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4500000008

第8章 《春秋》经传——春秋笔法与中国式传统精神(1)

《春秋》经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尊礼,表现出民本思想,对历代君王和现代企业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发。

《春秋》经传主要指《春秋》经和《左传》、《公羊传》、《糓梁传》三传。《春秋》是孔子编订的“六经”之一,被儒家尊为“经”,对它的解释称为“传”。到汉代时,有《左传》、《公羊传》、《糓梁传》、《夹氏传》和《邹氏传》5种,后来,《夹氏传》和《邹氏传》亡佚,流传下来的只有《左传》、《公羊传》和《糓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所谓编年体,就是“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即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

东周时,各诸侯国设史官撰写本国编年史,只有孔子编订的鲁国史《春秋》留传下来。孔子以史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维护尧舜之道,晚年将修《春秋》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最早提到孔子修订《春秋》的是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中说:“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所谓“知我者”,就是那些理解他的苦心孤诣的人,理解他治国平天下之理想的人;所谓“罪我者”,是指那些指责他不该修订《春秋》的人。可见,孔子编订《春秋》是为匡救时弊,因此,他的思想和主张自然渗透到《春秋》的字里行间,即所谓“微言大义”。

《春秋》的“大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正名。孔子作《春秋》以正名为标准,秉笔直书,以别异同而正名字,辨上下而定名分,以寓褒贬而明是非,使乱臣贼子无所隐遁。第二是尊王攘夷。《论语》中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称赞管仲,是因为他“尊王攘夷”有功,保卫华夏抵抗异族的侵略是孔子生平的主张。第三是大一统。孔子主张一统,《春秋》中蕴涵着“王正月”的大一统思想。

《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2年的历史。它是鲁国史的一部分,但也记载了鲁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全书大约17000字,主要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有祭祀、婚丧、城筑、宫室、土田等。

《春秋》以时间为顺序,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又是我国第一部私修史书,打破了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对史学的垄断和控制,因此在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孔子开创的私人著书的学术风气,成为后来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的“百家争鸣”的先声。

孔子的“春秋”笔法,敢于揭露统治者淫秽纳贿、仇杀助乱的黑暗面。如隐公元年,记载了周平王向鲁惠公的妾仲子赠送葬礼的东西。在孔子看来,这是为君者不守君道的表现。对于这种“春秋”笔法,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春秋》也记载自然状况。如它对公元前611年彗星的精辟记叙:“秋七月,有星孝入于北斗”,是世界上彗星运行的最早记录。又如,它记录了公元前687年“夜中星陨如雨”的陨石雨情况。孔子保留了这些记录,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孔子作《春秋》,通过谨慎的用字在其中寓涵有褒贬、善恶之意,所以记事十分简略。为了更好地解释《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后世很多学者著文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后来《邹氏传》、《夹氏传》亡佚,只有《左传》、《公羊传》、《糓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共30卷,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丘明在口授《春秋》以教弟子时,怕弟子“各安其意,失其真”(《汉书·艺文志》),所以用事实来补订《春秋》,作《左传》。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战国初期,迄今尚无定论。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释《春秋》主要特色是“以史传经”,即以历史事实说明历史真相,表明作者的历史观。与《春秋》相比,传文内容与经文内容并非十分密切配合,或经文有而传文缺,或传文有而经文无。后人认为《左传》虽因《春秋》而作,但在编写体例上比《春秋》完备,在史料和文字价值上也远远超过《春秋》,完全可以独立称为史书,所以称其为《左氏春秋》。它不但记载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采用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使其成为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资料。

《左传》的注本主要有西晋杜预著《春秋经传集解》,唐代孔颖达著《春秋左传正义》、陆德明著《经典释文》,均采用杜预的注解。197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春秋左传集解》,为目前最好的注本。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公羊传》的注释之作主要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等。

《糓梁传》又称《春秋糓梁传》、《糓梁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战国时鲁人糓梁赤。起初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其注本主要有晋人范宁撰《春秋糓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糓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撰《糓梁补注》等。

《公羊传》与《糓梁传》都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公羊传》主要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糓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义的一面,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两者都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春秋》及三传作为儒家经典,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长期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和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左传》在唐宋两代被定为“大经”;《糓梁传》和《公羊传》在唐代被定为“小经”,在宋代被定为“中经”。“三传”与《春秋》合刊,均被列入十三经。

《春秋》与“三传”文字洗练,记事简洁明了,遣词井然有序,对后世文学家、史学家影响颇大。尤其是《左传》,刘知几在《史通》中称赞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语言之精要已成为后代楷模。《左传》文字优美生动,在文学性方面较之《春秋》有很大增强,从“大事记”式的记录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示,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堪称文史并茂的历史、文学名著。司马迁发扬《左传》的精神,为世人留下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裁、手法均深受《左传》影响。

《春秋》及其“三传”不仅是“传孔子教”,而且保存了早期儒家的许多思想,对现代管理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尊礼文化,第二是民本思想。尤其是《左传》,以大量史实告诉人们,礼是必须遵守的社会秩序,违背礼,就会在社会上无以容身,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其中的民本思想也为国君大臣执政为民尤其重视。

《春秋》经传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春秋》经传是儒家经典,尤其是《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由于《春秋》经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尊礼,同时也表现出浓重的民本思想,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第一,尊礼文化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春秋》可以看作礼书,《左传》也可以看作礼书。《左传》全书中“礼”字总共出现过453次,又言“礼制”者10条,它对事件的评论完全依据古礼,从而寓君臣父子之义于历史记述之中,彰显三代的道德规范。

