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50100000010

第10章 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国际战略下(1)

三、中国未来的人口和资源国际战略

从国内资源的供应,国土面积等因素看,中国人口规模在5亿到7亿规模可能较为合适。但是,地球上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世界各国之间通过资源和产品贸易,以及人口流动和人员往来,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发展水平、国际市场、资源利用,甚至国防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合适人口规模的确定,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不仅需要从国内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方面考虑,也需要从国家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方面考虑,还需要从该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一)从计划生育国策转向鼓励生育战略

人口规模和素质,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关系中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最有活力和最基本的要素。

1.人口与历史

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公元0年左右,中国就有近6000万人口,占世界人口30%;清1850年时中国人口43000万人,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由于战乱和旱灾,到清末的1911年,下降到37767万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规模达到54877万人;而到2012年时,人口规模为135404万,是世界总人口的19.1%。

人口规模、结构及变动与经济态势之间有这样三个关系:从静态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乘以其人均GDP水平,决定了在世界各国中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从人口年龄结构看,青年人越少,老年人越多,这个国家的效率越低下,活力越缺乏,竞争力越弱;从动态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下降,其经济规模会越呈萎缩走势,其经济增长将长期陷入低迷。

从世界历史看,最早兴起并在世界上争夺霸权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海运技术和装备发达的国家;后来被人口多于他们的英国所超越,英国凭借综合的技术进步和工业文明打败了单纯的海洋运输文明,成为18和19世纪的世界霸主国家;中国在19世纪中叶,有着世界30%多的人口和32%的GDP,为什么被欧洲和日美等列强所打败?主要是工业文明征服了农业文明,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民族,打败了封闭和技术落后的民族;就吸收接纳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口、技术和产业转移,并在全世界吸纳人口的美国,则在20世纪超越了英国,逐步变成了全球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及工业文明,与人口规模相结合,是国家竞争的重要力量。世界上不乏一些科技发达和工业文明,但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其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并不占优势地位。

2.中国未来的人口国际关系

中国未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人口规模?短期看,确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可能还会缓解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然而,从长期看,对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界上的地位,有着重大的不利和危害:(1)未来形成对中国的人口围堵态势。如果未来印度人口达到17亿左右;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从3亿到5亿;俄罗斯人口保持平衡,甚至微弱到中速增长;韩国、日本人口规模保持不变,或者微弱增长;而越南、菲律宾等国人口快速增长。最后中国的国际人口关系将表现为:人口年轻化的周边各国,以及东太平洋美国,对人口极度老龄化、并且日益减少的中国,形成围堵格局。(2)在21世纪的竞争中,在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从辉煌迅速变为失败国家。俄罗斯在20世纪的崛起,有赖于其版图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今不再成为美国的对手,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俄罗斯解体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版图的缩小和人口规模因解体而萎缩,并且人口负增长带动经济增长乏力。2020年后,想在经济方面与美国在GDP上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美国,而且人民币抗衡美元在世界崛起,这些愿望都会因为中国人口的急剧老龄化和减少、经济走向下行趋势、贸易额比例下降,成为泡影。并且由于人口急剧老龄化和规模缩减趋势比日本和俄罗斯严重得多,因此国运颓势可能比日本的经济衰落和俄罗斯今天的处境还要糟糕。(3)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负债率高和经济下行,中国未来战争中失败的风险很大。未来世界会没有战争吗,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再会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和历史恩怨吗?谁也不敢保证。而核技术的扩散,外太空领域中的军事竞争,各国武器装备技术越来越先进,周边印度、越南等军备开支大量增加,日本也拟变成正常拥有和运用核武的国家,并且核武技术及原料的储备随时可以变成核打击力量。而遍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然中国在战后的划界方面,对有的国家做了重大的让步,但是个别国家得寸进尺,还对中国的领土提出主权要求;而且与一些国家的历史恩怨不仅没有化解,还有越来越深的趋势。一旦战争爆发,一个老年人比例很大,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经济处于萎缩下行,财政养老等负债率很高的国家,能应对和打赢可能爆发的战争吗?失败的概率很高。

