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800000006

第6章 人才的本质与类别(2)

仁”字从“人”从“二”,在字面上讲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孔子把它变成一个道德范畴,认为只有道德极其高尚的人才能称得上仁人。他曾从不同角度论述过仁人的标准:

其一是说“仁者爱人”,有广泛爱心的人才是仁人。实际上,孔子所说的“爱人”,并不是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而是根据周礼的规定,根据各种人不同的身份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国君的爱与对一个奴隶的爱是有“等差”的,对国君自然要毕恭毕敬,对奴隶只不过是爱让他劳动而已。他曾经毫不隐讳地说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至于说到广泛地为人民带来利益,帮助众人解除危难,这已经超出了“仁”的水平,而达到了“圣”的境界,恐怕连尧舜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二是说要讲忠、孝、恕,只有忠君、孝亲、为人宽厚才叫做仁。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他要求人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孝、恕都属于道德范畴,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笼统肯定。一心忠于封建帝王,不值得提倡,但忠君与爱国联系在一起时,对忠君又不能一味否定,比如苏武和岳飞;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忠于职守等,则是应该提倡的传统美德。一般来讲,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只有当需要大义灭亲时,有人还一味地强调孝道,那才是需要予以否定的行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笼而统之地讲宽恕,那是一种人性论。在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的人们之间,可以提倡这种精神,但对于敌对阶级,对于各种敌人则不能提倡这种精神。实际上,压迫者、剥削者对于劳动人民向来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因此,不分场合,不分敌我,笼统地号召人们讲究恕道,只能成为对劳动人民的欺骗与麻痹。

其三是说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希望统治者徭役赋敛要有节制,反对竭泽而渔,反对过分的压迫剥削。这种思想拿来对付剥削阶级的暴政,可以起到一定节制作用,后来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但剥削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统治向来是暴力统治,“苛政猛于虎”是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没有什么仁政可言。但这种主张在一定时期一定情况下,在一些稍微清明的人掌权时,也能使剥削压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其四是说“克己复礼为仁”,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使自己的言行合乎周礼,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努力使社会回到周代去,这才叫做“仁”。

其五是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巧言令色,鲜矣仁”。

总之,只有具备了儒家提倡的各种美德,才能叫做“仁人”。

由此可见,所谓“仁人”,其主要标准是高于一般人的道德品质。

荀子也多次提到圣人、仁人与君子。他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又说:“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圣人是集天下一切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是“积善而全尽”的人。

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们经过不断努力,可以成为圣人与仁人。但现实世界中较多的却是贤人、君子与小人。对贤人、君子与小人的看法,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标准。荀子主要从思想品德方面来衡量,他说:“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下爱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什么叫贤人呢?就是那些明了君臣上下等级关系,对上尊重国君,对下爱护百姓的人。君主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天下就能统一,海内就能服从。

什么叫君子呢?荀子列举了几条标准:第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也。”为了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君子不为强权所屈服,不为重利所引诱,甚至宁死也不低头,这才是君子之勇。第二,“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言之有理,处事得当,是君子的主要长处。第三,“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主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小人才一,亡,追求个人私利。第四,“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_不能,不耻不见用。”即君子修身自强,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总之,在荀子看来,君子是现实社会中具有各种优良品德的人,这种人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经过努力、不少人都能做到的。

那么,什么叫小人呢?从阶级、阶层划分,在商周时代,小人是指从奴隶主或领主贵族下降为平民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于贵族,但却高于奴隶或农奴。他们分得一小块私田,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同时承担劳役与兵役,其中的优异者也有机会进人各级政权机关,捞到一官半职。孔子将小人作为君子的对立面,在《论语》中曾24次提到过“小人”;在《墨子》、《孟子》、《荀子》以及《国语》、《左传》中,“君子”与“小人”都曾大量出现。先秦诸子一般认为,小人是道德品质低劣的人,是只讲利不讲义的人,是不顾廉耻,不守信用的人,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则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孟子将君子说成是“劳心者”,将小人说成是“劳力者”,认为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种概括,正反映了先秦诸子对“小人”的轻视与厌恶,也主要是从思想品德方面区分君子与小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先秦诸子特别强调“德”,即思想品德在人才划分与人才成长中的作用。其实不论哪个历史时期,何种类型人才,尽管“德”的内容有很大区别,但几乎所有的阶级都要求自己的人才“德才兼备”。事实上,道德素养确实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在人才成长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渗透着它的作用。首先,它是确定成才活动目的的依据。一个人选择什么对象作为实践目的,直接受道德的控制。而坚定的信念又能使人们在成才活动中,对选择的目标充满信心,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可以高度集中精力,不畏艰难,甚至甘愿牺牲一切。其次,从成才活动的手段看,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对社会与人类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他们所选择的成才道路与手段,符合社会的规范,恪守道义的责任,从而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第三,在成才活动的结果中,道德还起着一种评价成才活动成败的作用。一个人才的成败、作用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是否对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民或者本阶级、本集团作出了贡献,他们的活动结果是否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功利需求。凡是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念的活动,便会被认为是成功的,会受到舆论的肯定;相反,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正因为如此,先秦诸子才推崇所谓圣人、仁人、贤人、君子。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定人才。

