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1.创业韬略决定致富路
创业艰辛,但艰辛中又有着成功的快乐。
从李嘉诚的创业史,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时势的准确判断和创业时的独立果敢,而这都建立在他对信息的分析和把握上。另外,由于资金不足,李嘉诚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以最少的钱办最大最多的事,并根据创业的不同时段采取有效对路的管理工作方式,因而初战告捷。更值得指出的是,李嘉诚从两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中分析出全世界将会掀起一场塑胶花革命。而此时的香港,塑胶花的生产和销售尚为零。李嘉诚洞烛先机,全力投入。
李嘉诚为了寻找企业的新出路,不惜以旅游签证飞赴意大利学习塑胶花技术,以香港经销商和打工仔的多重身份进入塑胶公司,通过耳闻目睹和与技术工人交朋友等多种手法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回到香港后,抢先生产出塑胶花,又以高瞻远瞩的准确定位牢牢掌握了市场。尔后,又看好股份制,借鸡生蛋,使长江实力迅速扩充。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李嘉诚十分注重市场的把握,他立足稳定后又想方设法绕过洋行中间商,直接与外商交易,牢牢掌握了主动权。终于,以其精诚,以其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赢得了欧洲和美洲的大客商和市场,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
李嘉诚创业过程中十分注意抓质量管理,并自觉运用公关手段解除危机。例如,创业不久,李嘉诚因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使长江厂四面楚歌。面对挫折,李嘉诚采取“负荆”拜访等几手招数,起死回生。而当同行竞争短兵相接时,一些厂家拍摄长江厂的破旧厂房在报章发表,企图以揭短的反面宣传使长江厂信誉扫地。李嘉诚却将计就计,运用太极推手的精义,突出奇兵,充分利用了这种免费宣传,正面宣传了自己。
应该看到,李嘉诚获得成功的重要转折点是进入房地产市场发展。但与众不同的是,李嘉诚挺进房地产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具体做法是不卖楼花,不贷款,不按揭,只租不售。有效地避开银行挤提、地产危机。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香港地产有价无市,到处贱价抛售物业。李嘉诚审时度势,人弃我取,趁低吸纳,这一招奠定了他成为香港首富的基石。而由于采取了稳健战略,使得李嘉诚能够击败置地公司,竞投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盖兴建权中标,这是李嘉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其中李嘉诚的精确分析及周密行动令人叹服。
李嘉诚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之后,有效地把握了投资的策略,他针对当时的市场需求,相继兴建多个大型屋村,赢得“屋村大王”称号。而且在补地价的时机选择和换地的超前筹划方面,令人击节叫绝。为了奠定自己的坚实地位,李嘉诚的大型屋村酝酿10年方始出台,让人佩服李嘉诚的深厚功力,而在土地拍卖场上,他又被称为“擎天一指”。更值得指出的是,他以长远的眼光与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联合推出的“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催生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新机场建设规划,这一切都是大手笔。在内地投资方面,李嘉诚一贯持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策略终于得到了回报。正所谓十年耕耘一朝收获,李嘉诚终于以其诚心和耐心迎来了内地投资的黄金时期。
1992年4月27至28日,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分别会晤李嘉诚。李嘉诚旋风般从北京飞赴汕头,又急转深圳。5月1日,宣布成立第一家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其决断及办事的高效令人惊叹。他一方面投资深圳盐田港,体现了自己的深谋远虑。另一方面,他在广州兴建73层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他还在上海投资60亿建设货柜码头,与香港互为犄角,并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另外,在上海、福州、重庆等地,李嘉诚投资房地产及康居工程,名利双收。
2.“超人”的创业能力
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创业能力1:环境改变人生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在一座古宅里。李嘉诚的祖上虽然不曾出过高官富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李嘉诚从小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5岁那年,李嘉诚进了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他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赞许。
1937年7月7日,日军逐步侵占了中国的半壁山河。不久,潮州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执教多年的李云经彻底失业,同时李嘉诚也失学了。
所幸内地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繁荣,成为战时的避难所。特别是,妻弟庄静庵是香港的殷商,是惟一可以投奔的对象。李云经与妻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前往香港投靠庄静庵。
1940年冬天,李云经一家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10多日,终于来到香港。李嘉诚一家到来时,庄静庵腾出房间让李氏一家住下,设家宴为姐姐、姐夫洗尘。席间,他仔细询问了家乡的近况,然后为姐夫介绍了香港现状,劝李云经不要着急,先安心休息,逛逛街,再慢慢找工作。
庄静庵未提起让姐夫李云经上他的公司做职员,这是李云经夫妇始料不及的。庄碧琴想去质问弟弟,但被李云经拦住了。他不想给妻弟添太多的麻烦,来香港投靠妻弟,已是万不得已。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很快便踏上了香港。在日军统治下,香港百业萧条。李云经挣的薪水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拼命工作。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李云经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以供日后儿子继续学业。后来,庄静庵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强行”把他拖进了医院。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生活相当清贫。两顿稀饭,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李云经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临终前,他哽咽着对李嘉诚说:“阿诚,这个家从此就只有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
