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3900000002

第2章 公文文种解疑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1)

1.什么是公文“文种”?

【解答】公文是一个独立的文体,它是由若干具体的公文组成,由于具体的公文性质有别、用途不同,故为每个具体的公文规定了专门的名称,一般将这种具体的公文名称称为文种。

2.“文种”具有什么作用?

【解答】“文种”的作用有四点:

(1)明确了公文的不同性质

例如,通知、通报,都有一个“通”字,“通”字即传达的意思,“知”和“报”包含着知道的意思,所以使用通知、通报等作为文种的文件,基本上是属于告知性、周知性的文件。

(2)反映了公文的不同行文方向

例如,决定、决议,都有一个“决”字,“决”就是决策的意思,而决策主要产生于各级机关的首脑核心部位,决策之后要由下属部门去执行、办理,所以,它们的行文方向必然是自上而下。“请示”二字的含义是请求给以批示,这个含义本身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请示的行文方向是自下而上。“函”这个字的本意是书信,书信是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互通情况、商洽问题、联系事务使用的,它不存在哪一方可以使用,哪一方不可以使用的问题,所以反映到公文的“函”上,便产生了对上、对下以及平级之间均可使用的多种行文方向,当然它的本质属性是平行文。

(3)表达了公文的不同目的或要求

例如,公告、通告、报告,均有一个“告”字,“告”即将事情向人陈述、告知的意思,因而这三个文种的行文目的都在于向人们(或组织)周知、告诉某一事项。

(4)揭示了公文的各自特点

以公告、报告两个文种为例,虽然它们都有一个“告”字,均属陈述、告知性文件的文种,但前一个“告”受“公”字的限制,后一个“告”被“报”字来修饰。“公”包括公开的意思(更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报”在此可视为向上汇报来理解。把“公”与“告”联系起来即公开告知,所以公告是面向全社会的告知性文件,它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及各个机关单位;而“报”与“告”联系起来,是向上级汇报、陈述,所以它是面向上级的陈述性文件。请示与报告,虽同属上行文一类,但“请示”这个名称是请求给予批示,而“报告”的含义是向上级汇报、陈述情况,从两个文种含义的趋向上看均属向上,这是相同的。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其中“请示”对上有肯定性要求,会引出复文来;而“报告”对上没有肯定性要求,一般不会引出复文来,所以,它们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种。

综上所述,文种具有概括文件的性质、作用,表明文件的运行方向及制发目的、要求的重要作用。

3.怎样确定和使用“文种”?

【解答】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文种的确定和使用,必须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统一规定使用,不能乱起名称。

正式公文的15种名称,按规定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加以合并。因此,目前在一些机关单位所制发的公文中出现的“请示报告”“意见报告”“告示”等,就是把两个不同的文种合并在一起使用,这种随便给公文起名的做法是不严肃的。

(2)文种的确定和使用,要依据制文机关的权限加以选用,不可超越职权。

公告,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管理机关才有资格使用,其发文  机关的级别较高。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有些单位在行使招生、招干、征文、迁址、开业等职能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滥用“公告”的做法。就实质而言,是一种侵犯党和国家权力的越权行为。

(3)文种的确定和使用,要依据行文的关系加以选用,考虑到与收文机关的组织关系。

收文机关是上级机关的,只能采用“请示”“报告”“意见”等;向下级机关发文时,一般应选用“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以及“纪要”等;向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行文时,主要应使用“函”。

(4)文种的确定和使用,要考虑发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

例如,向上级机关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要钱、要物、要人员、要编制、要政策、要办法等,就应用“请示”或“意见”;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则可用“报告”。

4.怎样辨析“近似文种”?

