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根本。修身为本,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要把“修身”当作根本,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才能实现,这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集中体现。
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是自我发展和把握自身幸福和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面临着金钱与道德,理智与情感的抉择,努力使每个人都养成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节操,显得尤其重要。
本篇搜集了古今圣贤先哲和伟人名人对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诲,旨在发挥和继承我国重德教、重修身的优良传统,培养德才兼备的报国、利民、振家之才,从而提高把握自身行为和幸福的能力。
1、爱 国 为 本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主义。
——【法】拿破仑
我们的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的生身父母。
——【罗马】西塞罗
对于所有有良心的人来说,祖国是多么可亲啊!
——【法】伏尔泰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戴·达菲尔德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是以他对祖国的功勋来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爱国行为来衡量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财产,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
——【日】福泽谕吉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宋】苏洵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宋】岳飞
能死国难,我有儿矣。
——【隋】许善《续世说·贤媛》
凡修德者,不可以不实行本务。本务者,人与人相接之道也。是故子弟之本务曰孝弟,夫妇之本务曰和睦。为社会之一人,则以信义为本务,为国家之一民,则以爱国为本务。
——蔡元培《对于教育之意见·总论》
不要问你们的祖国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美】肯尼迪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假若我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方志敏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巴金
无论何时何地,不爱自己祖国的人,就意味着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佚名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
——鲁迅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谢觉哉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杨靖宇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法】拿破仑
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生为祖国而生,死为祖国而死。
——【印度】普列姆昌德
世上再没有比自己的祖国更美好的地方。
——【古希腊】克利索斯托姆斯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宋】陆游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巴金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一个无一技之长的人,怎能对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呢?
——廖静文
祖国更重于生命,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智利】聂鲁达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有所进步,有所作为。
——何塞·马蒂
谁诅咒他的国家,谁就抛弃了自己的家。
——【英】莎士比亚
国爱之爱,乃是亲人之爱的扩大延长。
——【德】费希特
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
仁 义 厚 德
【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第八十一章》
【译文】
圣人无私无欲,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济人,不私自保留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自然的法则,只是利益万物而不去侵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遵循自然法则行事,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原文】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
【译文】
人如积德行善,则心定神闲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悦快乐;人若作假造恶,则心思费尽却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译文】
古时候想使高尚的道德彰明于天下的人,是首先统治好国家;要治理好自己国家人,首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想要整顿好自己家的人,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想要提高自己修养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心志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志与信念诚实;要想使意志与信念诚实,首先就要获得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在于追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原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译文】
人应当效法大地,安静和柔,劳而不怨,有功绩而不会显示宣扬;地效法天,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效法道,清静无为,万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礼记·大学》
【译文】
追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然后才能知无不尽;知无不尽,然后才能意念诚实;意念诚实,然后才能心志端正;心志端正,然后才能使自身有修养;自身有修养,然后才能把家整顿好;把家整顿好,然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把国家治理好,然后才能统治天下。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统统要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根本混乱了而期望最后能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应该重视的却轻视,应该轻视的反而重视,这样做而想把事情办好,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要时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愤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是不可以的(直译是:不知是怎么可以)。大车小车,没有了连接辕和横木的销钉,怎么能走呢?”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在仁上,就不会做坏事了。”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尊崇于道德,小人尊崇于乡土;君子尊崇于法制,小人尊崇于恩惠。”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啊;不用他的道得到它,不要啊。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啊;不是他的道得到它(贫贱),不去掉啊。”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效力。(绝不能因为惧怕危险而毁弃仁义)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啊!”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当祭的鬼而祭他,这是你存心谄媚。遇见正义的事不做,这是你没勇气。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为政》
【译文】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的主张非要怎样不可,也没有一定反对的事情,一切行事只求合于义。
【原文】
老子曰:“报怨以德。”
——《贾谊新书》
【译文】
老子说:“不记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伤害我们的人。”
【原文】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周易·谦卦》
【译文】
《彖传》说:谦卑,则亨通。天道的法则是阳气降下以滋润万物,使大地光明普照,地道的法则是低洼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感,使大自然循环演化、生生不息。天道运行的法则,举凡骄傲自满的就会使他亏损,而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益处;地道的法则,改变骄傲自满的人得以收敛,而谦卑的人必使他得到润育,就像流水填入低洼;鬼神的道理,只要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会让他受害,而谦让的人就让他受福;人的原则,都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喜好谦恭的人。谦德,内在尊贵而心地光明,外在谦卑而道德无可超越。这是君子德行修养的结果。
【原文】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尚书·大禹谟》
【译文】
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有德,无论多远的人都会来归顺。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
【原文】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说苑》
【译文】
所以《易经》上说:“有一个道理,按这个道理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国家,小能保全自身,这就是谦虚。”
【原文】
故曰,百言百当,不若舍趣而审仁义也。
——《文子》
【译文】
所以说,与其推敲言语每次都得体恰当,还不如看是否合乎仁义。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谁能够出入却不通过门户?什么事物能够不遵循这个大道来呢?”
【原文】
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学生。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仁很遥远吗?我想仁,仁就到了。”
【原文】
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论语·乡党》
【译文】
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雍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啊,一箪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他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自己的乐趣。颜回真是有才能的啊。”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活动,仁者好安静;智者快乐,仁者则长寿。”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对待品德不去修养,对待学问不去演讲练习,听到有意义的道理不能改变自己的想法而去按照有意义的要求去做,有了不好的事不能改正,这些正是我所担忧的。”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义也。”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而以穿破衣服、吃粗劣食物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跟他谈论真理。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立志在道上,坚守在德上,依靠在仁上,游习于六艺。”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