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口才,就是口语才能,即用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的才能。顾名思义,“口才学”就是研究口语才能的学问。具体而言,“口才学”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展开:
一、研究口语才能的知识和理论
这个层面主要研究口才本身的问题,既包括口语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如口语的界定、口语的性质、口语的结构等;也包括口语才能的问题,如口才的属性、口才的类型、口才的表现、口才的心理等。这是一些学院式的研究,试图回答一系列“是什么”的问题,如:口语是什么?口才是什么?口才的原则和规律是什么?
目前口才学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甚至可以说学科性质的独立的口才学根本就没有。不过,在社会科学的一些相关学科里,人们对口才问题都很重视,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比如,关于口语的问题在语言学中可以找到理论基础,关于人际交往的问题可以在社会学中找到理论支撑,关于口语才能的问题则在心理学中有相关论述。此外,新兴的语用学、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学、话语分析等交叉学科也为口才学提供了丰饶的理论土壤。
二、研究提升口语才能的方法和技术
这个层面主要研究提升口才的方法,一个人的口语才能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因此就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是一种应用型的研究,试图回答一系列“怎么样”的问题,如: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怎样进行口才训练?怎样提高口语的表达效果?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口才能力?
读者朋友们关心口才学,愿意阅读一些口才方面的书籍,恐怕主要目的还是期望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确实,这也是口才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口才能力,口才学终难免是纸上谈兵。
但如何有效提高口才能力,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首先,需要对口才能力进行定位。
第一,口才能力是一种直觉能力,而不是一种逻辑能力。我们可以把演算一道数学题的过程清晰地一步步再现出来,但我们用口语来得体地交际却源自于一刹那的灵感,决策权衡的过程基本无法回溯。
第二,口才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不是一种单一能力。交际过程包含了捕捉信息、心理决策、言语组织、监控调整等诸多环节,相应的,口才能力也涉及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等各种能力,只有这些能力互相配合、融会贯通,才能造就口才能力的整体表现。
第三,口才能力是一种内在能力,而不是一种外显能力。外显能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其评判标准也明确可辨。比如游泳的能力,游得好不好、快不快,通过直接观察游泳者就可以获知。但是内在能力就不同,内在能力是一种指向效能结果的能力,评判标准是能否顺利解决问题,直接观察行为本身并不能判断能力的高下。口才能力就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能力,其效能和评判标准在于能否处理好实际问题。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不等于好口才,结结巴巴、木讷寡言也不等于坏口才。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作为一种内在能力,说话表达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口才能力的高下依托于交际者的思维质量、文化修养和生活态度。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培养口才能力的方法。
心理学把学习方式分为“学得”和“习得”两种:所谓“学得”,就是通过知识、理论和规律的传授,有意识地主动学习的过程;所谓“习得”,就是不学习知识、理论和规律,在自然环境中接受信息刺激无意识地学习的过程。小孩子学说话,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掌握母语主要是靠“习得”的方式;长大以后在课堂上学外语,从音标、词汇、语法学起,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记忆来掌握一门外语就是“学得”的方式。显然,逻辑化的能力更适合使用“学得”的方式,直觉性的能力更适合使用“习得”的方式。
口才能力长期处于“习得”的状态下,每个人除了睡觉以外,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口语交际的环境中,因此也就沉浸在口语能力的“习得”过程中。随着年岁增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表达更得体,这就是不断习得口才能力的结果。但是习得有三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是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有效刺激,经过很长时间的无意识过程口才能力才能获得提升;第二个是存在上升的瓶颈,到了一定阶段,一个人的口才能力就会到达顶峰,几乎不再能通过习得提升了;第三,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聪敏伶俐,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有的人懵懵懂懂,长期笨嘴拙舌,长进不大,依靠习得来改善口才能力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所以,提升口才能力,光靠“习得”肯定不行。口才学提升口才能力的方法,当然主要是“学得”。口才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有限规律的学得,高效率地提升学习者的口才能力。
最后,我们就可以讨论提升口才能力的学得内容了。
如果要通过学得的方式提高口才能力,那么学习什么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了。简单机械的概念背诵和理论学习肯定没有用,但不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就盲目地实践和训练也未必行得通。
在我们看来,适量而准确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将无意识的习得转化为有意识的学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交际前,需要观察推断才能掌控局面;在交际中,需要即时分析才能随时纠错;在交际后,需要总结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整个交际过程可以是习得式的下意识直观体验,也可以是学得式的有意识归纳总结。但毫无疑问,学得方式的准确度更大、效率更高,而观察推断、即时分析、总结反思这些过程都必须依赖一定的概念和框架展开,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能力的提升将事半功倍。在这个意义上,适当而准确的知识理论的掌握其实就是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但是,知识理论始终是桥梁,能力提升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学习的知识理论始终要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从实践中概括,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知识理论和口才能力是道与技的关系。口才理论是“道”,是科学规律,能够举一反三、以简驭繁,但是需要挥洒生发、慧心应用;口才能力是“技”,是应用技巧,讲究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但是万变不离“道”之根本。所以,离开了口才理论的口才实践是旁门左道,离开了口才实践的口才理论则是空洞说教。口才理论和口才实践两者结合,才是 “学得”口才的正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口才学是研究口才知识和理论的学问,但这种探究的最终目的又在于发现提升口才能力的方法。口才能力是一种内在性的、直觉化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习得”和“学得”两种方法提高,口才学主要探讨的是“学得”方法。“学得”方法的关键在于从实践中找到合适的知识理论,又用于指导更多的实践,从而高效、准确、定向地提升口才能力。
本书的框架和布局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介绍:
(1)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口语交际的情况千变万化,有没有一些统领一切的灵魂性原则?我们从口才理念、口才态度、口才内容、口才方式等四个方面选择了一些基本原理和方针要略,以期以简驭繁、举一反三。
(2)口语的性质和特点。口语是不同于书面语的一种交际媒介。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侧重于书面语的研究,忽视了口语交际的独特之处。本书立足于口语的性质和特点,讨论口语的特点和使用技巧,帮助读者学会“我口说我心”。
(3)口语交际的过程。口语交际是使用口语达成交际目的的动态过程,不能局限于对静态的口语单位进行分析。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涉及参与要素、会话分析、即时监控等概念,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也必须放到这一动态过程中去考察。
(4)语言交际中的意义问题。我们表情达意都是通过语言的意义进行的,而语言的意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结构角度说,有词义、句义、篇章义等;从属性角度说,有文化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从隐现角度说,有字面意义、言外之意、预设意义等。只有在了解这些意义类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意义类型进行口语交流。
(5)交际者的社会定位和口才能力。口语能力是交际者的社会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本部分依托社会学理论,介绍了自我、社会角色、社会团体等概念,这可以使口语能力切合于社会实际需要,又可以使口才能力的提升融合为社会化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机组成,不是空泛无物的。
(6)常见交际情景及其交际技巧。我们选取了职场、家庭、公共空间等场景,精心选择闲聊、批评、对比等口语交际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配合实际案例综合运用本书介绍的一些理论方法,希望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在本书的每部分内容中都穿插了以下几个板块:
链接:提供和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
案例:选取交际片断,多是有所失误的典型情况,配合阐发相关概念和理论。此外,也有部分趣闻轶事。
提示:针对案例,利用正文介绍的理论进行解析,既增进理论理解,又启发实践应用。
测试:提供一些测试读者口才状况的题目,帮助读者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希望这样的一些设计,能使读者朋友们在轻松而亲切的阅读中,通过“学得”来指导“习得”,从而切实提升自己的口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