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慧质子对妈妈真正的了解,是从阅读妈妈的日记开始的。在她的心目中,妈妈是个温和的妈妈,妈妈的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慈爱,一直是雪野慧质子最温馨的港湾,从小到大,雪野慧质子一直陶醉在这片港湾里。妈妈的去世,雪野慧质子心像是塌了一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面对,直到认识了男友崔国建。
夜深人静,喧闹一天的小鸟已经睡去,蟋蟀悄悄爬出洞穴,扯过夜幕,开始了悦耳的歌唱。雪野慧质子坐在桌前,拿出妈妈留下的本子,这是一个真丝精装的红本子,年代像是很久远那种。翻开首页,只见上面写道:赠秋贞美玑子女士。时间是昭和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原来这本子是爸爸赤尾隆太郎送给妈妈的信物。
雪野慧质子翻过第一页,只见妈妈写道: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对亚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对中国。在诸多的罪行中,如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中国劳工案、“三光”作战政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了充分的揭露。唯独731等部队制造和使用细菌武器,并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一直是日本右翼分子和日本政府极力想掩盖的事实。因此,在所有的罪恶中也最为残忍。我是从无知到有知的,在国民教育中掩盖罪恶历史的真相,成了日本政府最丑陋的一面。我觉得,揭露并向世人公布这一事实,真诚向受害国的国民道歉,正直坦荡,才是大和民族的精神所在。”
雪野慧质子看到这里一阵感动。她想起了在妈妈追悼会上北海道国政学院的三甫友和院长讲的话,妈妈确实有着伟大的灵魂。一个人的精神可能代表这个民族的精神,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代表一个民族,就是这个民族灾难的开始。妈妈的精神无疑是日本民族的代表,而战时天皇的思想却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就是这些天,妈妈的形象在雪野慧质子心目中高大了许多。
从雪野慧质子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一个对爸爸温顺,对雪野慧质子疼爱的妈妈。那时不论妈妈有多忙,都要请爸爸带雪野慧质子去赏樱花,那是日本人最快乐的季节。人们携酒带肴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享受着人生最大的乐趣。妈妈总是用幸福的目光注视着雪野慧质子,看着她像蝴蝶一样在樱花丛中飞舞,脸上总是流露满足的笑容。而现在,雪野慧质子忽然看到妈妈的另一张面孔,那是一张执著的面孔,执著里带有坚毅,坚毅中透着高尚。
母亲秋贞美玑子的日记从平成十六年(即2004年)3月开始记,直到平成十七年(即2005年)7月16日结束,日记终了日离妈妈被害有59天时间,记事本还有一小半没记完。
秋贞美玑子的调查相当深入,而且留下很多的线索。雪野慧质子仿佛看见妈妈那双期待的眼睛,要她一直做下去。雪野慧质子暗暗下了决心。
家里的保姆送来一打报纸,她写的《北海道老兵的忏悔一》,刊在《今日商报》副刊上,而且是头条。这是在舅公的追悼会结束后背着爸爸写的。她曾发往各大网站和报刊,这仅仅是开始。她希望在日本和中国作进一步采访,撰写更多的文章,通过媒体撕开一个深入调查的口子。
《今日商报》的主编接到她的稿子后,希望她的稿子成为该报的独家专访。
文章写道:
“我画虱子和跳蚤的解剖速写。经培养的跳蚤,要比野生的跳蚤稍大些,颜色也不是红褐色的透明体。解剖时,先将一只跳蚤和熔化的蜡液注入一个纵、横、深均为25毫米的容器内,冷却后将蜡的固体取出。然后用一种比肉店里切火腿薄片的刀具更精巧的器具,将其切成一片片面积为2.5平方毫米、厚度为0.2毫米左右的小薄片,有跳蚤的部分就像一段电影胶片一样成为一片薄片。然后赶紧用镊子将这一片片小薄片夹在两块玻璃试片的中间,这是件很累人的活儿。稍有点呼吸,这蜡制的小薄片就会飘飞开去。”
这个就是舅公干的活。
“战争后期,细菌部队制作了很多气球炸弹。气球炸弹是一种作为传播细菌武器的手段而开发出来的气球。1644部队曾进行过这种装载在气球上的‘鼠疫跳蚤’的开发研究。但是,培育出来的鼠疫跳蚤生命力很弱,随气球飘出后马上就会死亡。因此,如何培育出健壮的跳蚤就成了最大的研究课题。”
在鼠疫菌研究室中,靠中央的地方是监禁供试验用的活人的笼子,稍稍靠外面一点,便放置着装有已植入鼠疫菌的老鼠的汽油桶。部队中将这种吸了老鼠血的鼠疫跳蚤作为生物武器大量生产,并进行传播途径的研究。
部队中饲养了各种各样供试验的动物,但是像供鼠疫跳蚤试验的老鼠这类小动物的消耗量相当厉害,仅靠部队内的饲养是不够供应的。因此,每年要由陆路经朝鲜到日本的千叶县运输动物。
一科的建筑物是一幢三层的楼房。
一楼正面是事务所,右边是摄影室和仓库器材室,左面是浴室和机器仪表房。此外,部队的三科借用了一楼的部分房间在进行大量灭菌工作的细菌培养。
二楼有二十个左右的房间,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各尉级以上的军官、有官衔的文职人员的研究室。各研究室分别从事霍乱、伤寒、鼠疫菌等研究,所有种类的细菌成百地被放入试管、玻璃培养器皿及其他器具内,然后保管在当时还很罕见的冰箱内。也有很多用于培养细菌的蒸汽锅。在二楼还有标本室、士兵的一科内务班休息室、杂物间,在东边有人体解剖室。
在三楼关押有供人体试验用的活人的房间。这是一些特别的房间,房间的形状像一个大教室,里面放置着几个笼子,就像动物园里关狮子的笼子,其大小只有一张三尺床铺那么大,里面关着供试验的活人。”
雪野慧质子放下报纸,看这段文章和写这段文章一样让她有一种虚弱的感觉,这种虚弱来源于彻骨的痛恨,痛多于恨的感受令她像陷入泥淖的人一样绝望和无奈。雪野慧质子常常想哭,可是欲哭无泪。她心情烦躁,毫无头绪的心思像一团乱麻,这团乱麻结结实实地缭绕在她的心头,令她欲罢不能,不知所措。她回忆起儿童时代的浪漫、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对成长生活的渴望,全然不懂得生活中的沧桑与无数的枷锁。26岁了,在日本,过了20岁就算是“老姑娘”了,她应当像妈妈一样,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但她觉得自己太脆弱!
