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2000000015

第15章 墨家的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3)

墨子是称天而治的,他拿“天志”做万事万物的标准。所以这样说道: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日:“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天志(上)》)一切是非善恶,都以合乎天志与不合乎天志为准绳,这是多么直截的主张。他还有一段推崇天志的议论,值得我们注意。他说:庶人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诸侯正之:诸侯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已而为正,有天正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日: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天下疾病祸祟,霜露不时;天子必且犏豢其牛羊犬彘,絮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之祷祠祈福于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天志(下)》)

我们从上面几段话里面,可以检讨儒墨对天与天子的关系及儒墨对天的态度之不同。墨家认天能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能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选择其次立为诸侯,这种看法与儒家是相同的。譬如孟子说:“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这种宝塔式的封建统治体系,在儒墨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都认天子之上有一个天,而天是有立天子、与天下的威权的。还有,墨家认天子以下皆“助治天明”,儒家也是这种看法。譬如孟子所引《周书》一段,所谓“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日,其助上帝,宠之四方”。这不是“助治天明”的思想吗?这样说来,儒墨又走人相同的路向了。然而其中毕竟有分别。便是儒家所标榜的天,为假有的天,墨家所崇奉的天,却是实有的天。儒家认天意即民意,天与即人与,便是托天以授人的思想。所以孟子说明“天与”,非“谆谆然命之”之意,乃“以行与事示之”之意。何谓“以行与事示之”?即“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结果就达到“天与之,人与之”的结论。孟子最后引到《泰誓》一言,以申明人与之实,便是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见儒家所标榜的天是假有的。若墨家便不如是。墨子认“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便有“天下疾病祸祟,霜露不时”的昭示,这不是实有的天所昭示的吗?墨子既承认天是实有的,当然他的立场便与儒家完全不同了。

墨子是古代的天治主义的复活者,天治主义到了孔子手里,便变为人治主义了,不过演变到墨子时,却又将古代天治主义复活起来。可是这种复活的意义,和古代有不同,这是为封建统治的整个体系而复活的。在封建统治的整个体系中,如果不把天的权威立得稳定,如果不把天的意志弄得确实,那封建统治的根据就不免动移。如果照儒家那样,只标榜一个假有的天,至于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那就不免要破坏封建本身的体系了。封建社会的特质是宗教的确立,如果不尊重天志,试问宗教如何有确立的可能呢?关于这点,我在第一讲中已有说明。

上面已经把尚同、尚贤、天志这几点都讲明白了。我们可以知道墨子的主张是一贯的,便是都从尚同一点出发。因尚同故不得不尚贤,因尚同故不得不尊天。墨子学说中还有两个重要点,如兼爱、非攻,我们也不能不在这里彻底阐明。先讲墨子的兼爱。

兼爱也是尚同之必然的归结。墨子主兼不主别,他在兼爱篇所发表的重要主张,是“兼以易别”,“别非而兼是”。而对于兼与别之理,阐述至为详尽。看下面所引述的几段自明。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日:“非然也。”必日:“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日:“别也。”然印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子墨子日:“别非也。”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水,以火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焉。是故子墨子日:“兼以易别。”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日:“非然也。”必日:“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日:“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日:“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日“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弟。故君子莫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弟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以上均见《兼爱(下)》)

墨子除发挥“兼以易别”“别非而兼是”的议论以外,还举出“别士”“兼士”和“别君”“兼君”的吉行,以证明“别非兼是”之理。所以他的兼爱说,仍是根据他的尚同的主旨而发挥出来的。尚兼不尚别,即是尚同不尚异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在这点就引起儒家的重大的攻击。孟子说:

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兼爱便是“无父”,不知孟子根据何种论理?不过站在孟子的立场,骂墨子为无父,也自有一番道理。孟子秉承孔子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宗法理论,以为爱应该是有差等的。而墨子却有“必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的议论,这不是和孟子的思想根本相冲突吗?孟子还有一次批评墨家,也是关于兼爱的问题,也含着“无父”的讽刺,不过没有破口骂出“无父”而已。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日:“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日:“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日:“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日:“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之二本故也。”(《滕文公(上)》)孟子听了墨者夷子“爱无差等,施由亲始”的话,发了一大套的议论,并且斥夷子“以所贱事亲”,斥夷子之道为“二本”而非“一本”,不是仍旧含着“无父”的讽刺吗?我们要知道:孟子讲爱,是极重等差的。他把亲、仁、爱三者分得很严格。他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照这样说,对父母应亲,对民应仁,对物应爱,如果爱施及父母,岂不是把父母当作万物看待吗?这就无怪孟子要骂墨子为“无父”,并且进一步骂墨子为“禽兽”。实际上,儒家和墨家,各有各的立场。儒家正名,故主爱有等差,墨家尚同,故主爱无等差。若就封建意识说,儒家和墨家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区别的。

