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0100000002

第2章 奔波在新闻现场(1)

一在以色列做记者的点滴体会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刘素云

一、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以色列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一次与他们一起外出远游,一位搞自然科学研究的博士后指着一块造型特别、色泽瑰丽的石头说:学艺术的人会说这块石头太美了,搞地质的却可能只会说这是一块铁矿石。听完后大家哈哈一笑,细想却充满哲理。这种差异就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造成的。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记者,都需要独具慧眼,能够从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中,发掘出一些特别的东西。而对记者来说,这就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是记者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

记得一位以色列同行在闲聊中向我讲起过一件事情。一天早晨,耶路撒冷一辆公共汽车又发生了自杀性爆炸,两名记者同时赶到了爆炸现场。其中一名记者很快写成了一篇生动、现场感极强的新闻特写,另一名记者却伸开双手,耸耸肩膀说:我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这件事所说明的,恰恰就是记者的新闻敏感。有了新闻敏感,就能透过纷纭复杂的表面现象而抓住最本质的内容,就能发现不同事件所包含的新闻价值,就有了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新闻敏感体现在两个方面:

1.政治洞察力

与国内新闻相比,国际新闻虽然没有那么强的政治性,但也同样需要我们对中国外交政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进而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巴以问题报道为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与以色列虽建交时间不很长,但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正是鉴于这样一种双边关系,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政策有时是很微妙的,也就是说要在巴以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我们在报道中也应遵循这样一个外交准则,掌握好报道口径,知道该支持什么,谴责什么,谴责到何种程度等。

2.对事件本身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1)事件本身的地位和意义

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如伊拉克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等。重大新闻事件是各媒体关注的中心,也是打造名牌媒体和记者的难得机遇,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不可低估。cNN正是借着海湾战争而异军突起,一跃成为电视新闻传媒中的霸主;与此同时,新闻事件也成就了不少知名的新闻记者。应该说,这类新闻事件的自身价值较容易判断,作为记者所要做的就是要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

(2)小事件反映出大主题

有时候,有些看似小的新闻事件,反映的却是一个大主题。对这类新闻事件,绝不能忽视了。录音报道《绿茵场上的和平梦想》

所写的不过是巴以孩子们之间的一场暑期“足球赛事”,这在突发事件不断的巴以地区,实在算不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巴以地区一个永恒的主题:对和平的渴望和期待。特别是在巴以冲突持续三年多之后,人们普遍感到失望、立场变得激进的情况下,这种努力和呼吁显得尤其可贵。

(3)对受众所构成的吸引力

现在,我们总是说报道要吸引眼球,就是说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根据受众好恶对新闻事件进行筛选。这实际上又牵涉到受众心理学的问题。一般说来,受众的要求可分为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娱乐需求。记者在选取报道题材时,可围绕这几个方面做文章。与此同时,由于受众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文化修养、知识结构、个人素质等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新闻报道切忌从俗、媚俗。

二、新闻敏感需要培养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以简洁著称,但其作品内涵又极其丰富。海明威有关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正是他这一风格的绝妙总结。其大意是说文学创作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写出来的只是露在外面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九都在水面以下。但是,这露出来的十分之一恰恰是靠水下的十分之九支撑起来的。其实,记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说我们的报道是那露出水面十分之一的“冰山”,那么这一冰山的基础就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

记得一位刚刚到巴以地区驻站的国内记者,刚一到任,就风风火火接连发了不少的稿子,消息、综述、新闻分析,等等。但两个多月后,却见他没有了最初的干劲。问及原因,他说:越在这里呆得时间长,越发现自己所了解得太少,越不敢随便写稿了。

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一句话:无知者无畏。但是,记者不仅不能是“无知者”,而且应该是一个博学者,一个专家。当然,巴以问题有其复杂性,牵扯到历史、宗教、民族等诸多因素。但是,其他国际和地区问题也不单纯。因此,只有注意专业知识的长期积累,关。

键时刻新闻敏感才能像火花一样进发出来。

一次上网浏览,读到一篇文章,里面使用了一个形象的名词——“伞兵式记者”。也就是说,不管世界哪个地方出现大事,他们都会神速地从天而降。今天在亚洲,明天到中东,后天又在欧洲。

但是,这种报道更多地流于浮浅和表面。

在以色列,就有不少专家型记者,每每有重大事件发生,他们都很快站出来进行分析评论,或通过网络与网友们进行交流。《国土报》记者阿鲁夫·班就是我很佩服的一名记者。他不仅有内线,消息快,而且非常准确。他披露出的东西,一般都不会有错。因此,对报纸网络版的消息,我一般要经过两个消息源的核实。但是,对署名阿鲁夫·班的文章,我则从不怀疑其可靠性、真实性。这就是久而久之,媒体和记者在受众心中形成的权威性。

’另外,《国土报》还有两个专门报道巴勒斯坦问题的记者也很出名。一个叫鲁宾斯坦,多写政论性、分析性文章,另一名女记者哈斯,则以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细腻,专写一些特写、通讯类报道。应该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名记”。

