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9100000008

第8章 稳固其本 先为不可胜(2)

三、正确处理大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局部利益去保全大局利益

所谓战争大局,是指战争的总态势、总形势,或是整体利益,全局利益,或者是总目标、总要求。所以,大局决定局部,大局好了,局部最终必然会好。反之,大局不好,局部最终也不会好。可见,能不能正确处理大局与局部的关系,往往是指挥员指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在对敌斗争中,曾反复告诫指挥员:“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还以解放战争的上党战役为例:在决定打不打上党战役问题上,从部队的实际看,当时的我军,在抗日战争中,为了灵活机动作战,曾将主力化整为零,直到抗战后期,才逐步集中起来打一些大规模的战役,由于部队打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不足,再加上此时我军的编制也不充实,多数作战团编制都在千人以下。部队装备更差,刘邓所部的晋冀鲁豫军区只有山炮6门,仅半数的团有追击炮2-4门、重机枪3-4挺,弹药极缺,不少步枪仅有几发子弹,甚至刚参军的新战士还在用刀、矛作战。这样的装备和部队,要与飞机、坦克、火炮一应俱全的国民党军队打大规模的战役,的确需要信心和勇气,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但是,作为据守晋冀鲁豫战略要地的刘邓部队,为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初战获胜,为了毛主席在重庆谈判的主动,为了增强全国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这个大局,毅然承担起打响解放战争第一役的重担。邓小平在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还充满深情地说:“在解放战争中,从头到尾,二野都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的局面,都处在这个局面的前面。开始在晋冀鲁豫,用伯承同志的话说,这里是华北解放区的一个大门,预计敌人首先从这个口子来。果然,毛主席到重庆签订双十协定的时候,敌人从两路来。一路阎锡山,打了个上党战役;一路马法五、高树勋,打了个平汉战役。”所以邓小平说:“打摩擦仗,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但集中在晋冀鲁豫区。蒋介石发动进攻,首先进攻的大门是这个区,是二野所处的地区。仗一打开,我们才开始真正形成一个野战军的格局。”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仗争得了胜利,对毛主席重庆谈判争得了主动,对解放战争的开局创造了一个好头。可见,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甚至为了大局,可以牺牲一些局部利益,关键是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能不能服从大局,怎样才能服从大局,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能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尤其是在大局需要,局部利益必须作出牺牲的时候,局部利益为了保全大局利益能不能毫无保留地作出牺牲。战争与其它事物一样,也有大局与局部之分,也有这一部队与那一部队,这一战役与那一战役,这一地域与那一地域的关系,其中包括配合、协同、支援、掩护等关系,如果这些关系能处理得好,就能取得整体上、全局上的主动,就能积小胜为大胜。否则,就难以取胜,或仅仅是小胜。所以说,在军事斗争中,正确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为了大局的利益不惜牺牲局部利益而谋大局、谋大胜,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曾不止一次地回顾解放战争中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特别是高度评价了刘伯承的高风亮节:“中央决定晋冀鲁豫10万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这是一个无后方作战的十分艰险的战略任务。当时有的干部对执行这一任务有顾虑,伯承对他们说,这个行动可以把敌人吸引到我们身上,减轻兄弟野战军的压力。釜底抽薪,焉能惧怕烫手,即使作出牺牲,也义无反顾。”“伯承同志党性坚强,突出表现在考虑问题从党的全局出发,事事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为了党的整体利益,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和局部的利益,总是主动挑起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兢兢业业,排除万难去圆满完成。”上述这段文字虽然是邓小平对刘伯承的评价,但同时也反映了邓小平的大局观念和善谋大局的优秀素质,以及保证实现大局的艺术。正是由于刘邓首长在作战决策中事事从大局出发,处处善谋大局,所以才使刘邓大军步步主动,战战为胜。这对于蒋介石来说,似乎是永远的不解之谜。

第二节发展壮大 而后求胜

战争,既是军力、军心的对抗,也是与战争相关联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对抗。所以,高明的指挥员,在与敌人对抗时,尤其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背景条件下,更加注重充分发挥诸如战争性质、作战指导、作战环境、作战资源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弥补兵力数量、装备质量上的差距,由此谋求战争的胜利。先发展壮大自己,使之具备各种因素综合利用的优势,而后求胜。这也是《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谋略的应有之意。刘邓大军遵照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实施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前进根据地这一大胆的战略之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马上调集重兵阻挠,使刘邓大军在敌重兵围剿,无后方支援,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展开了苦斗。但刘邓大军并没有被敌人和困难所压垮,而是从全局着眼,从局部着手,充分发挥各级的主观能动性,从多方面努力,去改变所处的劣势和不利,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通过战术谋划来弥补;兵力数量上处于劣势,通过广泛发动群众的支援来弥补;作战态势上的劣势,通过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依托来弥补;后勤保障不济的劣势,通过缴获敌人的装备给养来弥补;从而使自己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最后争得了胜利,实现了战略目的。

