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
在一个国家里,人口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动力的要素,但其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是要与资源的供给相平衡的。尤其是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其人均GDP不断增长,需要在工业、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方面不断地投入和建设。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各种资源。那么,********的人口位势会如何,资源需求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变数,怎样从国际视角谋划********人口与资源的发展战略,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不战自败:中华民族规模萎缩和身体素质下降
从长远看,中华民族未来可能要面临一个严重的危机,即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规模急剧缩小,转基因等现代技术食品影响人口的生育和素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过去没有被列强的武力侵略所打倒,但极有可能因为发生上述灾难,在现代工业和科技时代被削弱国力。如果是这样,中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甚至印度等国的竞争和较量中,将不战自败。
(一)适度人口争论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
就中国人口增长及规模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争论。一种是人口增长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各要素中,人是最能动和最宝贵的资源;人口越密集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就业机会越多;而技术进步会扩展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空间,摆脱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人口容纳的束缚。另外,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家庭预算的约束,结合先进的现代生育技术能实现对人口增长率的自动调节。因此,不应当强制用行政手段抑制人口的增长。另一种是人口应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平衡的适度人口理论,即人口规模超过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容量,会形成严重的就业困难、交通拥挤、饥饿、贫困、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据此,需要抑制人口增长,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理论上的这种争论,在政治执行力较强的国家,往往会变为政策,并对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格局形成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出台的背景并不是因为人口多而造成了生态环境资源紧张,当时的生态环境比现在要好,许多资源也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其出台的背景是,“**********”结束不久,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加上“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规模返城引起了就业困难,粮食等供应短缺等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自然的人口增长与长期体制问题造成的生产力低下、就业容纳有限等等之间的矛盾,促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中国这30多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及达到世界经济规模第二的位势,最为根本的就是其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和优秀的民族素质。从发展的动力来看,13亿多人口,将近10亿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良好的人口素质和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根本支撑;13亿多人口的消费,使得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广阔的市场需求;数亿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作为原来生活水平较低的民族,中国每向更高一台阶的水平迈进,都会形成巨大的经济规模。如中国2012年的人均GDP只有6094美元,而美国是49802美元,与之相差很大,但中国13.54亿人口的GDP总规模则达到了8.24万亿美元,排在美国之后,位于世界第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种理论如果被转化为政策,并且使之极端化,往往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30多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短期内是有利的,但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极其严重,甚至从长远看,将可能会为此付出灾难性的代价。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0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和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低成本高生育率的农村自然经济基本解体,城乡家庭小型化,生活来源市场化和货币化,以及伴随着上涨的物价,成本约束生育成为了最有效调节生育率的途径,各种各样的计划生育技术也为此提供了条件。实际上,城市化和市场化对人口生育下降的自调节作用,从改革开放初的20%左右,已经上升到现在的80%左右。而另一方面,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其部门和从上到下体系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而且社会抚养费又与其部门利益,甚至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关联度高,计生政策的执行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自动调节作用的加强适当弱化;相反,则越来越强硬。
(二)计生政策已经形成灾难性的初始格局
由于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可能会出现人口规模长期萎缩的境况,进而导致经济增长远期低迷、青年人减少使经济活力下降,养老负担沉重,债务高企等困境,甚至可能会使国家财政、金融崩溃。
1.老龄、少子、失独和中华民族规模萎缩
********40年内,面临的是老龄化严重、青年人口少、及存在大量“失独”家庭的状况;远期看,如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或者人们逐步形成少生习惯,2100年后,中华民族将只剩下5亿人。那时,中国必定会成为排在印度、美国等国之后的二流国家。
(1)人口规模大幅度萎缩
