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工作岗位已经不分男女性别,而在家庭中,爸爸妈妈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因此,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负有共同的责任,做好爸爸妈妈的岗位的事情,孩子才能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同。
1.无人可替代的爸爸妈妈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由父母双方通力合作的成果,同样,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爸爸的大手
呱呱上幼儿园后,对认识的汉字很想写下来,我和先生开始教呱呱写汉字。一开始呱呱写字有些难,我告诉几次怎样握铅笔,可是呱呱总是把食指放在拇指的上面。教了几次,呱呱也着急,我更着急。因为他握铅笔的姿势不正确,这样直接影响他以后写字。
有一天下班回家,我着急做饭,就让先生看看呱呱握铅笔的姿势改了没有。突然,我想起来,以后教呱呱写字的事情由先生来负责。一是因为先生的字写得很刚劲,二是因为我想让呱呱在和爸爸相处中,感受男性的角色。因为先生平时工作忙,对呱呱的饮食及学习上,我更多时间陪在其左右,而呱呱是个男孩子,他第一个接触的男性是自己的爸爸,我希望呱呱长大后具备男性刚毅的性格特征。
吃饭前,呱呱高兴地对我说,他会握铅笔了,而且要展示给我看。我看呱呱进步很快,就问呱呱怎么学的。
呱呱骄傲地说:“爸爸教我的。”看着呱呱脸上那种自豪,我很好奇,先生用了什么方法让孩子进步这么快。
我问:“爸爸怎么教的呢?”
呱呱比划着说:“爸爸说他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我就会握铅笔了。”
我说:“妈妈也是那样教你的啊。”
呱呱说:“妈妈的手没爸爸的手大。”说完,呱呱高兴地找爸爸去了。
我有些不能理解呱呱的逻章,在他看来,爸爸的手比较大,自然就能教会他。我问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先生说:“呱呱在幼儿园看到老师那样写,可能觉得你教他的和老师教他的是一样的吧。”这样的解释看似有些道理。这让我想起来,我教呱呱写字时,呱呱说老师就是那样的姿势,我说多一句,他便会辩解。我想在呱呱看来,幼儿园的老师和妈妈既然都是女性,那么握笔的姿势也是一样的。孩子的想法虽然简单,却告诉了我一个事实,那就是,爸爸角色的重要。
同样的教法,只是因为爸爸是个男的,手比较大,呱呱就学得很快吗?
这个看似不符合逻章的道理让我一直很难以接受。但我相信这是爸爸——男性的影响。
呱呱很快会写汉字了,我和先生就鼓励呱呱用一个小本专门写汉字,而且可以写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呱呱从会写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等简单的字开始,一笔一画地记着每天发生的事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包含了许多呱呱的乐趣与成就。“爸爸教呱呱写字”、“呱呱开始写字了”、“妈妈做的大虾好吃”……呱呱的歪歪扭扭的字到方方正正的字,这里面有多少次是先生的大手握着呱呱的小手,父子两人,一笔一画,一边写,一边念。
呱呱长大后,汉字写得很像他爸爸的字,方正俊秀、刚劲有力。每次有人夸赞呱呱字写得好时,呱呱都说是爸爸教得好。
呱呱现在翻起他小时候写的汉字,笑的前俯后仰,他说,没想到他写这么差的字会写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说:“那快谢谢爸爸的大手吧。”呱呱听了后,自然是对爸爸的大手赞不绝口。他说,小时候只要爸爸的手握着他的手,他都会觉得他会像爸爸那样写出既好看又工整的汉字。
前些天看到很多媒体分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男孩言行趋向女孩化。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在家庭中,我建议作为爸爸的男人,应该用自己的男性角色来潜移默化自己的孩子。
我认识一个女士,她儿子15岁了,已经上高二。有一次我们见面后,她刚带着孩子上完辅导班,孩子向我打招呼后就转身,我看到孩子用手扶眼镜时小拇指翘起来,也就是大家所常说的“兰花指”,不是很明显,但之后我还发现孩子的很多动作都和他母亲很像。我随口问道:“你老公是不是不经常带孩子玩?”这位女士说:“孩子从小就是我带大的,老公忙着跑生意呢,就是和孩子一起吃个饭都没有时间,哪有时间带孩子玩啊。不过我也不埋怨。
从孩子生下来,我们就商量好,我带孩子,他在外打拼。现在也总算小有事业了。”这位女士谈起老公,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是啊,老公事业有成,儿子也很优秀。但我肯定,这个孩子身上缺乏她老公那种走南闯北的精神。
