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何快速寻找“升职”突破口
学历、经验、阅历、能力都有了,升职,按理是期待中的事情。可是磨磨蹭蹭一晃数年,为什么总是升不上去呢?那些平步青云的人,似乎也不比自己强多少,为什么上天特别眷顾他们?其实,谋事在人,合理整合各项资源、优势,找准“升职”突破口,下一个幸运儿就是你。
Andy属于那种有了相当的阅历和能力、正积极寻求上升机会的35岁男人。理工科专业背景、一定的管理天赋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是他职途稳步发展的资本。通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之后,Andy到了一家业内著名的通讯公司做技术工程师,因为出色的实务能力获得了上司的赏识。在一次公司与技术供应商的纠纷中,身为当事人的Andy从中周旋,为公司挽回了上百万的损失。老板慧眼识珠,一年后把他调入项目部做经理助理,不久升为项目主管。
三年之后,一家IT行业的公司以20%的加薪承诺把Andy挖去做了项目主管。可惜到任后不久,Andy负责的项目就因为公司的战略调整而搁置。趁着暂时的轻闲,Andy去读了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MBA。
捧着这张烫金的证书,Andy再次在人才市场上出击,并找到一家电器公司做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司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总经理的工作协调、文案策划等等。这是一个管理者的预备职位,在这个职位上可以接触到公司的高层决策和总体掌控,为以后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历练机会。三年的时间让Andy从一个干练的白领迅速成长为一个有智谋、有策略的管理人才。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Andy就缺一个武艺展示的“战场”,原公司看起来没有什么升职的机会,往外发展,又不知道从哪里突破。35岁的男性,10余年的工作经历,如何整合自己的职场优势瞄准上升的突破口?在没有外企工作背景的情况下,如何进入外企工作?
Andy发现他的困惑在于:如何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整合为下一份工作前的优势,在公司背景与个人职位上能再上一个层次。但目前在求职上遭遇一定障碍,且对未来的定位尚不明确。不过,虽然没有外资企业背景将成为求职中的一个劣势,但他英语能力较强,因此关键在于如何让用人单位对自己产生信任。凭着他的实力,只要把思路理清,方向找准,争取再上一个平台,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而他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在于:他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性格较外向,乐于与人沟通。外语能力也较强,性格较实干,有工作热情并力求做到最好,办事效率较高,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比较负责任的投入与完成。Andy的条件在气氛比较开放的欧美公司是比较受欢迎的。他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希望能往职业经理人方向稳步发展。劣势在于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关注不够,这导致他对公司内部的一些人事调整、业务变动不够敏感。
就Andy的工作经历与学历来看,其实他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职业平台上。Andy的职业发展较为稳定,跳槽率很低,这反映出Andy性格中的踏实和稳定,这在晋升时将成为Andy较占优势的一点,因为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员工忠诚度较为看重。Andy同时具有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这将是Andy另外一个优势。
就Andy的性格与能力而言,项目管理类职位和市场营销类职位较适合Andy,在寻求晋升时要更多突出自己以往与此相关的工作经历。另外根据Andy的理工科专业背景和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对技术有一定要求的客户服务类职位同样也比较适合。
在具体的谋求晋升的过程中,首先应突出自己的优势,切忌简单和笼统,而Andy目前的作为就是犯了这个忌。
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适当调适自己的性格,尤其在初进一个环境,尽量低调与谦和一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以保证自己的顺利发展。
在充电和学习方面,可参加一些谈判技巧培训课程,及英语口语速成课程。同时参加一些职业经理人沙龙,建立自己的人脉。
看了他的例子,我们得到启示:要保证职场上较为顺畅的上升路线,避免以往经历归零,关键在于整合已有优势,在此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突破口。细说起来,要点有三:
第一,市场状况的客观把握。就是了解您的目标职位的一般要求和人才市场状况如何。您的竞争者较之于你有什么优势,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怎样来补足。对于目标职位的要求,一般公司都会有详细的说明,但是这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知己知彼,了解此职位的人才储备状况,这一步可能需要由专门的职业咨询机构为您提供信息和指导。
第二,整合优势,准确定位。职业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前一步的发展是后一步发展的基础,将自己已经具备的行业经验、工作能力、各类技能等等做一个综合,找出优势最高点,为下一个职业目标准确定位。
第三,扬长避短,求职有策略。如果现有的条件与您的职业目标不能达成最佳的契合,而这一条件又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那么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尽量突出和展示您的优势,并说明这些优势足以弥补您的不足,用人单位会考虑给您机会。
二·年轻新贵的减负
一项对25~32岁职业人的调查显示,处于管理岗位的年轻一族,他们的薪水平均数在7000元以上,承受的压力非常大,这群人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群:第一种人出现过劳现象和职业倦怠,具体表现为频繁跳槽和职业瓶颈。第二种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承受同样的压力,但他们的职业发展却非常顺畅,成为高层晋升的潜力精英。
所有的管理者都面临较大的压力,但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出现两极分化呢?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我们首先从他们的工作方法来看。年轻职业人有一个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工作不分层次,缺乏对职业的责任心。你可能经常看到一个白领精致的妆容,优雅的神态和得体的服饰,但这只是一个表象;那些被过劳困扰、神经衰弱的白领们的工作状态可以用狼狈不堪来形容。我们知道一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不要以为紧急的事就很重要。实际情况是,事情的紧迫性常常是由别人的轻重缓急来决定的,职业人如果分不清楚,就会始终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