现在再讲非攻。

非攻也是尚同之必然的结论。非攻即是反对斗争。站在尚同的立场的人,反对斗争,主张和平,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康德所以主张永久和平,就因为他是站在尚同的立场上。墨子以为一般人都是近视眼,只看到小处的斗争是斗争,大处的斗争便认为不是斗争了。对小处的斗争加以非难,对大处的斗争,例如国与国的斗争,便不加以非难,这不是知二五而不知一十吗?墨子既以尚同为教,当然对这种国与国的斗争非加以攻击不可。

我们看墨子《非攻》上篇说道: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日黑;多见黑,日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日苦;多尝苦,日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照这段话看来,墨子是认国与国的斗争为“不义”的,充其意非大家体认尚同之旨,达到永久平和不可。我们可以看到墨子的非攻,仍是从他的一贯的思想而来。墨子这种思想,也许是从儒家的不争之教演绎而出的,不过把这种思想扩大到国与国之间,至认攻国为非,这不能说不是墨子的独到之处。

以上关于墨子的尚同思想,已说明了一个大概。墨子惟其只看重一个同,所以注重非攻,注重兼爱。非攻还是消极的尚同,若兼爱乃是积极的尚同了。所以兼爱之说,很为尚等差的儒家所不满。墨子既以尚同为教,因而发展为以同一律为基本原理的形式论理。这并不是偶然的事。

四、墨子的形式论理

上面已经说明了墨子是中国的一个大匠。由其绳墨精巧过人,遂得墨者之称。我们更须知道,大匠的绳墨就伏着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而形式论理便是由几何学推演而成的。然则墨家之有形式论理,自是必然的归结。

墨子在中国可称为形式论理学之祖。形式论理有三条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严格地说来,矛盾律和排中律都可归纳到同一律里面。墨子的根本思想既是尚同,因此创出一种论证同一的研究方法。他在《非命》下篇说道:

凡出言谈,则不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

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日: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

墨子所谓“立仪”,便是建立基本规律。他以为如果没有基本规律,便什么法则都谈不上。如果有了基本规律,就可以产生三个法则,便是“考之”、“原之”、“用之”的三个法则。“考之”、“原之”的法则,是属于演绎法;“用之”的法则,是属于归纳法。但无论是演绎法或归纳法,都是从基本规律而来;用墨子的话表明,便是无论是“考之”、“原之”、“用之”的方法,都是从“仪”而来。这所谓“仪”,即是同一律,便是“考之”、“原之”、“用之”三者最基本的准据。

在这里我要讲到《墨经》的问题。我以为《墨经》(包括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虽不一定是墨子自己做的,但我们可以断定是墨子的思想,而且是墨子费过一番考虑的东西。因为《墨经》全体是站在形式论理的立场之上,和墨子尚同的主旨正相合,绝少含有辩证法的见地。

这只要拿它和墨家惠施、公孙龙之流的思想比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因为惠施、公孙龙的思想都含有很丰富的辩证法的要素,而墨子的思想是十足地以形式论理为其旨归的。我们若不从这点去看《墨经》,徒然执着几个名词去断定《墨经》是墨子所作,或断定是“别墨”所作,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关于这点,俟将来讲到“墨家的观念论的辩证法”时更易明白。

《墨经》上论知识的来源,认知识有“闻、说、亲”三种,以为从传授得来的是闻知,从推论得来的是说知,从经验得来的是亲知。这不是很显明的将《非命》篇所说的“考之”、“原之”、“用之”作一种系统的阐明吗?前二属于演绎法,后一属于归纳法。但三者之中,尤以说知为重要,因为闻知不尽可信,而亲知又不免要受着某种制限。所以说知一项,《墨经》上阐明得比较多,这也可以体察到墨家的尚同之旨。

形式论理在印度、西洋都很发达,若中国则充分地表现在《墨子》一书中。形式论理大都分为三段推演。在印度为宗、因、喻,在西洋则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梁任公在《墨子学案》中曾引出几条,他说:

印度的因明,是用宗、因、喻三支组织而成。式如下:

宗——声,无常。

因——何以故?所作故。

喻——凡所作皆无常。例如瓶。

《墨经》引《说》就《经》,便得三支。其式如下:

宗——“知,材也。”

因——何以故?“所以知”故。

喻——凡材皆可以知。“若目”。

这条是宗在《经》,因喻在《说》。《经(上)》、《经说(上)》,多半是用形式。《经(下)》、《经说(下)》,则往往宗因在《经》,喻在《说》。如:

宗——“损而不害。”

因——说在余。

喻——“若饱者去余,若疟病人之于疟也。”

