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刚放到键盘上,思绪就飘到了张圃那,几年来我一直觉得,或许我的人生就两件事了,写我的小说和照顾张圃:她几乎什么都不说,总是笑着,端着的那种笑。据说人真心笑时只有半边脸在笑,她是整张脸在笑,脸要凑的你很近,感觉或者是她要笑着进你的脑子,或者你要钻到她的毛孔里一样。而我的小说也在起初的写作激情,变成现在不断被读者催稿,感觉实在没什么可写就记录一下当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写成信件的形式,假装是小说的主人公给他的母星写的消息。每天来不及构思,或者也没有心情构思那些自己留的剧情坑怎么填。总之我的小说也充满谜团,如我身边发生的事情一般:直到现在我想到那条短信依然不寒而栗。只要小说被我写成了信,我就会肆无忌惮的写一整天发生的事,凑够了字数就睡觉,像一个每天一篇日记的小学生。
在我的小说里,我是一个与母星中断联系的外星人,但是一直努力通过自造的设备给母星发消息,从一种求生行为,渐渐变成一种习惯,记录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点击率比较低,我连姓名也懒得更改,而且这样于我来说显得更加真实,我可以更投入的创造我的剧情。不得不说,张浩去世之后,我缺了很多想法和创意。
那是一个下着细雨的午后,三点半,张浩站在雨水里,在马路的另一头打着红伞,一排斑马线连到我的脚下,车来车往,也有一些人过马路,有时我看不见他,有时我能看得见他。当时我出现在那,是因为他要约我——一个张浩的书迷,这件事于我来说是兴奋异常的。我走向他,他邀请我进他身后的咖啡厅里,和我畅聊了好久他的作品,他表示欣赏我的才华,我们顺理成章的成了朋友。那之后他对我的写作给了很多指导,我也非常感谢他。直到现在的我,看到桌面上他书的封面,仍是泪如雨下。
张浩的这部小说主要说了未来中国秘密的军工企业造出了一个叫回朔分析计算机的超级计算机,听起来,未来叫做计算机这东西应该挺古老,但是即便在未来计算机仍然是科学的大脑。它的计算能力比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的33。86千万亿次还要快上亿倍,而且他只跑一个算法:模拟人类社会。就是把当前人类社会及大自然的参数,包括所有人类的信息、所有人造物体的信息甚至交通信息、气象全部作为计算的输入投进算法中,就可以模拟未来一段时间社会整体的大致发展趋势。虽然回朔很强大,而且只跑这一个算法,但也只能模拟半小时,原因是算法精确性太高,可以精确到个人,甚至可以大致预测一个人未来半小时的生死。如果有和实际情况冲突的,也是比较分散的个例,大数定律允许这种小概率情况发生。这是一个很可怕而又可靠的功能。它的应用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但是他又不能被国家拿出来为一两个人提供预测,因为那样必然会导致泄密。但是他们从不担心泄密,因为回朔会自动预测出来未来半小时会被泄密,由谁泄密——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外人知晓的项目,如果未来会有其它知情人,半小时内也会被预测到。
但是随着这个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使用,项目核心人员渐渐注意到在不泄密的情况下,不符合模拟结果的个例开始渐渐地集中出现在某一个城市,张浩在这里讲了许多故事,例如一个人未来半小时预测中本该在当前道路出车祸死去,但是仿佛得到预知般提前走了另外的道路;该城市的某人在模拟结果中要去A市出差,处理工作,但是却临时改动行程;再比如预测中说,未来半小时很有可能会杀人,但是在受害者面前却突然失掉杀意,拿着凶器掉头回家。
然后,重头戏来了,在排除了泄密的可能性之后,项目人员对相关地域的相关人展开了一系列调查,这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张浩生前的最后一本小说。
这本遗作是被放到网上不断更新的,几年前我也是每天刷新,期待更新的一刻。现在浏览它,只能看到许多许多缅怀张浩的书迷的留言,还有喜欢张浩的女生的表白,还一度开了一个网站专门缅怀张浩,用来让网友留言,随着时间流逝,留言和表白渐渐减少,现在几乎一条新的也看不到了。
“诶?我看错了吗?小说更新了!?”我的鼠标悬停在小说更新的页面时,突然提示我有了最新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