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8300000002

第2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

这首诗是莎士比亚整个作品的最好总结,它的艺术力量永不衰竭,被世世代代传诵不息。莎氏的一生是自我奋争的一生,也是创造的一生,他默默地给人类社会作贡献,自己却无所求。

莎士比亚在审美观点方面是把外在和内蕴、形式和内容、肉体和灵魂、外貌美和精神美统一起来的……但在十四行诗中,作者经常强调并赞美的主要不是外表,而是人的内心,“它唯一价值就在它的内蕴”(第74首),而眼睛“只能画外表,却不认识内心”(第24首)。对人对己都应着重心灵美,“让内心得滋养,别管外表堂皇”(第146首),而外在的美有时是徒有其表,内心却很空虚,这样的美也就毫无价值,“你的妩媚会变成夏娃的苹果,如果你的美德跟外表不配合”(第93首)。正是因为这样,在更多的情况下,作者都是主张内外美的一致,真善美的统一。莎士比亚的观点是辩证的、全面的、合乎人的认识规律的。

诗人在讴歌美的同时,也看到它的短暂、脆弱的性质,“她的活力比一朵花还柔脆”(第65首),也和花一样,转眼枯萎凋落。所以十四行诗中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同时光斗争,使人间的美得以长存。诗人认为只有艺术的力量才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创造出真正的艺术,而真正的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

(《莎士比亚引论》)

寻求寂静的火焰

诗——一门古老的手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言说方式,是语言的炼金术,很少有人能企及。的确,真正的诗总是选择少数人去完成,在浩渺无际的诗歌星空中,莎士比亚无疑是最为耀眼、光彩夺目的一颗,几百年过去了,几乎是物皆尘,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凭其特异的光辉穿越历史的烟云以不可想象的强大膂力抵达我们尘封的世界。莎士比亚的伟大诗歌文本令人长久地仰望、倾慕与倾听。阅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犹如完成在游动的悬崖上踩钢丝的无畏历险,是与火焰交锋追寻寂静火焰的过程。莎士比亚的诗歌文本犹如一粒橡树的种子,它潜藏着所有的橡树,你可能揭开它一层层的面纱但你永远不能揭示最里层的赤裸裸的意义之美。

当人们从中世纪的无边暗夜的梦魇中醒来的时候,作为诗人的伟大巨匠——莎士比亚已敲开了晦暗之门,以瞽者的姿态将头颅探入烈焰完成伟大而艰砺的升阶之书。首先站在黎明路口的诗人用可贵的理性圣火照亮和凸现了人类个体生命自身,将人从作为异己存在的“他者”——神和宗教的虚幻乌托邦远景中挣脱出来。“对生命的探讨和感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诗中莎士比亚热情地讴歌和赞美了生命和婚姻的伟大,他以特异的眼光头一次将审美的触须探伸到女性那里,因为女性在与她的另一半结合的时候得以使人类孕育与永存,维持了永恒得以不朽的生命源泉。莎士比亚在高度赞美婚姻、生命和爱情的时候,他也感到死亡作为人唯一的最终的归宿,感到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短暂,但莎士比亚并非像一些浪漫主义诗人那样消极而悲悯地面对死亡、逃避死亡。莎士比亚对生命的探讨是十分深入的,“离开爱欲、死亡、焦虑和孤独这些生命的内涵,诗表现的东西要少得多。如果离开对生命的探讨,诗将索然无味”。确然,当人类从原始森林中跋涉而出,在苍茫粗粝的漫漫征途上彳亍前行的时候,是爱、追求、孤独、焦虑和恐惧等诸多因素在复杂交织中填补了人类生存的虚无与空白,在人类的长河中,人类规避人自身和自然、工业的暴力,维持了人之为人的独特存在,很大原因在于人们秉持了生命的可贵与不懈地追寻。在此意义上,莎士比亚在诗的神秘言说中,改变了生存的枯涩,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历史以暴力和专制的非理性强暴地改变了世界的一部分,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则以特异而神圣的言说方式改变了世界的全部。

当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好天气”里,在人性日益沦丧,理想情怀几乎消失殆尽的年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是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消化着一切不洁和肮脏的东西。当我们面对无家可归的潮水,是永恒的声音在永远以神的姿态召唤我们,给我们以勇气——“假如我们不想在这个时代蒙混过关……我们就必须学会倾听诗人的言说”。是的,有良知的人已经在黑夜无语地倾听、无言地渴望、无限地追寻,追寻那永恒的寂静的火焰……

(杨克飞)

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特拉福德镇。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特拉福德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1565年约翰任特拉福德镇的民政官。莎士比亚4岁时,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2000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

莎士比亚小的时候经常有剧团来小镇巡回演出。他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由此他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不幸的是,父亲被控卷入黑市羊毛交易而家道中落,并失去市议员的位置。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

1582年11月,18岁的莎士比亚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结婚,妻子比他大8岁。不到21岁,他已有了3个孩子。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姻常常感到遗憾,他在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

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骑马来的观众都愿意把马交给他。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莎士比亚凭借自己的才华,终于争取到演一些配角的机会。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

当时伦敦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如果一个戏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英国的历史和人民的不幸命运,他开始尝试写历史题材的剧本。

27岁那年,莎士比亚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为他赢得很高声誉的同时,也使他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1595年,莎士比亚创作了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自由爱情和理想的可贵。该剧上演后,使他名震伦敦,观众像潮水般涌向剧场观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泪水。

