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4200000002

第2章 动员,穿军装的新疆梦(1)

偷出家里的户口本,马上跑去报名;那边的肉敞开吃,要多带些茶叶;撕下学生证的照片,贴在表格上;报纸上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

这是1963年的夏天,在路边梧桐树的浓荫下,十六岁的安康急火火地走在上海虹口区的街道上。那时的孩子几站路是不坐公交车的,因为口袋里没钱,就算有也不如买根冰棍儿吃。安康个头不高,身体也还单薄,已经走得脸庞红扑扑的,显得很有些亢奋;事实上,他的心情也确实因为急切而处在高亢的状态中。

他是背着父母偷拿了户口本跑出来的。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要拿上家里的户口本去做什么呢?他要跑到街道的报名点。他知道在那里早已经打出了大红的横幅,上面写着“支援边疆”;而下面那行落款让他印象最深:“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军区啊,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说不定就能穿上黄军装了!

一分钱盖个小红章,户口就迁走

这些日子,像安康这样兴冲冲走在上海各处街头的中学生,可绝不只他一个。而且在他们许多人的口袋里,都揣着一家之中最重要的身份凭证—户口本。

同样是初中没毕业的何百成,也是一天都不想再上学了。当时他们所在的街道,那一批的预定名额已经招满,基本上不收了,看到他非常迫切要去新疆的劲头,工作人员被打动了,就翻出一张填废的报名表让他填。何百成没来得及照相,但必须在表上贴一张照片,他当时就把学生证的照片撕下来贴上,心想反正也不用再上学了。

那天中午,姜步宏和几个同学放学经过上海闸北区政府门前,看到搭起了彩棚,正在动员青年去新疆支边。他们当然也特别注意到了,横幅的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个同学一看,都非常兴奋,这个问:“你去不去?”那个说:“你要去我就去!”结果几个人一拍即合,马上约好,一起到边疆参军去!

参军,在20世纪60年代那几乎就意味着最光荣的前程。尽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听起来比陆海空三军好像逊色一点,但毕竟也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了。

他们几个赶紧分头往家跑,比在学校上体育课跑得还快。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里弄,跑进石库门,在窄巷里撞上谁也都不管了。一跑到家,有大人在的,就执意要户口本,不给就摊牌:“我支援边疆参军去你们不能不同意!”哪个大人都怕扣上这样的大帽子。而大人上班不在家的,就好办多了,翻箱倒柜一定要把户口本找出来。

这之后,又个个一头是汗地往同一个地方跑,那就是彩棚下面的报名点。他们生怕误了时间,其实他们的担心很有些多余。报名点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很负责,填一张简单的表格就好了,随到随办,手续简便。

然后,他们继续马不停蹄地分别往住家所属的派出所跑,气喘吁吁地进了门,民警们并不意外,因为他们显然不是第一拨了。这里虽不比报名点的人更热情,但也都积极配合。只要每人交上一分钱的钢镚儿,便会稳稳地给你盖上一个印,户口就算迁出了。

一个红色小方章子,当他们亲眼看着盖下去的时候,其实还不能真正意识到,一瞬间这少年就不再是上海人,从此就要迁到万里之外的新疆去了。

但是另一方面,那些有着以往生活经验的父母们,对这一波大张旗鼓的支边动员还是多有观望的;只不过这种观望的心态,碍于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不大可能明显表现出来。当不少长辈还有些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的时候,广泛深入的宣传鼓动已经在年轻人的身上发生了催化作用,他们马上要撇开长辈的束缚和羁绊,自己采取行动了。

拿安康来说,这个在夏日里急火火跑去报名的十六岁初中生,为了决心进疆参军,甚至放弃了音乐学院附中的录取。本来,考上音乐学院、立志学音乐是他的梦想,也是做教授的父亲的期望。父亲的态度不言自明,根本不同意他走,采取的办法就是把户口本锁起来。学识很高的父亲觉得这个办法既稳妥又不那么尖锐。但是他忽视了一条,有什么能阻挡一个亢奋少年的行动呢?

