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结识闵生裕君时,却在报章上常常读他的作品,那是从远处看他,有些“跳出三界外”的客观,觉得此人足蹈大方,有大气象。后来,在一次文友的聚会上见到了他,感觉他做人本真,不矫情;再后来,他的《拒绝庄严》出版了,细细地读了,觉得他的文章如他的人,朴朴素素,不红红绿绿,但却别有一种灿烂。于是对这个年轻人心存敬畏!
现在的《都市牧羊》总体感觉更好,更本色而且显现纯真,黄土地的情韵更浓,是大笔写大字。其中的《我的骨头》和《我是一头驴》为率性之作,极具震撼力。人都说技巧技巧的,其实,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要技巧的。庄子的话是“无心思道”,文章的“道”,即文章的“规则”“法则”,即所说的“技巧”。无心就是不经意,不留心,中国的棋、琴、书、画,最高境界都是无心,弹琴要弹无弦琴,书法随意挥洒,武林高手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无招胜有招”。
不可小看闵生裕君的做人和为人的“朴素”,那是一种大美。《周易》里的“贲卦”,有这样一种思想,就是最美的装饰是不装饰的装饰,所以庄子才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一块石头雕完了,就像一块没有雕刻过的石头一般,这是最美的。庄子认为天下莫能与朴素争美。因为朴素不是靠追求而得,是浑然天成,自然而然,不可学得。“朴”与“璞”者,即没有加工过的木头、石头也。文章华丽容易,若想写的素素的,土土的,没有功夫和境界是不行的。
《西厢记》里有两句话,一句是: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另一句是:尽是想,不去想,怎能不想。人吃五谷杂粮,是背负着情字入世活人的,闵生裕君身居灯红酒绿的都市,却仍一往情深地放牧着“羊群”。他的“羊群”游弋在蓝天下的黄土地上,保有这颗“素心”,真正不易呀,我的兄弟!我太能读懂他的“羊群”了,因为我也是黄土地上的土人儿呀!都是因为那浓浓的黄土情韵哟!
还要再说一下这本书中的《我的骨头》,细细研读,有惊心动魄之感。作者借“仙人”之手,翻捡自己的“骨骸”:这是媚骨……这是贱骨……他竟从自己的一堆骨头中翻捡出了媚骨和贱骨,这是怎样的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呀!对灵魂的拷问,何尝不是对人性的拷问!人性中的七情六欲,谁不是如此?“裸虫三百,人为最劣”,人是苦虫,何尝不是贱虫、淫虫、贪虫?一说贱骨,很多人会标榜自己是一身忠骨,那么,忠骨和媚骨、贱骨之间相差几何?有谁说得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