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0800000005

第5章 “道法自然”的道家管理思想(1)

自宗教方面言之,孔孟以前已有所谓“天人合一”之思想。

吾国人习于天人合一之观念,合之于阴阳五行之说,于事情之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之两面,皆认为可以并存而不可偏废,故民族兼容并包之量最大。

吾人对于宗教之态度,在好的方面言之,谓其兼容并包,在坏的方面言之,可谓杂乱无章。此其所以然之故,由于平日言天事不离乎人事,因而缺少事天之诚敬,陷于信仰上之不专一。盖吾国人之思想之中心为“天人合一”。在宗教方面,以天道迁就人事,则天道流于浅薄。而在艺术方面,以天地纳入于山水之中,则山水自具有一种穆然意远,与天地为韦侣之意。

———张君劢

一. 道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道家学派概述及其理想管理目标

《汉书·艺文志》这样介绍道家:“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道家起源于老子,正是其五千言的《道德经》标志了道家学派的面世。

战国中前期,在隐士杨朱等人的思想基础上,老子所著五千言的《道德经》开道家学派之端序。进入战国中晚期,随着诸侯兼并战的加剧,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出于对社会现实的绝望,提出了“齐物论”的观点,泯灭事物的差异性。他们悲观厌世,逃避现实,而丝毫不注意构建系统的治国原则和管理方法。

但西汉前期盛行的黄老学派却能够正视现实,汲取其他思想学派的合理内容,尊奉讲事功的黄帝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先秦的道家学派,体现出“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验格”(《吕氏春秋》高诱序)的思想特色。司马谈对道家的总结用在这些新型道家身上显然更合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些新道家与先秦道家最大的区别是它的明确功利性,即“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吕氏春秋》高诱序),由消极避世一变而为积极入世。

因此,孔祥骅在《国学入门》一书中将道家分为四派:

一是道家的有为派。始于黄帝,西周名臣伊尹、太公望、鬻熊诸家及春秋齐国名相管仲都可归于此列,这些人都建有事功。

二是无为无不为派,老子即是。

三是无为派。此中又分庄子任天派、杨朱纵欲派、陈仲子遁世派。他们对自己所面临的社会动乱深感绝望,悲观厌世,逃避现实。他们或泯灭是非界限,主张“齐物”,如庄子;或将自我中心观推至极致,提出“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如杨朱。

四是韩非的无不为派。

大体来说,道家的理想世界是一种“小国寡民”的至德之世。他们的理想治境应该像道生化万物又任万物自然生长一样,任万民自为,按照民意办事,而不做万民的主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四十九章》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他只以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心愿。

《汉书·艺文志》列道家三十七家,其主要代表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列御寇的《列子》。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称老聃,据传为楚国昔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

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修行治道之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宗。他在周久居之后,见周室衰微,于是离周而去。到达散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归隐了,一定要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著书后离去,不期所终。此书即《道德经》,又称为《老子》,分上下篇,上篇论“道”,下篇谈“德”,共五千余字。

作为道家文化源头,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有许多的差异性。虽然二者都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但儒家提升人格的方法是主体的积极进取,主动在社会中求取合适的身份,是入世的;而道家则认为完善之道在于主体内心的宁静和谐,在于主体与自然的顺应,是出世的。所以,孔子注重的是对“术”的把握,是具体方法上的指导。比较而言,老子偏重于对形而上的问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张岱年先生在《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一文中这样说道:“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在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在老子的学说体系中,最高的范畴是“道”,也就是自然。

老子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人们只要顺其自然,柔弱、无为、知足、谦下,崇尚“不争之德”,以柔弱胜刚强,以无为胜有为,就能得到“道”。太史公说老子“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指的就是老子学说的内向性、含蓄性及高度顺应自然性。

·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晚期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人。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的历史资料不多,只知道他做过蒙城的小官(漆园吏),但不久辞去。此后,终身不仕,留下《庄子》一书。

《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和“杂篇”可能是庄子的弟子或庄子学派里的人写的。《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一。鲁迅赞扬庄子的文章说:“其文则汪汪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可见该书文字的雄美。

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他在承认“道”是天地万物本源的基础上,对“道”的非物质性做了更为夸张的描述。在他看来,“道”是“自本自根”,自己生出自己;是“无为无形”,超感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从这种认识出发,他把万物都看做是虚幻的“物化”,从而提出“齐物论”的观点,认为“齐万物而为一”(《齐物论》),泯灭了事物间的差异性。他提倡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以此构成一种逃避现实的人生哲学。他自己遵循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据说当时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就派使臣携千金聘他为相,但他却对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就是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能。”表示自己宁为“孤豚”,不作“牺牛”,甘愿逍遥物外。

·列子与《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衣袂飘飘,完全一幅“仙人”模样。相传《列子》即为其所作。