一、权衡局势,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早在鲁西南战役尚未结束时,即1947年7月23日,中央军委就电示刘伯承、邓小平:“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此后,毛泽东又致电刘邓,对坚持大别山的斗争的困难和长期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希望短期内就能在大别山、豫西、皖西等地建立巩固根据地,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只能是临时立足点。必须估计到我军要有很长时间(至少半年)在江河之间东西南北地区往来机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并在歼灭敌人几十个旅之后,方能建立巩固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对中央军委的指示以及战略意义深刻领会,对执行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所面对的困难也有充分的估计。他们认为,南下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考虑任何问题必须服从这一大局。邓小平还指出:“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的基地。它靠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敌人时时刻刻受到我们过江的威胁。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这是艰苦斗争的过程。”可见,大别山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战场,而争夺大别山的斗争一定会经过一个十分艰苦、长期的过程。刘伯承、邓小平从全局上分析了坚持在大别山所存在困难的程度,所以,就在部队到达大别山的当天,邓小平便亲自为中共中央中原局起草了《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下发到所有部队,明确规定了进入大别山后的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办法和要求。“(一)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二)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发展半年以上的时间。如不大量歼灭敌人和充分发动群众,要想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切勿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每一个具体任务。(三)应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的把握。首先是有陈谢兵团在伏牛山、豫西、豫南广大地区及山东大军在陇海路南北的互为配合。其次是我当面敌人只有二十三个旅,兵力分散,战斗意志薄弱,此次尾我失败,战略上愈显被动。再次是大别山区有长期的革命传统,且保存有游击战争的基础,我们有许多本地干部。特别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全军上下一致的决心和信心,胜利是有把握的,虽有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四)应向全区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他们的子弟在华北胜利了,壮大队伍了;说明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条件;说明我们决不再走。我们的口号是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解放中原,使鄂豫皖人民获得解放。(五)在军事上,我们在最初一个月内,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领城镇,肃清土顽,争取打些小胜仗(一两个团一次的歼灭战)。同时,特别注意引导大家熟悉地形,习惯生活,学习山地战,为大歼灭战斗准备条件。但必须了解,如果我们不在半年内歼灭十个旅以上的敌人,就无法使群众相信我们不会再走而敢于起来斗争,我们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任何时候,全军都必须有高度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的准备。(六)充分发动群众及其游击战争,同我们一块斗争,是实现我们战略任务的决定条件。而我军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整军风纪,是树立良好影响,使群众敢于接近的先决条件。各级必须专门检查实现,万勿忽视。”可以说,邓小平的指示,充分地估计到了部队初到大别山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必须克服困难、站稳脚跟的有利条件。同时对部队作战、开展群众工作、打开工作局面、严守群众纪律等与站稳脚跟的关系,都作了明确的阐述,从而,为部队在大别山开展新的斗争,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指导,为创造“先为不可胜”的条件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发展基础。

同类推荐
  • 二战史·横扫欧非

    二战史·横扫欧非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段。法西斯疯狂迅速占领欧洲、非洲等很多国家。德国还入侵了苏联,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海战。一瞬间,全世界都陷入了法西斯的战争中。
  • 联军与同盟

    联军与同盟

    无意中的一次受伤,醒来发现战争已经天翻地覆。带上属于自己的小队深入敌后吧!
  • 复活军团之霸秦

    复活军团之霸秦

    夫天道之行,左阴右阳,付者已去,视之必然,无需心伤!穿越时空,回到另一个平行宇宙,未来和过去,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曾经黑旗漫天的霸秦,会不会金城千里,传子孙后代帝王万世之基?
  • 抗日之黑龙传奇

    抗日之黑龙传奇

    <抗日之黑龙传奇>一书简介:<抗日之黑龙传奇>是继<抗日之无敌剑侠>又一部抗战体力作,本书主人公黑龙又名仲国龙,从小出家,在深山里习武十几个春秋,艺成下山途中巧救女主人公,二人从此相识,相爱,当主人公回归故里之后,意想不到的悲剧出现在主人公仲国龙眼前,主人公化悲痛为力量,自发组建一支队伍,为报家仇,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抗爭,主人公后接近抗联,受抗联进步思想影响,曾与抗联多次合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主人公仲国龙正式改为中国龙,他不愧是中国的-条腾飞的龙,龙的精神,龙的气魄,龙的勇敢在东北大地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 网游之龙战在野

