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1500000004

第4章 坎坷英雄路(3)

经过刻苦的学习,在学堂的一期学员之中,冯国璋是成绩最优异的学员之一。当时,他几乎是“每试辄冠”,在步兵科中只有梁华殿与他一样成绩优秀。而同时期的炮兵科中,像冯国璋一样优秀的,便要数段祺瑞与王士珍了。冯国璋和这些人一起,后来都成为了北洋军阀的主要领袖。毫无疑问,他们后来的成就是跟这四年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在北洋武备学堂期间,虽然冯国璋把自己的主要学习精力都放在了军事知识上,但是他心底上依旧没有忘记那个一直没有实现的理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其实,冯国璋成为军人,真的只是一个偶然。如果他岁试顺利,如果他家财雄厚,他是应该会继续走读书科举的路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冯国璋到了军队以后,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冯国璋到了军队以后虽然继续在科举上用功,但是这一次他运气比较好,不用考试八股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此时的清朝已经废除了八股文和科举,而是在岁试的内容上做了一个改革:写作策论加上算学。更重要的是,岁试还增设了数学附生的名额。换句话说,考生可以通过考数学来获得秀才的功名了。

我们在前面说到过,冯国璋曾经师从清末民初著名的数学家白广川先生,因此颇具算学功底。所以,当他得知岁试改革的具体消息后,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1888年的岁试。这一次,冯国璋如愿以偿地中了秀才!

喜讯传来,冯国璋成了北洋武备学堂里面第一个军人秀才。在他之前,武备学堂还真没有一个行伍出身的人能够在文试中取得功名。一时之间,冯国璋的大名传遍了整个北洋武备学堂。就连李鸿章在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都连声称赞道:“不得了,武校出文生矣。”

这次考试的成功,让冯国璋重新恢复了走科举道路的信心。于是,他又接着报考了这年年底的顺天府乡试。然而,幸运女神并没有再关照他。还是由于没有精通八股文的写作技巧,冯国璋在乡试中名落孙山了。用《冯国璋年谱》中比较委婉和隐晦的说法,就是“膺荐未售”。

乡试结束之后,冯国璋回到了天津武备学堂,继续学习他的军事知识。

大概在1889年2月的时候,另外一个坏消息传来:冯国璋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本来,按照原定计划,冯国璋准备等到这年夏天自己从武备学堂毕业之后,再回老家。这下没办法了,他只好向学堂请假,回家办理父亲的丧事。

回到家中,冯国璋很快就陷入到了严酷的现实里面。那时,冯家的状况已经极其困难了。虽然一直以来,有母亲孙钗的全力维持,但是孙钗毕竟也一把年纪了,顶多只能管管家,无法再给冯家增加产业。至于原来在持家的三个兄长,此时同样事业发展不顺,自己养家糊口都很难,别说是照顾大家族了。而冯国璋本人,虽然看起来进了北洋武备学堂,显得很有前途,但是眼下他却需要养活妻子和三儿、一女,肩上的担子同样十分沉重。

在这样的局面下,兄弟几人都觉得此时没有能力给父亲办一个隆重的葬礼。最终,他们只好凑钱买了一口十分薄的棺材,“厝柩宗祠中”,也就是把父亲的灵柩暂时放在冯家的祠堂里面,准备等到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时候,再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由此可见,冯国璋在没有发迹之前,过的生活可以说是“穷困潦倒”。

几乎可以说,当时唯一支撑冯国璋精神的,便是他在北洋武备学堂的学业。“办完”父亲的葬礼之后,冯国璋回到了学堂,继续完成剩下的学业。

1889年7月,冯国璋修完了北洋武备学堂步兵科的全部课程。在当年的毕业考试中,他名列前茅。

毕业之后的冯国璋,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其实,在他面前有一条似乎早已注定的道路:留在武备学堂当教员。事实上,学习成绩优异、为人干练老成的冯国璋还没毕业,就已经被他的许多老师认为是留校任教的最佳人选。

