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之下万物渺小,老人们脸上布满了恐惧之色
“半夜还睡着呢,就听着‘磅’的一声,赶着出去看吧,就看到往庄子上扑过来的巨浪啊,一眨眼就把整个庄子卷进去了,老汉我当时抱着孙子,也算是运气好,从昏迷中醒来后发现正挂在树上,就这么捡了条命,只可惜我们一家五口就跑了我和我十二岁的孙子,哎……可怜我儿媳妇肚子里还有个小的呢,也不知是个男娃还是女娃。”
迷茫的叹了口气,越显苍老的脸上挤出一个笑容
“不过我们家可算是留了个后,趁我这把老骨头还有些力气,可以把他拉扯大。”
说罢继续弯腰在废墟里挑挑拣拣,突然惊喜的‘哎呀’一声,从石缝里拽出一块儿稍新的布比了比大小
“这衣服大小跟我家狗儿差不多,等狗儿回来可以试一试。”
李青洛心酸不已
“老大爷,您为何要在这翻来翻去?知府没有处理灾后事宜吗?”
“知府?知府不是死了吗?”
老大爷木这一张脸,没有气愤没有悲伤,只是陈述一件事实一样。
“那新上任的知府呢?朝廷不是新派了个知府过来吗?他也没管吗?”
提到新知府老大爷眼睛一亮,随即摇摇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听说上任知府自知在劫难逃,就一不做二不休把历年留下的备用粮米都偷偷发卖了,卖掉的银两留给了他儿子,让他儿子连夜逃走,自己则赴死。这新上任的知府没有粮能有什么办法?看着也不是个贪官,这不每天早上都带着河州的劳动力去山上采摘野菜吗。”
李青洛气的七窍生烟,好嘛,上任知府真是好样的,倒是个有勇有谋会审时度势的人啊!这样的人这么死了真可惜啊!
努力平定下内心的火气,李青洛又安慰了老者几句,才快步走到正在侦查地形的太子身边
“殿下,光是赐死上任知府真是便宜他了。”
拍拍她的肩膀,太子倒是看得清明
“世上从来不缺这种人,贪婪、势力又有些小聪明,你要是一个个的都要气一便,还不得气死?不过我倒是第一次看见青洛生气的样子呢。”
平静的看了眼明显不着调的太子一眼,李青洛率先往城内走去
“我心胸没有您宽广,做不到无动无衷。”
徒留身后的太子面色一变,松开一只紧握着的双手呢喃
“你如何知道我能做到无动于衷呢?”
城内同样是一片废墟,一些人看到李青洛和太子身上那明显价值不菲的衣料都忍不住露出一丝贪婪之色,可惜他们只是步入暮年的老人而已,根本打不过两个壮年的男子。
城内唯一完好的府衙内蒋阎正站在院子里发呆,看着进来的二人点头
“此屋我已经全部看过,除了一些备用衣物外没有任何东西。”
太子眉头一皱
“没有任何东西?那备粮呢?按道理来说每个府衙内都有暗仓来储备粮食啊!东西呢?”
倒是李青洛想起那为老者的话语
“刚我问了一下此地的老伯,那老伯说上任知府偷卖了备粮让他儿子逃走了,而如今的知府为了生计带着尚有劳力的壮年去山上挖野菜了”
听罢太子的手狠狠一攥,然后慢慢松了开,手心被指甲狠狠地按出了四个指甲印
“无妨,眼下咱们先想着如何度过眼前的问题,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
三人结伴在城内勘察了一番,待天将黑时城外涌进来一批人,正是上山摘野菜的众人。
为首的人架着一块儿简易的木板大喊着
“徐老!徐老!快来看看你家狗儿啊!”
正坐在石堆上休息的老者闻言迷茫的抬起了头,正是白天跟李青洛搭话的人
“徐老啊,快来看看你家狗儿啊!你家狗儿不大好了啊!”
闻言徐老愣了一瞬,顾不上身边捡了一天的东西,拔腿往人群跑去,速度之快就连青壮的小伙子都比不上。
看到木板上那个瘦弱的身体时,徐老颤抖的伸出手摸着孩子满脸的鲜血,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哆嗦着嘴唇半天才说出句完整的话
“狗儿啊,你这是咋的了,咋一脸的血啊?”
床板上的孩子明显还有丝气,看着面前的老人眼睛一亮,跟繁星一样美丽,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但无数的鲜血顺着张开的嘴里争先恐后的涌出,最终也没有说出一句话,只是比了一个‘爷爷’的口型就永远的合上了眼睛。
徐老再也忍不住,拉着孩子的手嚎啕大哭起来,他们老徐家唯一的血脉就这么没了,他疼了十二年的孙子啊!就留他一个老汉独自在人间?他才十二岁啊,好不容易逃过了天灾,却还是逃不过命运吗?
一旁的李青洛再也忍不住,拿起白日里老者翻出来的那件旧衣走过去盖在满身鲜血的孩子身上,蹲在老者身边有心安慰些什么,却发现说什么话都显得太苍白
“大爷……”
最后也只有这两个字。
扶了下还埋在木板上的大爷,想着先把人扶起来,谁想到就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让徐老一个踉跄倒在了地上,定睛一看徐老满脸满嘴的鲜血,半截舌头落在嘴旁,已是没有一丝气息了。
人群终是受不了这副画面开始痛哭起来,这几个月的经历让这群人的神经异常脆弱,此番景态让他们不可避免的想起自己逝去的亲人。
“狗儿是被山上的落石砸死的。”
一身着布衣的清秀男子走到李青洛身边,背起徐老的尸体跟狗儿放在一起,随即安排了几个情绪还算稳定的人去山上安葬两人,事毕安慰了众人才走到李青洛身边轻声道
“你不用做出这副悲伤的样子,人又不会因为你的悲伤复活,除了徐老,你为何不多想想那些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活人?”
看着李青洛动了动好像听进去了,才微微一笑,却是反身对着太子行了个官礼
“河州知府安显之参见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