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无止境
1.知识改变命运
一位作家说:“我深深地知道,离开书的日子越久,内心被世俗缠绕得就越苦。沉人久违的书香之中,我突然醒悟,其实是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知本”时代,谁都不会怀疑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青年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而这也是他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967年正值“文革”大潮席卷全国之时,重庆的武斗非常激烈。为了躲避武斗,任正非从大学扒火车回家,结果因为没有票,途中不仅挨过车站人员的打,在火车上还挨过上海造反派的打,硬生生地被推下了火车。经过千辛万苦回到家中,父母却在吃惊之余来不及心疼就让他第二天一早赶快回去。
临走的时候,父亲说的一句话让任正非至今仍记忆犹新:“记住。
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背负着这种重托,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任正非却有毅力静下心来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还自学了逻辑、哲学和三门外语,当时他的英语水平甚至已经达到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而任正非对于那些改变了人类命运的科学家们的崇拜和敬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这种崇敬和对知识的追寻也最终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
1978年3月,任正非以军队科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那时候的他只有34岁;而在60多人的代表当中,35岁以下的仅有150人。
贫寒的家境与对知识的追求,两者交织在一起,贯穿了任正非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任正非在给华为负责招聘的人员讲述公司招聘原则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们要多招收一些出身贫寒的学生,他们从小吃苦耐劳,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能够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幼时的经历也让任正非认识到,唯有拥有了知识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
1998年,华为捐赠教育部2500万元,专门用于资助在校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当时,任正非给这笔基金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寒门学子”基金。
任正非出身“寒门”却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在他眼里,华为集团这样一个靠做代理起家的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寒门”企业,自己的命运显然也必须与知识和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许多高学历的人都找不到工作,知识已经不能改变命运了。那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
辛达耀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8年前,33岁的他从安陆农村来武汉闯天下。凭着一股子力气,他很快在一家建筑工地当上了泥瓦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沙、拌灰、砌砖。辛苦一个月下来,七八百元的工资除去生活开支还有大半结余。比起在老家种地,这已经是一份不菲的收入。
但是,辛达耀没有满足,要强的他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自己始终只能是被人呼来唤去的小临时工。几次求职碰壁更是深深刺伤了他的自尊,“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民,是个无用的苦力工!我下决心要考一个资格证,我要证明,我并不比别人差。”
年近40岁的辛达耀开始了事业的新追求,工余之后的消遣由打牌、闲聊、看电视变成了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求知若渴,一个劲地用知识充实自己。
2004年3月,辛达耀报名参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开办的进城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取得了国家三级抹灰工证书。知识加苦干,辛达耀很快脱颖而出,不久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凭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当上项目经理。
“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面对昔日伙伴们羡慕的目光,辛达耀显得很平静,“不管你的底子有多差,年龄有多大,只要你肯钻、肯学,你会做得比我更出色!”“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这段学习经历,如果没有取得资格证书,我现在可能还是一个被人呼来唤去的小临时工!”面对眼前豁然开朗的世界,农民辛达耀已经有了更高的人生目标。
辛达耀的转变并非惊天动地,我们之所以把它定格为一种范例,是因为他的故事阐示这样的道理:学习改变命运。
在生存竞争中,一些高学历的人尚难保不被淘汰,而一个缺乏知识的人自然更难以有所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新的产业部门将取代传统的产业部门,新的资源与新资源配置方式也将出现。新型阶层必将兴起,知识和信息的拥有者、控制者将成为新时代社会结构的核心和中坚力量,社会财富必然将为新的知识创新阶层所控制。
比尔·盖茨的崛起,揭示了企业是智者的游戏,知识是立身创业的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再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软弱的穷书生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大、最根本的变化,无疑是发生了资本革命,资金让位于知识,知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最重要的资本。
知识经验和资本革命向一切富有知识与智慧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纵然你不富有,但只要你拥有一颗智慧的大脑,立志创业,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然后再灵活利用知识,也会富甲天下。
2.让读书成为嗜好
我国有句古语,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这句古话到现在也没有错:勤奋学习终究会有回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终生受益。
有一份统计说明北京的高收入者当中,有一定学历的人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没有学历或学历低的人。
这种情形不仅在中国北京,在国外也是如此。加拿大公布的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学历者收入也较高,2000年加拿大全国1640万上班族的平均收人为31757元,比10年前增加7.3%,学历愈高收入也愈高。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加拿大人,六成以上拥有学位。
在美国,2000年11月,高中以下学历的美国人失业率为6.5%,有大学文凭的人失业率为1.5%,到了2001年12月,高中以下学历的美国人失业率为8.3%,而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的失业率为3%。
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那些失业的大学生、白领而言,身有一技之长,倒还可以豪言壮语一番,正所谓:人生所至,到处有青山;而对于那些读书少、又失业的人而言,只有“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大多数的人读书是为了改变或适应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靠知识改变命运。有人也许就会认为,既然高收入者是那些高学历者,而我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那我拿什么资本来改变命运?别急,下面的一项调查结果可以改变你的态度。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这就是说,你目前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因此,终身学习,让读书成为嗜好是你正确的选择。
一本好书一定会有力量。它不仅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像《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曾极大地推进美国废奴运动。连林肯在内战期间召见哈丽叶特·比彻·斯托时也不由得赞赏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引起一次伟大战争的书的小夫人啊!”有的经典之书的影响力甚至大到能改变整个世界的程度。像《圣篓酚、《古兰鳓、(伏藏经》、《资本论》等等,对人类的生存、文明、发展都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虽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或许偶尔读到的一本书,会使你顿悟某个伟大的道理,从此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也或许另一本书,把你带人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此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最终也走向了辉煌。林肯少年时,就因为偶然一次阅读了华盛顿和亨利·克雷传记,从此立下宏伟的志向,最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
哈利。杜鲁门也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问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所有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一个好读者能够感觉到读书时妙不可言的乐趣。因而他喜欢读书,最终即使不能成为伟大的人,也能成为博学的人。爱好读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阅读的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传统、时局、教育、职业、兴趣或其它原因的影响。所以爱书之人总是一次次地沉溺在不同的领域,并把各种互不相关的知识揉合到自己的思想当中——你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知识却在悄悄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最终改变你的命运。
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人21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提升自我,休闲娱乐。但历史的脚步真的迈人21世纪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无限延长,甚至超过了72小时,但还是有不少人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和抛弃了。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不努力学习,适应社会,那么你将被社会所淘汰,无法生存。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我们在近几年很频繁地听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句话,换句话说,在未来,资本与权力都会转移到知识、方法与技术上去,而过去的设备、厂房、土地,不再拥有不可动摇的价值地位了。
因此,我们说会读书的人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就有用不完、也输不掉的资本,善于用知识武装头脑并转化为行动力的人,一定会成功。
3.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篇报告中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翻番速度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无处不在,“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所取代。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成了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学习能力越强,成才的速度越快,成功的资本越大;反之,就可能被淘汰。因此,居安思危,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是同样的道理,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因此,努力学习、学会学习非常必要而且紧迫。
黄力泓博士说:“农业化时代,你应接受6年教育;工业化时代,你应接受15年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你应接受终身教育。”
实际上,企业与公司里的上班族已成为学习市场上成长最快的人群。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