在调查的这些人群中,这些年轻的管理者对自身的能力过于自信,轻视规则和流程,对固定工作模式的全盘否定,导致他们中许多人工作层次乱套。他们可能一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工作压力下,他们缺乏对长期竞争力的经营,这暴露了他们职业化程度普遍低下的缺点。
职业化程度并不是看你是否在写字楼里工作,是否在大企业工作,是否穿着西装笔挺、妆容得体,而是看你对工作的负责程度。一个职业人能否将自身的工作与企业的事业结合起来,能否将自身前途和企业结合起来。这其实也是中国职业白领在现代企业管理和职业生涯管理的不足之处。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忙碌却效率低下的人士,他们把自己90%的时间花在了紧急且紧迫的事上,以应付那些看来永无穷尽的紧急事,又几乎把剩下的10%的时间用在了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上。他们的行为与那些高效能人士恰恰相反,这样的人基本上过着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既对企业不负责也对个人不负责。
可想而知,随着职业的发展,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终将带来“苦果”。职业发展是分阶段性的,越往上晋升责任就越大,压力也越大。年轻人有一个误区,把年轻当自己最大的资本来看,而不是工作胜任能力、职业管理能力,他们工作中遇到难题,可能首先是加班,通过更多的工作时间来缓解压力。只要是能解决问题,能够产生绩效,他们并不反对加班,而不是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工作压力无时不在,长期的加班习惯形成后,过劳成为痼疾。
职业顾问认为,产生两种极端人群的最根本原因是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导致工作不分层次,生活不分层次。职业发展是分阶段性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周期不同,年轻职业人不知道这个周期是多少,也不知道自己到什么时间应该晋升。他们认为晋升是经营出来的,觉得自己该晋升了,到时候不能晋升就跳槽吧。事实上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可能没有积累到晋升的那个关键点,还没有到晋升的时候。
还有一些人,将晋升的快,归结为机缘巧合,归结为手段高明,并非如此。跳槽带来的压力,对晋升预期的不确定,对职业发展理解的肤浅,都是他们压力越积越重的根本原因。这些人,很难产生爆发力,而且对于成功的渴望,面临的消费压力,更使他们不能安心去释放压力,这是很多忙碌的职业人越来越不会休闲,生活方式乱套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能够将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对职业生涯发展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的人,在每一个阶段的总结都会为他带来突破,带来职业发展的飞跃,这种积累的力量最终成为一种爆发力,职业发展势不可挡。
三· 外企快速升迁的几个“有”
近年来,随着外企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外企发展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了外企管理层。外企选择雇员主要从学历、实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于升职的要求更高、更挑剔。什么样的人才在外企会得到晋升的机会呢?
有中外教育背景
外企不断对本土人才委以重任,与他们对中国本土人才发展的肯定和认同有关。一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说,现在他们向外企推荐的本土高层管理人才中,大部分有着高学历,有留学和出国培训经历的占了90%,美籍华人也有不少。
有出色的特长
做外企人,你要有Value(价值),人力资源部门招聘你,就是因为你有Value,他们会依你所长,把你安排在合适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你应该能完全胜任工作,本职工作都胜任不了的人,他是没有什么前途的,等待他的只有被自然淘汰。
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不是以时间衡量其工作,而是以其负责度和其它完成量来衡量。完成本职工作是员工的责任,当员工工作在8小时内未完成时,加班更是份内的事儿。你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也只有这样,公司才会给予你相应的报答。在外企,主动要求给予提升是受鼓励的,因为外企认为,你要求担当一定职务,就意味着你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体现了你有信心和有向上追求的勇气。
有学习能力
外企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只能占20%,80%以上的知识需要在干中学。一个人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也就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无发展可言。
有较强应变能力
优秀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工作方式,而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因为在不断变革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外企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公司管理层的调整和变化,人事变动等等都是正常的,是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的需要。这些变化或多或少会影响你的工作和你的位置,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迎接变化,适应变化,是进外企工作的人要有的最起码的准备,随着你的工作责任增大,适应变化就变得更重要。
有团队协作精神
外企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管理出现问题,一般是沟通出现故障。上级要与下级沟通,下级也应主动与上司沟通,不沟通而生隔阂了,再一走了之绝不是好办法。善于沟通的员工易于被大家了解和接受,也会被大家认可。
四· 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
Gavin自医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制药行业。先在一家民营制药企业工作了一年后,又去了一家外资制药公司任医药代表。几年来,随着该公司的品牌逐渐在整个华东区的树立,Gavin的销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职位也从医药代表-医药主管一路攀升至上海区域经理。一年多前,Gavin接手了整个华东区的业务,成了大区经理,月收入也早已突破出万元大关。
然而Gavin却发现公司给予他的发展空间已经到了尽头:首先公司产品单一,且在同行业中无竞争性;其次,这家全独资的外企高层管理人员依然是外籍人,无论他再怎么努力,要取代外籍经理的位置似乎没什么可能。不仅工作内容已经进入一种不断重复的状态,而且对新事物的接触面很有限。这注定了Gavin的成长空间受到制约。
Gavin的故事经常发生在那些中层管理人员往高层管理人员晋升的“路途”中,他们既有继续发展的期望,又普遍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此时的工作内容已渐趋稳定,如不及早规划,摆脱困境,“长江后浪推前浪”,前途和“钱途”都将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