记者的积累,除了对所报道问题的研究外,还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工作经验的积累等。这种种积累,成为造就新闻敏感的土壤。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激情,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我一直认为,要把职业和事业分开来看。只有当一个人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才会出成绩。

三、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1.驻在国的媒体

我们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国内媒体有关国际新闻的报道太少。

其实,各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同以色列一位记者说起此事,他说:读者更关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与他们直接有关系的事件。这实际上正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的贴近性。以色列报纸头版永远都是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也就占一个版;电视新闻也是在最后几分钟报道一些重大国际新闻。但对我们这些外国记者来说,大量的国内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消息来源。

录音报道《让爱的阳光融化冰雪》是我和同事2000年共同采写的一篇稿件,此稿获得了“**********”广播电视类一等奖。而获得稿中所讲的故事的线索,则纯粹是一种不经意之中的运气。

当时我刚到以色列不久,当地英文报纸《耶路撒冷邮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发生在以北部加利利湖附近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位巴勒斯坦青年舍身救活一名犹太儿童,而以色列人又集资捐款帮助这个失去父亲和儿子的贫困的巴勒斯坦家庭。这正是我们想要寻找的一个题材。当时,巴以冲突尚未爆发,但和平进程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纵观各国媒体对巴以问题的报道,似乎除了“石头战”就是相互的敌视与对抗。但我们生活在以色列,亲眼目睹并感受到了巴以普通民众之间友好相处、和谐共存的一面,这也是巴以关系中很真实的一个方面。

正是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几经周折来到北部的一个阿拉伯村镇,采访了几位当事人,完成此稿。

2.驻在国的新闻发布

以色列是一个开放而民主的国家,有着广泛的信息源。以政府两大机构——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和外国记者协会,每天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和传呼机,将大量新闻信息提供给记者。此外,政府新闻办还及时将政府、国防军及政府各部新闻发言人的联系电话提供给各媒体,遇有变化,随时更新,记者则随时可以同这些发言人联系。此外,总理办公室、政府各部也经常组织新闻发布会,外国记协也经常为大家联系一些采访,如采访现任总理沙龙、前总理巴拉克、前任外长佩雷斯等。而且,遇有自杀性爆炸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都及时赶到现场,接受采访,或主动向记者发表讲话。

3.建立个人社会网络

记者要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结交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层的人士,从交往和闲聊中有时就能获得不少采访线索。

萨拉是我的一个朋友,曾在总统府担任几十年摄影师,社会关系广泛,本人又很健谈、活跃。记得有一次,编辑部约我写一篇自杀性爆炸受害者的稿子。当时,我真有些犯难。一是在身边没能找到这样一个家庭,二是即使有,很多人也不愿接受采访。没想到,跟萨拉说起此事,她马上答应帮我联系,而且很快有了回复。那是她的一位朋友,唯一的女儿在一次公共汽车自杀性爆炸中丧生。在萨拉的安排下,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后来我才听说,这对老人是第一次接受采访,此前他们曾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

4.个人的观察和发现

记者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录音报道《绿茵场上的和平梦想》就是这样得来的一篇作品。获取此稿的采访线索,纯粹是一种偶然。

2003年7月初的一天,记者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遇到了一组刚下飞机的乘客。他们都身穿白色圆领衫,上面印着绿色的大字:

世界体育和平工程。凭借这几年在巴以地区工作的经验,记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群国际和平人士,是前来巴以地区开展和平声援活动的。事实果真如此!他们是来自英国各大学的体育教师,也是和平志愿者,计划协助以色列政府在暑期开展一项主题为“巴以和平足球工程”的活动,为期一周,压轴项目就是7月11日举办的巴以儿童足球比赛。

11日一大早,记者冒着中东地区灼人的骄阳,从耶路撒冷赶往二百多公里以外的北部城市凯法,采访了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足球比赛。当天又赶回耶路撒冷,并于当晚成稿后发回。

5.主动出击寻找采访机会

做记者,只想守株待兔是不行的,更要主动外出捕猎。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寻找和争取来的。2001年12月,以色列为报复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连续制造的三起自杀爆炸,先后出动坦克、装甲车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围困在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总统府中。阿拉法特的命运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当时由于以军的围困,阿拉法特失去了行动自由,这位“国际活动家”甚至不能离开拉姆安拉半步。在这种情况下,阿拉法特也希望借助媒体向国际社会传达他的声音。出于上述考虑,我们与另外一家驻耶路撒冷的中国新闻单位经多方联系,对阿拉法特进行了专访。

2月6日一早,我们从耶路撒冷出发,途中经过以军的三个检查站,中午时分进入拉姆安拉,随后在巴方官员指定的一家宾馆等候通知。直到当天晚上11点,我们才采访到阿拉法特。回到宾馆后,又连夜整理出采访录音。在此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一条新闻,以及录音报道《采访软禁中的阿拉法特》,同时还为《世界新闻报》撰写了一篇约3000字的稿子《阿拉法特的软禁生活》。应记者要求,阿拉法特还为国际台《世界新闻报》题了词。

