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禅师又要躲了!
但往哪里躲呢?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看来寺庙是无法躲了,他只能躲进深山老林。
最后,云谷禅师躲进了人迹罕至的栖霞山中,自己盖了一间茅屋,坐在潺潺流水的空谷中,望着悠悠的白云。
他成了真正的云谷!
四
云谷禅师是真正的高僧,真正的高僧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图的是内心清净。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类高人,一类是享洪福的,另一类是享清福的。
享洪福的高人具有超常的勇气,能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压力。享清福的高人具有超凡的智慧,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住的寂寞。
但大部分人却是这样的:想享洪福却没有那份勇气去承受压力,想享清福却又没有智慧悟透人生,不愿意抛弃名利去忍受寂寞。
云谷禅师是享清福的人,一个人形单影只生活在深山中,对别人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寂寞和孤独,但他却其乐融融。
享清福的人需要独处。
很多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嘴上说享清福,心中却想让别人羡慕他、崇拜他、点赞他,离开了这些,他们便心里发慌,没着没落。
比如,很多人有了响动之后,生怕别人不知道,逢人便说:知道吗?我上个月炒股挣了十几万块!知道吗?我最近买了一套房,或者一辆车!看,我这次去法国买的这个LV 包如何……倘若不说,如同穿着漂亮衣服走夜路没有人看见,他们就会憋得难受,感到扫兴、孤独和寂寞。
如果把这样的人放进深山老林中,估计会憋疯。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无法独处。
独处是需要智慧悟透人生的。
独处是不需要攀比和炫耀,不需要别人知道的。
独处关心自己的内心,不关心别人的评价,就像深山中的花朵,绽放不是因为别人的欣赏,凋谢也不是因为别人的嘲讽,它们就在那里幸福地享受着生命的过程。
对别人是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对于能独处的人来说,则是难以言说的幸福。
云谷禅师就是这些人中的高人。
也许,有人怀疑,你说云谷禅师是高人,怎么证明呢?他一没有著书立说,留下评职称的论文(秘籍);二没有创立自己的队伍(门派);三没有创建自己的根据地(寺庙)。你凭什么说他是高人呢?
的确如此,由于云谷禅师不是那种到处显摆的人,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但是,不要忘了他曾经渡过一个人,从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看见他是一位难得的高人。
云谷禅师即使躲进白云深处,仍然还是有粉丝找到他。对于这些粉丝,不论贫贱,不论富贵,也不论是否是僧侣,只要你找到他,二话不说,一块蒲团“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意思是“坐”——盘腿而坐,反观你的“本来面目”。
很多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一整夜,一句话都不说。
如果来人开口,他第一句话便是:“你日常做什么勾当?”
这是在提醒你: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天,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由于对工作单位(寺庙)很不满,想要辞职,便找到云谷禅师。(注意,又是二十岁左右,最容易迷茫,最需要指点迷津的时候)坐完之后,没等年轻人回过神来,云谷禅师就快速地问道:“你是什么的干活?”
年轻人抢答:“寺庙跑龙套的!”
云谷禅师又迅速地问:“为什么又不想干了呢?”
年轻人又飞快抢答:“无聊又庸俗!”
……
这一问一答,语速超快,具有机锋。
在禅宗的对话里,讲究不按套路出牌,用意是要打破人的惯性思维,直指内心,明心见性(我很怀疑,云谷禅师对袁学海的笑恐怕也是故意的,藏着机锋)。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讲得很热闹,咱们听得很糊涂。就像《智取威虎山》里的土匪对黑话——
一个问:“天王盖地虎!”
一个答:“宝塔镇河妖!”
一个问:“怎么又黄了?”
一个答:“防冷涂的蜡!”
……
至于具体说的是什么,只有明白人才知道,不是明白人,自己掉了脑袋都不知道为什么。
快速说过机锋之后,对于这位想要跳槽的年轻人,云谷禅师又用一般人都能听懂的话和语速说:“你既然知道寺庙这种单位也很庸俗,就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净土。”
听完这话,年轻人心中一颤,这位老僧坐时稳重如山,沉默不言,一旦说话,便如空谷传音,醒人耳目。他突然觉得面对这位老僧就像面对高峰峻崖一样,有不寒而栗之感。
他小心翼翼地问:“这片净土在哪里呢?”
云谷禅师又一字一句慢慢说出六个字:“你自己的心中!”(必以悟心为主)
什么?
我自己的心中?
年轻人惊讶得几乎快跳了起来,他被云谷禅师的话深深地震撼了。
云谷禅师继续说,所谓悟心,是深入自己的心,找到那片净土,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禅宗核心中的核心。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然而,人心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妄念笼罩,以至于看不清本来面目。
“明心”,是删除妄想,看清自己本来的心,这种情形就像北风吹散雾霾,露出蔚蓝色的天空:哎呀,原来没有PM2.5 的天空这么美丽,风清云淡;原来没有妄念的内心这么澄明,这么辽阔,比大海还浩瀚!
删除妄想、雾霾散去之后,世界的本来面目便呈现了出来。我们看见了清晰的山,清晰的楼,以及自己清晰的样子。
这就叫“见性”。
性,是自性、本性,真正属于你的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
妄念和雾霾都没有了,你真正的本性就呈现出来了。这时,你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及来到这个世界所肩负的使命。
你按照自己这个真正的本性去行动,去努力,去奋斗,就能够心想事成。
云谷禅师对这位迷茫的年轻人说:“深入你的内心吧,将内心呈现出来,以后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你念什么经,你都不要忘记念经的这个人是谁。”
……
云谷禅师语重心长的话语,犹如强劲的春风,吹化了年轻人心中的坚冰。
这时在他的眼中,云谷禅师那座不寒而栗的山峰,春风过后变得满目青翠,那
么爽心悦目,那么和蔼可亲,他亲近这位老人,宛如婴儿依傍慈母。
临别之际,老人问他:“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呢?”
年轻人回答说:“云游四方,到各地去旅游!”
老人对年轻人说:“旅行好哇,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走出门,用行走接触这个世界,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用旅行认识这个世界。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一切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最终都是为了认识自己;任何向外的行走,最终都是为了走回内心。千万不要忘记旅行也是一种修行,不要白白浪费自己的草鞋钱啊!”(古人行脚,单为求明己躬下事……慎毋虚费草鞋钱也)
年轻人依依不舍,流着眼泪拜别了云谷禅师!(予涕泣礼别)
云谷禅师站在山头上,望着这位年轻人渐渐远去。
但这位年轻人却悄悄地藏了起来,他想再多看一眼像慈父一样的老人。
当他看见云谷禅师转过身去,拄着拐杖,慢慢往回走的时候,一个大大的背影——像朱自清看见的那个背影——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
……
若干年后,一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憨山德清,他就是那个十九岁的年轻人!
五
“憨山德清”这个名字取得好。注意啊,这不是一个日本名字,与韩国名字也不沾边,不用担心他们会拿去申遗。它是一地地道道的中国名字。
“憨山德清”最初的名字,叫“德清”,前面并没有“憨山”二字。
“德清”这个名字,源自“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意思是,人的品德要像水一样清澈透明。这两个字很可能是他母亲取的,他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