4.根据职位高低定人才

先秦社会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人们的等级划分虽然不断有所变化,突破等级的观念也逐步产生了,但以社会地位与职务高低区分人才高下的思想,对先秦诸子仍然有深刻影响。我国古文献曾如实记载过商周时的上下等级状况,《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其中的王、公、大夫、士,是各级贵族及由贵族身份下降为“士”的平民,皂以下则是各级奴隶与农奴。在西周,这种上下等级关系是不可改变的,由此形成了严格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除王位世袭制外,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否定、被动摇,礼贤下士、根据才能与功劳用人的思想与制度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在先秦诸子中,仍有不少入主张以职位高低定人才。

法家中有一派强调“势”,即权势、政权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如慎到、韩非都认为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君主高于一切,可以。

决定一切。慎到说:“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主张实行独头政治,认为君主权轻位卑什么都不行,权重位尊就能治天下。他说:“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认为:“势者,胜众之资也。”权势是制服众人的资本,“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他把国家比作车子,把“势”比作驾车的马,人君只要在车上执辔扬鞭,就可以驾驭臣僚,宰治人民,威服天下。

“使尧、舜御之则天下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他认为,大权在握的国君与天子对国家的兴亡盛衰起决定性作用。

春秋、战国的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贤臣对国家兴亡盛衰的作用,并不认为国君、天子决定一切。比如墨子就明确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重用贤人是一个国家为政的根本。孟子也认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一个国家不信任仁者与贤者,自然会日渐空虚衰弱;相反,若能做到“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则可以“无敌于天下”。荀子更强调贤臣的作用,认为即使有好的法度政策,没有贤臣也无济于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他甚至概括出了一个贤臣决定国家存亡盛衰的规律:“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这种重视贤臣作用的思想比起君主决定论来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也不完全等同于后世根据职务高低区别人才高下的主张,但它毕竟与根据职位定人才有一定内在联系。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官本位”思想,以职位的高低、官职的大小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那些为官为宦的人,生前享受着人间的尊荣,死后还有人为之树碑立传,使之青史流名、“流芳千古”。在我国的《二十四史》上,除了司马公的《史记》破格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某些社会下层人物之外,其他正史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帝王将相的家谱,只有中央与地方的中、高级官员才能被载入列传,除非有特殊事迹的“义士”、“烈女”等才能例外。我国历史上的人才多数为政治、军事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寥若晨星,主要就是因为这种官本位思想作怪,当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也有很大关系。

以职位的高低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是否科学呢?用唯物史观看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君主决定论还是贤臣决定论,都是一种英雄史观。尽管韩非子看到了明君圣主与昏君暴君的区别,但他还是过分强调了君主与天子的作用。其他诸子虽然不同意君主决定论,但也过分夸大了贤臣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国君与天子一直实行王位世袭制,传子不传贤,他们虽然同样掌握着国家的权势与命脉,但其中确有明君与昏君之分,仁君与暴君之别,创业之主、中兴之主与亡国之君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历代国君的才能、贡献、影响千差万别、高下不一,因此,不能只根据他们地位的高低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对于臣僚也是如此。同样是人臣,其中有大臣、小臣之分,还有忠臣、奸臣之别。韩非子将大臣分为五类,其中有所谓隐居型、强谏型、结党营私型、近君谄谀型以及贤智忠君型等,他们的才能有高下,思想品质有优劣,实际贡献有大小,因此,也不能笼统地将他们视为决定国家命运的人才,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该承认,从总体情况看,以职务和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商周时代,当官实行世袭制,实行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世卿世禄制,所以职务高的人不一定有才,职务低或没有职务的人不一定无才。即使在根据军功或根据推荐选拔人才的时代,职务的高低与人才的高下也不成正比。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类似于商周时的世卿世禄制,选官只看门第的高低,并不看重人才的高下。隋唐实行科举制,在开始阶段虽然比较公平,但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被剥夺了学文化的机会,他们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自然也很难做官。即使参加了科举的人,职务的提升还要靠各种关系,“朝中有人好做官”几乎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如像杨国忠那样的外戚,他当宰相并不是靠自己的才能与威望,而是靠了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再比如,不少朝代都出现过宦官专政,那些宦官权高位重,有人甚至爬上了全国权力的顶峰,既不是靠他们的文武才能,也不是靠他们的功劳与贡献,而是靠皇上的信任,是历代皇帝任人唯亲的结果。

东汉的大宦官五常侍、唐朝的大宦官李辅国、明朝的大宦官刘谨、魏忠贤等,都是这样的人,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曾经权倾天下就说他们是了不起的人才。

