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悠芷草堂觅知音无为而为空牵肠
母亲若芝听说,近日悠芷草堂来了一位教书先生,也通晓病理。不妨带上雅荑前去一试。于是,筹备了马车,关锁了门户,把兰儿和卓儿交于雯善照料,一家三口俭从启程前往草堂。
借着晨曦的凉爽,伴着翠鸟的鸣啼,一个时辰的路程将大半时光溜走在窗外掠过的风景之中。马车虽是颠簸,人们却淘染在这大山大水的秀气里。先是走过了一片杨树林,斑驳的碎影穿插在株株的杨树间,温和的曦光照地三分长。霞色满天,柔光暖照。树随风动,叶片哗哗地响;风从树摆,漫天的花絮随风起落。不时有许多的杨花絮飘落到驾车的雯若身上,自己竟全然不知额发上全部染成棉白,正当回头看小儿之际,却被照顾雅荑
的夫人瞥到,不禁嫣然一笑,美若莲花。真所谓:
雪人、佳人同一车,静看风林笑面颊。
虽是意在看病,流涟的风景倒也忘记了琐碎的烦忧。后经过了一段土坡,穿过了一条小河,终于望至悠芷草堂。只见未知其貌,先闻其音,童子们琅琅书声,旷野便能听闻:
晨读曦辉丽,
夜坐月光寒。
聆听授业传道,
慧语解连环。
既仗精思求悟,
还借同窗研讨,
梦里论争欢。
莫道书山峭,
只要肯登攀。
雯若暗忖,好书,好教育。非臻于至善之人,难举。如今社会,商贸教育如出一辙,总以功利金钱为要,真正一心办学,把心血投入教育的少之又少。纵使一些私塾家教,也是冠冕堂皇的敷衍家长,亵渎了“老师”二字。如哭如诉,功利教育终将国危矣,尔等何将以为?
渐近草堂,方见两旁的门柱上有一副对联:
兰若逢君一报香,
霞嬗丹阳两芒光。
走进堂内,素雅之气迎面袭来。张张字画,俗而不凡,画上有青山绿水,松鹤墨竹;字里似羲之劲笔,颜柳之态。每张挂幅虽不堪称墨宝,却也是绝世的珍奇,值得引悦读书人的眼目。若芝怀抱雅荑,款款引步,生生怕惊扰了孩子们读书。雅荑倒也恬淡,抿着小嘴,好似在学文语,乐在暖怀之中。
先生见有客人来访,引入内堂,递上茶水,以礼相待。雯若先是还礼,后说明来历,道明苦衷。只见先生面色严谨,一脸庄正,静坐堂椅,给雅荑把脉。一刻钟过后,只见他脸色凝重,额眉紧蹙,提起珍笔,颤抖的手在一页黄纸上,寥寥写下一段字迹。晾干之后装入一页信封。并无多言,只是道:“小儿癖病,吾兮力之有限,引举高人,用针砭奇术,可愈小儿。”夫妇俩人,收起书信,渐离草堂,心怀疑虑,到底小儿染得啥病,让先生如此凝虑。
离开草堂,从周边的邻里那里得知,有,草堂三段香的美誉:书香为一段,童颜为一段,纯真的俗气又为一段。又详问先生的学术如何?相邻回答,只知教书,借闻救人。正是:
育人一世,愈人一时。以一人之力,力挽俗世。
且不知,先生的所述是真是假,更不知家人能否求得针砭之术,医好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