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国学的热潮正涌动于媒体鲜亮的版面、大学的讲堂、甚至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诵经声中。顶级名校如北大、清华、复旦及中山大学等都面向管理者和企业家开出了自己的国学速成课程,并且都报出了天价学费;而一些小学校也翻出了尘封已久的《三字经》、《弟子规》之类蒙学读物,在全球化声浪甚嚣尘上的今天大声诵读起来。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今日之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复归的热情。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人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把我们的古老文化作为新动力。当我们在现实中遭遇某种困境并试图寻找其成因及解决方案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历史、投向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那些典籍,总想从其中生发出新的动力和方法。新一轮的国学复兴即缘发于此。而管理者和企业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在中国做管理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是绝然行不通的,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因为我们是在中国做事情、办企业。国人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无不深深打上中国式的印迹,那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你想躲都躲不开!我们必以相应的中国式应对这种中国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连“洋人”们都知道要进行本土化经营,并且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比我们做得还好。
如果我们深翻老祖宗留下来的国学宝库,就会发现这中间儒家的东西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中国历来的统治者都是讲究“外儒内法”的,那对外的儒家一直是大讲特讲的,并以此作为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自汉武帝定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后,儒家就成了正统的意识形态,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一路高捧,致使国人不知不觉被打上许多儒家烙印。我们现在来检视这些烙印,发现许多东西即便在现代也还是光辉闪闪的。德国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曾得出一个著名结论,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在西方得以长足发展,全在于基督教中的清教徒有一股子“兢兢业业、克勤克俭、顽强进取”的精神。我们用韦伯的结论反观中国的儒家传统,发现这正是儒家一贯强调的,也是儒家伦理能为现代企业所用的地方。儒家讲求的集体主义、尊卑有序、进取入世、自我克制、孝悌之道,以及“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忠恕之道”等,对于当前的管理者和企业家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都仍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企业家不可不察。
为了帮助管理者系统地了解国学、特别是儒学这一重要的文化体系与中国式管理之关系,我们特别编写了此书,力求按重要程度为读者一一展示每一部儒家典籍的来龙去脉、成书背景、重要观点、名言警句及其对当代企业管理特别有借鉴意义的精华所在,以求使读者对儒家基本经典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提供进一步研究或阅读的向导。
儒家传统对我们现代中国人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要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确定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伦理的普适原则。它也应是我们管理企业的基本原则,相信今天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们一定会从儒家经典中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