此外,李云经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的依赖心理,因而留下了“贫穷志不移”、“做人要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等遗言。
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生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但与此同时,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他给李嘉诚留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后来有一个记者问起李嘉诚:“请您说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不是跟从小的志向有关,而一个人的志向是不是天生的?”
李嘉诚回答说:“我自小便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我就暗暗地发誓,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但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贫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了一股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创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的。当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们,所以读书是绝对没有可能了。赚钱是迫在眉睫的事,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在接下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因此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创业能力2:挑战自我
只有把自己当做对手,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就大事。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有过与李嘉诚类似的痛苦经历,但是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一旦困难过去,就只求安逸了。
与此不同,李嘉诚在痛苦的经历过去以后,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向自己提出挑战,不允许自己有贪图安逸之想。如果说艰苦的环境激发了李嘉诚的斗志和潜能,那么这种不断的自我挑战则使他得到了最好的经商锻炼,极大地增长了他的才干。
李嘉诚在长达数年之久的打工仔生涯中,先后做过多种工作,从服务行业跳到技术行业,又从技术行业跳到推销行业,每换一次工作,都经过深思熟虑,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其中最能体现其挑战自我精神的是在塑胶裤带公司的经历。
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做一名推销员时,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争,是一种劣势条件下的不平等的竞争。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拼搏。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别人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人,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好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十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颜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正是这两点,使他后来者居上,销售额不仅在所有推销员中遥遥领先,而且是第二名的7倍。
李嘉诚做事,从来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了,而是在本职工作内干出非凡的业绩的同时,还利用推销行业的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他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细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李嘉诚因此于一年后被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逐渐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20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艳羡。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只不过,这一次,李嘉诚不是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要办一个工厂,自己当老板!
创业能力3:要做自己的老板
要想成就大事,你就应首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最好埋葬你的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艰苦创业,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是每一个创业者必经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挫折。一生成败,系于一发,不能不慎重万分。
李嘉诚选择塑胶业作为发展方向,是基于两种考虑。首先,他在塑胶公司积累了充分的全盘经营塑胶厂的经验,这完全可以作为创业的本钱。
其次,塑胶业在当时世界上尚属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塑胶制品加工容易,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塑胶原料从欧美日进口,产品既可在本地市场消化,又可扩展到海外,销售渠道比较广。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潜力的行业。
由此可见,不管我们是在打工,还是在自己创业,都有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景有清醒的认识。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客观因素影响,我们应该明察善断,未雨绸缪。
创业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李嘉诚打工时间没有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也不是很高。他每赚一笔钱,除了日常必用的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积蓄。
据他的同事、朋友回忆,李嘉诚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吃大众餐,他的衣着,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的。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约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