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婚姻,需要修炼
有人说:“婚姻就是一个错误,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有人说:“结婚是错误,生孩子是失误,离婚是醒悟,再婚是执迷不悟。”
又有人说:“以前提到结婚,想到天长地久;现在提到结婚,想到能撑多久!”
还有人说:“当初结婚,是看对了眼;后来离婚,发现是看走了眼!”
人们虽然说着婚姻的坏话,却依然前赴后继地走进婚姻的殿堂;即便是走进了没多久再走出来,过不了多久还会继续走进去,直到愿意一个牵着一个人的手走到地老天荒。
也有的人,过了一辈子,埋怨了一辈子,却始终不愿意结束婚姻。
因为,人们渐渐明白,婚姻不是儿戏,需要两个人用心地去经营,才能长久。
控制不是爱
“我不许你打游戏。”
“你穿那么少的衣服怎么行呢?必须把这件也穿上,不穿不许出门!”
“你不要出去工作了,我不忍心看你这么累。”
“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吸烟有害健康,不许吸了!”
“你只许爱我一个人!”
“……”
你是不是也对你的另一半说过这样的话,自以为是因为爱对方,所以处处以“正确”的方式来要求对方。这是我们在恋爱和婚姻过程中,经常犯的一个很小却也很大的错误,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的一切行动。
似乎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好,实质上,这样的行为就是在一点一点的扼杀我们的恋情或是婚姻,直到对方喘不过气离开我们,我们也许都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们想要控制对方,没有考虑对方感受所致。
情景一:
一个人和魔鬼做了一场交易,用他后花园那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东西换取终身的富贵,这个人想都没想就愉快地答应了这场交易,因为他觉得后花园上面不过就是果树和杂草罢了,而这些却可以为他带来巨额的财富。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后花园是他小女儿经常玩耍的地方。
当他的妻子把这个噩耗告诉他时,为时已晚,他可爱的小女儿已经被魔鬼带走了。他和他的妻子几乎悲痛欲绝,可怜的小女孩在在魔鬼的百般虐待下,才逃除了魔鬼的魔掌。
情景二:
曾经我以为我找到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我也以为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分开,但是我们还是分开了,理由竟然是我们太爱对方,这种“爱”让我想要逃离。
我们刚在一起时,我吃苹果总是爱削皮,他对我说苹果皮比果肉有营养,要我以后连皮一起吃。第二天,在我床边便多了一本关于吃水果的养生书,没想到他这么细心,那一刻心里被爱填满了。我喜欢穿高跟鞋,一次不小心扭了脚,他在照顾我的同时,还为了买了几双款式、颜色不同平底鞋,他说:“以后不要穿高跟鞋了,这样就不会扭到脚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找到这样一个一心一意对我好的男人。渐渐地,我沉浸在他的爱中无法自拔,似乎没有他,我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可是最后争吵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他越来越疲惫厌倦,我也越来越患得患失。我总怕自己付出得太多而得到的太少。而他,已经没有了以健康的心态去爱一个人的能力,他的爱,再也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于是,在失去了最初的距离之后,我们两人都变得自私而计较。
我喜欢穿高跟鞋,因为他说不好,于是我就没有再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久违的高跟鞋,一时兴起又穿在了脚上,他看到后用埋怨的语气说:“不是跟你说过不要再穿了吗?你怎么不听话呢?脱下来,万一再扭到脚怎么办?”负气的我没有脱下来,而是踩着高跟鞋走出了他世界。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以为我是因为爱他,所以觉得他的要求那么多是理所当然,为他做一些事自以为是对的,可是他却没有想过,那些为我的好是不是我想要的?