【解答】公文中有些文种的性质或作用、特点是非常近似的,这就给我们在文种的选择、掌握与具体运用上带来一些难度,为此,要准确地使用公文就不能不注意对近似文种的辨析。

(1)公报与公告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公”字上,即均是党和国家用来向国内外公开宣布、告知某一重大事项的,是非常严肃、庄重的公文。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公告多用于宣布重大消息,内容一般十分简要;而公报的内容一般是比较详细具体地报道某一重要会议或重要事项的内容。

(2)公告与通告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告”字上,即均属告知性的文种,它们均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或在社会上张贴以及网络等方式而公开发布。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从使用者看,公告的制发者主要是党和国家的高级机关;通告则不然,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均可使用。

②从发布的内容看,公告内容的重要性大于通告,是郑重宣布重大事件或重要事项、法定事项的;通告则主要是用于发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

③从所公布的范围看,公告是面向国内外的,范围最广;通告则是针对社会的某一方面,用于局部范围。

(3)决定与决议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决”字上,即均属决策性文件,都是上级机关对某些重大问题的处理或重要工作事项所作的决策规定性的意见或措施、要求;决策又出自于机关的首脑或核心部位,并要求下级予以贯彻执行,故都是下行文。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决议的内容必须是经过会议集体讨论并表决通过的;而决定则不一定,有的决定是经过会议集体讨论通过的,也有的是由某一机关直接做出的。

(4)通知与通报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一个“通”字上。“通”字在这里是传达的意思,“知”和“报”均含知道的意思,具体方法是直陈情况与要求,所以,通知、通报均属告知性文件;又按照理解的习惯,传达一般是自上而下的传递,所以又都是下行文。

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通知的“通”字是用“知”字作补充,“知”的本意是知道,这里又引申为知道办理。严格地讲通知是知照性文种,它的内容侧重于直提要求、明确界限;通报的“通”字是用“报”字作补充,“报”在这里的含义是陈述情况,严格地讲它是陈述性公文,它的内容侧重于说明、介绍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情况。通报既可以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如指导性通报),也可以不提任何要求(如情况性通报),而通知是必须有下一步工作的意见与要求的,否则,就失去了作为通知这一文种存在的本色。

(5)批示与批复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一个“批”字上,即上级对下级的公文表明意见,均属于下行文。

关于它们的不同点,批复的“复”是答复的意思,显然事先有请示,否则,就谈不到答复。所以,批复是对下级的请示批注意见后答复下级的公文文种。再看批示, “示”是指点的意思,故批与示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批注意见、加以指点,既然是批注就是在下级报来的公文上书写批语,有的是针对来文的下级批注意见(这样应告知来文单位),也有的是批转给其他部门去办的(如属此种情况就没有必要告知来文单位),所以不同于批复。

根据上述介绍,对批复与批示的不同点,我们可以理解为:①被批注意见的来文文种不同。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上报的请示做出的;批示所针对的来文则是下级没有肯定性要求答复的文种,如报告、总结、计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检讨报告等。②行文方式不同。批复的主送机关必然是上报请示的单位,如对其他单位也有参考价值,可列为抄送;批示如具有普遍意义,可把原行文上报的单位与其他单位一并列为主送。

(6)函与便函

“函”这个字的本意是书信,是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互通情况、商洽问题、联系事务使用的。所以,函与便函在内容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函”是党和国家机关的法定公文文种之一,而便函不是,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也正因如此,函在行文时必须具备法定公文的标印格式,而便函则没有。顾名思义,便函就是简便的书信,有抬头、正文、落款、日期即可。

(7)通知与通告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通”字上,说明都是用来传达上级机关的意图和要求的。但通告的“告”字在这里是普遍告知的意思,是把某一机关、组织的意图、要求普遍告诉人们知道并加以遵守;通知的“知”字,与“告”字虽然都是告知的意思,但“知”与“告”相比,具有特定告知的含义,有可能是告知所属全部下级单位、人员,也可能是告知部分下级单位,要求它们知照办理,这就是两个文种的主要区别点。在具体使用上,凡是向社会上公开告知人们遵守某一事项时,应使用“通告”;内部行文告知下级全部或部分单位办理某一事项时,应使用“通知”。

