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9300000001

第1章 奇异的UFO事件(1)

面对各种各样的UFO传闻,人们往往觉得无所适从,形形色色的消息让人们真假难辨,本就神秘的星外来客,更加显得虚无缥缈,人们甚至怀疑它们的真实存在性。

但是,当我们翻开浩瀚的古书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太多的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录,而这些记录是无法用天文知识和一般常识来解释的。任何一位坚决否定飞碟存在的人,面对这些历史记录,都只有瞠目结舌的份。透过这些历史的痕迹,我们可以依稀窥见发生在那些年月里的惊天异事。

另外,还有许多人曾亲眼目睹过它们,通过这些人的讲述,我们知道,这些不明飞行物确实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些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阅读本章,从古籍和亲历者中寻找答案吧。

异常的“太阳”和“月亮”

古代史籍中关于UFO形状的描述,多种多样,而其中许多材料都提及它们跟太阳相像。

《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汉书·武帝本纪》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的记载。《丹铅总录》对此事件特地进行了研究:“汉书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见,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现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阳。

《后汉书·五行志》:“后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余,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

奇异的UFO事件这个红色的“日”,因为离地较近,因此才能看见它的影子。

《资治通鉴》:“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此事件在《晋书·愍帝本纪》中也有记述:“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

《晋书·天文志》:“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搏击。”

《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见东方,光烂如火。”

《续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癸卯,匡胤军中知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

《续通鉴》:“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荡摩,久之乃隐。”

《金史·天文志》:“(公元1231年)三月庚戌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荡至没。”

《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有两日相荡。”此事件又被详细记在《乐郊私语》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日晡时,天忽昏黄,若有霾雾,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见两日交而复开,开而后合。”

《湖广通志》:“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公元1566年)八月,华容县西,忽天开日斗。”

太阳怎么会互斗呢?“互斗”,说明在太阳旁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太阳”。

《四川通志》:“万历廿二年(公元1594年)春正月,綦江见日下复有一日,相荡数日乃止。”

《明通鉴》:“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二月廿二日,辽阳有数日并出,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

天上出现数个太阳,并且“左右有珥”,这个发光体的形状不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圆盘状中间突出的UFO吗?

这是1979年10月27日早晨从新西兰上空的一架飞机上拍摄的众多照片中的一张

《海盐县志》:“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闰六月廿四日,夜三更,红日出东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灭不见。”

三更出太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其不可信。显然,这个“太阳”正是一个发光的UFO。

另外,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关于月亮形状的不明飞行物也有诸多描述。

《廿五史天文志》:“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

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见不是月亮。那么,它是什么呢?

《资治通鉴》:“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建始元年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

《汉书·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秋八月,有两月重见。”

《唐书·天文志》:“唐太宗贞观年间,突厥有三月并见。”

我们都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因此,既然出现了“两月”甚至“三月”,那么其中必定有像月亮但却绝非月亮的不明物体。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无异。”

《续通鉴》:“(公元1117年)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

《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三日复还。”

这些“如月”的星,应该不会是自然的星。

《明通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辛未日,月昼见,与日并明。”

月亮在白天被看到,这本来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这个“月亮”却和太阳一般的明亮,这就超出了常理。

知识点

三更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后来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乱跑乱撞的“星星”

在古书中,有很多关于怪星的记录,而其中不少记录根据天文学知识来判断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今天看来,它们其实就是UFO。

古人已知天上有日、月、星三种,并把它们称为“三光”。而星又有最熟悉的五星、流星、客星(超新星)、彗星,等等,其中五星指太白(金星)、荧惑(火星)、岁星(土星)、填星(木星)和辰星(水星),这些星各自都有其运行轨道,是不会乱运行的。然而翻诸史籍,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错行”的星。如:

《资治通鉴》:“汉景帝丙戌年(公元前155年)八月,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庭中。”

《资治通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岁,月贯天庭中。”

在此次事件中,不仅五星逆行,而且“月贯天庭中”(指月球在短时间内横过天空),可见,这应该是一个和月亮差不多大的白色发光体才对。

《汉书·天文志》:“十五年(公元72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入月中。”

太白金星怎么会脱离自己的轨道跑到月球里呢?

这是声称发现UFO的最早的一张照片。据说,这张照片是1870年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华盛顿国会山山顶上拍摄的《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丙寅,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改金墉为永昌宫。废皇太孙臧为阳王。五星经天,纵横无常。”

《资治通鉴》:“西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夏四月,岁星昼见。”

岁星,即木星,白天怎么会看得到呢?

