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十六章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温故而知新,再一次不厌其烦地回顾一下前面十五章。
第一章——开门见山地论道;
第二章——谈“无为”;
第三章——进一步谈“无为”;
第四章——论道的无边无际的无上特性;
第五章——讲了两个故事,进一步深入论证了“无为”;
第六章——论证了道与母性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道之天长地久,道的天地无私精神;
第八章——上善若水之道;
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之道;
第十章——论证魂魄与身体之关系犹如道德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以轮子、杯子、房子论有无之间的关系之道;
第十二章——以五官论道,强调为腹不为目的静心寡欲之道;
第十三章——静心寡欲是为珍爱身心,如此方才可能为天下,托天下;
第十四章——论道,恍恍惚惚;
第十五章——德道古人的核心特征:“静之徐清”、“动之徐生”、“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如何修道。
其实,关于如何修道,前面的章节中老子已经很多次地阐述过,但是纯理论地阐述如何修,修至明道的境界,第十六章尚还是首次。
文字描述太枯燥,我们根据老子在《道》十六章的描述,试着画个修道流程图出来。
读完《道》十六章,即便不能修行至明道的状态,我们至少也可以恍然大悟一点:难怪所有人都知道宽容是一种善举,是一种良好的修行表现,但就是做不到,原来是因为宽容之前还有艰难的五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