最终,冯国璋选择了留下来当教员。他心中十分明白,既然走的是从军之路,那么如果一直留在学堂里,自己是很难学以致用,并且飞黄腾达的。

在那样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军人,最好的出路就是依仗军功成就功名。

尽管心中这么想,冯国璋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知道,眼下自己最需要的,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人,这样才能养家糊口。不然的话,连自己都养不活了,还怎样去追求更高的发展呢?再说,一时之间还真不太好找工作,既然武备学堂有现成的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冯国璋一面任教,一面继续打听各种门路,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尽管如此,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冯国璋当教员那段时间,是在学堂里瞎混。

实际上,他的教学还是做得有声有色的,深得其他教员以及学生的好评!

在武备学堂里,冯国璋讲授的是步兵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之中,学生们最难听得进去的便是陆军的各种规范、条例。这些东西是从西方人那里学来的,目的是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有力的近代化军队。可是,这样的规范、条例,对于那些旧军队出身的军人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束缚,因此很多教员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都遇到了难以让学生信服的难题。可是,冯国璋却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以身作则,凡是他要求学生们做到的,他自己绝对首先做到。这样一来,就没有哪个学生敢不服从命令了。

就这样,在武备学堂里,冯国璋当教员一当就是四年。由于他是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又留校任教,因此被后来的师弟和学生们尊敬地称为“大学长”。也就是在这里,这位“大学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友情结交了很多好友,这就为冯国璋后来功成名就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其中,与冯国璋关系最密切的,主要就是曹锟、李纯、王占元和陈光远这些后来名震中华的军事和政治领袖。

冯国璋跟这些人的关系深厚,从几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一,冯国璋当上总统之后,很快就任命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这两人加上先前已经当上湖北督军的王占元,都是冯国璋的死党,是他最大的政治支持者。其二,直皖战争中,曹锟打败了段祺瑞。那时,冯国璋已经去世了。曹锟打了胜仗后,专门跑到北京帽儿胡同冯国璋的旧宅去,向他的遗像行礼道:“四哥,我给你出气了。在小站的时候,他(也就是段祺瑞)就打不过我。”

从这些事情看得出来,冯国璋在武备学堂期间,并没有耽误事业发展,反而为以后的飞黄腾达布下了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出身寒微的冯国璋,才最终能够出将人相、名震寰宇!

军队才是用武之地

尽管冯国璋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教员工作,但是十分公允地说,冯国璋在武备学堂任教,确实有些屈才。实际上,在冯国璋心中,也觉得当教员、挣钱养家并不是自己最终的目标。作为一个有着高远抱负的将才来说,他真正的用武之地,永远都是在军队。

因此,可以说冯国璋从当教员那天开始,就一直在谋求着能进入军队去施展拳脚、建功立业。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893年夏天,冯国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淮军名将聂士成的幕僚。

这个聂士成是个什么人物呢?根据史料记载,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早年以“武童”身份加人淮军,曾经跟随李鸿章镇压过捻军和太平军的余部。由于屡立战功,因此当冯国璋给他做幕僚时,聂士成已经官至总兵,正率部驻扎在直隶省的芦台。

聂士成是一个很重视人才的将领,对于文武双全的冯国璋,他自然也是青睐有加。冯国璋后来的卓越表现,也证明了他的眼光是十分独到的。

冯国璋进入聂士成的部队不久,就获得了一次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1893年秋天,李鸿章命令聂士成,带领部队到东北三省的中俄和中朝边境地区考察。精明强干的聂士成一接到命令,就立即开始准备前往东北。不过,他必须挑选一些得力的助手,随同他前去。尽管冯国璋来部队没多久,但是聂士成很快就想到了他。

