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9200000002

第2章 80后集体画像(1)

一代人的“囚徒困境”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八零后传》

这是一段80后写给自己的传记,自嘲式的戏谑文字却让人看出80后这一代人经历的特别。

80后,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这是一个拥有两亿人左右的庞大群体。他们是被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经济催生的一代,也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教育改革的试验品、东西方思想碰撞的产物。他们是被时代寄予了无限厚望的佼佼者,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时代带给他们的重重压力。小时候被称为“小皇帝”,被认为是“生活在蜜罐里”;上学了,老师们说他们是“跨世纪的人才”,教育他们要“为四化而努力”;父母们总是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等到终于长大了,又有媒体质疑他们是“迷茫的一代”、“享乐的一代”甚至是“垮掉的一代”。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80后作为一个独特的符号一直被人们挂在嘴边。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有饱含期许的,有充满误解的,甚至还有无尽的指责。历史年轮中的种种特殊的角色都在塑造着80后的一代,让他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一代人。

“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嬉皮。他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名称: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意指品格低劣的流氓。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国最权威的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

《时代周刊》亚洲版2004年2月2日曾经这样报道过这一代人,这篇叫做《新激进分子》的报道可以说是海外媒体第一次把目光投注到中国的80后一代上。

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北京的80后作家春树。和春树一起成为报道的主角的是作家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和摇滚乐手李扬,他们被公认为是中国80后的典型代表。

其实,在多元化的今天,用“另类”这个词早已经不足以来概括中国的80后。而对于社会舆论贴在自己身上的“宅男宅女”、“自私”、“垮掉的一代”、“脆弱”、“叛逆”等标签,大部分80后并不十分认同,甚至认为这是社会贴在80后身上的不公正的标签。

无论如何,80后终究在目光聚焦中成长起来了。和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开始面对来自生活乃至生存的诸多压力。婚恋、住房、工作压力、父母赡养等,给80后这一代套上了重重的的现实枷锁。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鸿沟让他们迷茫不已,焦虑十分。但他们同样也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而“在奋斗的路上”——这是80后一代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人生主题。

工作: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这些曾经被贴上“温室里的花朵”标签的一代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步入职场,并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放眼当今社会,有很多80后已经略有小成,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成为了部门的领导或者得到了更高的职位,完成了立业的初步目标。然而,尽管如此,奔三的80后们依然对自己的现状不甚满意,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还没有“立”起来。

在北京一家银行从事信贷工作的小张说:“朝九晚五的工作让人心生厌倦,虽然很多其他行业工作的朋友都羡慕我能拿到很高的收入,但我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公务员小孙说:“在政府机关工作,搞好人际关系是一大难题,往往让我心力俱疲。唯一觉得满意的一点就是工作比较稳定。”还有一些人因为要面临房子、车子等方面的问题,他们要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一些。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80后们谁也不轻松。

我们不能以刘翔、李想、韩寒、戴志康等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来衡量80后。因为在他们的周围,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活跃在这个社会上。虽然他们的刻苦和勤奋,在短暂的时间里还不能得到什么成果,他们要面临众多的困难和压力,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困惑。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目标,沿着自己的方向坚定地走着,正在为美好的未来而辛苦打拼。所谓立业,并不是以“身家百万”“名利双收”作为衡量标准,也不一定要成为人们眼中的精英。该由他们来承担的,他们勇敢去担当,不会故意逃避或是推脱。这也许就是最大的“立业”了。

生活:“蚁族”从这里起航

《蚁族》的作者廉思给这个群体的画像是:80后,拥有较高的学历,拿着很低的工资,每月花300元租一个床位,每天为了省钱只吃两顿饭,绝大多数从事保险推销、餐饮服务、电子器材销售等工作,有的甚至完全处于失业状态。

其实这正是很多80后的真实写照。“西三旗附近的房子租金便宜,离公司也很近。”住在西三旗的小刘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蚁族”,她目前的工作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做数据统计,跟她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现在还属于试用期,社保、医保由公司来承担,她每个月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养活自己还有些困难,更谈不上报答父母了”。她和一个朋友一起租住着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单间,房租是每月300元,已经花去了工资的三分之一。在外面吃饭太贵,只能自己做饭,生活上能省则省。

