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5400000003

第3章

冬雪

落雪的冬天似乎越来越罕见了。蜗居在淮河岸畔的小城,偶见零星的雪花之外,经年难再见到那曾经皑皑的白雪了。然而,从小在雪里长大的我,却越来越想念起雪,想念起那玉洁冰清的、漫天飞舞的厚厚的雪来。

对于它,我始终怀着一种很深的情愫。或许年少时它是我们最醉心的事物,记载着我们的欢笑和幸福的时光。设想一下,在乡村单调的时光之井里,童年的嬉戏除了那古老的庄园,那矮矮的干草垛;要不就是那经典的捉迷藏、闰土式的逮麻雀了。少年的心情宛如天上的流云、空中的云雀、夜晚的流星,瞬间汹涌澎湃又俄顷烟消云散。浓郁乡土味的乡场上,撒下未知的欢乐,还有懵懵懂懂的岁月。而最能留驻我们的足迹的,就是这年末冬季的雪花了。

雪仿佛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动物,它不在喧闹的白天里从天际里飘下,也不会在晨光熹微的时分里飞扬。最让我们等待和惊喜的是,它如杜诗人笔下“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在你我酣睡的梦乡里悄悄来临了,从你我的枕畔,从茅屋的屋檐下开始抬足,轻轻地越过挺着铜戈铁干的树木,越过阡陌沟埂,来到麦苗之间,来到了广袤的田野里,展开它那妩媚的裙裾,舞一支此曲只应天上有的霓裳。它用母性的温柔和大度,用它那世间少有的纯洁和细腻,还有那博大的胸怀,从温暖的夜晚到田野的庄稼,一片片,一针针,搭补着季节的衣裳,给庄稼以丰收的希望,给伤口温柔的抚慰,给乡村以欣欣的向荣;黑暗中给人希望,阳光里又给人以雨露。炽热的情愫从庄稼的根部,一直流到你我的血脉里,给我们营养。天明时分,等到我们从慵懒的被窝里爬出来,推开柴门一看,呵,好大的一场雪啊!山川、河流、村庄,还有辽阔的原野,到处都是厚厚的雪,白茫茫的一片,情景着实让人感动,越过碧绿的麦田,这漫天满地的白雪,何尝不是一垄垄丰收的棉花,温暖着小村的日子?我们这些孩子才不管它是否及时,穿这鲜艳的冬装,奔跑在雪的稿纸上,不怕疼痛,跌到了,摔下了,再站起来,爬起来,对着雪,再吹口热气,开怀般地大笑。那火红的衣服,如同灶堂里熊熊的火焰,借着大风,在村庄和田野里流窜着,燃烧着,似乎要把即将迩来的春天惊醒。有时,和雪玩累了,我们就趴在雪的怀里,报着它,亲吻着它,直到它钻进我们的衣服里,流进我们的心里……

在网上,我通过QQ把少年时雪的感受发给了在外远游的友人,友人隔着视频,半天黯然无语,深深地叹了口气,是啊,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雪或看到雪了。友人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得很怀念少年时的雪来。那种率真率实的喜欢,敞开胸膛,一览无余地把雪搂在怀里,多么令人感动啊!少了冷漠,少了猜忌,少了虚伪,就这样,我们和雪走得很近,雪也和我们走得很近,走得紧密的还有那说不完的质朴的村庄和浓浓的乡情啊!不象现在,我们用金钱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在空格似的笼子里,在空调的保卫下,漠然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谁还能感受到世间的冷与暖?

隔着耳麦,友人相约,让我们在网上下一场永远的“雪”吧,让那温暖的羽毛温暖你我麻木的肉体和心灵,复苏我们心灵经年的冻土。说完,只见屏幕上一片迷茫,鹅毛般的雪花大把大把地落下,寂然无声……

桑葚

倘徉小城,不觉令人耳目一新。不知何时,曾经老家的乡土树种已悄悄地走进了城市的生活里了。亮亮地,晃动着我们的眼,煞是鲜嫩,亲近。隔着这些朴素的树木,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乡村气息。从乡间走来的人,骨子里融入的总是故乡的桑树、槐树、榆树之类的树种,这些泼皮的树啊,在城市之外,与我的生活千丝万缕着,亲切着我,营养着我。

