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59500000003

第3章 内在生命的伟大(2)

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只是许多人对此已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人的肉体是一架机器,如同别的机器一样,它会发生故障,会磨损、折旧并且终于报废。人的肉体是一团物质,如同别的物质一样,它由元素聚合而成,最后必定会因元素的分离而解体。人的肉体实在太脆弱了,它经受不住钢铁、石块、风暴、海啸的打击,火焰会把它烤焦,严寒会把它冻伤,看不见的小小的病菌和病毒也会置它于死地。

不错,我们有千奇百怪的养生秘方,有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有超级补品、冬虫夏草、健身房、整容术,这一切都是用来维护肉体的。可是,纵然有这一切,我们仍无法防备种种会损毁肉体的突发灾难,仍不能逃避肉体的必然衰老和死亡。

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定会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3.

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从盲诗人荷马,到双耳失聪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的大作家博尔赫斯,全身瘫痪的大科学家霍金,当然,还有又瞎又聋的永恒的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从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受了膑刑的孙膑,到瞎子阿炳,以及今天仍然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他们的肉体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肯定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一个躯壳,是生命的载体,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就其本性来说,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而不像肉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总之,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正因为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

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播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

4.

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头发上流过的时间和在脆玻璃上玎玲作响的寂静。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锐的,能以小小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残疾人更受神的眷顾,离神更近。

5.

上述思考为我确立了认识残奥会的一个角度,一种立场。

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撑着拐杖赛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的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

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是什么?残奥会究竟证明了什么?

我的回答是:证明了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

残奥会证明了人的内在生命的伟大。

2008.7

善良?丰富?高贵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2006.8

灵魂只能独行

我是与一个集体一起来到这个岛上的。我被编入了这个集体,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在我住在岛上的全部日子里,我都不能脱离这个集体。可是,我知道,我的灵魂不和这个集体在一起。我还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个集体在一起。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地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2001.1

灵魂之杯

灵魂是一只杯子。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一个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一个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用它们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液,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之杯,它的容量很可能是确定的。在不同的人之间,容量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非常大。容量极大者必定极为稀少,那便是大圣徒、大诗人、大哲学家,上帝创造他们仿佛是为了展示灵魂所可能达到的伟大。

不过,我们无须去探究自己的灵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在一切情形下,它都不会超载,因为每个人所分配到的容量恰好是他必须付出毕生努力才能够装满的。事实上,大多数杯子只装了很少的水或酒,还有许多杯子直到最后仍是空着的。

2001.1

同类推荐
  • 那些中国人

    那些中国人

    本书是他的一部随笔集。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红杜鹃白杜鹃

    红杜鹃白杜鹃

    生长过红军的土地,是红色的。红军走过的路,镶嵌在褐色的大地上,走进去,一步一步的,走向历史的深处,寻找生命之轻。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热门推荐
  • 娇蛮小姐斗总裁

    娇蛮小姐斗总裁

    他视她为珍宝,不想别人窥探,可一不留神她就放点光芒。还正大光明的挽着阴柔的男孩胳膊向他炫耀。他忍耐,她得寸进尺的又瞄上了他俊美的弟弟。一转身,背后还站着儒雅温柔的叔叔。骂不得,打不得,碰不得,她还嬉笑着:“我要嫁给你弟弟,这样每天都能见到我了,怎样?”他被折磨的崩溃,终于爆发。
  • 异界之游戏导师

    异界之游戏导师

    安格尔村长:“风军,来自异界的冒险者快来了,你最好还是快点准备一下。”雷特导师:“风军,来自异界的冒险者快到了,你去负责去新宿镇那里当他们的导师。”……龙傲天:“导师,求隐藏任务,求隐藏职业!”轩辕无敌:“刷boss,爆神器!”—————————————————————————————已完本《洪荒古记》,有一定量的存稿,可以放心收藏!
  • 武林儒术

    武林儒术

    这是一段人与兽的故事,你以为江湖上的主角都是那等白衣飘飘、武功高强、仗剑倚天涯之辈?错了!你以为英雄吃饭、泡妞不用给钱啊?大错特错!本书将彻底颠覆你对江湖的概念,以及让你深刻体会泼皮、破落户的主角们那让人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经历,欲读此书,请拿好你的三观。
  • 求道问长生

    求道问长生

    做人如海,有跌宕起伏,有波澜不惊。心宽故能受,海宽故能容。如心怀清澈,不惧猜疑,就能宁静致远,无视纷扰。你然否?少年极尽沉默,好一会后,答道:不愿!原因?少年:心有无畏、无忧,亦不惊、不惧,我只愿向前。痴儿,前路有虎啊。少年:我杀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十年太久,今生我只争朝夕。…………大家好,这本新书是一本以凡人流为题材的仙侠小说,而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这种类型。一个凡人在探索仙途的路上,遇到种种挫折和艰辛,以及在这背后的种种人生体悟,发人深思。希望这本小说大家能够喜欢。
  • 重生之梁祝情缘

    重生之梁祝情缘

    重生而来,我,英台,必要害死我的奸贼付出代价。只是我不是只想进了书院读书吗?为什么有个书呆子一直跟着我啊!呔,你这个呆子,看了本姑娘的身子还想着不负责,此生我还非你不嫁。姑娘,女的,好像也不错。且看梁祝夫妻,如何打死奸贼,夫妻双双化蝶还。
  • 郑史编年辑录

    郑史编年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高任务异界の行

    最高任务异界の行

    潘翠翠看着坐在对面的那英俊非凡的男人,心中不免泛起一丝不舍。已经在他手下工作五年了,像这样的情形却很少见到,这位身家过亿,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使一家资金不过百万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五百强的跨国集团,他的决策力和思维的冷静都是非凡的,可像今天这样,“难道是为了那个东西......”
  • 选举

    选举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局内人,一种是局外人,无论是处于局内还是局外,一切都如你所见~
  • 太灵经

    太灵经

    一颗横亘天穹的大树,通天之路,上达离恨天,而在这棵树的尾端却缠绕着一只大蛇,盘古玄蛇,蛇腹有着千年玄兽——九色鹿。而他!却与九色鹿有着殊途同归的联系。神秘的背后又有什么?一翅伸开一百八十万里、双翅齐展三百六十五万里,可鱼可鸟的九天鲲鹏。混血后裔银凰、雪凰,涅槃重生的不死神凰。上达九天、下达青冥的三足金乌,携带着毁灭万物之神威的十二祖巫……这里无奇不有,这是一个广博的神秘世界。李灵飞,他站在黑色鬓毛的巨龙头顶之上,遨游天际,无以言表的仙术可以毁天灭地,可以震动远古,弹指间天翻地覆,这里是——大荒!
  •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李平、翁有利编著的《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对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