《资治通鉴》:“东晋安帝十一年(公元415年)九月,荧惑出东井(双子座),留守句己,久之乃去。去而复来,乍前乍后,乍左乍右。”

荧惑(火星)有自己固定的轨道,怎么会如此地飞来飞去呢?

《新唐书·天文志》:“唐昭宣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三月乙丑,夜中有大星出中天,如五斗器,流至西北,去地十余丈而止,上有星芒,炎如火,赤而黄,长五丈许而蛇行,小星皆动而东南,其陨如雨,少顷没,后有苍白气如竹丛,上冲天,色懵懵。”

《新唐书·天文志》:“唐宣帝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十二月昏,东方有星如太白,自地徐上,行极缓,至中天,如上弦月,乃曲行,顷之分为二。”

这颗由下往上飞起来的如太白的“星”,不仅速度很慢,而且还能一分为二,正是典型的UFO。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民有仰视之者,为逻卒所执,史弘肇腰斩之。”

白天出现金星,有人抬头去看,竟然被抓了起来,而且有人被处以腰斩之刑,这可能吗?

《续通鉴》:“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六月壬寅,有星如瓜出文昌。”

像瓜一样的“星”,是星吗?

《续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轸(乌鸦座)。”

那一天是朔日,而朔日是根本见不到月亮的,可是“日、月、五星”竟然在该日统统会集在乌鸦座,这是天文学上绝不会出现的天象。

《续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七月乙亥,太白昼见,经天,与日争光。”

金星竟然能在白天与太阳争光?

《续通鉴》:“宋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三月丁亥,有二星斗于中天,顷之,一星陨。”

二星相斗,并且其中之一斗败陨落,这和现代因战争导致的飞碟坠毁事件何其相似!

《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廿四年(公元1364年)六月甲辰,河南府有大星夜见南方,光如昼。”同月,又有“癸卯,三星昼见,白气横突其中”的记载。

1942年,美国的一位摄影师在中国湖北省襄樊市的街头遇见了UFO,值得庆幸的是他及时按下了快门。

《明通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戊寅,太白经天,与荧惑同度,又有客星见太微垣。乙酉,太白复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

金星怎么能横过天空,来到火星处?

《明史》卷廿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廿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碗,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这黄色并且还能发出声音的像“盏”和“碗”一样的“星”,究竟是什么呢?

《明通鉴》:“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七月,御史曹上言:‘星陨、地震及金、木二星昼见。’”

《廿四史》:“明世宗嘉靖廿九年(公元1550年)六月戊申,太白昼见,连日阴雨,凡昼见者七日。”

既然是连日阴雨,那么天上一定有厚云,怎么还能见到金星呢?

知识点

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UFO的古代目击者

尽管对UFO的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关于UFO的记载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

在《圣经·创世纪》中就有关于UFO的记载:

“当三十年四月初五日,天就开了,得见神的异象。我(以西结)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火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好像光耀的精金;又从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象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

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四之中,记载有秦始皇遭遇UFO的情景:

“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 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

很明显,这种“形似螺”的“沦波舟”,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外星人乘坐这种水陆两用的交通工具,日行万里,并且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可见,他们很早就曾驾着UFO光临过地球。

在唐朝人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俎》卷一第三八则中,记载着一起大约发生于公元823年前后的UFO事件:

“长庆(唐穆宗年号)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见林中光属天,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

此事在《学津》、《津逮》、《稗海》各书中也都记载,工部员外郎这位政府高官都在说,可见是一件确实的事。文中用“金背虾蟆”来形容此物的形状,的确和飞碟一样,而且放出的光芒能照天,确确实实是一个发强光的UFO。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0年)十一月三日,著名诗人苏轼被调离京师,任命为杭州通判。在上任途中,他来到江苏镇江金山寺游玩,当晚在江边吟诗时,苏轼遭遇到了一个令他难以识别的发光物体,于是便根据自己的所见,写了一首诗,题为《游金山寺》,诗中写道: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那是十月初的一天,西天的月牙在二更以前落下去了。在这深黑的夜空里,突然“江心似有炬火明”,作者刚开始见到的是在江面上一个仿佛“炬火”一般明亮的发光体。接着那发光体越来越明亮, 而且不断飘动,倏忽之间飞到那边的山林上空。由于光焰眩目,以至山上的“栖鸟”都被惊飞了起来。

读过《石钟山记》的人都知道,苏轼是一个不迷信鬼神、探求真知的人,而且又博学多才。但是,尽管他博学,尽管他善于求根问底,这次却也“怅然归卧心莫识”,怎么也闹不明白这“非人非鬼”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最后,只能解释是江神在向他示警。

