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8000000008

第8章 诗意春秋伴人眠——拂拭古诗里的繁华与苍凉(7)

一千多年过去了,诗人留给我们的只有这首寥寥数字的诗篇,姑苏城变了模样,寒山寺少了几分清静,时事都已大不相同,但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思绪回响仍然令人沉醉。落榜还是高中已经不重要了,甚至让人庆幸张继没有高中,正是不可轮回的张继成全了我们,也成全了他的千古诗名。

2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女的千古绝唱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捉拿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即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送客湓浦(pé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2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第四)

——元稹真的是薄情郎吗?

《离思五首》第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人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这一年他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劾奏不法官吏,为此得罪宦官权贵。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宦官与元稹争宿驿舍正厅,击伤元稹,反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后,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生前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之合集多种。其本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共 100卷,题为《元氏长庆集》。

元稹25岁那一年,应该是极为顺利,生活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他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娶得韦丛这样的名门佳人。关于他与韦丛的故事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无论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看待,韦丛这样的女子都是十分值得人尊重和爱怜的。韦丛父韦夏卿为京兆尹,后任太子少保(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太子少保是个荣誉官职,却也是正二品,副国级的待遇)。当时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虽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相信他会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当然,就是这看似赌注一般的婚姻,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人在婚后十分恩爱,感情非常好。

从元稹的诗来看,及第之后的他并不得志,生活清贫。韦丛出身名门,从富庶之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慕贵的时代,信仰爱情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能在爱情之中持守不变的却是难能可贵。对于元稹来说,上天最大的恩赐或许不是其卓越诗才而是韦丛的到来,且不论诗人的风流韵事,仅从流传下来的诗文来看,元稹对韦丛是十分爱恋的。元稹是古人中写诗给妻子比较多的一位,流传到今天的还有三十多首,为原配妻子韦丛写的大概有十六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象征着爱情的深厚与笃定,大海、巫山的壮阔,篆刻了水和云的最美画面,别处的水和云就都显得黯然失色。这是诗人的悼念亡妻之作,告慰韦丛,此生真爱唯有你一人而已。这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情,这样的夫妻感情令人赞赏欣羡。“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人已对女色无眷恋之心,那为什么又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是爱还不够深刻吗?从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可以看出他是尊佛奉道的。“半缘修道”和“半缘君”似乎是在作答。而答案却不是对情感的分割,一个求道修身之人,情欲本是要放下的俗念,可“道”与“君”同样占据着内心,让人更觉意味深长。

再看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家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的创作并不是同一时间,字句间却同样透露出诗人和韦丛在清贫生活中的恩爱点滴。这里没有“曾经沧海”那样刻骨铭心的情感波澜,没有“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寄托,只是将曾经的生活一幕幕如画卷般展开。不管是韦丛“顾我无衣搜荩箧”,还是“泥他沽酒拔金钗”,一个高门大户的富家小姐,如今甘于清贫,毫无怨言,怎能不让人敬佩。“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新仰古槐。”贫穷的日子容易满足,回想起来怎能不动情呢,用落叶生火,与丈夫一起靠野菜充饥,如此可爱可怜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或许当初元稹都不曾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但是清贫与操劳,使这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年仅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数年以后,元稹总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既是感动更是孤独的追思和怀念。

韦丛与元稹同苦七年,却在即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离开了他,诗人能做的只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匮乏的物质生活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一个男人,如果无法给予与自己年轻时相濡以沫、患难共苦的发妻以富足的生活,人到中年难免抱愧含羞。斯人已逝,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之外,似乎每个人还能体悟出点别的什么吧。

2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被一贬再贬的刘梦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败,被贬朗州刺史。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后又遭贬为朗州司马。居十年,被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刘禹锡与白居易酬复颇多,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婚后九年后便丧妻,对他感情上的打击很大。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从监查御史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返京,再出为连州刺史;六年后转夔州刺史;三年后转和州刺史;两年后罢官还京,太和五年(公元831年)出苏州刺史;太和九年(公元835年)转同州刺史;一年后升为太子宾客,六年后去世。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刘禹锡初被贬连州刺史,可祸不单行,没过多久不但被贬为朗州司马,第二年又被加罚“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连得到宽宥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诗人“九年居蛮貊之地”,在朗州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世事难料,愁肠百转,诗人感叹万分:“莫高者天,莫浚者泉。推以极数,无逾九焉。伊我之谪,至于极数。”

