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的曙光
1中国原始居民溯源
中华民族基本上由蒙古人种和马来人种两大血系组成,其中蒙古一支又是大陆血系的骨干,在种族发展史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据学者推论,蒙古人种可能是北京猿人(后述)的嫡系子孙。但他们生养滋息的地区不是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而是在广漠的蒙古大内海周围。从地质上考察,今天的蒙古沙漠和陕北产盐区曾是太古时代的热带大内海,气候畅快,森林茂密,鱼类兽群丰富,足以养活一个较大的原始人群,这给他们提供了分途发展的前程。解放初期在内蒙沿边的怀来、怀仁、绥德、靖边、榆林、左云、归德堡及内蒙呼纳盟、哲里木盟等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如象、马、牛、鹿、披毛犀等,全是代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初期的热带动物,与“猿成人”的历史年代相当,给蒙古起源说的推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至于蒙古人种从内海分途发展的情况,根据现存的文化遗址,大致可以探索出其移动方向。最早向东南移动的一支,约在五六十万年前居住在河北平原,留下了周口店遗址,后持续发展,演化为渤海系统的商族黑陶文化。其次为向西南移动的一支,约在20万年前居住在鄂尔多斯草原,留下了河套遗址,再经持续发展,演化为陕甘系统的夏族彩陶文化。再次为向北移动的一支,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约在2万年前居住在北满地区,留下了扎赉诺尔顾乡屯遗址,形成了独立发展的东夷系统文化。其后又分一支,从北满向西南移动,约6000年前,居住在内蒙河套地区,留下了赤峰、林西遗址,发展为后来的北狄系统文化。此外还有从夏族分歧转化的西羌文化。以上种种大小血系,统由蒙古人种一脉派生出来,构成中国人种的主要成分,成为今日中华民族的直接祖先。如羌人为回族的祖先,狄人为蒙古族的祖先,夷人为满族的祖先。特别是夏商两族,自新石器时代起就不断接触、斗争和融合,逐步演进为汉人,形成中华民族中主要的骨干。
中华民族另一个主要成分,是马来人种(又称南太平洋系人种)。它的骨骼构造和文化遗存,与蒙古人种有显著的相异,或许是爪哇猿人的嫡系子孙,约在旧石器时代由南太平洋向中国移植。它的一支从越缅边境跨入云南,深入到四川的广汉,形成今日苗、彝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另一支沿东京湾海岸,进入闽粤沿海一带,前锋直抵台湾、琉球和日本,形成今日黎、瑶、高山、“百越”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成员,都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和自己特殊的贡献,尤其是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大家担负了休戚与共的命运。这条民族纽带越来越紧,绝不容许分割。
2北京猿人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印度、美索不达米亚)之一,文明古老,历史悠久。依据地下发掘的实物资料,中国历史可上溯到70万—20万年前(属更新世中期)的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在北京周口龙骨山洞穴堆积中发现。他是古猿向人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人型,也是中国历史的真正创始者。
1921年和1923年在龙骨山裂隙堆积中发现两枚人类化石牙齿后,考古者于1927年开始大规模发掘,又发现1枚人的左下恒臼齿。他们对先后发现的3枚牙齿化石进行研究后,命名为“北京中国猿人”。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震动了世界学术界。1937年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周口店发掘工作暂停。已发现的北京猿人全部标本(头盖骨5个、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和147枚牙齿)于1941年在几个美国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考古者在1949年恢复周口店发掘工作,又清理出一段上肱骨和一段胫骨,新发现北京人牙齿5枚、一个下颌骨和一个残破的头盖骨。连同以前发现的材料进行研究,北京猿人化石代表40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另外还有10余万件石器材料、用火痕迹和100多种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古人类化石最丰富的一个遗址。北京猿人的主要特征:头盖骨最宽处在左右两耳孔稍上处;头盖骨低平,脑量平均约1043毫升(爪哇人只有900毫升);眉脊粗壮且左右相连,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脊;吻部前伸,缺乏下颌。牙齿比现代人粗大;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说明已能直立行走;身高约1.50—1.57米。
从大量动物化石发现中,可知北京猿人已知肉食,且可能食鱼。从多处火烬堆积中,可知有利用火和管制火的能力,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从大量石器中,可知猿人已成为“制造工具的动物”,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第一步。尽管只会利用天然的石块(始石器),但时间一长,终于掌握了打制石器的方法(旧石器),开始了创造世界的记录。
3河套人文化
1922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的河套人,是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中间一环,代表着中国大陆上第二阶段的人型,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7万—14万年间。所发现的化石有左上侧门齿一枚,齿的大小与现代人相似,齿冠结构具有原始特征。同时发现脊椎动物化石45种,现多绝灭。1956年又在该地区发现顶骨化石一块和股骨一段。
河套人文化的遗址,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和内蒙都有,可见旧石器中期人类分布更广。当时中国北部气候日趋干燥寒冷,唯有河套一带雨量充沛,较适于人类居住,成为人类迁徙的目标。河套人文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黄土底部砾石层文化,分布于准噶尔河流域、榆林油坊头、吴堡及山西的保德、甘肃的庆阳一带;另一类为黄土层文化,分布于宁夏水洞沟和陕北萨拉乌苏河两岸。前者年代较早,后者约当旧石器中期,而文化遗存较为丰富。