《列子》共八卷,是道家三大经典之一。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称为《冲虚至德真经》)便是《列子》。其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皆源于它,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

道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自然的道,强调领导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管理,要求领导者具有致虚极、守静笃的修为,能够以无为来实现有为,以战略上的“退”来获得战术上的“进”,从而实现无边界、无模式的无极管理。历史上,很多官员都是这种无极管理模式的好榜样。

西汉时,有一个非常有名、非常正直廉洁的官员汲黯。汲黯是濮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性情沉刻严肃,不能容人之过,就是皇帝也敢当面揭短,是个典型的斗士型人物。据说有一次,汲黯竟在朝会上直斥汉武帝:“陛下说什么要招集天下文学儒者,修治所谓的尧舜盛世,您虽然讲的都是仁义之词,其实内心颇多欲望。”这使汉武帝异常恼火,回到后宫还生气不止,说:“甚矣,汲黯之憨也!”但这个不能容人之过的汲黯却是一个深悟黄老为官之道的人。

在汲黯为谒者令时,有一次奉诏前去视察东越一带族人纷争的情况。走至半路,汲黯就开始返回了。面对旁人的不解,他解释说:“越人相攻,是其风俗使然,久则自平,不足以辱劳天子使节前去视察。”

后来汲黯任东海太守,更是以清静为务。治官理民,择其大者而治之;其小处,则任民自择。汲黯多病,于是便经常高卧不起,闭门养病。一年多时间,东海大治,上下一片称颂之声。后又任淮阳太守,依法炮制,淮阳又大治。这也就是“卧而治之”一词的由来。

自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后,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道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不亚于表面上居于官学地位的儒家。从制度层面看,在儒家“德治”、“仁政”的外衣下,在黄老影响下的法家政治理念构建了封建政治制体的骨架;从行为层面上看,儒家“仁义”理想与道家“以弱制刚”处世方针互为表里;其“道法自然”的核心治国思想更是影响历代最高统治者,给历朝政体打下深刻烙印。

西方人应向东方学习之第四点,是如何使文化悠久的智慧。我们以前已说,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久而又自觉其久,并源于中国人之自觉的求其久而其久的文化。这个智慧不只是一中国哲学的理论,而是进到中国之文学、艺术、礼仪之各方面的。依这种智慧,中国人在一切文化生活中,皆求处处有余不尽,此即所以积蓄人之生命力量,使之不致耗竭过度,而逆反人之自然的求尽量表现一切之路道,以通接于宇宙生生之原者。

———牟宗三,《中国民族性》第164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 “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主张

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自然管理理念

道家倡导的是一种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自然管理理念。在道家学者看来,当时社会环境物欲横流,人的本性受到了严重扭曲,因此,要复归,还人性以最本真的面目。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呢?《道德经》一书曾多次提到“婴儿”、“婴孩”等词,认为人最本真的状态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是一种朴实、单纯的婴儿状态。比如《道德经·二十八章》中“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主张人应该复归到婴儿状态中去,复归到最本真的状态中去。而到了庄子,干脆赞赏“同与禽兽居”的原始社会,认为这才是“至德之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人的本性才能得以保存。

中国哲学一开始就特别关注促进个人的幸福和社会及国家的和谐与秩序。儒家的道德观念和儒学的许多思想家都清晰地表示了这种心灵。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并没有一派哲学或思想家认为哲学只是一种思辨的活动,而是严肃地注意到实际训练、教育或改变人(或哲学家本人),使人成为一较好的存在和具有较佳的了解。易言之,我们可以说中国哲学有一种特殊的向度,这个向度就是透过哲学的修养或自我修养来实现自己。

———成中英,《中国民族性》第172~173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人之日常生活,以静为本位,以动为例外;西人之日常生活,以动为本位,以静为例外。试观东人西人同时在驿候车,东人必觅座静息,西人必来往梭行。此又起居什器之不同也。更以观于思想:东人持厌世主义,以为无论何物皆无竞争之价值,个性之生存,不甚重要;西人持乐天主义,凡事皆依此精神,以求益为向上进化发展,确认人道能有进步,不问其究极目的为何,但信前事唯前进奋斗为首务。东人既以个性之生存为不甚重要,则事事一听之天命,是谓定命主义;西人既信人道能有进步,则可事一本自力以为创造,是谓创化主义。东人之哲学,为求凉哲学;西人之哲学,为求温哲学。求凉者必静,求温者必动。