实际上,国际社会中的各国关系,与中国农村中的邻居关系,道理上没有什么不同。一个村庄中,如果一户人家人丁兴旺,儿子不少,话语权较大,在村庄中敢惹这家人的邻居会少一些;而另一户人家儿子很少,甚至没有儿女,在村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基本上会长期受欺负。中国村庄中还有政府、村组织来协调这些关系。而国际社会中,联合国的协调能力很弱,弱者受欺和强者得利的格局则更加严重。

从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国策转向鼓励人口积极生育的战略,以应付未来人口规模急剧萎缩的风险。从中国21世纪的国际关系考虑,从中华民族未来的处境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结论都应当是立即停止计划生育的国策,而转向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战略。

3.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管制

显然,对转基因生物不能作出简单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判断。事实上,目前各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分歧,除了科技的因素,更多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冲突的考量,近年来各国竞相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的事实说明了各自国家对待转基因生物及其相关技术的真实态度。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的诱惑力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和防范体系的完善,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和农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而对人口素质和生育率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的转基因农业产品,需要从粮食安全与人口安全关系的角度来审视。因此,必须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研究、实验和生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其给中华民族可能带来的威胁。从世界主要生物技术开发较早的国家来看,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转基因农产品产业化进行包括法律在内的管制已成惯例。这一点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从战略上讲,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应当坚持技术无风险原则,积极采取非转基因农产品增产技术路线,而谨慎对待农业增产的转基因技术,特别是严格控制其产业化、市场化和食品化。从研发方面讲,控制转基因农产品的试验,特别严格控制利用人群进行食用试验,禁止国外研发机构到中国农村土地和城乡人群中,进行转基因农产品研发试验;政府同时加大对转基因农产品危害研究的投入力度,给以经费,支持持续性的试验,搞清楚转基因产品为什么能抗杂草,能杀死害虫,能损害老鼠健康和抑制其生育等机理,这些功能到底对人类有无害处。从生产方面讲,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规模严格限制在试验范围,并且禁止流向市场和食品加工领域,禁止在风险没有探讨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转基因农业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严格管理农产品种子培育及普及,禁止在风险没有探讨清楚的情况下,发展和扩大转基因产品种子;紧急清理和压缩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规模,对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的转基因产品,采取紧急行政强制措施,进行封存、替换和禁止流向种子市场和农业生产领域;采取补贴等措施,紧急抢救中国原生态农产品种子。在国内外贸易和销售领域,禁止食用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要求转基因农产品销售必须标示,对转基因农业产品冒充非转基因的,采取最严厉的法律措施予以打击。从消费信息方面,凡食品除了必须明确标示转基因外,允许自由讨论转基因农产品的危害与否,各种观点可以自由表达,科学和学术自由,政府不予干预;并且,对转基因农产品对人类有害与否,其科学研究成果,不同专家的意见,可以在报纸、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表达和宣传,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转基因产品消费,还是非转基因产品消费。

我们的目标是,在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争取保持在13亿,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不低于15%。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繁衍、人丁兴旺、繁荣昌盛。

同类推荐
  • 柏林墙

    柏林墙

    本书作者提供了柏林这座城市简要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冷战在柏林的表现,从东西方的对垒、前东西德的成立、柏林墙建造的前因后果,围绕柏林墙发生的种种事件,一直到冷战结束和柏林墙的倒塌,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的关于“我是一个柏林人”的著名演讲等。
  •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行文采用图文并茂、史论结合、背景资料补充的写作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可读性,对国际政治及时事问题有兴趣者可资参考。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 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