无数被称作“蚁族”的80后们,就是从这样的环境开始自己在社会上的起步,忍受着无比简陋的条件,顽强而又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起航。

婚姻:是享乐而不是互相折磨

“成家立业”可以说是人生的两大目标,除了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日渐成熟的80后面对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结束单身生活,组建小家庭。“这年头谁还怕结婚,因为离婚根本不是丢人的事……”在网上流传甚久的一则揭露“80后婚姻潜规则”的帖子,以其雷人的内容让人们感慨万千,也为80后的婚姻观念惊叹不已。

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成家,各种各样新奇的说法也紧跟着层出不穷,裸婚、闪婚、试婚、网婚、不婚、孔雀女、凤凰男、经济适用男、简单方便女……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80后对于婚姻质量的要求比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高,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他们还注重精神层次上的享受,他们不会因为婚姻而放弃浪漫、有情调的生活,酒吧、音乐、电影、网游,以及愉悦的性生活,一样都不能少。

80后的婚姻也带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相信爱情,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不会容忍没有爱情的婚姻,他们对60后、70后那些名存实亡的婚姻嗤之以鼻。如果谁敢对他们说婚姻是为了“传宗接代”,80后肯定会不屑一顾。

可以说,80后的婚姻观是中国婚姻的一大进步,是对于人性释放的最好诠释,是50、60后甚至是70后们梦寐以求而无法实现的梦想。对于80后而言,婚姻不再是搭伙过日子,婚姻是享乐而不是相互折磨;他们真实而又果敢,勇于选择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80后的符号表情

自从“80后”这个词语开始出现在网络上并成为一代人的共同代号,它就日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出生于80年代的人也始终无法摆脱这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符号表情,而这些符号恰好也为80后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做了最好的注解。

NO.1恐婚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一直以来都习惯于接受众人的关怀,却并不太懂得去付出关心、照顾别人以及承担一些责任。当他们考虑到成立一个家庭需要两个人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且还要处理好与另一方乃至另一方家人的关系,要面临新环境和新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

而一脚迈进25的门槛,也就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为什么还不结婚呢?”几乎成了所有人都会问你的问题。立业的问题别人无法干预,成家的问题于是就成了亲朋好友们关注的焦点。这种社会氛围使得尚未走入婚姻的80后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很多人因此而患上了“结婚恐惧症”,望“婚”而生畏,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NO.2蚁族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也是一个孕育着希望的群体,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怀有理想,不畏生活的磨砺,乐观而又开朗,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对未来始终充满美好的憧憬,尤其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理想,他们也会抱怨生活的困苦,但过后依然会打起精神上路。

NO.3孩奴

2009年底,在网络上流行着一篇《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的帖子,文中提到一名80后的准妈妈,怀孕后满脑子都在想当了“孩奴”怎么办,她恐惧未来的日子里,自己会因为孩子而未老先衰,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拼命挣钱养孩子,结果导致性情大变。后来医生诊断,她得了抑郁症。这个帖子引发了网民们的热议,从而使得“孩奴”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成为80后的又一个标签。当上了“孩奴”的80后父母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所以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

NO.4月光族

“月光族”是指把每个月的收入全部消费光的一个群体,他们(她们)都有较为固定的收入,不愁下个月无钱花。

同类推荐
  • 长城外古道边(东北乡风笔记)

    长城外古道边(东北乡风笔记)

    本书收录《化外荒原》、《神圣的泥土》、《山城的静中消息》、《在这桃花盛开的时节》、《挽住芳菲》等散文作品。
  •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为中国文联下属的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作家自选集”丛书之湖北作家熊尉东的评论随笔集,收录熊尉东近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的时评、随笔近50篇。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层次思考,客观理性地剖析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倡导以一己之力,努力做生活的“在场者”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少一些盲目的抱怨、回避或跟风。该书的另外一部分随笔小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一些体验、感悟。
  •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给我们带来他最为驾轻就熟的普罗旺斯乡居生活。梅尔又一次将法国南部乡村的暖阳、和风、浓浓薰衣草香镌刻在他灵动、俏皮的文字之中,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出他本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梅尔化身为格林童话中神奇的花衣魔笛手,以粉丝们耳熟能详的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带着我们体味“葡萄酒庄园的微醺”,领略“纵情歌舞的祈愿节”的盛况,见识“普罗旺斯飞车”,考证“汉尼拔的足迹”,聆听“葡萄瓶奏鸣曲”,饱享“芬芳四溢的天堂”的暗香浮动,品味道道“法兰西美食”。我们在跟随梅尔享受慵懒、惬意生活的同时,不时还为他的幽默捧腹大笑。
  • 上古传说

