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京城出了一个做风筝的巧匠,本名徐晓蟾,人称风筝徐。徐晓蟾虽然才二十来岁,但他两手奇巧,脑子灵光,做出来的风筝出神入化,活灵活现。他做的老鹰能吓跑兔子,他做的蝴蝶会引得花开。
徐晓蟾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名叫顾晓贞。徐晓蟾曾央着媒人去说亲。但顾家嫌他太穷,一直不肯同意这门亲事。徐晓蟾只好没黑没白地多扎风筝。但这风筝本就卖不了几个钱,他再怎么卖力,也还是穷。眼见着两个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却还是娶不起晓贞,心里不免很是抑郁。
他每天都要扎一面特别的风筝,面上是一张白纸,待到晚上放到顾家的院子里,顾晓贞就会接住这面风筝,在面上画一幅画,或者写上几个字,表达思念,借以传情。但这天晚上,徐晓蟾又来到顾家院子外面时,却见顾家门外落着轿子拴着马,很是热闹。找人一问才知道,是城西的宛家公子看上了水灵俊俏的晓贞,来下聘礼了。徐晓蟾象被雷击了一样,轰然倒在地上。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悠悠醒转,失魂落魄地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宛家就张灯结彩,用大红的轿子把晓贞接过门去成亲了。徐晓蟾又扎了一面白风筝,趁着天黑,放到了宛家。不大一会儿,他就觉得有人在牵绳子了。他忙着把风筝放起来,牵出墙外,收过来一看,风筝上写着血字:清白被污,无脸见你,为我报仇,九泉相见!
徐晓蟾忽然明白了,晓贞被那个混蛋污了清白,这才被迫嫁给他的。他顿时气血上涌,跑回家去拿了一把菜刀,就要冲进宛家杀了那个混蛋。刚到门口,却被几个官府的差役拦住了,冷着脸对他说,宛家出了人命,外人不得入内。他忙着打听是谁死了。那个差役告诉他说,那个新娘子犯了疯病,先是拿剪刀扎伤了新郎官儿,趁着新郎官儿跑出房去的工夫,自己上吊死了。徐晓蟾一听就急了,操起菜刀就要往里冲,被那几个差役按住了。
两个月后,徐晓蟾被放了出来。他到晓贞的坟上去添了一把土,又磨亮了菜刀,藏在宛家门外。这天,他终于等到了那个混蛋。他挺起菜刀就奔着那个混蛋砍过去。但想不到的是,那个混蛋居然会几下功夫,三拳两脚就把徐晓蟾打倒在地,又让手下把他捆了,送到官府。
又是宋大人接手了他这个案子。宋大人本就是个心地纯正的人,早就看不惯宛家的所作所为,但宛家势大,他也惹不起。他早已了解了徐晓蟾的苦衷,又喜欢他的风筝,上次就对他网开一面,这回也不想难为他。他严厉地训诫了他一通,就把他给放了。
徐晓蟾出了官府,想想宋大人说的有道理呀。那宛家混蛋身负武功,他拿着菜刀都不能把人家怎样,还被人家给擒住了,这样莽撞行事,只会受辱,却不能伤了那坏蛋分毫。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学得一手好武功。
徐晓蟾打定了主意,回家收拾了行李,出了京城,一路西行。他早已打听过了,当今天下,属黄龙寺武功卓绝。他就一路打听着山西的黄龙寺的方向,一直向西走。走了大约一个月的光景,终于到了黄龙寺。
徐晓蟾进了黄龙寺,入寺当了和尚。但他一直在寺里呆了两年,无非是做些烧饭种菜的营生,还有就是学经。他偷偷跟师兄们一打听才知道,黄龙寺有一寺规,那就是要过了师傅的慧眼,才准许学武功。徐晓蟾找到师傅,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学武功,师傅摇了摇头,说他目光中尽露杀机,那是不能学武功的。
徐晓蟾“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讲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恳求师傅教他武功。师傅却坚决地摇了摇头:“冤冤相报何时了,你还是诵经超度吧。”徐晓蟾看师傅不肯教他武功,就偷偷地溜出了黄龙寺。
徐晓蟾又去了很多地方,但都没能拜到师傅。他又回到了黄龙寺。师傅听说他回来了,走到他跟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后摇着头说,还是不能教他武功。并且,他擅自出寺,违反了寺规,寺里也不能留他了。