5.“文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答】公文文种虽然繁多,性质各异,作用不同,但彼此之间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就是文种之间的关系。公文文种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集合关系

由于文种的功能、法律地位以及运行方向不同,分别集合成若干小的集体。从功能上看,往往体现出指挥性、知照性、呈请性、法规性、计划性、总结报告性、记录性等多种集合关系,从而构成了公文诸多的子系统。从法律地位上看,分别集合为法定的与非法定的两大子系统;从运行方向上看,分别集合成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大群体。

(2)相联关系

是指文种与文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地联系在一起。例如,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计划与总结、通知与报告等文种之间的关系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3)离散、交叉关系

例如,公报与公告以及公告、布告、通知、报告之间都是这种关系。

6.什么是“命令(令)”?

【解答】“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具体而言,用于公布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为“公布令”;用于发布某些重大的行政措施和行动的为“行政令”;用于任免、奖惩等事宜的为“任免令”“嘉奖令”。

(1)公布令

命令(令)的一种。国家机关用于公开发布法律、法令、法规和规章(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而使用的一种命令(令)。公布令都是复体行文,即法随令出。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95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已经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0一一年三月十九日

(2)行政令

命令(令)的一种。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施行重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例如,1990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命令》。

(3)动员令

命令(令)的一种。国家最高机关和领导人,用来发布全民、全军总体动员,以应对某一紧急事态或完成某一重大历史使命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

(4)宣布令

命令(令)的一种。用来宣布党和国家某一重大政策、主张、措施的命令(令)。

(5)任免令

命令(令)的一种。任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以国家主席令任免的工作人员,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部长级以上干部;以国务院总理令任免的工作人员是副部长级干部。地方上的人事任免事项一般不用命令(令),而由“任免决定”“任免通知”代行之。

(6)嘉奖令

命令(令)的一种。用于表彰、奖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单位和个人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

(7)通令

命令(令)的一种。在军队机关大都用于表彰立功受奖人员和英雄战斗集体。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我党、我军的公文中就广泛使用“通令”这一文种,如1932年12月4日中革军委《关于嘉奖宁都暴动干部战士的通令》。在当今,它是军事公文中的正式文种,如1984年10月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的《关于表彰国庆受阅部队指战员和民兵的通令》。在地方上,“通令”虽不是一个正式文种,实际上却一直在沿用,当某一事项既要命令所属单位执行,又要告知社会群众遵守时便使用“通令”文种予以发布。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通令”看做命令(令)体公文的一种。

(8)赦免令

命令(令)的一种。用于特赦在押罪犯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特赦,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9)戒严令

命令(令)的一种。在社会治安遇到危急情况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根据宪法规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予以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由国务院决定发布。具体戒严任务,一般由军队负责。

同类推荐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无错不成书”的说法听似有些夸张,其实这是读者群对书报刊等出版物(广义上含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及网络上的用字用词)极为中肯的评语。同时也是鞭策和激励出版人应该更加辛勤努力,让面世的出版物完美无缺,把各种可以避免和应该避免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直至消灭殆尽。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出版物上差错依然屡屡出现,这不能不使众多出版人感到困惑、不安和忧虑。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热门推荐
  • 蔽芾甘棠悔处歌

    蔽芾甘棠悔处歌

    “谨言慎行,方得安宁。”这便是她的名字。别人13岁的豆蔻年华,全用功读书了,这货倒好,全拿去看小说了!如果自己怎么被人害死的都不知道?!孩纸,你丫的穿越小说是都白看了么!果然白看了!毫无顾忌地闯有着未知危险的森林,然后毫无顾忌地退了太子的婚,再然后毫无顾忌地出言“顶撞”皇后娘娘。天然呆的特质简直发挥地淋漓尽致…“我南瑾宁的人生目标可是分分钟几百万金币上下,迎娶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于是,一朝一夕间,洛城多了一个天才“少年”——焚天……
  • 鹿晗,待你青丝绾正