1599年,莎士比亚所在的剧团建成了一个名叫环球剧院的剧场,他当了股东。在伦敦的岁月,莎士比亚渐渐变得富有。他在伦敦富人区买了一栋房子,还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拥有一座最大的住宅。不久,他的两个好友为改革政治,发动叛乱,结果,一个被处以绞刑,一个被投入监狱。悲愤之下,莎士比亚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陆续写出《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莎士比亚在家乡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几年,1616年4月23日因病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看在上帝的面上,请不要动我的坟墓,妄动者将遭到诅咒,保护者将受到祝福。”现在,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像朝圣一般去瞻仰莎士比亚坟墓所在的那座小教堂。

莎士比亚以自己杰出的创造天才和辉煌的创作成果向世人告知:他是文坛上前无古人的伟大拓荒者,他像空气一样流布全世界。在他逝世400多年后,英国BBC电视台以其在传媒界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给他封了一顶“20世纪风云人物”的桂冠。

莎士比亚最早的诗作是《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取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描写爱情女神维纳斯追求青年阿多尼斯,但阿多尼斯却只爱打猎,在一次行猎中被野猪所伤致死。维纳斯万分悲痛。阿多尼斯死去的地方,在血泊中生出一种花,名为白头翁,维纳斯把它带回塞浦路斯岛。长诗旨在说明爱情不可抗拒,而且文字极为绮丽。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到1602年共出了7版,到1640年累计16版。

莎士比亚的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取材于奥维德的《岁时记》等作品。罗马王政时期最后一个国王塔昆的儿子塞克斯特斯私离战场,奸污了同族柯拉廷纳斯的妻子鲁克丽丝,鲁克丽丝召回出征的丈夫,嘱咐他报仇雪耻,之后举刀自杀。最后王朝被推翻,建立了贵族共和国。莎士比亚以违背“荣誉”观念的塞克斯特斯作为反面形象,劝告新贵族应以此为鉴。同时通过对鲁克丽丝悲剧形象的塑造,来呼吁同情、怜悯与人道。

同类推荐
  • 成德之道

    成德之道

    从“雷锋学习的好榜样”到“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同为沈阳军区的先进人物,雷锋曾题字要向他学习。退伍后,他五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践行、弘扬雷锋精神,积小善成大善。刘成德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境界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向我们昭示:雷锋从不孤单,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学雷锋先进英模代表,刘成德于2013年3月1日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座谈会,受到了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扬。刘成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本书围绕贾平凹30年的创作首次专注“生态学”研究,包括其作品中的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民俗生态、存在生态、人文生态、性情生态和生态理论9个方面内容。
  •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未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名为“观止”,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关,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
热门推荐
  • 一生一世:路漫漫其修远

    一生一世:路漫漫其修远

    一个是医学院炙手可热的新晋校花,一个是风靡医学院已久的天才校草;一个温雅聪慧,一个腹黑专宠;当他们相遇在这个初夏,许漫路,宁修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们是否将如他们的取名一样,今生注定?且看这一对将在这最美的季节里演绎一段怎样纯纯的校园之恋?一对一,女主,男主身心如一,绝不小白!在这个夏天,将甜蜜宠溺进行到底!放心入坑,绝不弃文,更新有保证!
  • Gee

    Gee

    没有男主,讲述女闺蜜之间的友谊。有坏的女角色
  • 无限之血刀改

    无限之血刀改

    《无限之血刀》写的太烂,而且写不动了,索性推倒重来吧
  • 萌萌宝贝:少爷的最爱

    萌萌宝贝:少爷的最爱

    第一天上学,就遇见了斯特兰亚学院的五大男神。你说,叶小茵是幸运还是倒霉呢?“小茵,嫁给我吧,我会让你幸福一生的!“”茵儿别听他的!嫁给我吧!“最后她被一个腹黑+闷骚的霸气校草紧紧抱在怀里,无耻的问:”怎么办呀!茵儿,我饿了。“”饿了自己吃东西呗!“”可是我想吃你!“某女被某男扑倒……
  • 宠溺无尽:天神大人求放过

    宠溺无尽:天神大人求放过

    “慕临渊你出去!你说过的,喝了酒就不进我房间。”“可这是我房间!”慕临渊赖在床上,理直气壮的瘪着嘴。“那我去客房睡。”“好啦好啦。”慕临渊一脸扫兴,“我醉成这样,就算想对你做更过份的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乖乖过来,让我抱会儿。”“这也是还债的项目之一吗?那我的债呢?你要怎么还?”“要不我也拿身体还你?”“慕……临……渊!!”
  • 驱魔真解

    驱魔真解

    万古洪荒,无尽辛密!遗留万载的七星山,终于爆发出了它隐藏的威能。封印数万载的洪荒魔头屠戮人间,飞升之路无处可寻?有谁能降服这祸患人间的毒瘤?
  • 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 戏里戏外戏人生

    戏里戏外戏人生

    男主王三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在妻子背叛他后曾悲伤过堕落过,最后还是乐观向上的生活,一次不经意地转身遇见了曾经放弃过的初恋,他试图逃避着可是却躲不过注定地缘分,决定勇敢去面对。却因为意外出演的路人甲让他被大导演看重,从此开始成名之后的生活……在初恋伤心离去后,王三彻底明白了人生,杀青庆典上对着众多的记者说道:因为念旧情让我刚结婚不久的妻子伤心离去,因为拉不下脸让我愧对父母……人生几十年我认为应该除了人,社会,钱还要有情,所以我要去寻找几经失落的爱情……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