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种新型的家庭悄悄进入我国,这种家庭不生孩子,只有夫妻两个人,我们管这种家庭叫做“丁克家庭”。
丁克的一词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汉语解释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
选择做“丁克家庭”的夫妻都有着充分的理由,尽管这些理由都很充分,可是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而“丁克家庭”没有了这根纽带,他们是如何维系婚姻的幸福呢?这样的家庭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吗?
情景一:
张岩和许欣属于名副其实的丁克一族,他们同是高材生出身,一个在电视台做主持人,一个在幕后做策划,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因为各自对事业的执着,他们决定不要孩子,只过二人世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从两室一厅的公寓搬进了三层的花园洋房,居住环境变好了,打扫卫生成了难题,于是他们决定请一个保姆来。没多久一个年仅20岁的小保姆住进了他们家,开始许欣还会担心丈夫会不会移情小保姆,但后来发现小保姆除了在年龄上占据优势外,其他方面和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比。可是事情总是会出现一些意外,一次张岩和台里高层喝酒喝多了,回到家中许欣没有在,小保姆只好在张岩身边照顾他。接着就发生了酒后乱性的事情,事后张岩给了小保姆一笔钱让她不要声张,下保姆同意了。
当张岩以为自己除了一块心头大患,准备找机会辞掉这个小保姆的时候,小保姆告诉张岩她怀孕了。这个消息对于张岩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劝说小保姆把孩子打掉,可是小保姆似乎早已做好了打算,以肚子中的孩子作为要挟,让张岩离婚然后娶她。
一边是自己深爱的妻子,一边是自己的亲骨肉,张岩犹豫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婚姻,选择了孩子。尽管他很后悔自己犯下的错误,但是更想要一个孩子,以前是许欣不愿意要,他爱她所以尊重她。现在孩子既然来了,他自然不舍得放弃。
情景二:
肖莉和她老公都是80后的新新人类,他们接受新思想新教育,认为现在的地球已经是人满为患,再加上他们很享受二人生活,于是决定做丁克一族。当然,他们没有把这种想法告诉双方的父母,因为老人都在盼着报孙子,这样的决定对他们而言无法接受。
眼看着结婚几年了,肖莉的肚子一直不见打起来。婆婆沉不住气了,几次三番和儿子谈及这个问题,儿子却总是闪烁其辞。于是,婆婆对肖莉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有时候经常有所指地责怪肖莉。在一次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肖莉说出了要做丁克一族的想法,结果把婆婆气得住进了医院。对此,老公也埋怨肖莉有点欠考虑,两个人为此大吵一架,肖莉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
但是回到娘家的肖莉,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反而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诱,说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说以后要靠孩子养老,等等。经不住父母轮番“轰炸”的肖莉又回到了自己家中,看到同样也是愁眉苦脸的老公,她不知道自己选择做丁克一族到底是对还是错,难道人不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吗?
在中国做丁克一族确实需要一些勇气,作为传统观念的叛逆者,“丁克”夫妇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往往被人议论为“没有生育能力”,或者被指为“个人享乐主义者”、“绝代佳人”、“行为怪异者”…… 这就需要他们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这些。
大众心理
在大众的心中,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我国的千百年历史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丁克家庭,老一辈人十分能理解,尤其是双方的父母,在渴望抱孙子的同时,更加担心自己的孩子老无所依。
不过也有人指出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
女性丁克一族的心理
女性天生就缺乏安全感,对于不要孩子的心理大部分也是源自她们对未来的担心。例如,她们觉得现在的世界太乱,社会竞争十分残酷,不希望孩子也来受苦,将来孩子过得不开心,自己作为父母看了会心疼;同时,一个安稳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离异的破碎家庭往往导致孩子内心消沉、恐惧婚姻。然而更实际的情况就是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越来越高了,婚外情越来越司空见惯。所以,对婚姻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不生孩子。
除了对未来的担心,对抚养孩子本身的艰辛也有一定的畏惧感。成功养育一个孩子是非常艰苦的过程,需要非常多的精力财力人力时间的。孩子本身压力很大,父母也十分焦急,这在发达地区尤其突出。而且,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女性而言,照顾孩子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年轻时没有时间生孩子:等到年长些,事业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或者是考虑到高龄产妇对于胎儿健康和产妇本身都不利,索性就不生孩子了。
也有的女性是因为更注重二人世界的浪漫,不想让孩子的到来破坏了二人的甜蜜生活;有的女性则是本身不是很喜欢孩子,即使生了孩子也不愿意全心全意照料,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所以宁可不生。
男性丁克一族的心理
相比较女性而言,男性更加倾向于负责任的心态,作为一个父亲就要担负起做父亲的责任,如果担负不起,宁可不要孩子。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约有10%的育龄夫妇不准备要孩子。而在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
男性丁克的大部分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负担孩子,而他们的收入并不低,有的高达7万元,但他们仍认为如果生孩子,就要让孩子过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他们从小到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奋力拼搏,在将来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更奋力地拼搏,才能挣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已经受够了这种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这个苦,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背着书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现在不学习“十八般武艺“,将来就会被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挤垮。而现在的自己显然没有能力让孩子学习那“十八般武艺”,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负责,所以选择不生。
还有一类男性,他们多为前卫青年,不喜欢被小孩子打扰,他们也更看重和妻子的二人世界。如果有了孩子,他们就不能去旅游,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看似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是他们认为生下来却不能好好的照顾孩子,才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到底要不要孩子,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决定,也是传统思想和新式思想的较量。如果选择不要孩子,就实现了个人某些方面的洒脱与自由,但却失去了人类新陈代谢的内在快乐与充实。如果选择要孩子,或者养育孩子,就是实现人类自我延续的表现,就是对自身文化和社会进行传递更新的最实质表现。
综合地看,在社会条件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在人口增长,社会延续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人们是可以很好的做出单方面的选择的。
养宠物是不错的选择
丁克家庭都认为生孩子,养孩子是一项很大的投资,但是从内心而言他们仍然希望有一个孩子。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养宠物,例如小猫小狗之类,能够与人类和睦相处的动物。对于宠物不必担心它们会不适应社会的竞争,也不必担心自己没有能力给它们更好的生活。同时,也解决了母爱父爱无处投放的问题。
把宠物当作是孩子,是丁克一族中最高的境界,人们称这样的丁克为“骨灰级别的丁克”。
做好父母的工作
想成为丁克一族,恐怕最难跨越的一道坎就是父母这一关,尤其是对于抱孙子心切的父母而言,此举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因此,说服父母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让父母明白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孩子也不是维系生活的唯一纽带,有孩子却照样离婚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同样,养儿防老的观念也不在是世界的主流。只要能够让父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相信他们就能支持丁克一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