    鹿晗,待你青丝绾正

    大大写的有些时间和事件可能和现实不符合女主在鹿晗当练习生前和他恋爱,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和鹿晗分手,然后惯有剧情“车祸”,最后就那个了,你们懂吧!“选择性失忆,呵呵,真好笑”她回忆着医生说的话
  • 美女的超级跟班

    美女的超级跟班

    刚强自立略带小气的爆乳美女,乖巧懂事聪明绝顶最爱吃醋的青梅竹马妹子以及更加聪明但是平胸外带玩弄男子为乐的富家小姐~~这三位美女竟然同处一室,更悲惨的是朱亮还得为她们的衣食住行、人身安全随时保护,关键还没有任何福利。对于以银剑著称的朱亮来说,这绝对不可容忍!
  • 重生之龙升天

    重生之龙升天

    张扬在这一世面对很多的机遇,他都没把握住,白白的在自己的手中溜走,身世不明了,面对自己心中的女神,无法挺起胸膛。谁想到第一次买彩票就中了个500万,可是麻烦也来了,妻子的背叛,对手的死逼,最终在杀了背叛的妻子和对手后,准备和500万现金同归于尽的时候,老天爷给了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看张扬怎么把握了。还是象上世那样碌碌无为,还是牛B一世。名牌大学我来了。四九城我来了。美女我全要了。无论是学生,警花,军花,医生只要是美女我全包了,让别人去眼热吧。。。哈哈
  • 界下无双

    界下无双

    真仙与人的结合,看透世间,不知梦。本欲游戏人间,风流少年。不知为谁而活,不知为谁修仙。恨,让我屠仙!爱,让我逆天!欲望,让我登临绝巅!
  • 巧做下酒菜

    巧做下酒菜

    公司聚餐、同学聚会、生日party、工作应酬……现代人的生活,和酒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光喝酒没有下酒菜的餐点可就落伍啦。本书为您精心挑选了众多合适的下酒菜,除了在色、香、味的表现上要求完美,更注重均衡与健康。内容丰富,制作精致、是美食爱好者最好的选择。
  • 难以忘记

    难以忘记

    难以忘记青春无悔,难以忘记曾经逝去的青春
  • 银印

    银印

    这是一个由银色印在耳垂的银印的故事,在现代,各个的异能者天生的耳垂里,都隐藏着各个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着一个秘密,据说,每一个出生的异能者的耳印,都是由掌管着世界的全天下人的生命的人物亲手制造出来的,一般人是看不见的。但是,这一个小女孩却是隐藏的。他,流连花丛的风流公子,却是从不为谁停留,眼底是冰冷的,外表却是火热的。他,是温柔的,骨子里却是神秘的,是高贵的。他,是太阳,在闪耀着,是纯洁的,是完美无瑕的。他,是耍酷的,是可爱的,是神经却也是最神秘的。他,是严格的,却也总是最心细的,为你好的。(要是你,你会选谁呢?)
  • 诸圣遗歌

    诸圣遗歌

    悠悠万古,天地初分,礼法崩卒,世乱之始。但幸逢乱世总有夫大勇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称之曰圣。后人感其功德,录其平生事迹传唱为歌。是乃诸圣遗歌!——《诸圣遗歌之情圣录》——懿妖之陆,尽是妖修后代,以提纯自身血脉修行。落魄豪门少主,曾经的不世天才。意外得知孤儿身份,从而一走寻亲之路。强势崛起!不知血脉,没有传承,凭一部情典修炼,以情入圣,偏以七情六欲胜天道无情。本文无斗气、无灵根,全新修炼方法,只愿走出一条妖修之路!当睚眦对上饕鬄,麒麟杠上半人马,你猜——谁能赢?(前方高能,美女多多,群狼入坑)
  • 蛮荒之源

    蛮荒之源

    太古时候,盘古开辟了天地,混沌初开,蛮荒之气支撑整个宇宙,蛮荒本源中,诞生了许多生命,也存在着种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