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从众与跟风心理。羊群本来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是一旦有一只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吃草。
◎你是否缺乏长远战略眼光
你是不是一个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决定了你是否有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一般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兴旺”的行业最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看到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上马这些项目,直到该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能力饱和,供求关系失调。有时难免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热衷于模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开始随大流。
对于职场里的人而言,往往也会出现“羊群效应”。做IT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做管理咨询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在外企干活,成为一个嘴里常蹦出英语单词的小白领,看上去挺风光,于是大家都去学英语;现在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不错,因此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
假如你具有长远的眼光,你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所谓的“热门”工作,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热门”的职业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个性与工作不合,努力反而会导致更快的失败。你还要留心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和公司中所存在的潜在危机,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不可能是“避风港”,风险永远是存在的,必须大胆而明智地洞察。在有了危机意识之后,自然就要预备好对策,当危机真正到来时该怎么办?在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坐吃山空的小老鼠最终没有奶酪可吃,而有危机意识、到处寻找新的奶酪的小老鼠,却在旧的奶酪吃光之前,就找到了新的生机。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这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笑过之后,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盲目“随大流”。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因为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群众的目光还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但是,媒体人也是普通群众,不是你的眼睛,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羊群效应”在资本市场上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所引发。例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
在目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产生连锁反映,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
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但我们要牢记,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象,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之间名声与报酬的竞争是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行为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非理性地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爆发有密切的关系。
◎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衡量自己
克服“羊群效应”,应该用自己的脑子多思考,多衡量自己。盲目从众有可能造成笑话。一位在物资短缺年代养成排队习惯的人,撰文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一则笑话: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对绵延如龙,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自觉贻笑大方,赶紧悄然退出队伍。这就是盲目从众闹的笑话。
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个人的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参至孝至仁,他的母亲对儿子极为了解。有同名同姓的另一个曾参杀了人,有人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了。”其母不信。过了一会,又跑来一个人,说:“曾参杀了人了。”其母将信将疑。又有第三个人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了。”话音未落,曾母已经翻过墙头避开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压力是从众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团体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团体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美国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定额,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地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用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规则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而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克服羊群效应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意识进行独立性思考,客观衡量自己,做不了领头羊也绝不做随大流的羊,人云亦云而没有独立的信息始终无法在职场落脚,更不要说获得一席之地求发展了。
领头羊是最有风险的一组人,风险与利益成正比,他们风险大,所以利益也大,而羊群中的人都是在刻意规避风险,当然利益也就小很多。况且跟着哪头“头羊”也是要经过分析的,盲从的其实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贪婪在作怪,都是经过自己简单分析而觉得有利可图而投身羊群的,想从中分一杯羹。而万事皆有饱和的时候,再大的蛋糕也有分完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泡沫了,换句话说,钱是流动的不是再生的,有人赚必然要同时有人赔。所以对于羊群,要谨慎分析风险与预期收益的比例是否合适,细化到理财上,还是应该多元化投资,一部分放在头羊上,一部分放在羊群中,剩下的放在自己口袋里。
羊群里必然有两种羊:一种从众的,一种非常少见的出众的。后者的发生可能是羊的主动努力,也有可能只是偶然脱离了羊群。无论如何,关键是讨论出两者的利弊。前者处于多数人之中,必然获得的价值是“相对的安全”。举个例子来说,A羊遇上了狼,如果它是在有X只羊的羊群中,那么被吃的可能性就是1/X;如果是自己,那么就是百分百被吃。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羊群和一只羊的风险比较,即“绝对的安全”。羊群容易引起狼的注意,增大了绝对的风险;而且,羊群遇到狼并不能够团结起来,而是四处逃散。相反,一只羊就不容易被发现,绝对风险相对较小。另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羊群所在地点的食物是否充足,狼的个数和突击频率,羊的自身素质等等。
后者的优点在哪里呢?得到非常丰富食物的可能性大,但是食物和安全又要进行权衡。总之,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你可以掌握充分信息,仔细准确计算,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做出抉择。或者听天命,看性格。得出科学的结论对于深处纷繁世界的人来说很难,所以在自己认知之外的事情只能看运气。有的羊就是爱闯、胆大、不安于现状。对于这样的羊,出走闯江湖可能是它必然的选择。
社会虽然以整体形式出现,但归根结底是人的组合,人是群居动物,所以羊群效应是我们生存的法则,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一只领头羊,我们要采用民主集中的方式来强化领头羊或一个领导集体以给我们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直在寻找组织的原因,而创建或寻找什么样的组织就只能靠个人的判断和选择了。
◎相信自己掌握的信息
避免成为追随大流的羔羊你要相信自己掌握的信息,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其实,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动物如此,人不见得更高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这会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但这一情况有两面影响:第一,“羊群行为”由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当投资基金存在“羊群行为”时,许多基金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股票的超额需求对股价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当基金净卖出股票时,将使这些股票的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当基金净买入股票时,则使这些股票在当季度出现大幅上涨,从而导致股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变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第二,如果“羊群行为”是因为投资者对相同的基础信息作出了迅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加快了股价对信息的吸收速度,促使市场更为有效。
如果“羊群行为”超过某一限度,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过度反应的出现。在上升的市场中(如牛市),盲目地追涨越过价值的限度,只能是制造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如熊市),盲目地杀跌,只能是危机的加深。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造成了股价的较大波动,使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下降。
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这时由“羊群行为”造成的股价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就会停止,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回归。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当然,羊群效应并不见得就一无是处,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确实是风险比较低的(这在博弈论、纳什均衡中也有所说明)。羊群效应可以产生示范学习作用和聚集协同作用,这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经验: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出奇制胜,有时候往往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具体情况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