《左传》讲述了个人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在处境艰难困苦时,如何修德待时,等待机会,如何在乱世学会生存的智慧;也讲了许多治国的经验和策略,以及为君为臣之道、治国安邦之道和用兵打仗之道。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说:“礼,政之舆也”,突出了礼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左传》不但以其丰富的史料解释了《春秋》所记载的200多年的历史事实,而且寓礼制思想于历史叙述之中,强调对礼制的尊崇,浸透了礼的精神。后汉贾逵在条奏中就极敏锐地向章帝进言:“《左氏》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纪纲”,“《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绝,固以甚远”,“今《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

《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左传》以叙述史事为主,中间常常夹杂“君子曰”的评语,评判的标准是“礼也”还是“非礼也”,言行是否站在“礼”上。比如鲁隐公五年春,鲁隐公忽发奇想,打算到一个非常遥远的、叫做“棠”的地方去看人家捕鱼。臧僖伯劝阻说:“根据自古相传的礼制,国君是为民众树立法度的人,应该专心去做国家的大事。执行乱政,那是要亡国的。”鲁隐公坚持要去,臧僖伯“称疾不从”。由于隐公的做法“非礼也”,不符合礼,所以史官将它写进了鲁国的史书,以警示后人。所以,古代的礼包含了一套以道德为核心的制度。

钱穆先生讲,礼是以对方的存在并且心存敬意作为前提的。礼的原则是与人为善,处处为对方着想,以此求得社会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尊礼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管理者用企业文化来统率公司,用个人魅力统率下属,这样可以得到员工的齐心协力。

同类推荐
  • 中层主管枕边书

    中层主管枕边书

    本书从中层主管这个角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中层主管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问题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需要具有执行力,需要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中层管理者需要理解、领会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战略,将其在自己的团队中贯彻执行。本书针对中层管理者的职位特点和要求,从认识中层管理者角色、自控、执行、管理、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等10个方面阐述了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以及怎样锻炼出这些能力。
  •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在20世纪经济发展史上,崛起了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群体——“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和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国际直接投资的70%。这些跨国企业不仅促进了整个世纪的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卓越的企业文化,成为全球企业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 新编做账业务从入门到精通

    新编做账业务从入门到精通

    对于会计这门实用性较强的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地做账编表,并能够准确及时地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会计问题。本书语言简洁清晰、内容通俗易懂。主要介绍了会计做账基本知识,会计凭证,复式记账与账簿,对账、结账与错账更正,资产与投资的账务处理,应收款项与存货的账务处理,负债的账务处理,所有者权益的账务处理,收入、费用和利润的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等内容。本书可作为会计做账初学者的学习用书和财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的参考用书。
  •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也叫中层领导、中层干部、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有的企业称之为部长、处长、科长、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企业要想切实发挥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应该不断加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切实承担起企业战略执行者的职责。
热门推荐
  • 黑松林

    黑松林

    在未来的一天,人类已经没落。战争毁灭了文明,极少数人类重回部落时代。可是关于神灵的探索和对过去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当人性翻入低谷时,需要其他的东西来拯救。当文明下滑,科技消失。只剩下人性的纠缠和挣扎。这是一部硬科幻,在细节上填充软科幻。
  • 前进吧!小小冒险者

    前进吧!小小冒险者

    记得那天晚上,我向流星雨许了一个愿望,然后,我就被砸到了...
  • 我的探墓生涯

    我的探墓生涯

    地下世界,诡影重重。王候将相,其墓探之。抬棺见宝,其乐人生。
  • 恒春县志

    恒春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界轮

    新界轮

    灰色的眸子终要变得冷漠,锈迹斑斑的斧头总要再散光芒。叶枫,逆着世人、独自上路;追随其后的信徒,毅然决然。
  • 怒战荒天

    怒战荒天

    秦寻道本是秦家最为出色的年轻一辈,一夜之间,修为全无。然而,这却成了他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寻找纯净身体的传承,降临在他身上。一手遮风云,一拳动星辰,一脚镇山河,一怒破荒天!他要做的,就是寻求那无上之道!
  • 青龙锁

    青龙锁

    一颗流星划破漆黑的夜空一枚红色的蛋中却爬出了个人类小孩光武大陆的一个传说就此开始..........
  • 睡前8分钟(可爱卷)

    睡前8分钟(可爱卷)

    每当夜晚降临,妈妈的故事总能陪伴着孩子,让他安然入睡。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里学会勇敢、坚强、善良等美好的品德。本套《睡前8分钟》丛书精选了百余个优秀儿童故事,用活泼生动的语言、精美可爱的图片将它们一一道来。除了好听的故事外,本书还特别增添了阅读分享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并让家长与孩子能更好的沟通,增进亲子之情。
  • 上天送我一个王子

    上天送我一个王子

    “美真……你知道吗?”^_^?_?“什么,知道什么?”“我已经等了她十年。=^_^=我想我还会再等她二十年的。^__^////如果到时候她还是不回来,那我会一直等到那个时候为止的两倍时间。p^0^q我想,那就是爱,这是我能对她表示的爱的方式。”~v~“我不希望哥哥你受伤。T_T^因为你是我最喜欢的哥哥,所以我真的不忍心看着你受到爱情的折磨。因为,我也尝到过那种滋味,我不希望你承受这种痛苦。”;___;“……美真……”\(^O^)/“不行!这是我家河颖的!”T^T“唉,朴银宇!你给不给我?”>_<朴道庆生气地吼道。
  • 轮回古世

    轮回古世

    我心中的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