老家的家前屋后栽种着不少乡土树,其中就有桑树。也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弄来的桑树种。从一棵幼苗培植成了参天葳蕤的大树,枝枝桠桠不计其数。如果从木匠的眼光看,实在没有什么多大的用途,或许打上一些零星的小家具,还是凑合的,而此树干却生之弯曲;否则就是烧锅做饭最好的柴火了。幼时我常纳闷,问父亲栽这么多桑树干什么?又不能成多大的材?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留吃啊!树怎么能吃呢?父亲的话让我疑惑不解。父亲不再说话,看着青枝绿叶的桑树,一脸的憧憬。

其时,我正值上小学堂。每天从家里背着母亲碎布搭凑的、花花绿绿的书包,径直跑上学。经过的路上,我也常看到附近的人家或田埂上,也零星地长着几棵桑树。像我们农村的环境里,这些乡土树真是比比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朴素的树种会生长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而且日后还成了城市里寻觅的树种?是乡土的树好养,还是对故土的怀念?只有那清清爽爽的阳光穿过岁月的缝隙,落在桑叶上,一团生命的绿,就是一叶执着的梦想盘桓于之。

追忆往昔,总是让人充满对桑树难以名状的情怀。在青黄不接的岁月里,桑树为我们的生命抵挡了一段生机勃勃的人生。七八十年代,农村还在饥饿的生命线上挣扎。父亲在生产队里拼命地挣工分,晚上在去湖里拣白天队来里遗失的山芋、黄豆粒之类的,一个晚上能拣上个半碗,有时候连一粒也拣不到,全都落生进泥土里,再也找不到了。父亲就是这样含辛茹苦地劳碌,日子依旧枯瘦,我们依旧面黄肌瘦,烙印着时代的印痕。

种植桑树,在粮食匮乏的年代里,我怀疑是父亲一场密谋的革命。老家那时并不是养蚕的故乡,几乎也没有养蚕的人家,看不到采桑喂蚕的身影。放学回到家,我们总是饿着肚子趴在板凳上写字。现在看来,吃零食是多么奢侈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啊。曾经能填饱肚子已经是最大的梦想了。父亲从外面回来,搽着身上烈日晒出的汗水。透过毛巾,父亲对我说,去桑树上看看果子好了没有?去吃点吧。桑果子?我转身出去,看桑树上早已结满了红红的果子,有的已经成熟变紫了。我鞋子一脱,蹭蹭上了树,大把大把地把桑果子往嘴里塞,也不管熟了没有,一阵狼吞虎咽,抑或风卷残云般;感觉里一股甜丝丝的汁液流进心田,滋润着饥饿的胃。这时,我才明白父亲的深意。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季节上的庄稼啊!有了这极好的“粮食”,课堂上我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就像夏季的蚕样,饱鼓鼓地,肥胖胖地端坐在教室里。其实教室也不是什么教室,只不过是三间牛屋改做的,一块用破铁充当的铃,还有一面黑色的墙,加上几块生石灰做成的粉笔。现在想来,依旧历历在目,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学堂。在朴实、祥和和宁静的乡村里,大人们在日头下锄禾种田,硕大的汗珠浇灌着贫瘠的土地。而浓荫遮蔽的牛屋里,在蝉声之外,一位表情严肃、着装讲究的师者在台上激昂文字,滔滔不绝,就像门前的桑树,一嘟噜一嘟噜地垂挂在我们的面前,带着甜蜜的滋味和整个夏季的向往。讲台上老师入神地讲解着,“……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我们如饥似渴地聆听着,仿佛要把老师这棵别样的桑树上红红的桑果子一吃干净,营养着我们人生的秋天。