四、也说现场采访

很多时候,搞国际新闻的中国记者往往更习惯坐在家里,通过电视、广播获取信息,有时这不失为一种捷径。但是,外国人却不这样想。记得冲突爆发后第一次去以军围困下的加沙采访回来,对自己这一“壮举”颇有些得意,告知一位以色列朋友,没想到他却说:

你是记者,这是你的工作。你早就应该去!我先是哑然,随之即感到羞愧。

前往事件发生现场采访,既是记者的责任,更是报道所需。

1.通过现场采访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素材

鉴于当时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邮报》的报道和其他一些资料撰写出一篇报道,但炒别人剩饭总是没有多少成就感。二来也是碰巧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由头:根据******习俗,这位巴勒斯坦青年的家庭及所在村镇将在9月中旬为他举行纪念仪式。届时如能去现场采访,写出的稿子分量就不一样了。

2.增加文章的现场感、生动性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听音响播放音乐和到音乐会现场,同样的音乐给人的感受和冲击力竟然有着巨大的差别。同样道理,如果记者能亲自到事件发生现场,那里的景物、环境及所营造出的一种气氛,可以激发记者的灵感与冲动。

3.采访是获取独家新闻的最有效途径

对事件的现场采访,可以分为两种:

(1)前往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采访

这是针对预知性新闻而言的,如集会、抗议、示威、大型社会活动等。其特点是记者事先获得有关活动的消息,并且有时间进行一些前期准备,是在打有准备之仗。如以色列一年一度的纪念拉宾的活动,都是我们报道的重点。这一活动不仅参加者众,其所表现的追求和平的主题也是我们的报道所需要的。

同类推荐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 ,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

    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

    本书是资深教授蹇昌槐的最新力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系统研究西方小说的理论专著。作者基于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视野,对弥散在西方小说艺术巨川之中的帝国文化镜像萌生、发展和形成了原创性的理论阐释,对塞万提斯、笛福、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康拉德、海勒、沃克等数十位精英作家的创作了深刻的重解。全书视角新颖,立论清奇,文情并茂,可读性强。
  • 铁屋中呐喊

    铁屋中呐喊

    这本书不是宽容的,它可能会得罪一些老前辈;这本书也不是成熟的,它通 篇充满了反叛与偏执。然而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先生的教诲吧——“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
热门推荐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十许轮回之太初恋

    十许轮回之太初恋

    十许轮回之太初恋他与她本为天地之灵双生太初石,他贵为仙境金银纹印仙尊,她尊居妖魔两族之圣女。他记忆被封,他杀了她。为了救她,不惜自堕十世轮回,受六趣之苦毒,尝十许轮回之辛酸。
  • 神勇眼镜

    神勇眼镜

    一个叫金彪的男孩。再一次危机当中得到一副眼镜。这个眼镜和金彪,将演绎怎样的传奇呢。。。
  • 鬼喘气续

    鬼喘气续

    两年后我见到了一个人让我意想不到的人吕肃,是不是意位着豆腐报仇失败了?原来哑巴交给陈悬的密码本,其中另有玄机。
  • 世纪末歌

    世纪末歌

    很多话现在不说以后就永远没机会了比如那句...
  • 说话演讲好口才

    说话演讲好口才

    说话演讲好口才》对于商务领域及现代职场中经常遇到的社交应酬、商务演讲、生意谈判等需要施展口才技巧的环节,逐一进行了精当的讲述,充满了智慧的点拨。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所以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
  • 代天行

    代天行

    仙,真如传说那般伟大?仙,真的可以由人修炼而成么?给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仙侠世界······随着一个不一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与众不同的仙侠世界!··························即苍天不仁,我以我身代苍天!!!
  • 光魂物语

    光魂物语

    两万年前,人类诞生。一万年前,康斯坦丁创造了魔法。九千年前,康斯坦丁成神而去。六千年前,光明之神分隔冥界尼福尔两千年前,风之神创造天空之城华纳……一千年前,元素末日,光明之力不复存在。如今,光明再次降临人间。神用自己的伤痛吟咏了传奇,人们用千年的传承咏唱下去。当少年再次呢喃起光明的话语,时空的勃伦将重现。也许是悲伤,也许是感动。天使的祈愿终将成全晦暗的灵魂。
  • 转世秋孤雨

    转世秋孤雨

    在一个动荡的古之时代,那是一个有强权没公理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只崇拜实力。但却有一个小山村与众不同,它叫雨之后羿。这里没有血腥的杀戮,没有欺压抢夺,大家互敬互爱。但是有一天却被一群神秘的高手屠杀了整个村子,秋孤雨因为转世复活幸免于难,接下来他用现代的头脑战术,古代的身体武功,打败杀死了一群又一群强大的仇人。还掀翻整个丑恶的社会,还天地一个清明。
  • 棺

    一次偶然又必然的旅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