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淮海路一带车辆逐渐稀疏,几乎听不到喇叭声。可是林雨桐还没有睡意,还在记周记。本来是日记,可是年岁大了,每天记日记,比较困难了,所以改成了周记。这也算是一种习惯。现在年岁逐渐见长,脑子记忆功能逐渐减弱。记性差,老是要忘事,所以俗话说,“好脑子不如懒笔头”,重要事记下来备考,不容忘记。林雨桐觉得本周要记录的是四件事。
本周发生的事情,对于林雨桐来说,的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一件事是台风救人的事。海燕台风时,她和惠欣去七宝救了王桂花。事情发生后,七宝镇领导非常重视,亲自来慰问,并表示要在全镇范围内扩大诊疗所,由镇政府来出资。这样就不用担心王桂花和卢玲娣她们的将来了。所以,这件事记下来了。
第二件事是李主席一行现场办公。前几天,李主席和区有关部门领导来现场办公,大家都表态支持诊疗所办下去,这样也不用担心了。可是就是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涉及到的就是将来谁来主持诊疗所?而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力不从心了。充其量也是过渡。自己可以传帮带,引导好、指导好、帮助好未来的接班人,而不是自己再长期主持下去。这件事,也应该记下来。
第三件事是个人的私事。九十年代初,归国的时候,只是对新加坡老家说,暂时回上海的。但是,一晃已经过去六、七年了。新加坡老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母亲李婉芬已经二年前过世了。兄弟陈雨生,今年也六十多岁了。去年春季去陈家祠堂祭祀祖先,不慎被大门槛绊倒了,伤了筋骨,休养了半年。至今依然还有余患。遇到刮风下雨,还是隐隐有疼感,迈不了步,恐怕腿脚是不灵便了。目前儿子在身边,还有两个孙儿辈,全靠儿媳妇照料。而一个女儿则嫁到了香港,照顾不到。去年底,他们祖祖辈辈暂居的联排祖屋,政府要拆迁。林雨桐在祖屋中有一间名分。原先林雨桐要放弃,但是李婉芬坚持要给雨桐留着。李婉芬临死前,再三叮嘱雨生,陈家不能亏了雨桐,而且雨桐是单身回到新加坡。而雨生天生就是个孝子,而且是教友,有信仰,有爱心和孝心。对姐姐特别尊重,一直以姐姐为荣。因为在新加坡做医生的,和老师一样,受到人们的敬重。现在要拆迁,牵涉到补偿问题。是要房子还是要经济补偿,需要雨桐决定。雨生是希望雨桐回来一趟,当面协商。另外,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林雨桐留下一笔款子,作为雨桐未来的养老或者是成家用的,一直在雨生那里,放在银行存着。这将来也要雨桐去处理。雨桐感到棘手。看样子回去一趟新加坡是难免了。林雨桐想,这件事,粗略记一下吧。
林雨桐的心底很矛盾。当初回国的时候,并没有想的很多。只是想回来住一段时间再定。并没有做好长期定居的准备。因为自己的护照,每年都要去领事馆换一次。当初自己的真实想法是现住再说。自己回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友兰把诊疗所从****后恢复起来,有合适的人就交班。自己不辜负玉葵妈妈和雅萍嫂子的期望。二是对罗伟民还抱有幻想,希望有一点儿消息。但是时间飞快,一晃六、七年过去了,压根儿没有信息,这倒令人很失望。现在是彻底没希望了。看来,自己回国的目的,是没有完全达到。是不是长期住下去,自己心底没有谱。看动迁以后再定。但不管是长期住在中国,还是回新加坡,选好接班人或者是政府有人来接班,都是当务之急。所以,这件事,内心的思想问题不记了,但要提一笔,就是要选接班人。
第四件事是今天上午和惠欣一起去了东方明珠。这是自己归国以来,在上海最想去的地方。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同道,所以一直没去成。恰巧今天是星期天,正好惠欣有空,两人约好一起去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观光。东方明珠高达460米。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度。两人先上了260米观光大厅。眺望远处,黄浦江分隔两岸,曲折蜿蜒、波光粼粼;浦东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浦西万国建筑、错落有致;滨江大道,婆娑树影、绿荫覆盖;外滩白渡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派城市繁荣景象。中午,雨桐和惠欣还在旋转餐厅吃了饭。然后,上了360米太空舱,俯瞰了城市全貌。回家的路上,两人谈起了观感。
“惠欣啊,东方明珠真太漂亮了,也太震撼了。”林雨桐说道。
“是啊,我也是第一次来。没想到上海的城市比我相像的还要美。”顾惠欣附和着。
“我早就想来了,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真是不虚此行。”林雨桐赞叹道。
“惠欣啊,你准备和李洁明在这个城市长期住下去吗?”林雨桐又问道。
“是啊,我想长期住下去。我妈将来也想住在上海,安度晚年。上海发展太快了,你看陆家嘴这么多高楼,比威海要漂亮。”顾惠欣说道。
“打算什么时间结婚呢?住房怎么解决?”林雨桐又问道。
“我想明年下半年。房子我爷爷说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他让出来,先让我们结婚再说。”顾惠欣说道。
“你爷爷真好啊。”林雨桐说道。
“是啊,我爷爷非常伟大。他是军人出身。到过朝鲜战场,还负过伤。”顾惠欣很自豪。
去过朝鲜?雨桐突然惊觉起来。“你爷爷是威海人,不是烟台的人吧。“林雨桐又试问。
“我爷爷老家好像是东北的。他的姐姐现住哈尔滨。”顾惠欣说道。
“你爷爷不是姓顾吗?”林雨桐说道。
“当然姓顾。叫顾明。”惠欣补充道。
“你爷爷伤的严重吗?”林雨桐说道。
“当时很严重的。头上和腿上都负伤了,昏迷了半年多。还是回到北京治好的。”顾惠欣说道。
“现在怎么样?有后遗症吗?”林雨桐关切的问道。
“现在大体好了,不过,到了阴雨天,有时会隐隐疼痛。”顾惠欣说道。
雨桐把笔搁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第四件事。与惠欣参观东方明珠。然后,在笔记本上写着“顾明?”“东北人?”“朝鲜?”三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