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一个贤妻良母是每个男人的愿望,而贤妻良母似乎也是每一个女性的毕生追求。然而当一个近乎完美的贤妻良母出现在生活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记得赵薇版的《京华烟云》中曾孙亚这样解释自己不愿意娶姚木兰的原因:“木兰是好,挂在那当画行,但是睡在我旁边我睡不着。”为什么一个如此完美的女人,曾孙亚却避之不及呢?原来,男人都渴望贤妻良母,但是也害怕太过贤妻良母。
早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温柔贤惠、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善于为他人而牺牲自己,这几乎是每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对“妻子”这个角色的定位,包括一些女性本身,也是这样认同的。但是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却说:“《渴望》最初动机是进行道德讽刺,刘慧芳这个角色原本是被暗讽的自虐者。”结果却在观众的误解下成为了人性的赞歌,这恐怕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集体文化误读。
人们都说洪民上辈子一定积了得,这辈子才娶到徐晓纯这样的老婆。连洪民自己也在纳闷,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去晓纯,而他纳闷的背后不是暗喜,更多的是后悔。
年轻时代的洪民高大帅气,走到哪里都能引来女性爱慕的眼光,那时候他和厂里的会计员谈恋爱,那个女孩儿一般漂亮,就是性格很让洪民着迷。她从来不围着洪民转,也不会对领导点头哈腰,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洪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她追到手。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说开心也很开心,说不开心也不开心,这个女孩儿太有性格,洪民感觉自己左右不了她,这让洪民心里七上八下。
直到晓纯进到厂子中,她的美丽聪慧,她的知书达理引来全厂职工的注意,她是那种男人见了会爱,女人见了却不会嫉妒的女人。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的员工,乃至烧锅炉的大爷,打扫卫生的大妈,都跟她关系很好。渐渐地洪民也被她身上平易近人的性格所吸引,他常常借故到晓纯的科室转悠,次数多了,两个年轻人之间就擦出了爱的火花。但是碍于洪民有女朋友,他们谁也没有越轨一步。但这件事最后还是被那个会计员知道了,她没哭也没闹,只问洪民选择谁,洪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就在他犹豫的档口,会计员提出了分手,从此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没有了会计员的阻隔,洪民很快和晓纯走到了一起,那时候他觉得晓纯真是好,基本上就没有缺点。凡事都让着他,出去吃饭点他爱吃的食物,上街逛商店买他喜欢的衣服,那时洪民也认为自己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没过多久他们就在家人的催促下结婚了,婚后的生活一如既往的甜蜜。别人家天天上演“婆媳大战”,而他们家却和睦得就像五百年前就像一家人,婆婆对晓纯更是赞不绝口,就连给祖宗上香的时候都不忘感谢祖宗保佑洪家娶了个好媳妇。
然而,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后,洪民开始过不下去了,没有第三者,没有争吵,但是心中就是一种莫名其貌的压抑感,他想了很久压抑感的来源,终于想到这种压抑感来自晓纯,晓纯太优秀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赞扬声,更主要的是这样完美的妻子还对他很好,基本上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家务活全包,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她的生活全部以自己为主,这让他倍感压抑,总是想,如果当初自己和会计员结婚就不会这样的压抑了,最后想到了离婚。
有人因为妻子不忠而离婚,有人因为妻子不孝而离婚,也有人因为妻子不勤而离婚,而洪民却因为妻子太完美而离婚,这说出来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洪民不知好歹。然而事实真的只有洪民不对吗?完美的晓纯就没有一丝缺陷吗?
婚姻是天枰
在婚姻关系中讲求平衡,是付出和接受的平衡。洪民和晓纯间,晓纯习惯了做付出者,而洪民一直被迫做接受者,因为他想做的事情,都被晓纯做了。晓纯的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那是因为在亲子关系中可以不讲究付出和接受的平衡,因此晓纯对大家的好被大家视为典范,而婚姻关系却不能如此,否则关系双方就不能维系婚姻的平衡。
只有付出和接受保持在一种动态平衡中,双方的关系才能相对健康。从表面上看,付出者是吃亏的人,而接受者是获益人,但是付出者在道德的高处却一直在关系中是获益者。单纯的付出并不伟大,付出者要求自己绝对不要有内疚感,于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一个“完美的付出者”,那样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只不过,这种内疚感并没有因此在关系中消失,它其实是被付出者在有意无意间强加到接受者身上了。
如果接受者想要摆脱一味接受的角色,付出者就会感到十分无辜,认为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人是自己,有的时候“好人”不见得就有“好下场”。
健康的夫妻关系应该是,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回予我更多。如果这个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向坏的方向发展。
不要为爱降低自己
在失衡的婚姻关系中,付出者常常是自愿降低自己,以一种牺牲者的姿态来取悦对方,这只会让对方反感和愤怒,因为在付出者的映衬下,自己显得是那样自私,那样劣迹斑斑,即便是接受者想要调整关系使彼此之间处于平衡的地位,付出者也会坚决不接受,依然让自己处于“可怜”的牺牲者的位置上。事实上,她们是站在了道德的高度上不肯下来,也不肯给对方改变不良自我感觉的机会。
例如,在每次吃饭的时候,有的妻子会吃上顿的剩饭剩菜,或者是丈夫和孩子不爱吃的,即便是丈夫告诉她不要吃了,她还是会表示“不想浪费”;
例如,当孩子把新鲜的水果拿到奶奶面前,奶奶却推说自己不爱吃,而事实上她喜欢吃,只是想让自己的子孙多吃一点。但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儿女造成心理压力,似乎自己吃就是不孝顺的表现。
而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男性身上,有些男性会认为自己是男人,应该处处让着妻子,而这样的男人并不能换来妻子的死心塌地,反而会认为他没有出息,给不了自己安全感,被抛弃的可能性会更大。
因此,婚姻中最好的关系就是慷慨的付出和坦然的接受,只有通过这种等价的交换,双方才能达成一种良好的平衡,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如果把每一个三口之家比作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丈夫与妻子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孩子便是三角形的顶角。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女人,女人就是家庭的根基,以她为根基延伸出两根直线,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母亲和孩子,母亲和父亲,妻子和丈夫,他们之间是等距决定了家庭的幸福。不管是大人孩子,还是男人女人,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如果有一方试图改变他们之间距离,就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