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二十九章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9章没有撇下28章关于“天下”这一大话题,而是围绕着“天下”这一话题又谈了一件事。
圣人行为准则十二(延续二十七章的编号):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圣人无论是在治理天下方面,还是在面对天下的人、事、物方面,都会避免走极端,把事情搞过头,都会去除奢华回归本朴,都会避免好大喜功的极大、极高。
其言下之意,就是圣人处事会为无为,会矢志不渝地遵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道的基本规律。
所以我们在读《道》悟《道》的过程中隐隐地可以察觉到,《道经》其实一直就是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回地完善着同一个道。
老子是典型的论文高手,因为《道德经》所给出的任何结论,都是在推论的基础上给出的。
当然,因为这种古典的文字实在是堪称唯美,所以我们也相信老子必是散文高手。
下面我们看看老子给出的圣人行为准则是如何推论出来的。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意译如下:
想要取得天下,治理天下,放弃无为而治的原则,想要霸王硬上弓地强行,我看这是搞不定的。
天下(人、事、物)都是神器,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只遵循道,其他任何背道而驰的强行,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导致偷鸡不成蚀把米地失去。
所以我们才讲,明道得道的圣人毕生都实践着为无为的道行,所以他们一般都不会失败,都不会莫名地失去(失去道,失去德,失去天下人的信任,失去生命,失去财物……)。
这个世界的人、事、物是各种各样,万分复杂的。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暖风徐徐的温暖型的,有北方剧吹冷酷型的,有强盛有衰亡,有胜有败。
面对如此复杂的人、事、物,我们该怎么办?怎么面对呢?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不再废话啰嗦重复解释了。
我们都知道文景之治是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时期,身为一代君王的汉文帝刘恒的确非常伟大。
关于汉文帝的朴素节俭、无为而治的种种历史故事已经广为传播,我们也不赘述,只是想一起欣赏一下汉文帝所发的最后一道公文:遗诏。
汉文帝遗诏(引自《史记。孝文本纪》)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1],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娶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中。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译文】朕以为天下万物只要有生命,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之间的常理,是万物消长的自然规则,没有什么可悲的!当今之世,人们都乐于生而厌恶死亡,为了追求厚葬而不惜倾家荡产,为了强调服丧尽孝而损害身体健康,朕很不赞成这种做法。何况朕既没有什么德行,又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而今死了,如果再让臣民长期为朕服丧哭祭,遭受寒冬酷暑的磨难,使天下悲哀伤心,使老人流涕伤感,守丧期间再限制饮食,停止对鬼神的祭祀,这正是加重朕的失德,让朕怎么对得起天下的人呢?
朕有幸获得拱卫先帝宗庙的祭祀,以渺小的身子,称尊于天下诸侯王之上,已有二十余年了。感谢上苍神灵保佑,国家有福,境内一片升平,没有战争。朕并不聪明,时常担心自己做了错事,玷污先帝盛大的恩德。惧怕寿命太长,自己因失德而不能善终。现在万幸的是我得以享尽天年,将追随先帝的在天之灵,还有什么值得哀念?
朕诏告天下官员百姓:从遗诏颁布之日起,悼吊三日,便都换下丧服。不可禁止百姓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从办理丧事、参加祭奠的亲属和官员开始,都不要打赤脚。头系的麻巾,脚扎的麻绳,宽度都不要超过三寸。不要在车辆和兵器上套戴丧服的标志,不要组织百姓到宫中来哭灵吊丧。宫中应当哭祭的亲属和官员,都要在早晚规定的时间来,致祭时才哭,祭罢,即行停止。非早晚哭祭时间,严禁任何人擅自到祭坛哭泣。安葬之后,应穿九个月丧服的,改穿十五日;应穿五个月丧服的,改穿十四日;应穿三个月丧服的,改穿七日;期满即行脱下。其他没有在本诏中明确规定的问题,都要参照本诏的用意办理。遗诏要向天下臣民公布,使百姓都知道朕的心意。灞陵周围的山脉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许更改。后宫的嫔妃,从“夫人”到“少使”,都送他们回家。
一叶知秋。
无需评议,一切都在史中,一切都在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