    上古传说

    上古历史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从上古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得我祖先对于世界的认识,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美丽的文学形象也取自于上古传说。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的也是散文大家。他在70余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评议、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书精选季先生的62篇散文精品,都由季先生生前亲自选定。这些散文,无论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了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热门推荐
  • 王俊凯,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王俊凯,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即使有再大的风浪我也是爱你的。即使有万般阻难我两还是一对。
  •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智慧故事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智慧故事

    本书荟萃了大量精彩的中国古代及现、当代名人的幽默故事,让青少年读者通过品读名人的智慧故事,来体会人生的处世哲学。为阅读方便,现将这些充满人生处世智慧的经典故事予以分类:利弊得失篇、危急应对篇、胸怀豁达篇、巧言妙语篇、处世学问篇。相信青少年读者在捧腹大笑或托腮沉思之余,一定会受到很多启迪。
  • 兵王:重回都市

    兵王:重回都市

    5年前的一场变故,让拥有一身本领的范松无家可归。5年后的今天,却又撞上拯救白富美的狗血剧情,曾经的王者,成了荒岛的野人,在他逃离之后,能否重新回归城市?时而温柔时而霸道的美女总裁,一身正气的警花,甜美可人的学生妹……天呐,我不是小白脸……欢迎加入《兵王:重回都市》读者交流群,群号码:524551476
  • 神秘海

    神秘海

    少年姜阳幼小遭遇狼妖屠村,只身逃亡大荒沼泽。在生存和死亡之间搏斗,而这只是最基本的开始。红颜易得,兄弟难求。当灭世之灾将现,他终于知道自己想要守护的是什么!然而是否为时已晚?让我们拭目以待!
  • 唯独你走过

    唯独你走过

    我像不像她?我以为只要我像她,你也会这样的喜欢我。快要靠近你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隔着一个世界。我曾经有多喜欢你?你知道吗?“你爱我,所以要像她。我爱你,因为她像你。”
  • 末世之拯救

    末世之拯救

    末世的来临,人类的灭亡,是大自然的优胜略汰,还是人类自己的所作所为,亦或者是背后有某种阴谋唆使。为了追寻末世的真相,为了拯救人类,宿千叶被四百年后的十二位强者联合送往四百年前,末世到来之前。宿千叶是否能扛起大旗,追寻真相,挽救人类。
  • 行走在阴阳界

    行走在阴阳界

    从仙到人,是轮回,还是寄生?由人而鬼,是新生,还是寂灭?经鬼为仙,是人的回归,还是鬼的延续?不一样的地府阴司,另类的人间鬼界,赏三界风光,观阴阳之争,揭秘人与鬼的真正关系。
  • 逍遥红尘万界

    逍遥红尘万界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不知道会不会写完,但我会尽全力来写。
  • 重生种田来奋斗

    重生种田来奋斗

    一朝重生,她竟然回到了古代,到了古代就算了,竟然穿到了一个破屋子里面,可是,麻烦接连不断,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在她的周围......
  • 魂穿异世续今生缘

    魂穿异世续今生缘

    司徒菲儿。女主。十六岁,初中毕业生,活泼,腹黑,喜好爬高,尤其喜欢掏鸟窝。属于敌进我退的乌龟形,因在屋檐下掏鸟窝,不慎触到旁边的电线被击落,穿到不知名的朝代,一心想走出家门,游遍天下。男主:司徒浩天二十五岁,酒楼老板腹黑冷漠,属于霸道形,控制欲极强。男儿司徒浩南,十九岁,帮哥哥打理酒楼,爱说爱笑,阳光形少年。情节一:给姐点私有空间行么。不在管姐行么,让姐翱翔在广阔的天空行么?什么时候姐能飞出去,不会像三毛,等的头发都白了。情节二:姐穿过来不是当婉君的,姐想当侠女,不要围着姐转,姐真的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