我至今还记着童年时的老师,虽然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是省城一位下放的知青,只教我们几个月就回城了。但却让我们懂得许多春蚕到死丝方尽……桑之沃落……丝绸之路……等等知识,她那精彩的语言在我们的面前编织了一片五彩斑斓的天空,引领我们去追逐。老师也是爱桑葚的人。每到课间休息,老师那白皙的手充满疼爱地一挥,去钩桑葚吃啊!一时间,树上缀满了顽皮的我们,手摘着桑葚,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吃桑葚,把树枝都拽了下来。老师知道了就说,别吃了老头不要儿子啊!(苏北土话,意思是要我们爱惜桑树。)否则来年吃什么呢?上课铃再响时,我们又饱鼓鼓地做在位子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只见教室里竟是清一色的紫色的唇,仿佛春天的一瓣瓣芽儿。

听同学说,离学堂不远的淮河岭不仅有紫色的桑葚,还有米黄色的桑葚,而且甜得不得了。这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兴致。假日,我们几个小伙伴抽空去光顾了一次,果然不同凡响,充满肉感和丰富的汁液,一吃就忘不了,让难得吃上猪肉之类的我们打了一次较好的牙祭啊。

瓜果半年粮。这普通的桑葚,在苍白的日子中,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也营养着我们的胃部和心灵,让我们一生也消化不了。

素日去市场买菜,在菜场的一角,竟意外的发现一老农摆着一摊紫色的桑葚叫卖着。瞬间,一股故乡泥土的清香和朴素的情怀涌入我的胸怀,让我情不自禁,曾经喂养我的桑葚又辗转着来到城市,又营养着谁呢?再联想时下的乡土树进城来,是否是对乡间日子的怀念和填充?在纸醉金迷的日子里,让我们保持清心寡欲的灵魂,保持我们泥土的本色,让我们离乡村近一些,离根近一些。

冷眼看周庄

周庄,江南的一个“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水乡小镇,曾经充溢着空灵和诗意至境的地方。三两处渔家,几支烟囱,数只悠闲的扁舟,诗意地栖居在水域里,在阳光的乐谱上,昼夜弹奏着自己的音符,何等豁达,何等惬意?红尘的纷扰,世态的炎凉,还有那熙熙攘攘的名利与纷争,统统被这一川烟水搁浅了。

在周庄,心思潮湿着水乡的每一块青砖绿瓦,以及每一个经典的故事。明清建筑的小街,犹如水之莲叶,摇曳着古宅、驳岸、小桥、人家。细雨霏霏里,是否如那雨巷诗人戴望舒一样,撑一把油纸伞,徘徊在江南的水乡;一叶扁舟,漂泊在这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晚?

我穿行于水乡的大街小巷,眼前涌入的是鳞次栉比的商业炒作下的店铺,如青色的眼。路过茶馆,我们被店主营造的古典的氛围所吸引,木质茶几,木制建筑,古朴雅致,令人浮想联翩。据导游小姐说,上海旅美画家陈逸飞曾来到周庄,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着名的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远涉重洋,打动了无数海外赤子的心弦。但如今的双桥上已布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我们来到一只渔船上,希冀感受到双桥夜泊的浪漫。小舟在碧波上荡漾,木橹在渔姑的手中,灵蛇一样,在水面上欢跃,陪伴它的还有渔姑的歌声,令人遗憾的是,这渔歌跟我们洪泽湖上的渔歌相比,多了几份胭脂和商业的气息。

从周庄回来,心头总有一些东西纠缠着,那些形形色色的经济大潮下烙印的事与物,如职业化的笑脸,商业化的民谣,还有那打着各种招牌招徕顾客的门楣,挥之不去。当年天然原生的水乡已踪影全无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更加俊俏的周庄,时尚和碧水一同构成了她鲜活的风景。然而,周庄曾经那些古朴、憨厚、善良的质朴的人情到哪里去了,上至鹤发童颜,下至垂髫之童,特别是那市侩的面孔,谁能说得清周庄在变得更加富有还是变得贫乏?多年前,一位带着美丽梦幻的浪漫女作家曾泪流满面地扑到这里,狂呼“这就是我心中的故乡”,还约定了下次的归期。如果她今天还活着,她还能认识面目全非的周庄?还是她梦中的橄榄树?