同类推荐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百炼至尊

    百炼至尊

    阮豪勇生于四大家族之首的阮氏家族,然家道中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阮豪勇却是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入读龙凤学院,揭开家族没落之谜,背后的黑手,明争暗斗。然而,天赋异秉的阮豪勇在经历种种苦难、挫折、打击和奇遇之后,最终还是踏上了那条迫使他隐姓埋名的道路。
  • 火之意志继承者

    火之意志继承者

    一个失去6岁之前所有记忆的少女,在母家一族发生灭族之后,孤身一人来到木叶村生活,结识了兴趣相投,性格合得来的同伴和老师,在这里,她成长,她不断的变强,长大之后,却发现了属于自己身上和母家一族的惊天秘密,随着第四次忍界大战的爆发,她和同伴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火之意志继承者,都要承受羁绊勇敢前行!
  • 初恋:好想告诉你

    初恋:好想告诉你

    一个看起来大概16左右的模样孩子,纤细的身子分不出性别,清瘦的上身套着件白色T恤,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衬得那双匀称的双腿**纤细。漂亮白皙的娃娃脸上,秀气笔挺的鼻子煞是可爱,让人想疯狂亲吻的浅粉色薄唇紧拧,纯黑若宝石的眼睛此刻却惊恐的望着拦在他前面的一群人。
  • Onslaught操神傀儡

    Onslaught操神傀儡

    2020年某夜,时隔10年都沉迷于地下研究的尤凡返回‘天科国际’总部大厦做有关‘不老不死’技术的总结,离开时突然遭到神秘女子袭击,因而丧生。以为必然死定的尤凡,在经历怪异梦境后,灵魂被拉回,以并不完善的‘不老不死’技术危险重生。而做到这一切的人是11年前被其从乐色堆里捡回,作为杀戮工具精心培养的天才少女‘零’。复仇刚要开始,敌人却再次以偷袭方式袭击尤凡所藏地底实验室,而且表现出惊人异能!至此,尤凡得知这个世界还有能使用诡异能力的人存在。痴迷于自然科学的他心性使然,心底仇恨转变为好奇,于是开始抓捕‘异种’,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可事件真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吗?到底是神造了人,还是人造了神!
  • 复仇萝莉:冰川男神求抱抱

    复仇萝莉:冰川男神求抱抱

    遭人背叛伤心欲绝的月殇璃跳楼之后因怨气太重不能投胎而被系统莫名其妙的契约,然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错!事实是后来月殇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然后……冰川系统竟然告诉了她一个惊天大秘密!然后月殇璃就被吓坏了。直到系统快死了月殇璃才知道了自己到底爱的是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遗梦忘川香彼岸

    遗梦忘川香彼岸

    遗梦千年,花香千年,忘川流过千载春秋,可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河边凝望千年不愿离去的人。“千年已过,你还是不愿记起我么?”“这世间,又有几人是愿意或不愿意就可以轻言记起,又轻言放下的呢?”“我不求能得你原谅,只求你不要出现在他的面前,可好?”“你从不知,是什么在支撑着你走过这千年岁月!”这世间,有很多人,很多事,并不是一句对错就能结束,万物生存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谁又说得清,谁欠了谁、谁对不起谁。。。。。。千年等待,千年轮回,千年爱恋,千年纠葛,当一切水落石出,他们是否还能回到从前?
  • 压寨夫君太冷酷

    压寨夫君太冷酷

    最近诺羽宫闲来无事,本宫主突然想到要抢一个美男回来做压寨夫君。这时老天爷突然送了个美男到本宫主面前,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谁知这位美男是个闷骚男,一看像个高清的美男子,可一说话绝对就是傲娇闷骚的了,哭死,这样的美男叫本宫主如何拿下啊!没办法谁叫他颜值很高,算了,勉强接受了吧!可谁知这位闷骚男竟然是邪教教主,唔…本宫主要不要考虑放弃呢?教主嘴角一勾,邪邪的说:“想跑?没门,招惹了我就想不负责么!?”这究竟是男男吃掉女女还是女女吃掉男男的剧情,各位看官请期待!这是小陌第一次写文哦,写得不好请多指教指教,欢迎多吐槽,谢谢哒~,
  • 九源帝尊

    九源帝尊

    神秘的天地主碑突现世间,是盛世的到来?还是毁灭的开始?天降之子王尊,身怀源世界第一个九源之力,他又能否在这个群雄并起、万族争锋的乱世之中打下一片属于他的天地,铸成最强王道,成就那虚无飘渺的至高之位?一切精彩竞在王道九源……(本书慢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诛天技

    诛天技

    诸天万界,五帝纪元,强者如云,百族林立,且看一位自大荒,古月而出的冷漠少年,如何脚踏百族,翻手遮天,登顶这诸天万界!(主角虽美女缠身,但却非常专一,性格也是比较冷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