更以观于宗教,东方之宗教,是解脱之宗教;西方之宗教,是生活之宗教。东方教主告诫众生以由生活解脱之事实,其教义以清静寂灭为人生之究竟,寺院中之偶像,龛前之柳,池中之水,沉沉无声,皆足为寂灭之象征;西方教主于生活中寻出活泼泼之生命,自位于众生之中央,示人以发见新生命,创造新生命之理,其教义以永生在天灵魂不灭为人生之究竟,教堂中之福音与祈祷,皆足以助人生之奋斗。更以观于伦理:东方亲子间之爱厚,西方亲子间之爱薄,东人以牺牲自己为人生之本务,西人以满足自己为人生之本务,故东方之道德在个性灭却之维持,西方之道德在个性解放之运动。更以观于政治:东方想望英雄,其结果为专制政治,有世袭之天子,有忠顺之百姓,政治现象毫无生机,几于死体,依一人之意思,遏制众人之愿望,使之顺从。

同类推荐
  • 这样销售最有效

    这样销售最有效

    本书介绍了销售法则,涉及到攻破对方的第一道防线,满足顾客的需要,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等多种有效的销售法则。
  • 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本书撷取了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例子并加以分析,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展现给读者,从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案例给企业的管理者们以警示,引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
  •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随着西方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热衷于搞理论“研究”,有一种危险的趋势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国经济舞台。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这种趋势,就是脱离了实践,片面强调管理理论,甚至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管理行为。
  • 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作为享誉百年的世界名校,北京大学获得了世人的一致赞誉,能够参加北大的课程学习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1994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培养了一大批在管理上独当一面的优秀毕业生。正因如此,学习一下北大的管理课,对很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大有裨益。
  • 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这是销售行业的一句名言。实际上,每次销售人员从一开始找到一个客户直到完成交易,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和顾客进行心理上的交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销售人员也必须要懂得一定的顾客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热门推荐
  • 宠宠欲动, 总裁缠上小甜妻

    宠宠欲动, 总裁缠上小甜妻

    宋小雅盯着姜北辰那张妖孽的脸,啧啧,可惜了!这个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既然喜欢男人!但是这跟她没有一毛钱关系,他们不过是个形式上的夫妻而已!然而,婚后她就发现自己上当了,这个男人不仅不虚,而且简直是个发动机!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上古之死亡古堡

    上古之死亡古堡

    一个少年,一个酒鬼。一片大陆,一个神位。这里有魔法师,有精灵,有兽灵,有各种职业,这是一个虐心的故事。这个故事由此开始!(本人善意提醒,请先准备好纸巾!)
  • 天脉凡修

    天脉凡修

    万年之前,西闫域一夜消失。万年之后一个少年走上修行之路。手持一剑,独占世界之巅峰。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走进橡树林

    走进橡树林

    作品简介故事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苍凉而又壮美的北大荒为历史背景,以女主人公车远航分别与三个男子——贺援朝、江川、潘龙在荒原上相识、相爱、相恋为主线,通过他们对待爱情、婚姻不同的态度,展示了他们每个人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时间跨越二十余载,他们走进了人生收获的季节时,车远航在磨难中圆了她年少时的梦;贺援朝已成为一个用心拥抱苍生的企业家;江川成为了一名用铁肩担正义的警官;而潘龙却选择了依赖女人前行。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也是一首带着忧伤苦痛的情歌。(长篇小说《走进橡树林》共4卷本约130万字。创作历经十余载,4年前已完成。创作初中国文联王其芳编辑曾给予过指导,后因修改拖得时间太长她退休了,就放下了…)
  • 诛天笔记

    诛天笔记

    天若顺我,吾可谅天。天若逆我,吾定代之。一个天才在各个空间重生,之为与天对抗。有时候重生,他的力量足以傲视群雄。有时候重生,他却如蝼蚁一般。重生,重生……
  • 官倒

    官倒

    所谓官倒,即以官方组织形式进行倒斗盗墓之意。官倒历史上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东晋孙盛所著《魏氏春秋》有文记载:“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可见从魏武帝曹操开始,便已经亲临指挥军队进行盗墓行为,并且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对前朝古墓进行肆意盗窃掠夺财宝。不过时过境迁,官倒这种行为在历史之中却从未停止过,它始终凌驾于历史记载之外,却从未被揭开真相。本书将以一位土夫子的自述,将那段尘封的秘密公诸于世。
  • 光年战争

    光年战争

    本书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其中掺杂了一些魔幻元素。全书讲述的是一场未来时间由宇宙众多文明参战关于保卫宇宙文明多元化的一场战争,全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气势恢宏,情节跌宕起伏。是一部描写未来宇宙战争的史诗巨作。ps:这本小说是我在高中时代就开始构思的作品,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逐渐丰富内容。故事的主要线索和小说框架早已构思完成,绝不烂尾!
  • 南卿一梦

    南卿一梦

    你可知何为真正的美梦?那天,他们一起酿的酒还埋藏在那棵树下;那天,他们一起许下的诺言还深刻在心里……如今,又有何用?他们已互相为敌。过情关,谁敢闯?一世伤,又何妨?总之,内有耽美,百合等剧情,腐女必入!!不喜者请无视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