这个看上去虽瘦小的安康,心里却很有主意,早就清楚了家里放重要东西的地方。他趁父亲白天上班的时候,找出螺丝刀,吃力地把老式桌子的抽屉撬开,撬坏也不管了,把藏在里面的户口本翻出来。那时户口本的式样是够老气的,上面还穿着绳。他马上毫不犹豫地拿去,自己做主就把户口迁了。父亲回家以后好像有预感,先进屋看桌子,一眼看到桌子的那副状况,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次父亲连揍安康的意思都没有,再怎么揍也没用了。日后安康和其他同伴聊起来,发现像他这种情况的很多,绝不只他一个。

何百成也是如此。像许多家庭一样,他们家里也有个大人放重要票证的抽屉,里面无非是户口本、粮票、布票、工业券之类,说起来都是关乎生存大计的,难怪还上了锁。而且这锁很结实,特别难撬,不是高手一时半会儿真的搞不开。何情急之下百成灵机一动,没有硬撬,用了个巧办法,他把下面没锁的抽屉拉开,伏在地上,半大孩子的手都很灵活,从下面好不容易地掏进去,试着摸索,真的拿到了。硬纸壳的户口本跟别的证件都不一样,手感比较特别。何百成掏出户口本以后,当然也是马上跑到街道去报名。

当时的政策是如何规定的另当别论,按那些学生的说法,那时候不需要家长或什么大人出面,只要学生自己拿着户口本、报名通知书这两样东西,人家派出所就给迁户口。说句老实话,学生们积极要走,人家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当然欢迎,因为整个上海市都要完成指标,内部有掌握的名额指标,每个区、街道这一年要征招的名额。当然说起来,也是学生们自己有这样一种强烈的积极性,人家怎么能不加以鼓励呢?所以到了派出所,只要是来办手续就给迁。一句话,支持。

1963年那个火热的夏天,对上海的许多年轻人来说尤其显得热火。十四岁的初一学生王祖炯,看到里弄从小一起打闹的伙伴,人家报名早的,六月份就出发去了兵团农一师。个个穿上军装,多神气。所以他王祖炯也想走,不单是想,简直已经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他刚读完初一,但个子比较高,心更是比较野,什么也不顾了,回到家偷上户口本就去报名。

这么大的孩子都对家里物品的存放早有观察。他打开母亲用的柜子,拉开里面最隐秘的小抽屉,把户口本抓出来,就像把命运抓在了手里。这一刻他想到了母亲肯定要着急生气,但是他心想,她爱同意不同意,反正也不跟她说。

到了花花世界可不准乱讲

而在遥远的新疆这边,同样规模的大会也在举行,只不过不是在大城市的中心广场,而是在辽阔的旷野上。当时的团场领导,后来担任农一师副师长的赵国胜曾经身处在这样的会场。早在1962年,去上海征招的工作组还没有成行,就在塔里木河的岸边,召开了万人动员大会,周围各个团场的屯垦老兵和老职工们都列队聚集在这里,一眼望过去全是人。

当大会开始,会场安静下来的时候,兵团领导当场宣布:“我在这里代表兵团党委和司令部,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万人的会场更加安静了,只有风沙吹得旗子猎猎作响。他接着宣布,“一个什么消息呢?明年,就在明年的春天以后,我们要派人到上海去!去上海干什么?去动员十万知识青年,接他们到我们新疆来,到兵团来!和我们一起参加生产建设!”

话音未落,整个会场顿时掌声雷动,欢呼经久不息。在这广袤的荒漠上,新生力量的十万大军就要前来会师,能不叫这些老军垦们激动吗?