刘禹锡谪居朗州长达九年,不过漫长的时间并没有完全磨平诗人胸中的激荡之气,他仍然等着峰回路转的那一刻。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腊月,刘禹锡“屡易星霜,频经恩赦”,被援例回朝,第二年初,回到长安。

在唐代,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任命,要由皇帝和宰相共同讨论决定,而刘禹锡原任的朗州(中下州)司马的官品为从五品下,相当于五品副职。所以,他的新授职务要由皇帝和宰相定夺。当时位居相位的武元衡、韦贯之、裴度等人,大多都与刘禹锡有比较好的关系。料想自己重新入朝应该问题不大。当时为三月,桃花盛开,似乎一切都与春景一样充满生机和美丽,刘禹锡心中十分畅快。在偕友郊游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一年刘禹锡43岁,“蛮貊之地”蛰居九年的愤懑喷薄而出。这首实为赏春写实之作,诗题言“戏”,也包含一点点开玩笑或嘲弄他人的意思。因唐时重牡丹而轻桃花,因此在他的政敌看来,诗中透射出来的对自元和初刘禹锡等人被贬以来,朝廷人事更替的讥讽之意,毫无遮掩。刘禹锡桃花抒怀,却未料花明柳暗。诗人忽略了宪宗皇帝对“永贞革新”后发生的一些事是忌讳莫深的,一直以来对顺宗时追随王叔文“永贞革新”的党人时刻保持着戒心。这一次,虽然“八司马”中久撂江湖的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等五人,“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但并不想让他们长期呆在长安,所以旋即加官,任命他们为远州刺史,放逐这些忧国忧民的贤能之士,避免因他们勾出顺宗故事。

同类推荐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人生朝露,居世屯蹇;何以解忧,唯有慧禅。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收录118篇沁人心脾的禅意美文,118段引人沉思的禅思感悟,在传承中滋养心灵,在关爱中呵护成长。置身其中,感悟智者的悲悯情怀,心灵的超脱将永无止境。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热门推荐
  • 坏男人,离我远一点

    坏男人,离我远一点

    不想做炮灰,也不希望爱的人就这样子离自己远去,去奋斗,而且当做游戏,到最后,随后能够明白这其中一切?努力去爱,却被一次一次伤害,到最后得到的,也许不过是一场云烟。总有一天,我会把所有的人全都踩在脚下,让他们明白,不是不在乎,而且是时候未到。
  • 罗刹魔妃

    罗刹魔妃

    人前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人后是嗜血残忍的杀手,被自己的搭档背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是个废材?有神兽,上古炼丹书,是炼药师,驭兽师,还敢小瞧她?身上背负着复族的重担……默默地说一句,之前那句话我换掉了,简介胡扯,内容胡扯,总之我啥都不会,只会胡扯。
  •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 四界繁星

    四界繁星

    这是仙、神、妖、魔还存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不断前行,不断提升,不断击败,不断的去不断,那么!我会在这里创造出什么呢?
  • 群枭之雄

    群枭之雄

    龙堂社大龙头“枭霸”楚天——名震江湖的一方枭雄。锄恶棍,诛色狼,为身遭惨祸的挚友报仇雪恨;冒险潜入“大森府”尊屈为仆,不单为了龙堂社的生存,更是为了化解危机,消弛浩劫……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农女娇妃:暴君,深深宠

    农女娇妃:暴君,深深宠

    一朝醒来,成为苦逼农家童养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被恶毒一家子虐待。为了过上好日子,她勤劳致富虐渣,一样不少。没钱没势?万能系统在手,票子汉子都有。为了摆脱这极品一家子,她打算嫁给一个长相绝色,颜好板正的傻子过日子,只是一转头,怎么这个傻子看她的目光好像饿狼一样?等她终于"诱哄"着傻子娶了自己,结果一转头,这傻子竟变成酷帅狂霸拽的暴君,而自己,竟一下飞上枝头做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摔,到底谁骗了谁?
  • 最后之终章

    最后之终章

    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老乞丐的一本修真名录,在末世即将来临之时担负着拯救整个银河系的重任,主角是怎么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心爱之人,拯救天下苍生?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黄昏谣

    黄昏谣

    万物生灵,自抬头仰望星空那一刻起,便已经有罪了。因为在他们抬头那一刻,便已经在窥探天地的奥秘。他们眼神中流露出对未知的向往,对力量的渴望,对自由的神往。他们获命与天,却又妄想与天争命。呵呵,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黄昏谣》书友讨论QQ群号3752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