徐晓蟾出了黄龙寺,看到路旁有一块巨石,较为平坦,他又困又乏,躺上去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隐约听到有人在惊呼。他忙着睁开眼睛,看到几位师兄正在追赶一张纸片。原来是师傅正在参习武功秘籍时,忽然刮来了一阵旋风,那旋风把武功秘籍给卷了起来。师傅忙着展开轻功去抓那书。却有一页被风给撕下来了,卷着就上了山。师傅和徒弟们一路叫喊着一路追到山上来了。
徐晓蟾也跟着追过去。但风卷着那页纸越飞越高,最后竟挂在了一棵椿树的顶上。徒弟们争相爬上树去,但那椿树的枝杈又细又脆,他们上到数腰就上不去了。徐晓蟾折了几片宽大的桐树叶,做成了一只树叶风筝,放上去,让那树叶风筝贴到那页纸上,再让风筝线搅住了椿树叶,拉断了椿树枝,那页纸贴到树叶风筝上下来了。
师兄们都被他这纯熟的技艺给惊呆了。师傅接过那页纸来,对他说:“孩子,你聪明绝顶,悟性奇高,真是练武的好苗子呀。但眼睛里的杀气太重,我若教了你武功,那就是害了你,是罪孽呀。”
徐晓蟾点了点头:“师傅,我知道了。”
徐晓蟾正要转身走开,师傅忽然又叫住了他。师傅从怀里掏出一只小瓷瓶,递给他,然后告诉他说,黄龙寺之西,有一座浑山,山中有一个四面都是绝壁的山谷,名叫绝业谷。谷中多有野蜂,凶蛮异常。到里面去捅野蜂窝,却是练好轻功的绝技。能练到不被野蜂叮到了,那就能躲避人的任何招式了。那些野蜂都含有剧毒,这个瓶子里是解毒药,一定要在解毒药用完之前离开绝业谷,否则就有生命之虞。
徐晓蟾接过了药瓶,谢过了师傅,径直向西而行,很快就找到了绝业谷。他苦练了一个月,奔跑攀登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那些野蜂也学聪明了,不光是从后面追他,而且还前后堵截,让他躲无可躲避无可避。这天,他又捅了一个大野蜂窝,然后拼命奔跑。那些野蜂很快就包围了他,把他蛰得伤痕累累。他忙着掏出小药瓶,这才发现药瓶已经空了。他抱头痛哭起来:“晓贞,我笨啊,练不成武功,我拿什么给你报仇呀。咱们九泉之下见面吧!”他冲着一块大石头就撞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悠悠醒转,却见几位师兄正围在他身边,施药救了他。师傅估算着他该离开山谷的时间,让师兄们注意看着,却没见他出来,怕他遇到危险,这才派师兄们来看看的。师兄们看他已醒了过来,又给他留下了一些疗伤的药,就回寺去了。
徐晓蟾看着那个盛着药的小瓶子,又想到了那些野蜂,眼珠儿一转,忽然有了主意。那些毒蜂险些蛰死了他,幸而有师傅的解药救了他,要是没有解药,必死无疑。那宛家畜生要是被毒蜂蛰了,那还不是死路一条?他“噌”地跳起来,返身又奔着绝业谷跑去。
徐晓蟾把自己的全身都涂满了师傅给的解药,然后爬上了最高的那棵桐树。那里有一个特别大的野蜂巢,蜂王就住在那里。他摘下了蜂王巢,那些野蜂立即炸了窝,但他身上有特效药在,那些野蜂也只是围着他,却并不敢进攻来蛰他。他把蜂巢拴到一只桐叶风筝上,然后放飞了风筝,他牵引着风筝一路向东而行,那些野蜂也都紧紧地跟着。
一个月后,徐晓蟾回到了京城。他手里的风筝已经换了好几个,但野蜂巢还挂在上面,蜂王不光带来了绝业谷里的那些野蜂,而且还一路招引来了很多追随者。徐晓蟾一路都走荒野之路,倒也没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天晚上,天都黑透了以后,他牵着风筝来到城西的宛家。他爬上院墙,大声唤着:“三公子,有人来找你了!”三公子还以为是家人叫他呢,掀开门帘就出来了,大声问道:“谁找我呀?”徐晓蟾看准了他,手里的风筝绳一收一放,那风筝径直掉到了三公子的头上,上面的蜂窝在他头上摔散了,连那蜂王都落到了他头上。那些野蜂顿时就炸了窝,蜂拥而上,对着他一通猛蛰。三公子一阵杀猪般的嚎叫,抱头鼠窜,但他被风筝线颤住了,跑也跑不脱,那些野蜂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势,蛰得三公子惨叫连连。不一刻的工夫,就见三公子两腿一蹬,没了动静。
徐晓蟾来到晓贞的坟前,泪水横流:“晓贞,我给你报仇了。”他磕了三个响头,又往她的坟上添了一把新土,然后大步地走了。
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风筝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