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新年,也是所谓的春节了。
过年好!过年好!正月的乡间里总是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炮竹一声除旧岁”。除夕之夜,点燃鞭炮、爆竹是子夜时分起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
脆生、响快的鞭炮声总是从一两家捷足先登的农户中率先响起。之后,一家影响百家,个个急性的村娃和小伙子们便立刻响应。
除旧迎新的鞭炮,把年味推向了高潮。一时间,家与家、户与户、村与村彼此起伏,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的早晨,在大人们的召唤下,人们便按照簇亲的远近,辈分的大小挨家挨户的去拜大年了。每到一家,亲切的叫一声“过年好!”路上见到,也会忙不迭的拜。
天渐渐明亮了,三五成群穿着新衣、打扮整齐的人们行进在拜年的进程上。天越亮,出门拜年的人越多。大人、姑娘、男孩、小媳妇都高高兴兴地走上大街,串门拜年。人们脸上绽放着笑容,欢乐和喜庆全写在人们朗朗的欢歌笑语里。
拜年是春节期间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对于北方的农家来说,年似乎总是和雪相伴的。有了雪,便感觉有了瑞气,好象多了些年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瑞雪兆丰年”之说吧。
乡村的小孩子们盼过年,也最爱过年,因为有压岁钱,有小礼物在那等着他们呢,所以,鞭炮响后,吃完饺子,这些小孩子们就匆匆忙忙嚷嚷着给爷爷、爸爸磕头讨压岁钱……
拜年也是一种好习俗,人们互相恭喜着,祝贺着。人间的善良,人们的深情美意,和谐,一在这一刻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从初一到十五间,走亲戚、会朋友也是比较热闹的。拜年的文化内容及其丰富,如:晚辈给长辈拜年,同事、同学、战友、工友之间礼节性拜年.他们之间相互祝福,传递着友谊,使人情和亲情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乡村过大年总有喝不完的亲情酒。从大年初一喝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天天过年,天天喝酒,左一顿,右一顿。每到一家,喜庆的宴席必定摆到暖暖的大炕上,人们欢天喜地,个个喝得人醉心醉。
春节过大年,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国人民的,也是老百姓共享的。我们要用心去回味春节,让年味芬芳和馨香,延续的幸福绵长而深远。
“慎终追远,祖德宗功,民德归厚矣。”春节延续了几千年,它承接了民族的生活典礼和仪式,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格,是传统文的根与魂。
年,好年景的年,让人真的醉了……
年味,在乡亲们一点一滴的年事里,在父老乡亲的笑靥里,在连声欢乐的祝福里,浓浓的年味,年咪浓浓,给我们的时代奏起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
着花好月圆,百福并臻的新年!
(原载《泰安日报》2008年5月13日第六版文艺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