同类推荐
  • 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

    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

    《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一书描述的是一个惊天大秘密。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企业家都因为这个秘密而获得生命的成功。本书精选了一批近几年来最具启迪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文章。每一个从跌倒到站起的故事,每一个从失败到成功的例子,都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巨大震撼。成功需要飞翔,而此书正是帮助你翱翔蓝天的翅膀。
  • 感悟一生的故事感悟友情

    感悟一生的故事感悟友情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24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
  • 益智高手(智商总动员)

    益智高手(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是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
  • 儿童传播学

    儿童传播学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儿童是一个谜。儿童的奥秘吸引着广大学者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脑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近年来,儿童研究也日益为传播学所关注。本书在系统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儿童传播的本体、主体、受体、客体、载体、环境、效果等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与论述,为儿童传播学的研究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概观。这种系统、全面的整理,在国内尚不多见,对推动儿童传播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从故事中学会孝敬父母(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从故事中学会孝敬父母(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在上古时代,有三位皇帝:尧、舜、禹非常著名,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热门推荐
  • 相识莫夜

    相识莫夜

    她陌湘识现代商业狠心的领导人,被自己助理推下海,重生到了未知王朝的不得宠嫡女身上,无法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她,半夜三更从丞相府逃了出来,却被人盯上了,他阡陌夜是传说中三岁能文,七岁能武,十岁通经天纬地之才的凤翔国皇帝兼战神。无往不利的他,却因为她陌湘识放弃皇位做了和尚,又因为她还俗做了皇帝,两位携手共创大一统盛世繁华。。。。。。。
  • 夜晚吸血鬼

    夜晚吸血鬼

    在书中你可能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野兽可能会看到诡异的事件可能会看到印象中不一样的吸血鬼可能会看到诱人的器具可能会看到西方的古堡也许你会想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故事开始了。
  • 绝世风华废材逆天七小姐

    绝世风华废材逆天七小姐

    她,前世是无所不能的伊莎,今生却穿越成斗气魔法全无的废材。不能修炼?别开玩笑了!炼丹、医术、药剂、魔法、弓手、炼器,她哪一项不是精通?前世的本领,今生的技能是否能助她再次成为巅峰人物?他,人们口中的绝世天才王爷,却活不过20岁。他,天云阁阁主流月,冷漠无情,却对她专属一心,柔情似水,宠溺非常。一生一世一双人,踏上巅峰之路。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 三个格格玩转清朝

    三个格格玩转清朝

    一个真格格恋上了睿亲王多尔衮,却因假格格的嫉妒,在一夜之间上了皇上的龙床,对于这个早就倾心于自己的有过一夜之欢的男人和那个你情我愿的睿亲王,又该如何取舍,对于新来的蒙古格格又会揭开怎样的后宫传奇,对于真假格格最后又会如何,敬请期待
  • 小不点的梦想(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小不点的梦想(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这个故事借着小不点的梦想实现过程,简单引导孩子为什么要赚钱?可以用什么方式赚钱?进而认识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和职业价值,孩子从小学就开始练习树立人生志向,大学选填志愿才不会依分数选填科系,最后毕业即失业。没有梦想的人生,少了前进的热情和动能,但是大部份的人却连做梦都不会。让孩子从这个小故事开始,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发芽,然后透过理财教育和金钱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一步一步实现其人生梦想。
  • 魔王救世录

    魔王救世录

    一切的真相是,魔王永远不会被打败,只要人类还依然存在。
  • 有个魔女很倾城

    有个魔女很倾城

    三世倾城第一世,她为博士,才情倾城。第二世为后宫嫔妃,手段倾城。第三世为特工,打诨偷懒,也是……倾城。时光磨去了她的争强好胜,却磨不平她的傲骨!重新回归属于她的世界,她只想好好呆在爹娘身边,可哪里跑出一个老头对她说:你要变强!变强!变强!(重要的事说三遍)不然你的爹娘……嘎嘎嘎嘎。于是,倾城只好嗨嗨嗨地走上王者之路。
  • 后来我们都笑着遗忘

    后来我们都笑着遗忘

    原本是替闺蜜送情书的夏绿,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被不可一世的乔磊看上,并拿下。如果不是那次邂逅,夏绿或许就不会发现男朋友劈腿自己,和闺蜜搞在一起。也是因为双重背叛的剧烈打击,夏绿彻底沦为了经常出入酒吧的不良少女。在一次机缘巧合中,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把她从危机解救出来,等到第二天夏绿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孤身一人躺在上宾馆的床上,身上的衣服已经换成了浴袍。
  • 剑之秋殇

    剑之秋殇

    三生石前,誓定三生!苍天塔下,北沫消弑!还不得感唤你?你怎生的如此绝情?殊不知,回头崖上,秋风,卷枯叶!————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