她想起了崔国建。
说起雪野慧质子和崔国建认识的过程,虽有点传奇色彩,但也是一种必然。
崔国建与雪野慧质子是同届不同系的学生,他学的是电子专业,却对政治特别感兴趣。应当说,雪野慧质子到中国的第一个门坎是崔国建帮她迈过的。
雪野慧质子刚到学校,与寝室里的其他同学总有一种隔阂。雪野慧质子想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周围的人,但发现她们表面对她保持着礼貌,内心却拒之千里。雪野慧质子寝室里共有五个女生,一个来自湖南农村,两个来自南京,还有一个是北京的。她们之间有说有笑,只要她一出现,一切会变得风平浪静。更可气的是,这种隔离在很多场合是有意制造出来的。雪野慧质子注意到,来自湖南农村的姜芳生活特别困难,她想有意识接近姜芳,并想在无意中给她一些帮助。就这点友好的表示都遭到了来自南京的黄芬芬眼神的制止。雪野慧质子想不明白,小小的寝室里会闹出那么多的纷争与隔离。从寝室到课堂,从阅览室到餐厅,热热闹闹的同学越发把雪野慧质子逼迫得孤独。开始一段时间里,雪野慧质子特别想念祖国,想念家乡,更想念自己的父母亲。雪野慧质子的心像流淌着的清泉,想让自己对中国人美好的感觉流进室友的心田,但是这股清泉遭到了严厉的阻隔,有人在流经的途中筑起坚实的堤坝。没有人从内心接受她的善意,也没人理解她这颗灼热的心,她就像一个富翁,怀着一腔同情给贫穷的人们施舍,那些人却纷纷离她而去。雪野慧质子一下子跌入孤独的深渊,而让雪野慧质子更加痛苦的是无法知道其中真正的原由。
那是一个春夏之交日子,校园里的紫薇盛开了,一簇簇压弯了枝头。风儿伸出无形的臂膀,调皮地逗着花梢,纤细的枝条笑弯了腰。雪野慧质子走出了沉闷的宿舍,踩着松软的草皮,就看到了那摇摆着的紫薇。紫薇五颜六色,在一片绿草的衬托下,尤其艳丽夺目。于是她想起了家乡的樱花。樱花热烈、纯洁、高尚,是它最先带来春天的气息。到中国后再也没有看到过樱花了,校园里的紫薇却让雪野慧质子寄托那份思乡之情。因此,当她感到孤独的时候,就到小湖边坐一会。今天室友到学校会堂看电影去了,黄芬芬还一反常态地邀她一块去,她谢绝了。她觉得几个月里她们对她伤害太深,这种伤害不是看一次电影所能消除的。
就在这个时候崔国建出现了。他赞赏她的中文和对樱花的了解。他们谈得很多,完全没有宿舍的那种拘束。他告诉她应当把中国作为故乡,和同学多相处、多交流。当问到她为什么不去看电影时,雪野慧质子道出了苦衷。没想到崔国建一下子明白了她苦闷的道理,对她说今天是7月7日,1937年,也就是昭和十二年的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今天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的是故事片《卢沟桥事变》和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只要看看今晚的电影就明白了。雪野慧质子恍然大悟。难怪黄芬芬今天一反常态地邀她看电影,而她的拒绝像是在她们的意料之中。她回想起几个月来室友的冷漠,想起来自南京的黄芬芬的刻薄,一切都有了理由。
那个晚上她流了二十三年来最多的一次泪水。她无法想象,她的先辈在中国战线会犯下如此的暴行。也许战争中的死亡不可避免,但是面对放下武器的俘虏大开杀戒,以杀多者为荣,多杀者为乐,是她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日本军队的官兵奸淫、杀戮妇女和儿童,与禽兽没什么区别。雪野慧质子感到了内心的激烈碰撞,感到了羞辱,由此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雪野慧质子清楚记得,上小学时,清水书院出版的课文里有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但只蜻蜓点水。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日本教育出版社教科书的内容作了更改。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被冲淡了,她只是认为,日本军队在中国战线,在进攻南京城时,杀死了很多中国军人,这种在战争时期的死亡变得可以理解。但电影里看到的事实不是这样。那些惨无人道的事实被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许多令人发指的纪实镜头此前是她不敢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