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机制。区域经济合作有没有生命力和活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运行和发展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徐长乐研究员认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区域之一,其经济腹地融入泛长三角可以分享到圈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发展机会。但是,“可以分享”不等于“一定能分享”。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城市应找准定位,优势互补,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联系融入长三角。江苏省社会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行政区划必须界定得很清楚,但经济区域却不必如此,因为区域的概念既是动态的,也是开放的,它的规模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来确定的。譬如,被纳入长三角城镇圈规划的马鞍山,虽然一直企求得到长三角名分而没有得到,但它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南京经济圈乃至长三角城市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王一鸣研究员认为长三角经济整合的动力机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整合的主导力量是市场力量,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政府推动已不是主要方面。政府推动应与市场推动进一步协调,概念推动应与市场推动进一步结合,政府推动与概念推动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当前在经济活动中,比如跨行政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招商引资等等,存在着过于强调政府主导的倾向,而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却被“淡化”或“配角化”,市场推动机制常常被政府行政推动机制“挤出”,这种倾向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区域经济关系的形成机理。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发展,市场是只无形之手。
(3)政府推动。区域主体是实践区域合作的主要力量。政府的推动就是要立足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创建平台,以形成健全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区域合作的机制,不断地为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省级政府的主动介入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在很大层面上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9个省(区)政府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强有力的呼应。因此,构建泛长三角经济区除了强调以市场主导的市场运行机制外,也要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即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共同推进,逐步构筑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品牌,增强区域的整体影响力;共同促进区域合作和区域发展;继续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3.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及特征
长三角经济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的发展,是泛长三角经济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及特征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对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范围的界定,即界定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板块范围。在地域板块划分方法上,仍采取行政区域板块(一般以地级市行政区)划分方法。
(1)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板块构成。长三角腹地经济的北部边界以新亚欧大陆桥北桥经济带的影响范围为划分依据。关于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的影响范围计算,主要是通过对沿线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结合断裂点公式,对沿线主要城市的“势力场”分别进行计算(边界场强的确定使用临近主要城市断裂点处场强的均值作为确定其影响范围的阙值)。在西安以东,新亚欧大陆桥形成南北双桥经济带,因为沿线城市的影响区大部分呈现交叉特点,为经济带明显特征。在西安以西,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存在较大的地理性因素约束,所以城市数量少且影响范围小,呈断裂式分布。因此,在本书的研究中,与长三角经济区有联系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西安以东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即我们的研究中称为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二是西安以西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应该指出,目前长三角经济沿西安以西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和青藏铁路线的极化与辐射作用还不强,因而长三角经济对其经过的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弱(这样的区域经济板块界定为泛长三角经济的弱影响区)。这一区域辐射的加强有待于沿线城市经济实力的壮大及泛长三角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另外,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即南北陆桥之间的区域,由于纵向交通体系如京广线、京九线、京沪铁路线及高速公路等的纵向贯穿作用,事实上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西安以东双桥“有机联系”在一起,因而也相应的被划入长三角经济腹地。长三角经济腹地的西部、南部地域板块界定以长江水系的特点及沿江高速交通束的影响并结合沿江城市的辐射范围为依据。一是以长江干流沿线城市辐射区域为的基本依据。由于长江干流宜宾以上无法承担航运任务,目前长江的西端以宜宾为限。当然,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条件的改善,长江宜宾以西区域也将融入长三角经济腹地。二是以长江水运内在联系形成的经济联系为基本依据(长江的主要支流,如赣江、湘江、嘉陵江、岷江的主要部分区域属入长江流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板块构成界定为由上海、重庆市,江苏省,山东省的枣庄市、临沂市和日照市,河南省,山西省的晋城、运城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的南昌、九江、抚州、鹰潭、上饶、新余、宜春、萍乡市,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常德、岳阳市,湖北省,陕西省的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商洛市,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眉山、乐山、自贡、内江、资阳、泸州、宜宾、遂宁、广安、南充、达州市域经济组成。
(2)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北断裂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构成有了初步的界定。对泛长三角经济区主要城市及南北几大主要的城市辐射中心的辐射范围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北断裂线(点)。使用前述相同的分析方法可作出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北断裂线(点)。可以看出:
泛长三角经济区主要城市的辐射范围呈现相互重叠的特征,东部区域表现尤为明显。如上海与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的辐射范围高度重叠,说明这些区域经济板块已经连片,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借助于徐州、连云港等大、中等城市的经济辐射,苏北亦有与长三角经济融合的可能。实际上,苏北各地方政府表现出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高度热情。鲁南的日照、临沂、枣庄与苏北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同时日照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之一(无论是交通体系还是长期的各方面交融都是例证)。当然,这里需要说明是,长江上游地区尤其是川陕部分地区(如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等),由于自然环境如地形等的制约,城市数量较少,形成较多的辐射空白区。三峡地区的情况也相似。但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北部、南部断裂线(点)明显。对泛三角经济区北部的几个经济中心如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等的辐射范围进行分析,其断裂线(点)是比较明显的,只有在山东东部出现一定的交叉。利用相同的方法,对福州等城市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其断裂线(点)在浙江省与福建省交界处。主要考虑省会长沙和南昌的辐射范围,并结合水系(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等特征,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南部(湖南、江西)断裂线(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3)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的整体特征。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具有的特征十分明晰。一是行政区域经济特征较为突出。从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的行政区域经济特征较为明显:省会城市一般为省域经济中心,主要形成了以南京、武汉、重庆、杭州、成都、西安、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城市为中心的省域经济板块。二是东、中、西梯度性特征明显。东部尤其是沪苏浙经济几乎连片,而中、西部大多呈现出增长极(点)特征,很多区域还处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这反映出泛长三角经济区显著的内部经济梯度分异。三是长三角几乎形成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连片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四是长江流域、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发展快。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宁波、扬州、长沙、南昌、合肥、南通、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区域中心特征较为明显;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合肥、信阳、南阳及西安、洛阳、郑州、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区域中心特征亦较为突出。
二、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动力:长三角经济发展对经济腹地扩展的需求
长三角“经济联动发展有着明显的社会内在动因和外在需求”。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其国民经济中的长三角经济板块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内在的产生扩展经济腹地的需求。长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具有向其周边区域(经济腹地)极化和扩散的内在要求。长三角经济区对周边区域(经济腹地)产生极化和辐射作用,使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具有内在的扩展(演化)动力。
1.长三角经济及其沿长江流域经济带极化与辐射: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动力
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极化和辐射半径增大,尤其是“一极两带”极化与辐射效应增强(长三角经济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及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向中国国民经济的中、西部经济地带延伸极化和幅射效应),引致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从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来说,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和长江流域快速交通束建设引致长三角的经济腹地需求扩大,尤其是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长江黄金水道,沪汉蓉高速铁路(在建)和沿长江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长江流域快速交通束,成为长江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交通束支撑,使长三角经济对其经济腹地的极化和辐射半径增大,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向中、西部经济地带延伸极化与幅射,形成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
(1)长三角经济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向中、西部经济地带延伸极化与辐射,使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具有内在的扩展动力。随着消费结构从吃、穿向住、行的转化,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以重化工业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工业化进程。长江流域经济带在这一进程中具有特殊地位。重化工业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需要具有强大配套能力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的快速发展。在这些方面,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优势最为明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上海洋山国际集装箱港)的建成和营运,使长三角和长江流域集装箱运量巨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上海南汇芦潮港东南,距离南汇芦潮港27.5公里,距离国际航线仅104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合理港址。2006年,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正式运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的吞吐量连同上海港现有的泊位能力,集装箱吞吐量达2000万以上标箱,在集装箱吞吐量上接近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排位第一、第二的香港和新加坡。在经济腹地扩展的取向上,长三角经济必然会以长江流域为必选的向中、西部经济地带扩延途径之一。长江流域是非常重要的大容量和低成本交通束,长三角经济沿着这条交通束向中、西部经济地带极化与辐射,对长三角经济和长三角腹地经济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长三角经济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向中、西部经济地带延伸极化与辐射,对泛长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和空间结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长江流域经济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江上、中游地区经济欠发达但资源丰富,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但资源相对匮乏,因而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共同开发和共谋发展的客观需求。近20年来,靠近沿海的长江下游地区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多年持续的资本积聚和积累,技术引进、消化与创新,其极化和辐射效应日趋趋强,中、上游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生产要素的开发需求增强,客观上也使下游地区向上、中游地区的资金、技术转移逐渐加强,产业转移和扩散逐渐扩大,从而使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内在经济联系增强和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二是有利于促进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快速开发和东、中、西部经济合作发展。长江流域横跨中国的东、中、西部,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合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其率先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沿长江流域极化和辐射,必将带动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快速发展。因此,长三角经济沿着长江流域经济带极化和辐射,有利于促进中、西部经济地带快速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