这消息通过大喇叭在戈壁滩上阵阵回响,让坐在下面的兵团老兵老职工们兴奋难抑。风沙吹过这些沧桑的面孔,他们许多人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还有许多人是50年代从山东、河南、甘肃、湖南过来的,在这大漠戈壁屯垦戍边已经经历许多的寒暑。而且,其中不少人甚至这么多年来仍然还是单身。

正是在那一年,作为前期试点,兵团准备派人到上海小范围招收了二三百个男女中学生,带有选拔的性质,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场。从中央来的人专门到团场住下来,花了不少工夫,以西部风光、建设场面、人物风景为素材拍成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录影片,然后拿到上海去给中学生和社会青年们放映。

结果影片取得超出意料的成功,那真是看得大家群情激昂,大部分人都想早日奔赴影片中介绍的这个充满理想的地方。用一位不久后踏上支边路的女学生的话说:“想想看,人家在新疆战天斗地、改天换地啊,那亲手创造出来的一片片绿浪翻滚、一阵阵瓜果飘香,不正是和我们江南鱼米之乡差不多的嘛。”

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若羌县的附近有个地方,自古以来叫做铁干里克,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而这里又有了一个新的地名,叫34团;公路的路牌上写的就是34团,因为农二师第34团场就屯垦在这片塔里木河下游的土地上。

二十多岁的程均友在生产连队当连长,样子跟农民没什么区别。那一天团部通信员骑马赶来,通知他有重要事情,也说不大清楚,就说团部让去,好像是叫他去上海接人。程均友很纳闷儿,接啥人?用得着咱一个生产连长吗?问也问不明白,程均友将信将疑的。那时的路况很差,连队也分散,他们塔里木河下游的连队离团部有八十里地,有事都是来回走路。程均友从天刚蒙蒙亮出来,在戈壁和胡杨林之间走得很急,走出一头一身的大汗,中午在吃饭的时候走到了团部。

这一次,他们几个不同连队的人到团部接受的任务异乎寻常,不是生产开荒,也不是兴修水利,而是“去上海接娃娃们到新疆来”。其实,程均友自己也是1956年从河南乡下招来的支边青年。

到上海动员支边的工作队组成了,临出发之前,先集中到库尔勒的农二师师部,给他们开了会,讲任务,提要求。师领导讲话,程均友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么一句:“上海可是个花花世界,十里洋场,知道不?你们去了以后,都要注意啊,一律不准乱说话!”

在那个年代程均友有幸坐上54次列车,和工作队一起从戈壁大漠前往高楼马路的大上海。54次说是特快直达列车,但从乌鲁木齐到上海也要三天四夜。

就像新疆对上海人来说充满神秘一样,上海对于新疆的人来说也是如在云里雾里。在团场的人们大多说不清上海是什么样子,当时还没有上映彩色故事片《霓虹灯下的哨兵》,要不然,他们一看电影就能明白不少。以前程均友光听说过有个上海,光知道上海的百货大楼卖的东西可好,但上海到底啥样还是不大知道。

结果他们去了以后,感觉着当然是比新疆的城市繁华得多,但是说实话,有些地方也不怎么习惯。比如像过马路啊、红绿灯啊,比如问个路啊、上海话啊、女人的打扮啊,还比如进了商场人挤人,一会儿就晕头转向……总归这些都跟新疆的开阔、团场的亲切,完全是两个世界。

在上海的那二三十天,在宣传动员和招收工作之余,因为队员也都是比较年轻好奇,见天儿的一有空就往大世界啊、延安路啊跑,在大街上来回地转悠。百货大楼里好东西确实多,但买东西基本上都要票,他们不是当地人,口袋里钱也少,所以就是干转,看热闹,看街上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他们好奇地看人家,人家也看他们,只不过人家的目光不一定都是好奇。

至于他们此行的任务,应当说完成得很出色,分派到各区的工作组与各级政府联手进行宣传鼓动,从各行各业到街道里弄都行动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要招的名额都如期或提前招满。