    网游之龙战在野

    屌丝的叶飞扬,在遇到世界大战这个游戏后,发出一声怒吼,“我要霸占全世界!”
热门推荐
  • 乱世双绝

    乱世双绝

    荡江湖,快意恩仇;化乾坤,纵横交错。他,是恶人谷唯一传人,他,是村里剩下的唯一一个人。他们相遇,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看他们如何一起闯荡江湖,作那桃园兄弟,破那敌人阴谋。白雪皑皑,黄沙阵阵,他手持一剑似那凤起,他握那刀剑化作应龙。两人携手,纵身前方有万千困难也难以阻挡二人。
  • 宠物小精灵之天域

    宠物小精灵之天域

    神秘的华夏地区,数之无尽的闪光小精灵,史无前例的冠军大师,都随着他的到来而出现在这个世界,他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传说,他多次拯救了世界,他的故事犹如神话,他的名字叫做:天域·帝一
  • 浮生若梦一世成殇

    浮生若梦一世成殇

    她说:十年前,是你父亲毁了我祖上功业,十年后,我与你相见虽是巧合却注定只是一段孽缘他说:我此前还一直纳闷,你本该就不是一个文静之人如今,你总算是原型毕露了她无意遇见了他,却遭逢陷害打入冷宫,知道真相后的他为她舍下天下,她却舍下了孩子和他。。。。。。
  • 恋血恶魔

    恋血恶魔

    在现代,她与弟弟相依为命。因一次事故,却变成了冷王府的丫鬟。他,性格怪癖、阴晴不定,表面上看似一个王爷,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吸血鬼。一次意外,她成了他的女人,而他却不自知。只是莫名感觉她的血香甜,让他难以控制。当他一次次伤害她时,她还会接受他么……
  • 跨越千年:还请别惹火

    跨越千年:还请别惹火

    她是商朝凤家的大小姐,实力强横,脾气更是出了名的暴躁。可是在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时候,她却被夏朝的修士暗算被封入了一颗树中,并开始沉睡。还好,树里面的树灵对她很好,每天陪她的元神说话,还汲取灵气帮她修炼,就这样过了三千六百年。可是一场灵力动荡却唤醒了她,三千六百年过去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的家族也发生了改变。她能否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存活下来呢?
  • 魔乱风云情

    魔乱风云情

    天地无为法,万物有生,人居其长。然江河倒转,山岳腾移,万千气象变更,诸多不可言之事,均非人力之所及,始有鬼神之说。有大才,观星象,窥日月,结合万物运行相生,以人之穷智,创无上修行大法,超脱生死,逍遥世间!后千年,修行之路,百花齐放,亿万功法相继衍生,无数人才争相踊跃,挖掘人体,探索苍茫的修行路正式跨入轨道。这是一个新的故事,属于一个新人的荣耀开始!
  • 太古仙王

    太古仙王

    身负单异双灵根的徐淼,在村子遭受灭顶之灾后,踏入修真界,历经磨难,只为修仙,却发现成仙才是最大的骗局。仙路断绝,伪仙当道,徐淼的身世终揭开真相,放弃仙格,投身入世,只为应劫而生,护佑芸芸众生。且看徐淼如何突破万难,重掌仙界!
  • 寻玉

    寻玉

    当世两大仙尊的亲传弟子,飘渺仙尊之徒——轻罗,天英仙尊之徒——欧阳渔歌,传承自师父辈的友情,渔歌伴轻罗踏上千里寻故人的旅途。偶然知晓除了潜心修道飞升登仙能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手外,居然还有更快的捷径,这个捷径还与轻罗所寻故人有关!可是命数不都是天机吗?是谁盗取了天机,还是谁在左右世人的天机?”天机不可泄露,泄露者死!“
  • 环保生活100问(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环保生活100问(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25岁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在美国发起了一个覆盖全美各地的宏大的社区性活动计划。1970年4月22日这一天,有2000万人参加了一个叫做“地球日”的声势浩大的活动。《环保生活100问》深入浅出,为广大青少年读者详细介绍了有关环保的100个问答知识,以期能丰富他们的环保知识。《环保生活100问》由刘芳编著。
  • 素冠

    素冠

    若死而知,而忘尘事,惟忧或福?或托之人私愿之欺,可将成?人生非事事可破,而有因果,亦可以灭,人生无再遇,此相逢,他对或错?一个人为寻因果而经历时间情苦之多,不是她的情却是她的果。人如果纠缠于因果而久困于世,不一定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