有人说,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是以损失作为代价的。是否现代的周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什么?众多游人的涌入,是否是对周庄一种隐性的破坏?喧嚣和浮躁,荒芜与炎凉,势利与俗气,在周庄敞开经济大门的同时,也一股脑地涌进来,让古朴幽静的周庄从沉静里喧哗起来,从质朴里艳丽起来,把原本纯朴敦厚的水乡人打造成市井勾栏之者。

周庄,江南一支独具魅力的小令,震撼着多少过客的胸襟,渊厚的人文景观洗礼着多少中外游客?但人们在尽情欣赏周庄绝世的美丽之外,是否更应懂得如何去欣赏美、保护美?让我们在守望家园的远方,在浮尘之外眺望她,朝着自身自然发展的方向,迈动自己的步履,呈现那一片潋滟的波涛与光芒……

梦里阳关

阳关,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如青海之于我神秘的向往,布达拉宫之于我灵魂的朝拜。她的一些根状的东西,仿佛老家一坛陈年的老酒,散发出历史的醇香。广袤的苍宇下,流动的白云,辽阔的草原,肆无忌惮地横扫过我逐渐城市化沙漠化的心灵时,人的社会意义似乎忘却了,只有神圣、庄严和纯洁,抑或莽原里一只飞翔孤独的雄鹰。

走近阳关。唐代的诗人王维,应是它最初的知音。几千年前,他就写下了子规啼血的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一个民族心头苍凉的动词,震撼着多少天涯游子的心弦。她是漂泊者的驿站,杜工部的长短亭,柳永的的杨柳岸,斟满的是一杯离合悲欢的别离之酒。“时光的碎羽中/关于她的传说/已斫成了记忆中的花瓣/在后来者的路上/凄美绝艳/……”

夜晚的灯下,我深深地沉浸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寻觅并解渎阳关的每一讯息。阳关是什么模样呢?阳关的关,还是阳关的阳光?是否像白云里的白帝城、高处不胜寒的黄鹤楼,还是那夜半钟声的寒山寺,矗立在人们的视野里?《阳关雪》里,一行寒冷的雪片飘下来,“阳关,只剩下一截即将匿迹的土墩了。”我的心一阵抖颤。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有关出塞人的千金家书,狂沙掩埋的坟茔,虚无缥缈的海市城蜃楼,寒风里猎猎生威的旗帜,异域苍凉的筚篥,还有那远嫁塞外的汉家女,被贬远疆的宦官逐臣……纷至沓来。

同类推荐
  • 雪球专刊第138期:2016雪球年度文章精选

    雪球专刊第138期:2016雪球年度文章精选

    2016年的A股市场精彩纷呈,年初的熔断、年尾的万科股权之争,雪球的网友在2016年也发表了很多精彩的内容,授人以鱼不如受之以渔,本书特意精选出10篇极具见解的文章,这些投资者们心底无私,把自己投资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语重心长,给读者们指出了投资之“道”,令人受益匪浅,帮助大家在股票市场走得更远,收获更多。《平凡人的理财故事:如何攒够100万》:人没钱的时候攒下的1万元存款,和有了100万时候的1万元存款,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人的第一个1万,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会打开不一样的机会之门,在没有这些储蓄的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会去想,也就不可能去做的。
  • 雪球专刊第085期:稳健投资之道

    雪球专刊第085期:稳健投资之道

    大盘结束普涨行情,一味持股做多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收益。在当前的A股市场,有没有一些稳健的操作策略可以参考,既不会踏空,也不至于在大盘巨幅回撤时损失惨重?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低风险投资理念有没有简化的版本?普通投资者如何再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请看本期雪球专刊——《稳健投资之道》。
  • 青年作家(2015年第7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7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2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保险”是怎么一回事(长投专刊026)

    “保险”是怎么一回事(长投专刊026)

    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贵不贵?一般投哪几类保险就够了?是每年都买还是就买一次?我不知道该买哪种,应该怎么规划?5岁、30岁、65岁应该怎么买保险?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那之前交的保险费是不是就不承认了? 本期长投专刊,是根据“解释系主任”和“ISSAM老师”在长投学堂院生群中的保险课总结而成,为大家分享关于保险的点点滴滴,相信你的所有疑问在本期都能得到解答!这些内容能解答小白们大多数的不解和疑惑,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热门推荐
  • 混在都市的保安

