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菁(1)菁者莪(2),在彼中阿(3)。既见君子,乐且有仪(4)。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5)。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6)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7)。
《小雅 菁菁者莪》
这首《菁菁者莪》和《小雅·隰桑》无论在行文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非常接近,但又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菁菁,是一种可以吃的野菜。该诗以此兴起全文,茂盛的萝藁,无论是在山坳、小洲还是在丘陵,一丛丛、一簇簇、一蓬蓬的都会催生爱情的枝桠。
也有人说此诗讲人才的培育,讲诗中的君子释为老师,人来到“菁菁者莪”处,就是感受师德的洗礼,而将“有仪”,即仪态大方解为教育的效果,将“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解为培养的人才能经受沉浮,这样,求学者自然就心旷神怡了。
直到朱熹在《评诗传》中才言“全失其意”,将“乐育才”的观点彻底评审,开始为人们打开一个重新借读的路径——言情而非教化。
这首诗奇特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以“物”的变化而写时间或推进故事,它是根据地点的变化,将时间贯穿其中,每一次相遇都具体地交代了地点,地点的转换也即时空的转换。无论时空怎么转换,“我”见到君子的兴奋的心情依旧,洋洋洒洒的山盟海誓,顶不上一句“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菁菁的萝藁见证了两个人的感情由无到有,由淡到浓的过程。犹记得,初次与君相见,在那山坳里,萝藁遍地,生命的萌动无处不在,只见他,面容淡然而从容,仪态大方而镇定。生命进入新的篇章是后来才知道的事,那最初的心的震颤,早已被青春的羞涩所遮掩。
到第二次,不知是又一次的偶遇,还是内心深处的刻意,在小洲又一次见到他。萝藁疯长,如同内心的情绪,丝丝缕缕。受制于礼教的正统,不敢有非分的想法,但心里慢慢开出了高兴的花。无比的快乐,从未有的憧憬,都是来自有心无心的一瞥。
第三次,与你相遇,是来自你的召唤了。在那丘陵上,内心跟着你的步伐空旷起伏,没有太多的言辞,这面对面的快乐,远远超出了你所赠的贝壳自身带来的快乐。只因为,是心爱的人所赠。
但,按照诗的整体来解,应该不至于君子赠与了女子“朋”,即货币。这是实写和虚写的问题。作者在此引入“锡我百朋”,暴露了深层的心理需要。因为,当时水陆交通不畅通,产于南海的贝壳在中原地区就物以稀为贵。因此,贝壳被人们选为货币使用。在计量上,古代以五枚贝壳为一挂,两挂为一朋。“朋”字的甲骨文正像并列的两挂贝壳。
由此延伸,可以发现,这是“并肩“的含义,表达了 “平等”、“类同”、“相当”等内涵,这是朋友间相处之道的基本要素。这里,用“朋”字,有更深的韵味,即意味着两人关系已是非常的融洽,类似于朋友间的志同道合。
所以,女子非常的高兴,但喜悦的心情肯定不在货币本身,而是两个人之间关系的进展会如何。
可是,在感情最浓烈的时候,小别也是让人如坐针毡的。一别之后,两地相思。你可见那杨木的船儿,飘飘荡荡,沉沉浮浮。其实,杨木船和我何干,小舟于我又有何意?
不过是,别后的心情因了这思念再也无法平静。正想要“万般无奈把君怨”时,却不料,心中的他款步迎来,驱散了所有的怨气。
见到你,心情顿时欢快起来。
这首诗歌,故事非常简单,写出了两个人几次见面的心情。短短几句,一个爱情故事跃然纸上,没有“蒹葭苍苍”的飘渺而不可及,没有水气弥漫的空灵旷远,朴实可感的爱恋,没有过多的呢呢哝哝,感情基调上,整个诗歌基本是欢快的。有波荡,但波荡中又有着为了相守不可动摇的决心。
回观现在的快餐式爱情,让人忍不住怀念那个未开化的时代。现在,人们有了太多的自由,物质的丰富让人们用大拇指谈起了恋爱。短信,你来我往,人,也是进进出出,爱恋成群结队。
但,很少有人,再有那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期待。即使见面,也在追赶灯红酒绿。花前月下被酒吧歌厅咖啡屋所取代。于是,爱情的味道越来越杂,扑朔迷离的,你侬我侬间丢失了自己。再也唱不出,让人听到就会脸红的和音,人的心变得坚硬起来。
今日,观其诗,忆故人,也关照自身。菁菁的萝藁,摇曳岁月,穿古走今,希望能勾起几人追忆,撩起几人情怀。那最初的美好啊,在诗经中浅吟慢唱。
吟爱恋也好,唱德馨也罢,朴实的情感,纯真到无以复加。机缘选定一些人,记下那些陈年旧事。没事时,怀古曲,唱一首“菁菁者莪”,荡涤霓虹闪烁的迷尘。
注释:
(1)菁(jīng)菁:草木茂盛。
(2)莪: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
(3)阿:山坳。
(4)仪:仪容,气度。
(5)沚:水中小洲。
(6)锡:同“赐”。朋:上古以贝壳为货币,十贝为朋。王国维《说珏朋》云:“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二系一朋。”
(7)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