指导员。1950年转业地方修养,读了三年军政大学,先后任省政法委分团委书记、省农林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厅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1970年,调到新成立的省革委会出版局任编辑组组长后任省画报社社长兼总编低最后从省出版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位置上离休,副厅级享受正厅级待遇,再于1997年9月9日因病去逝。
记得奶奶辞世那天,大伯父专门从省城回来,他轻轻掀开躺在土炕上、蒙在奶奶脸上的白布,最后一次目睹老太太的面容,不禁老泪纵横。大伯父跪下,虔诚地对老人磕了三个头:“娘,振寰儿不孝哪!”
全屋里的人都悲恸地放声大哭!
随即,大伯父便慢慢起身,悼念祖母的一句句精萃小诗也顿时从心中赋出。
我的奶奶真格是:“八十春秋志如钢”啊!她善良、狭义、胆大;一生疾恶如仇、公正待人,可真是一位永垂青史、肝胆相照的仗义老太太!
真的,至今,我奶奶虽辞世20多年了,奶奶的故事,奶奶的为人,奶奶的品格,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活着的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口碑里!
(原载《中国文艺》杂志2008年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