我对她说:“让你老公多和孩子相处,毕竟男孩子嘛。”
她也许有所领悟吧,点了点头。
有人说,自古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母亲教育成才,父亲只是起到间接的影响。可是这种影响对孩子而言,意义非凡。孩子并不是像成人们想象那样没有想法,没有观点,他们在成长中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孩子们由于经验不足,心理发展并不完善,心理品质还很柔弱,难免会遭受挫折与失败,这时爸爸便是他们最好的仿效对象,他们会看爸爸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度过困难,怎样面对失败。而这些,在妈妈身上则无法找到。爸爸的男性角色,可以说是孩子从母亲的家庭功能走向父亲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就缺乏这一过程,那么,以后对自己及家庭生活会有很多遗憾。
在家里,先生会和呱呱一起做“男性化”的游戏,比如玩枪,我和呱呱玩不起来,呱呱一点也不尽兴,而当呱呱和先生玩的时候,两人一会“敌我”,一会又是一个阵营的“战友”。再比如,全家去爬山,先生都会和呱呱一起比赛。我认为,在家庭中,培养儿女是爸爸妈妈双方的责任、义务,而双方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这样评价父亲和母亲的不同作用:“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地,是海洋,但父亲却没有这些特征。在第一年他和孩子很少接触,这时他的重要性能与母亲相提并论。然而,虽然父亲不代表自然界,却代表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在其著作《发现母亲》中指出:“孩子的成长是从母亲身上、从父亲身上获得两级动力后才最终升空。”因此,我要提醒女士们,千万不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独当一面,让爸爸远离孩子,而要让爸爸的角色充分发挥影响力,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爸爸、感受男性的魅力与特征,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性格。
呱呱四个月大,我就开始上班,为了方便我上班以及上班休息时间回家看孩子,我和先生把家搬在我单位附近。这样,我早上喂好呱呱,就让婆婆在家看孩子,中间一有休息时间就往家里跑。完不成的工作,有时候拿回家,等到呱呱睡着了,我再加会班。婆婆看我和先生辛苦,就建议把呱呱带回老家养,这样我和先生就有更多时间工作,呱呱跟着爷爷奶奶也能生活得很好。
可是,我并不认为这样为对呱呱好。我知道爷爷奶奶肯定会对呱呱很疼爱,可是我是呱呱的母亲,我不仅要承担养育呱呱的责任,而且在养育中,我要亲自体会和呱呱在一起的快乐,即使我再忙再累,我也浑然不觉得。后来,婆婆觉得有道理,呱呱六个月大时,婆婆便回老家照顾公公。我和先生则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呱呱。
每天早上,呱呱都要比我先醒,有时候他睁着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有时候会大声哭,这时我就很敏感,第一时间看呱呱的尿布是不是湿了,又急忙起来给呱呱冲奶粉。先生在家时还好些,有时候先生要出差,我做饭时,把呱呱放在床上,呱呱四周围着被子,防止他翻身。等呱呱再大些,很喜欢动,一会翻身,一会踢被子,我就把放在小车里,放在厨房门口,我以最快的速度先做好呱呱要吃的饭,等喂好呱呱,我自己再吃饭。婆婆临回老家时,我已经打听到我们附近楼里,有个张大妈,她平时没事就帮年轻妈妈照顾孩子,额外挣点钱。我去找过张大妈,她说正好最近她没有照顾的孩子,可以帮我照看。我上班时候,就把呱呱送到张大妈家,下班时再接呱呱回去。
我想每个妈妈在听到孩子叫第一声“妈妈”时,那种激动是不可言语的。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呱呱一岁三个月时,第一次叫我“妈妈”时,我的心被这一声呼唤而融化,虽然呱呱只能简单地发出“妈”,而我则为之欣慰一生。那一刻起,我想这之前为呱呱所做的,都是值得的,并暗暗地对自己说,要做好孩子的妈妈。
呱呱会走路了,可是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个“麻烦”。记得有一次,我和呱呱商量好,我先做饭,吃完饭再带他出去“散步”,结果,呱呱等的有些着急,一直叫“妈妈”,他的小车被他晃得都要倒了。我的菜炒了一半,我赶紧跑过去扶着小车。为了让呱呱安全些,我把玩具摆在他的儿童车上,从屋里拿出一条床单,把呱呱的小车和客厅的茶几绑在一起。呱呱看着我忙来忙去,似乎很新奇,等我刚弄好这一切,呱呱却说:“妈妈,尿尿。”我又急忙把呱呱从车上抱起来,带他到卫生间,又重新放他坐好。呱呱不哭也不闹了,可我也不饿了。看着呱呱笑着,我的忙和累似乎也立即消失了。
呱呱一天天长大,也一天比一天懂事,他似乎能听懂我的话,带孩子也越来越顺利,越来越简单。