情景三:
林徽因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传奇的女性,她的情感经历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当年她恋上已有家室的徐志摩,但是顾虑到徐志摩的妻子,她依然选择了退出。
之后,她与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喜结连理,婚后她们一直恩爱有加。他们夫妇二人每周都会在家中举行学术交流的聚会,那时金岳霖始终是他们家的座上客。他和林徽因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同时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告诉他:“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考虑了一夜之后,告诉她:“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听后很感动,决定留在梁思成身边,并把梁思成的话转达给金岳霖,金岳霖听后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一直与梁思成林徽因做最好的朋友。
无视他人,就会控制他人
通常情况下,控制者控制别人的目的都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如他们所愿,结果总是与他们的目的背道而驰,原因就在于他们忽略了别人。
情景一中的那个人,他的目的很好,用一片毫无用处的后花园换取大量的财富。但是他只想到了自己,却没有想到别人,如果他在做决定之前能够征询一下妻子的意见,他或许就会知道自己的小女儿正在后花园玩耍。但是他没有,只是自己做了这个决定,说明在做交易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还有妻子和女儿,尽管他的目的很好,却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的目的很好,但就是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在恋爱或是婚姻关系中,大多数控制欲很强的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所采取的强制性行为,都是为满足某种特殊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违背他们本来良好的目的。情景二中,男人不让女友穿高跟鞋是为了女友好,但是却没有想到女友的爱好,他对她的控制从他自己内心来讲,他只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听话的女朋友,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不去理解他人或是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做事常常适得其反,即使他本来的目的是想帮助别人。同时,文化习俗差异、经济发展不均衡、宗教信仰不同都是支配和控制行为的主要形成因素。
“爱”不是“拥有”
人们常常会这样对自己的恋人说:“我爱你,所以你也要爱我。”“爱”在这里似乎成为了等价交换,这是一种不符合逻辑的想法,因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想:如果有10个人这样对你说,那么这10个人你都爱得过来吗?
爱一个人,是给你为那个人做一些事情的动力,而不是给你控制那个人的权利。想对一个人好,或者为一个人做某些事情,都不是拥有一个人的权利,没有谁可以拥有谁。因此,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不能改变另一个人,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你要求对方做的改变可能会诱使对方改变,当对方与你的看法一致,并做出一些符合你意愿的事情时,你很容易产生对方已受到自己的控制的错觉。正如,你开车行驶在路上,跟在你后面的车并不是受到你的控制而跟着你,他们只不过是碰巧也需要走这条路而已。
当一个人错误地认定对方已经让自己“拥有”了,他就会很自然地以为自己的地位比对方高、有权控制对方、可以向对方提出诸多要求。这份压力使对方产生窒息感,对方的内心深处会产生反抗的动力,每当气愤时便有抗拒的语言和态度。爱不是给我们权利去控制一个人,要求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遵照我们的意愿。如果你存在这种想法,就是你已经把爱当作是一种工具,一种控制他人的工具,就好比一根绳子捆绑着对方,直到对方受不了而离开。那时候,你以为他(她)不再爱你了,实际上他(她)不过是想要摆脱这种控制罢了。
一个爱的太沉的人,容易钻进自己的设的牢笼里,会太在乎对方,并倚仗着这份爱去伤害对方。这时候,爱就会变味。
爱,是自由的
在一些人的认知中,认为爱和自由相互冲突,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们对对方自由价值的忽视。一旦这种想法形成,对方就会在后来的生活中不断自我否定,不是感到疲惫,就是感到压抑,最后还会感到窒息,这种没有或是缺乏自由的爱情是短命的。
没有自由的爱情关系,本质就是一个“封闭系统”,缺乏活力,因此很容易就枯萎。好比笼中的鸟,没有真正的生命力;又如离开了树枝的花,美丽一时之后就是凋零。当然,一个开放系统的特点是随时接受代表生命的活力的能量与信息的交换。拒绝交换以求取稳定,稳定是稳定了,可是,一潭死水的局面也就渐渐形成了。
如果我们以爱的名义来干预爱人的自由,我们就很可能会落下违反了宪法的陷阱中。这个陷阱,以心理学术语讲,就叫“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的自由!原则上,我们的爱人人身自由是高于其婚姻中的人生责任的,我们如果以对方违反婚姻中的责任而剥夺对方的自由,我们就可能犯了本末倒置的过失!
爱一个人,却要剥夺这个人的自由,这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也许你给对方的本来就不是爱,而只是过度渴望被爱而已!
对人对事适度掌握
控制别人的需求是一种很难抑制的冲动,就像被魔鬼附身一样,瞬间失去了理智。这种冲动深藏在人们的意识中,不挖掘出来,就很难改变。
这需要我们知道这种控制欲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弄清楚它产生的影响,我们就能够知道它是什么,并且才能尝试着去缓解这种力量。例如,我们知道自己对对方的控制欲是因为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告诉自己:“我们有权处置我们个人的情感,有权以行为来表示我们不爱了,但我们没有权力直接干预我们的爱人的任何行为。”
只有正视我们的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做到对人对事适度掌握,而不是强制性地想要控制对方。也这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爱中完成自我的成长。记住,爱一个人不是要求Ta也爱你;不是要控制Ta的思想行为;也不是要求Ta照顾你的人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