在聂士成心目中,这个被誉为“武校文生”的年轻人既有着丰富的军事知识,又有着传统经史的教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聂士成就让冯国璋参加了考察队,专门负责“注说”。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一百多人的考察队于1893年10月21日从锦州出发,开始了历时大半年、行程两万多里的考察活动。那段时间里,他们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历经磨难,十分详细地考察了东三省中俄、中朝边境的地理地貌。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山川、河流、关隘的地理位置,使用新式地理测量方法作了精细的地图描绘。在制作地图的同时,冯国璋便专门负责给地图作注解,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等到考察结束之后,冯国璋便依据这些说明文字,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勘测资料,汇编成了一本极为重要的军事地理图书——《东游纪程》。正是有了这本书,当时的人们才对辽东的地形地貌有了更加精确的认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本书,清朝军队才能够在第二年的对日作战中显得从容不迫。

在那段时间里,跟考察队的所有队员一样,冯国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尤其在面对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地理状况时,他耐心仔细地加以核对,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冯国璋的严谨作风,让同行的考察队员们十分敬佩,也让聂士成十分欣赏。

回到部队后,聂士成很快就将筹办军械与粮饷的重任交给了冯国璋。俗话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军械和粮饷关系到军队的后勤生命线,筹办它们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很明显,此时聂士成已经把冯国璋作为自己的心腹了。

也就在聂士成带领考察队回到芦台之后不久,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正是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以及在随后的甲午战争之中,冯国璋再一次展现了自己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踏实的作风。那么,这次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熟悉亚洲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实际上,早在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之前,朝鲜就于1884年发生了一次“甲申政变”。在这次政变之中,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就与政变的幕后黑手日本发生了外交乃至军事冲突。后来,由于袁世凯等人的努力,清政府才保住了在朝的宗主国地位。

1894年的东学党起义,实际上依旧是日本人在作乱。当时,朝鲜政府表示自己没有能力平息事端,需要清政府出兵予以支持,也就是所谓的“代戡”,并署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此时,日本人也对清政府的出兵表现出极大的支持,而实际上他们正是想借这次机会与清军再次发生摩擦,最好是爆发战争。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朝鲜,并逐步实现他们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狼子野心!

在接到朝鲜政府的请求之后,负责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时之间不知道日本人到底有何打算,因此对于出兵朝鲜十分的犹豫。不过,没过多久,时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向李鸿章发来一封密电说:“日人盼华速代戡”,而且日本人“似无他意”,也就是让李鸿章放心,出兵朝鲜不会出大乱子。

李鸿章这才不再犹豫,立即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一支淮军入朝“戡乱”。而聂士成所在的部队,也在这次入朝部队之中。就这样,冯国璋作为部队的押粮官,也来到了朝鲜。

然而,李鸿章的犹豫已经延误了战机。当1894.年6月11日聂士成率领部队乘船抵达朝鲜牙山时,日军早已于6月2日抢先登陆朝鲜。几乎可以说,正是由于李鸿章“避战自保”的错误战略,天真地认为日本人不会先发制人,才注定了接下来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清政府的在朝官员依旧按照这种战略与日本人打交道,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再也不是那个能够雄霸亚洲的“天朝上国”了。后来居上的日本帝国主义,才不会买这笔账。

7月23日,入侵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王官,并攻下了清政府驻朝总理公署。两天之后,7月25日,早已埋伏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的日本军舰,在清朝军队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袭击了从朝鲜返航的运兵船,高升号被击沉,七百多清军遇难,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在发动海上攻势的同时,日本陆军也向驻守牙山的聂士成部清军发动了进攻。由于毫无防备,加上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匆忙应战的聂士成部几乎是独立无援地与日军作战。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假如再没有援军赶到,继续作战下去,聂士成的军队将会全军覆灭。眼见于此,冯国璋机智地向聂士成建议放弃牙山,撤退到欢驿,与叶志超的主力部队汇合,以集中力量对抗日军疯狂的进攻。