前阵子,我看到很多内容大致相同的博客文章,大概意思是说,现在很多爷爷奶奶成了孙子孙女的“爸爸妈妈”,原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带自己的孩子,而爷爷奶奶也正好没事做,就让爷爷奶奶们发挥余热。事实上,看似年轻的爸爸妈妈现在不带孩子,眼下省事了,当十几年后,孩子遇到问题了,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孩子太不省事了。
我遇到一个男孩子,高考结束后,他只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奶奶,他对奶奶说他不想在当地上大学,可又不舍得离开奶奶,让奶奶以后跟着他去另外一个城市。奶奶一听,开始觉得孙子很是孝顺。可是后来,奶奶上厕所摔了一跤,这个孩子决定就在当地上大学,为的是能照顾奶奶。爸爸妈妈希望他能去上海读大学,为了这件事情,孩子与爸爸妈妈吵架,而且他说爸爸妈妈太自私,不知道关心奶奶。这时,孩子的爸爸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对奶奶的依赖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不相信爸爸妈妈,而只相信奶奶,因为是奶奶把他带大,这十几年,奶奶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后来,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这个孩子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两天不吃东西。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人的关心,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的疼爱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可是如果爸爸妈妈主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在成长中,对爸爸妈妈的感情会淡化许多。
我认识一个年轻妈妈,她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她说她没有给孩子洗过一次衣服,也没有给孩子换过一次尿布,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做了,而且她不知道怎么去做。当孩子会说话的时候,孩子每天围着外公、外婆转,她不觉得孩子渐渐远离她,反而觉得自己少了许多“麻烦”。
这位妈妈把照顾、养育孩子看成了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我难以理解。孩子是男女双方投入感情于其中的生命体,是人类生命的延续,养育孩子是父母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而非麻烦事。
如果一个母亲自动放弃自己做妈妈的岗位,那么又怎能要求孩子用心呼唤那甜美的字眼“妈妈”呢?
“妈妈”的岗位几乎每个女人都可以去上岗,但要坚持做好这个岗位,则需要每个妈妈认真对待,因为这项工作并非是充满热情就足够,它需要耐心,需要细心,更需要妈妈们在孩子幼小时坚守这个岗位。
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带着呱呱各省参观一些人文景观。而每次到另外的城市,呱呱都不喜欢住宾馆,用他的话说,宾馆缺少家的味道。
呱呱7岁时,我们一家去南方某市旅游。由于暑假车票紧张,我们买到的车票到目的地的时间是凌晨一点钟。到市区后,出租车司机带我们去了一家宾馆。宾馆收拾得很干净,卫生也做得不错。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我和先生都很劳乏了,可呱呱看上去似乎并不累,好奇地看着宾馆里里外外,然后开始了一连串的问题。
“妈妈,这个香皂怎么这么小啊,比我的手还要小。”呱呱问。
我说:“香皂是一次性的,客人用几天后就扔掉了,如果像家里的香皂那么大的话,就很浪费了。”
呱呱说:“那这几天,我要是用不完呢,这块小香皂也要扔掉吗?”
我说:“是的。每个人用一小块,这样做,可以卫生些。”
呱呱说:“那我可以带走吗?”
我笑着说:“可以。抓紧洗漱吧,然后好好睡觉,明天好好玩。”
呱呱看到白色的被子、床单,又问:“妈妈,这些被子和床单为什么是白色的?我喜欢天蓝色的。”
我说:“现在宾馆都用白色的,这样洗干净后,客人们会觉得比较卫生。”
呱呱说:“那蓝色的也可以很卫生啊。我以后要开宾馆肯定不用白色的被子和床单。”
我和先生笑着说:“那你的宾馆都有什么呢?”
呱呱盯着天花板说:“要和咱们家一模一样的,这样睡觉会很香。”
先生说:“等呱呱以后长大了,就住高级宾馆吧,高级宾馆要舒服些。”
呱呱问:“有天蓝色的被子吗?”
先生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