西洋逻辑亦是三支;合大前提、小前提、断案三者而成。其式如下:

大前提——凡人必有死。

小前提——墨子,人也。

断案——故墨子必死。

《墨经》中亦有用这形式的,例如:下篇中有一条:

大前提——“假必非也而后假。”

小前提——“狗,假虎也。”

断案——“狗非虎也。”

《墨子》全书,大半都是用这些论式构成。试在《天志》篇举几段为例。

大前提——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小前提——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

断案——此我所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也。

大前提——义必从富贵者知者出。

前提——天为知天为贵而已。

断案——然则义果自天出矣。

宗——天之意,兼而爱之,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

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有之。

喻——且夫天之有天下也,无以异乎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令诸侯有四境之内,岂欲其臣民之相为不利哉?夫天之有天下也,无以异此。

同类推荐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打开哲学之门

    打开哲学之门

    哲学未必就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打开哲学之门》是一本专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写的书,《打开哲学之门》舍弃了繁冗芜杂的哲学概念,从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入手,结合人们切近的生活问题、认识问题、信仰问题,整合提炼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借助故事及相关例子,用平易近人的文风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热门推荐
  • 寰州仙妙传

    寰州仙妙传

    一体同魄,身魂双生。只是山下武馆中打杂的平凡少年赵小刺,在得知自己奇特的身世后,被迫无奈逃到异世大陆,本想随波逐流择地而生,无奈身兼王八洪荒之气....想不折腾都难~浩瀚广袤的寰坤大陆上一场波澜壮阔的奇妙冒险拉开序幕。
  • 无上星路

    无上星路

    无尽宇宙,茫茫星海,星辰浩瀚;每颗星辰都有它自身的星相,修炼者引无尽星辰之力,凝聚星辰于体内;战星海,扩星域,探黑洞,穿梭于各个星辰之间。在这个星相纵横,天才遍地,以力服人的时代,成林默默地踏上了他自己的星辰之路……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 嘻游天宇

    嘻游天宇

    林毅森看到把他从小养到大的老头子不告而别留下的信,和一颗神秘的珠子,从此踏上了修炼的旅途,~~~~~~~~~~~~~~~~~~~~~~~~~~希望大家支持~动动手指点下收藏,您的一点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深海木鱼没有泪

    深海木鱼没有泪

    相遇,是人海的精彩一瞬;相识,是你我的命定一时;相知,是彼此的不可一世。那相离呢?青泪垂落,蔓延至深海,与海水混合着,咸甜杂味,慢慢谱写他们的眼眸。深海鱼,没有泪!深海木鱼,只为你流泪!
  • 砚少的栀子花开

    砚少的栀子花开

    2004,一曲栀子花开红遍全国。时隔九年,新人诚献,《栀子花,开》讲述少年理想。理想的家世,他受人瞩目!理想的生活,定让青春无悔!理想的政治,架空时代,新政实践!理想的结局,掏空心灵,为真发声!
  • 误闯春秋变霸主

    误闯春秋变霸主

    一场车祸,让西九龙重案组高级督察邹子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变成了晋国二公子重耳。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晋国在外有秦、齐等国虎视眈眈,在内有骊姬和荀息阴谋不轨,还有心术不正的晋国三公子夷吾,再加上胸怀坦荡的世子申生。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的邹子华,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命运,而努力去拯救晋国的命运。假途灭虢,平冤案,斗骊姬,出使楚国,代晋献公参加葵丘之会,蒲城斗秦军,流亡天下,杀夷吾夺回晋国,称霸中原……一幕幕精彩的故事接踵而来都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创造历史,但是因为邹子华的意外出现,会不会让历史上所记载的春秋和现实发生一点点改变呢?(稗官小说不求实事与正史相合,学者通人不必深究。)
  • 缉拿带球小逃妻

    缉拿带球小逃妻

    传说中萧氏总裁是一位温文尔雅豁达的美男子!我呸!纯属谣言!那厮根本就是一个阴狠小气之徒。实习记者苗小玉不过是无意中踹了萧公子一脚,就被逼得丢了工作、进了警局、欠下巨额外债、最后成了他贴身女仆。谁说她苗小玉逆来顺受,扮猪吃虎是她的强项,既然已经被欺负的无处遁逃,那么萧某人,接招吧!
  • 萌妻法则:男神一笑好清纯

    萌妻法则:男神一笑好清纯

    一朝重生,前世死去的所有人今世都好好的,唯有她的姐姐和一生挚爱一去不复返。她的心沉沦在悲痛之中,是他将她拉出那个痛苦的世界,从此他就像阳光一样,永远陪在她身边。“徐长官,据说你肖想了我很久?”“瞎说什么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