聂士成接受了冯国璋的建议,果断地率部撤到了欢驿。然而,当他们到达欢驿时,却发现这里早就没有了清朝守军。胆小怯敌的叶志超,早就带领部队弃城而走了。看到这个场景,聂士成心里明白,欢驿同样守不住了。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率领部队退到了平壤。

同类推荐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甘地(名人传记丛书)

    甘地(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热门推荐
  • 灵珠心

    灵珠心

    平凡的小孩,却因为自己家族的原因,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为了家族,他征服了地球。为了求知,他闯遍了太阳系。为了爱,他前往异世界。为了太阳,他愿和天斗。为了复仇,他放弃了生命。一切都为他人,不为自己的人。一个为了他人着想,却忘记了自己的人。一个为了所有,而放弃生命的人。他的一身,活得很累,但是当他发现这可以从新开始时,他发现,这只是一场梦而以,一场存在与真实世界的梦。
  • 异界军火博士

    异界军火博士

    “我本无心尘凡,你若要欺我,是神,我便持枪灭了这神,是天我便灭了这天!”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天狼之殇

    天狼之殇

    一位名字怪异、不太合群、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高中生,在他18岁生日的那天凌晨,奇妙的获得了一段来自天狼星的记忆传承后,知晓了地球人的起源之谜,明悟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最本质道理。
  • 撒旦老公:宠妻休想逃

    撒旦老公:宠妻休想逃

    一个追一个逃,逃出一个空间,逃出一个身体,再逃出一个思想,,再怎么逃也逃不出你的手掌心。追到上天,追到地狱,追到过去,追到未来。我永远都不会放过你。
  • 爱情呼叫穿越

    爱情呼叫穿越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夏迹搂着信欣然看着《大话西游》中经典桥段,嘚嘚瑟瑟的问:“你知道月光宝盒里是什么?”信欣然:“鬼才知道,你知道啊?”夏迹若有所思一笑:“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不然怎么能挽回你我的爱情?”窗外,至尊宝看着身后一大帮垂头丧气的男男女女,唉声叹气道:“看书不投票,宝宝也帮不了你。”PS:本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请乎模仿,请乎跟风,更不要迷恋哥!
  • 原始剑道

    原始剑道

    燕雀穷生为筑巢,身死奔波枝头空,迟暮之年寒霜至,万般苦难渡一生。众生皆活自世界,黑白对错一念中,天地无情自成道,世间何处是征程。
  • 芩棽亦好

    芩棽亦好

    在同学聚会上遇见学生时代暗恋的他,唉?为什么还会对他有感觉?错觉错觉!在同学聚会上看到了那时喜欢,现在依旧喜欢的她,最后一面了吧?还是没能说出那些想念的话呢。谁知缘深有分,她暂住在他家里。她:“咳问你个问题,你一定要说实话哦。”他:“恩说吧。”她:“唉,你后不后悔当初在天庭调戏嫦娥呐?”他:“……”好冷的笑话他突然不明地笑了笑,趁机把她压在身下,“我后悔当初没调戏你,现在要调戏回来了哦~”
  • 倾城恋,冷雨殇

    倾城恋,冷雨殇

    一封信,告别了两个心爱的女孩——妻子和女儿。一段视频,道出了青春时的誓言——生死相随。雨,是冷的,心,是凉的。这段青春,注定是疼痛的。冷冷的回忆,似雨之殇。她去了国外…………在那里,她遇见了......是否,还会回来?......
  • 竹马哥哥别来无恙

    竹马哥哥别来无恙

    “小乐啊,今天你江阿姨来电话了,要咱们去他们家玩几天,顺便去看看你的文轩哥哥啊!小时候你们玩的可好了呢!”慕思乐看着自家老妈脸上的笑容,感觉怪怪的。对于安文轩,慕思乐只当他是……是哥哥。可是渐渐地,某人就不这么想啦!自从慕思乐上初中时对轩哥哥表白后,慕思乐因为没有得到安文轩的回答,便和爸爸妈妈一起搬去了B市,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见过安文轩。直到高考结束的这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