说到这里有必要追溯一下,大约在此前的1954年的10月7日,中央军委批准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建制组成,包括进疆的原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第二、第六军,以及新疆三区民族军改编的第五军大部,还有1949年以前守备新疆的陶峙岳部改编的第二十二兵团。命令要求,组建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保持军队的组织形式,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此前的1953年5月,这些部队共10.55万人,已经整编为有别于国防军的“生产军”,专门从事工、农、牧业生产建设。到1956年12月底,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集体就地复员、转业手续,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取消供给制,实现了从部队向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只不过这是一种亦兵亦工亦农的特殊企业。

赵国胜是一野一兵团的老战士,他回忆起那时的情形说:“当初部队开进荒原的时候,一没水吃,二没房住,三没可耕种的土地。一切都是白手起家。”

从小跟随父辈进疆的何立云,成长在农一师14团。在他幼时的记忆中,一开始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没有路,走在里面,连自行车都推不过去。部队往前推进的时候,就是挖一棵大树把路打开,走着挖着,硬是挖出一条路。

同类推荐
  • 海虹

    海虹

    戚天法老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海虹》,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洲举行首发仪式。据悉,这部小说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背景,从主流视角,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当代工人的理想、信念和爱情的精神风貌,为完成这部50万字的巨作,戚天法老先生呕心沥血花费了5年时间。 戚天法坦言,《海虹》是一部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群而写的读本,戚天法曾著有长篇小说《四明传奇》、《梁祝正传》、《徐福东渡》等,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浙东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是“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系列之一。 一个刚刚出狱的惯偷死在了市博物馆的一幅山水画前,画框上有他临死前用血写下的奇怪符号。刑警队副队长司马鉴发现,曾经和被害人同一个监舍的人在出狱后全都离奇死亡!为找出系列案件之间的联系,司马鉴去监狱找7号监舍的最后一名囚犯了解情况。赶到时,监狱却突发火灾,监舍被烧毁了,最后一名囚犯也在释放后被人杀害。与此同时,司马鉴的女友发现那座监狱是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来,而寺庙中曾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正是七种该杀之罪。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热门推荐
  • 技师

    技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群特殊的人,昼伏夜出,穿梭在灯红酒绿。我说,我说的是真实故事!当然,你可以随便听听,当它是个故事……
  • 归园田居:小萌新玩转山水

    归园田居:小萌新玩转山水

    偏僻落后的村庄,小气恶毒的后妈,执着的富家少爷……小山沟里发生的一切,令重生的徐海棠有些应接不暇……
  • 在地球修仙

    在地球修仙

    修仙天才,重生地球,叱咤风云,证道不朽!他前世只为修仙证道,却因宗派战争身死道消。阴差阳错间重生地球,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神灵

    逆神灵

    当林辰再一次回到前世自己死去的地方时。“这是……我?”他看见自己的尸体,封印在万年寒冰中……从此,波及整个仙灵大陆的一场浩劫,开始了!
  • 王俊凯:唯你独宠

    王俊凯:唯你独宠

    你给我许下的承诺,不要忘了哟。嘘——我不想听见对不起这三个字。
  •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些年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些年

    祖上是阴阳先生世家的他,对灵异事件有着特殊的向往,一次偶然机会,得到了祖传的的一本记载阴阳之术的书,但他不知道这本书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 绝品小帅哥

    绝品小帅哥

    吴浩“:今天路上的人好少啊...?”啊!救命啊,不要!吴浩立刻看到有一个胖男人和一个瘦男人将一个女孩儿拉进了小巷里。吴浩“:什么情况?跟去看看吧。”不要啊!离我远点!胖男人“:你就叫吧,没人能来救你的。”
  • 双胞胎来临:千总最讨厌了

    双胞胎来临:千总最讨厌了

    “粑粑,刚刚我看见一个哥哥,长得好像你哦,我是不是还有一个哥哥呢?”女孩甜甜的声音响起。接着千总抱起小女孩,满是疼惜的宠溺把玩着她的短发“说什么呢,我千夜倾,只有你千古溪一个女儿,其他人休想做我孩子,除非先弄到我!”车后,小男孩的泪水再也忍不住落下来。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