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得稍微晚了点,背脊淋湿。与长平公主迎面撞见,不免遭到美人嘲笑。
“一点小雨就变成这副模样。”春雨下得不大,但雨点密集,淋湿一个人绰绰有余。
对于美人的嘲讽,诸葛嶷无心考虑许多,只是洒脱地笑道:“春雨贵如油。托公主的洪福,一到永安就下了两场雨。”
长平公主冷眼道:“做男人就要心胸开阔,谁会像你这般小气。”说完扬长而去。
剩下诸葛嶷孤零零站在殿堂屋檐下,望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他不明白自己奉承公主,为什么她还疑心度量狭窄?“春雨贵如油有错么?”诸葛嶷一拍大腿,猛然醒悟:日了狗了,我怎么乱用诗句。这是明朝解缙《春雨》里的诗,也难怪公主会误会。望着细雨,叹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城流。滑倒诸葛嶷,笑坏宫里牛。”
“忠烈侯还有闲情逸致在此吟诗?陛下病得厉害,快煎好药送过去。”匆匆忙忙走来的是蒋琬。
“陛下现在哪里?”诸葛嶷对这份“第二职业”有些厌恶。反正也医治不好刘备,何必让自己终日忙得不可开交。
“陛下正在内室召见诸葛丞相呢。你煎好药切莫急冲冲闯进去,最好在外面守侯,等待传唤。”分明是诸葛亮的叮嘱,让蒋琬转述诸葛嶷,以免他冒冒失失闯出祸来。
永安宫皇帝内室。
刘备躺在病榻上,他的身体越发虚弱,但精神还算不错。
诸葛亮坐在榻沿关切地注视着陛下。所有的侍从都被刘备赶走,在这里他只想见诸葛亮一个人。他有太多的话想对诸葛亮说,却一时不知怎么开头。
刘备充满期望地凝视着诸葛亮,干涩的嘴唇动了动,目光在这位飘逸的中年身上移动。突然间他的眼神呈现出强烈的惊异,大声说道:“孔明,你怎么也?”手指轻轻挑开诸葛亮的两鬓,几缕白发清晰地呈现出来。在他心目中的孔明本该是位俊朗的青年,他永远给自己带来活力,带来生的希望。
刘备的心里一酸,眼泪忍不住掉落。“都是朕的错,朕不该把蜀汉的重担由你一个人承担。”明知病入膏肓,药石无效,去世以后蜀汉的重担不得不交给诸葛亮。但刘备还是不情愿,绝非对诸葛亮的不信任,而是对他的拳拳关怀。
他很爱诸葛亮,就像爱自己的长子一般。
今年刘备62岁,诸葛亮才42岁,自己的长子刘禅只有16岁。
年龄上看,诸葛亮才像自己的儿子,少不经事的刘禅只像自己的孙子。
工作中,诸葛亮总揽政务,更像刘备的接班人;刘禅算什么,他连基本的教育都没结束,他才能又不出众,连刘备都不相信他有多大作为。
可是偏偏这位刘皇叔又对接班人要求很高。他从织席做起,白手起家。就因为出身卑微,刘备没少被门阀士族讥笑为织席小儿。就连他这个皇叔的身份,也来之不易。如果不是汉献帝拉拢自己而荣幸封赐,也许现在的他倍受门阀士族的白眼。
就因为出身贫寒,刘备更明白这个乱世生活在下层的民众需要什么,门阀世家需要什么。同时他也观察出寒门和士家愈演愈烈的矛盾。
因此他更知道这个乱世需要什么样的君主,要有汉武那样的雄才大略,要有汉武那样的铁腕手段。刘禅这个傻小子,一个普通的孩子,他稚嫩的肩膀挑不起如此沉重的担子。刘备非常看好诸葛亮,可惜孔明姓诸葛。
“陛下请别忧虑。太子的气量传承陛下的宽宏,太子的禀性继承陛下的仁慈。亮不才,必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和太子。”诸葛亮一眼就看穿刘备的心思。他对刘备实在太了解。
刘备摇头苦笑道:“朕其实舍不得让孔明独自承担这样大的重任。孔明,你知道未来蜀汉的担子有多沉重,连朕都巴不得有你帮我分担。如果朕不在了,谁又能替你分担。你看过滩边拉船的纤夫么?”最近的日子刘备最喜欢看的莫过于纤夫拉船的场景。那些负苦作歌的纤夫不就是自己和孔明么?