    混在都市的保安

    一位好人,一位流氓,张明在红尘之中怎样走出自己的帝皇之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更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流氓的最高境界是潇洒,是风流,是热血,是个男人的话这里有你想要的寻找的一切东西。做保安要做到,想踩谁就才谁,无耻也好,霸道也好,都要无愧于自己……
  • 怪老头入小学

    怪老头入小学

    儿童阅读又必须从儿童的接受心理和阅读兴趣出发,从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因而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分级阅读。分级就是分年龄。阅读规律表明:年龄越小,群体性的阅读差异性就越大,如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阅读兴趣、理解接受能力方面就有很大差别。
  • 飞车系统争霸星际

    飞车系统争霸星际

    末日女苏七重生在了5000年后的博古拉星球,觉醒了某腾旗下的某飞系统。本以为在如此强大的金手指下能称雄称霸;没想到被某飞系统坑成dog。这是个悲伤的故事。本文又名:《系统虐我千百遍,我待系统如初恋》《让我安安静静的做个美女子》
  • 彷徨终生

    彷徨终生

    柒秋飒飒风华落别朗之秋孤双幽路通茶香追寻者似尸荡众蚁食象骨染辱瞳敛光柒秋夜数年痕散露埋
  • 姜晨

    姜晨

    当他带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找到我时,我被他这些年的改变惊愕到了,我实在想不出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一个人的前后变化如此之大。他让我代为修改,然后发到网上,我犹豫了。因为我认为这并不需要修改,这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经历写照,我下不了手改,也没有资格去编改。他说当你看完这几年的内容就会想要去修改了。我沉默。他让我给这本书起个名字,我拒绝了,我告诉他,既然是你的经历,那就由你自己来取。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当时的眼神,平静中带着微笑,微笑中却带着不曾引人注意的坚强。“就叫,姜晨。”
  • 超级纨绔系统

    超级纨绔系统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刘长风认为,前世自己过的遍体鳞伤,那么今生必须活的漂亮。……“提笼架鸟、斗鸡遛狗,终是纨绔小道!”“真正的纨绔之道,要么醒掌天下权,要么醉卧美人膝!而我,无疑选择后者,醉卧很多美人……”且看一袭纨绔,身负坑爹系统,如何逆推滚滚红尘!(新书——妖孽小村民,恳请各位助攻!)
  • 血染天下:邪医毒妃你站住!

    血染天下:邪医毒妃你站住!

    她是现在最年轻有为的警察,可是天嫉才人,她被自己的上司上司加男友嫉妒而冤枉乱法处死,穿越到了魔魂大陆这里以武为尊以强者为王,原主本天赋异禀,可被人陷害,成了废物,哼!今非昔比,看我南清雪如何虐待天下负我之人!
  • EXO:心岸

    EXO:心岸

    乔舒雅曾经说:“感情是一艘漂浮的船,心是主宰它的摆渡人,岸却是它最终要停靠的地方。”那时候,吴世勋是这样的回答:“岸,有远有近,也有大有小。有些人喜欢则近的岸停靠,有些人却喜欢多摆会儿,找远的岸停靠。有些人在黑暗中摆渡,错过了该停的岸,而还有些人,明明看到了岸就在那,却倔着脾气,不靠过来。”好的。那就翻一翻他们的故事来看一看。
  • 大荒仙魔录

    大荒仙魔录

    一代"孤儿"公孙玉儿得上天女娲娘的垂怜,赠与五件宝物,命他改造神魔癫乱的世界.且看玉儿凭借五件宝贝如何夺天地造化,踏着累累白骨,改造神魔癫乱的世界!一代强者蚩尤帝陨落,重生为一名叫姜尤的少年,为了复仇,结拜了唯一的兄弟公孙玉儿!且看姜尤如何凭借前世苏醒的记忆,夺天地造化,回归共主之位!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作品标签:热血、强光回归、大荒流!
  • 王子殿下请接招

    王子殿下请接招

    她,有着海妖般笨笨的眼睛,如黑色的曼陀罗般不易近人。在血色彼岸花开放的夜里,忧郁的精灵独自舔舐伤口。她不信天,不信地,不信鬼神,更不相信命运,因为她的命运,只有她自己能够掌控!可是她好累,累到不能呼吸,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