水洞沟的发现以石器为主。萨拉乌苏河的发现以动物化石为主,如长毛犀、长毛象、剑齿虎、驯鹿、水牛、野马、野猪、鸵鸟、水獭等,达45种之多。河套人的石器,在制造技术上已有很大进步,其特点是采用了压削法,加工较精细,锋刃较锐利,并有尖形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多种类型,显示出石器用途上的初步分工。由此可见河套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产经验上更为丰富和创新。
从遗物推测,河套人已有造火的智能,已知使用原始的骨器。可惜至今仅发现“铲式门齿”一枚,没有遗骸发现。这种“铲式门齿”,在现代蒙古人种中仍然保存,可见其间有一线联系。
4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
周口店在北京市区50公里的房山区中部,就在北京猿人的洞穴之上,1933年发掘出大批遗物和人类化石。山顶洞上下室中,共发现7个人的遗骸化石,而且均为现代人化石,其中包括三具完整的头骨。同时出土的还有化石动物群,其中有熊、鬣狗和鸵鸟,以及各种石器、骨针、带孔的狐牙和鹿牙,磨光的有孔石珠和鹿角,此外还有染色石头,遗物丰富。人类化石属于现代人,代表着中国大陆第三阶段人型,距今约1.8万年。
三具完整的头骨中,一具属于男性老人,两具属于两个青年女人。老年男性的左侧颞骨(位于顶骨的下方,形状扁平,即头部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有骨折痕迹;一女性左顶骨矛伤,另外的骨上也有骨折痕迹;表明这几个人或许是同一个家庭成员,同死于暴力。魏敦瑞研究了这三具头骨以后,认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种群:老年男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欧洲人种,一个女人属于亚美尼亚人种,另一个女人是爱斯基摩人种。但这种说法被后来的学者否定,认为山顶洞人是早期蒙古人种,与现代的爱斯基摩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蒙古人有密切关系。其中男性老人,可断定其属于现代蒙古人种的类型。由此可见,山顶洞人时代,正当中国大陆人种发育的新阶段,个体歧异的出现就是走向不同人种发展的第一步,同时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也正在扩大。
山顶洞人使用的石器,形状上虽然较为原始,没有显著的进步,但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的工具制造,已经向骨角器方向发展,而且出现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这实在是划时代的进步。从磨光和钻孔的骨针上,可知当时已有缝制的衣服;从磨光的石珠、兽齿(狐与獾的犬齿)、鱼骨、马骨上,可知当时已有佩带的饰物;从遍体雕饰的赤鹿角上,可知当时已有战斗使用的矛锋;从尸体周围散放的赤铁粉粒上,可知当时已有埋葬仪式的信仰。总之,山顶洞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开始过着现代人的生活。再从头骨构造上看,其前额扩张、吻部后退、下颌显明的特点,已十分接近现代的人型。同时从生产技术(磨光钻孔)的文化现象上看,当时劳动需要增加,思想意识发展,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为人类自身的进步迈出一大步。
5旧石器时代的社会和文化
从以上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来看,我们祖先在旧石器时代已进行文化创造,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实物资料毕竟有限,我们从古籍和传说上也可知道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韩非子·五蠹》说:“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表明原始人尚未脱离树上居住,这相当于传说中的有巢氏。《墨子·辞过》说:“就陵阜而居,穴而处”,恰是猿人穴居生活的实录,表明古猿向人类发展的第一步,必须从巢居到穴居。该篇又说:“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这表明原始人基本上还过着采集野生植物的生活,衣皮食肉是偶然的事。这相当于北京猿人所处的历史阶段。
传说中继有巢氏之后出现了燧人氏,《韩非子·五蠹》称赞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功德。《世本》明言:“造火者燧人,因以为名。”会造火,历史便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这相当于河套人所处的历史阶段。此时我们的祖先便进入了以食鱼为主的渔猎生活,并很快地跨入了以食肉为主的狩猎生活,从而出现了伏羲氏,这相当于山顶洞人所处的历史阶段。
旧石器晚期的山顶洞文化日渐丰盛,我们祖先创造了投枪和弓箭,创制了原始的衣着,还创造了最早的独木舟和地上的房屋。他们适应在任何一种气候下生活,分布到所有可居住的地方,成了地球上无上权威的主人。此时狩猎正式从原始生产中分化出来,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来源。巢居、造火、狩猎是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三大阶段,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等假想名称及其流行的传说,就是这三大阶段的真实反映。
人类的生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集体的,单独个人无法生存。人是从集体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群便是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两性关系上实行杂交,后来实行血族群婚(同族兄弟与姊妹同辈为夫妻关系),再后来血族群婚被禁止,实行亚血族群婚(本族姊妹招娶外族兄弟,本族兄弟出嫁给外族姊妹,即男女两个集团互为夫妻)。这样,由于外族婚制的实行,造成人类血缘关系的重大变化,促使猿人体格很快进化为现代人的体格,山顶洞人便是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进步人型。同时由于族外婚制的实行,才有可能组成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公社。显然氏族所包括的成员只能是从始祖母一脉流传下来的各代姊妹群及其子女,氏族本身只是一个坚固确定的女系范围。氏族公社这一社会组织的出现,使我们祖先逐渐离开了“兽处群居”的动物症状,走进了人类自己的社会组织。至旧石器晚期,不但出现了按年龄性别的个体劳动分工,还产生了近亲氏族间的生产协作。劳动不仅起到了生产的动力作用,还提供了组织社会的因素。“劳动创造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