    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热门推荐
  • 湘湘难耐姬妖年

    湘湘难耐姬妖年

    夏耐湘还记得,年少时姬妖年满脸通红的邀请她及笈赏花时的景象,可如今赏花的唯有她一人。繁花落尽,是否注定他们天各一方?
  • superjunior恋爱史

    superjunior恋爱史

    ————更改书写方式————李樱冉一个首席设计师,忽然间变成了sj的生活助理...“拜托我的生活自己还不能自理!”某女生气的说。乌龙乌龙乌龙...乌龟乌龟乌龟...到最后,她能和谁在一起呢?
  • 菩提树下的礼物:守住幸福的十个路口

    菩提树下的礼物:守住幸福的十个路口

    本书为你准备了十个礼物,它们可以使你幸福。他们分别是:心态好活得好、简单是幸福的主旋律、轻松的过,快乐的活、把健康留、别跟自己过不去、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怎能缺少喜好、仁爱是传递幸福的基石、低调一点幸福一些、因为知足,所以幸福。
  • 剩女不愁嫁

    剩女不愁嫁

    她,28岁的大龄剩女,同事眼中的女强人,社会的精英分子,却居然剩了?她发誓一定要在年底把自己嫁出去!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她遇见了善良的他,啥?他要分手?只因她太优秀了?天啊,难道优秀也是一种错吗?于是,当了28年乖宝宝的她,决定去夜店放纵一次!
  • 名门枕上宠:娇憨妈咪有喜了

    名门枕上宠:娇憨妈咪有喜了

    她,看似弱如花,其实坚似钢。他,看似冷如冰,其实就是冰。可是这坚冰在遇到花后,竟然开始慢慢融化,这不知道吓退多少人。她带着一双腹黑的儿子强势归来,她在父亲的安排进入了他的公司做了他的秘书,不知道救了多少被冰封的人。婚礼上,所以人都说他们的结合是一场交易,却不知这是早就定下的缘份。
  • 花千骨之重生奇缘

    花千骨之重生奇缘

    花千骨是神界公主陆陌,她是尊上夫人,她有三个孩子,这一世,她很幸福…但是,一次意外,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日子,她重生到了另一个世界…为了将她找回,白子画、白梓潼、神尊等人费尽心血找到配方将她救回。她又开始了以助人为本的新生活…
  •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探讨了萨特与波伏瓦这对情侣的情感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生命状态。作者以跨文体、思辨性的随笔形式,融写实、想象、故事、书信、日记、议论、抒情于一体,从萨特、波伏瓦两人的思想成就,两人之间奇崛的关系,及他们两人分别与别的异性的关系出发,深入人物的灵魂世界,对人类两性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各种可能性作深入探溯及思考,同时也对当代人的情感婚姻中敏感的、深层的问题,有着得体、到位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 爆笑狐妃翻墙跑:救命,我不嫁

    爆笑狐妃翻墙跑:救命,我不嫁

    活了几百年,只有死的那一刻她才算活明白。半魂半魄半入魔,仅凭一丝执念,她转世再来,人前装呆卖傻,人后腹黑阴暗,王权斗转,满纸荒唐,她要搅它个天昏地暗。她装傻,他买账,她撒泼,他惯着,她兵临城下,他倒贴来贺,对于这种死乞白赖倒贴上门的对手,她决定跟他好好讲一讲做妖的原则。青丝软帐,不战不休,蛇王在上她在下:“女人,再给我生个孩子吧。”他为她生为她死为她疯了魔,全世界,全是她。一场妖魔鬼怪的撕逼大战,爆笑来袭。
  • 印在唇边的晚安

    印在唇边的晚安

    方琪玥前脚带着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好闺蜜后脚就带着她的男朋友到咖啡厅里玩亲亲,被当场抓包还反过来要揍她。“滚开,别碰我的老婆。”重天而降的男神霸气侧漏一下子震住了场面。啊咧?现在是什么情况?她什么时候成了眼前这个男人的老婆?她怎么不知道?“啊喂!虽然我很感激你半路英雄救美,但是结婚什么的还是算了吧。”然并卵,男人并不给她机会。婚后;“老婆,请沐浴~”“老婆,请更衣~”“老婆,请上……”喂喂,仲慕衡!我要跟你离婚!!!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