思绪至此,老泪纵横,仿佛诸葛亮就是自己苦命的儿子。我和孔明两个人都拉不好蜀汉的巨船,将来剩下孔明一人,他能做好么?
“陛下,臣就是使出百分之两百的力也要拉好蜀汉的巨船。臣就是废寝忘食也要做好,臣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诸葛亮拜倒在地。他的诺言都是真的,行动可以证明一切。
诸葛亮很睿智,他能读懂刘备的心思。许多时候他和刘备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孔明快起!”刘备吃力挣扎着爬起,恨不得扶起诸葛亮,可是他毫无气力,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对方。他能做什么?也许他什么都做不了,除了期待和厚望。
“孔明,快扶朕起来!”自己没力气扶诸葛亮起来,但他有办法。
诸葛亮心头一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遵照刘备的主意,毕竟刘备也是为了自己好。这一刻,他的眼圈红红的。不知道为什么,他越来越害怕猜中刘备的心思。可是很无奈,他总能猜中刘备的心思。
扶刘备坐起,诸葛亮依偎在他身边。突然间,诸葛亮发现自己像个孩子,像个倚靠着父亲的孩子。他早年父母双亡,从小就是个孤儿。除了亲人也只有刘备待他好,甚至比亲人还要好。
“孔明,朕有件心事一直没有对任何人提起。也许你能够猜中朕的心思,但我今天还是想告诉你。”刘备警惕的目光扫视完各个角落,确信屋内再没有第三个人听见,这才开口。从他紧张的神情,诸葛亮晓得这是陛下的机密,事关重大。他把耳朵凑近刘备嘴边,聚精会神地聆听。
“以孔明的智慧,不难看出当今天下的局势吧。你我都不愿意看到的门阀士族垄断军政的局面还是不可避免。曹操一生重视起用寒门压制士族,做到士庶一视同仁。可他儿子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向士族妥协。哈哈哈,可惜了曹贼的良苦用心。孙权是个不得不向江东士族低头的人,东吴永远都难成气候。现在也只有我们的蜀汉啦。”刘备喝了口水,提到积郁心头数十年的门阀问题,他就异常激动,语音缓缓增大。因为过于投入,两人竟毫无察觉。
“陛下坚持‘荆州第一,外系第二,益州第三’的原则,并非扶持士族门阀,而是让各派势力相互消耗对吗?”诸葛亮充满信心地问道。他能猜出许多,他也需要刘备亲口告诉自己。
诸葛亮也是世家出身。与普通世家不同的是,诸葛亮自幼孤儿。他是徐州人,从小亲眼目睹曹操屠杀徐州百姓。里面有他的父母,有他的亲人。这场屠杀让他能够切身感受到生活下层百姓的疾苦,也让他切身感受到战乱带来的巨大创伤。这些是他心底永远的痛。
诸葛亮的早年随叔父避难,隐居南阳。他与士族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渴望仕途,他渴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改变悲惨的乱世。但他更期望一位明主,与他有着共同理想的明主。
曹操与他不共戴天,他不会选择;孙策孙权对待江东士族徒呼无奈,他不会选择。也只有刘备,放眼天下能够鼎足称霸的也只有刘备,能够让寒门崛起的更只有刘备。因为他太了解刘备。
这是个对门阀士族天生仇视的人。但刘备是枭雄,所以能在仇视中依然选择利用门阀世家。这是一种政治手腕,不能说是虚伪。诸葛亮希望士庶没有阶级分别,天下人民能够和睦相处。这正是他的理想社会,尽管在现实斗争中不断调整策略,但他依然坚持着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