尊重事实及科学研究的多数人口学家,都认为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会萎缩到7到9亿之间。届时,世界总人口约为100亿左右,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下降到7%到9%之间,如果计生政策持续严格,继续恶化,则会降低到5%左右。联合国在2010年对********人口有个预测,他们是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之前,基数按照比六普还要高的生育率为初始数据,进行了高中低三种预测:按照中方案,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到2026年,然后转入负增长,2080年以后负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人口缩减会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届时中国人口将会比2010年减少4亿人,约是9.41亿。如果按照低方案,中国人口的增长只会再持续6年时间,在2017年达到峰值13.6亿后迅速下降。其后人口负增长的速度更是不断地加速,预计到2100年时中国人口将会减少到5.1亿。联合国人口基金2010年10月20日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人口过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印度的人口将增至16.14亿,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2)世界上最严重的老龄化社会
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老龄化格局已经形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
从趋势看,老龄化速度加快,2001到2020年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2021年到2050年,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3)少子化与失独家庭增加的趋势
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少子化趋势出现,意味着未来青年人比例越来越低,将导致整个人口的活力下降;并且,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独生子女死亡,还将形成千万左右的失独家庭。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0—14岁段人口由22.4%下降到了16.5%,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4岁以下孩子所占比重不到10%。而有学者根据目前的万人死亡数据测算,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0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4)中华民族族群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不同族群差别化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改变着中华民族人口的族群结构,特别是长远预测,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1980年新增儿中汉族群占96%,其他族群新增儿为4%;2000年新增儿中汉族群占52%,其他族群新增儿上升为48%;而2010年新增儿中汉族群占48%,其他族群新增儿比例超过汉族群,上升为52%。如果差别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调整,或者晚调整,未来中华民族各主要族群比例结构的变化则为:1982—2082年,汉族群人口从10亿减少为6000万到1.2亿;而其他族群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可增加16到32倍,2100年时,中华民族族群结构中,汉族群人口,将可能缩减为5000万到1亿,而其他族群人口规模达4亿到8亿,经过近12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华民族中,汉人最终变成了占总人口12.5%的少数族群。
总体来看,21世纪中华民族的人口格局将呈现如下特点: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30%左右,青年人比例将越来越低;积累1000万左右的失独家庭;本世纪末,人口规模下降到5至9亿,为全球人口的5%到9%;而且中华民族族群结构中,汉族群人口比重将下降到12.5%。
2.养老成本剧增和经济崩溃风险
我们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分析了美国社会保险负担的危险状况。实际上,中国由于建国以后实行了近40年不计提养老金的制度,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调。未来养老金和老年人医疗保障金的缺口,问题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
2011年,社保资金有2.25万亿的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5万亿左右,而实账部分仅为2703亿元左右,“空账”达到2.25万亿,即社保资金有2.25万亿的缺口。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也就是说,到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的19497亿元中,近2/3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多个省市已经收不抵支。
曹远征和廖淑萍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保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将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而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现有社保制度框架下,要确保2020年中国每个退休者都能领取养老金,以替代率(即领取养老金占该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52.4%计算,养老金支付缺口将会持续增加。最早在2015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会出现支付缺口。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
如果2050年,不计医疗保险金缺口,仅养老金缺口就累积到当年GDP的95%,那么再加上其他福利收支不平衡等因素,财政赤字率可能上升到8%左右,债务率可能会上升到150%。这个格局,比美国目前的状况还要糟糕,势必会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如果财政向银行发债,继而向金融体系透支,结果或者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导致金融体系崩溃。加上经济失去活力,产品成本中养老金和医疗成本比例太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崩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三)转基因食品危及中华民族延续和素质提高的风险
对来自常规武器的战争,我们可以防御和反击;对来自核武的打击,我们也可以尽可能防范,并以核制核;但是,在生物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对有意或者无意的、隐性的生物风险,或者生物战争是难以躲避的。危险的“高生物技术”食品在食用后,潜伏并在几代人后才会引起人类灾难,常人无法及时识别。在两代人以后,甚至长达多代人以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规模急剧萎缩和素质下降,其灾难甚至比最凶猛的核打击都要严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21世纪世界各国博弈中,这种无意识的生物技术灾难,或者是有意识的生物战,给发起国带来的结果是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而博弈的失败国,稀里糊涂,不战自衰,知时已晚,有苦而说不出,甚至找不到复仇的理由,也没有了复仇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