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和中国内地优秀的同类节目主持人相比,澳洲华语电台的一些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和掌控节目进程的能力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对节目中情感细节的处理与整体节奏的把握方面。个别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个人的态度和情感没有和节目内容恰当地融合起来,使得部分文化专题类节目听上去缺乏个性和情趣。
三是,生活资讯类节目——主要是为听众提供各类生活资讯、健康美容常识等内容的节目。
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汽车诊所》、《亲子热线》、《七嘴八舌话打工》,澳广(RA)的《健康你我他》和《新人类特区》都属此类节目。
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节目播出方式和中国内地同类节目很相似,由一至两名主持人(或嘉宾)主持,通过热线电话或互联网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提供各种生活服务信息,及时帮助听众解决有关难题。在节目中,大部分主持人都能用通俗易懂、准确简练的语言完成串联、互动等环节的主持,反应机智灵活,态度平和亲切,节目进程流畅。
不足之处是有些主持人不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节目气氛、增进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如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汽车诊所》主持人胡玫,音色甜美,语气自然随和,能够灵活地把握和转换话题,与听众、嘉宾之间的交流大方周到。但是,她有时反应不够敏捷,很少用机智幽默的话语来化解节目中的沉闷气氛、转换话题、更新节奏……使节目显得节奏拖沓沉闷,影响了内容的传达,显现不出资讯节目应有的鲜活明快、热情轻松的语言特色。反观中国内地同类节目,一些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以机智灵活的反应、智慧幽默的语言,常常能将枯燥乏味的节目内容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北京交通广播频率《1039交通服务热线》的主持人高潮东和王为,擅长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将汽车养护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配合默契的主持让时长一个半小时的节目极少出现“冷场”现象,从始至终吸引着听众。
而澳广(RA)的生活资讯类节目,基本没有互动环节,由一名主持人采用传统的播讲方式介绍医疗保健、流行资讯等内容,播出形式相对保守。而主持人的语言也多采用介于谈话和播讲之间的样式,用声自然松弛,语速平缓,不乏交流与亲切感。
以上三种节目类型显现出的主持人语言风格,只是澳洲华语普通话节目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样式。就语言表达的总体水平而言,目前澳洲华语普通话节目主持人较中国内地电台尚有一段距离;同时,澳洲主持人中能够依据节目内容和风格,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个人语言表达风格的,目前尚未出现。
三、大洋洲华语广播的发展趋势
大洋洲的华语广播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跨文化、跨地域”的节目制作与经营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近5年,各类华语电台通过同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实力较强的电台合作,丰富了节目来源,促进了节目多元化。
华语广播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公共广播公司由于机构庞大,对华语听众群体缺乏相关研究,节目相对保守,对年青一代的华人的吸引力偏低,听众年龄偏老化(张勉之,2005,p.5)。而商业广播公司,由于广告市场狭小,资金相对短缺,影响了节目制作水平,各商业华语电台的频道特色尚不突出,总体发展较缓慢。
此外,大洋洲商业华语电台目前还缺乏“整合经营”和“品牌经营”的意识,即在各地独立经营的同时,联合其他华语电台“共享时段、共享节目内容、共享广告分成,走规模经营的道路,制作出更有竞争力的广播节目品牌”(胡正荣、曹璐,2004,p.34),为商业华语电台的发展开拓新路。
展望未来,大洋洲华语广播呈现出以下两种发展趋势:
1.华语广播电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er),“是现代广播发展的热点和主要趋向,是继调幅和调频之后的第三代广播。它是一种数字传输系统,传输内容有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和数据及各种拨通的业务。”数字音频广播和电视主要通过卫星、地面、有线和互联网四种方式传播。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数字广播“意味着频道的极大丰富、服务的双向互动和更高质量的声音和画面(李永健、展江,2003,p.202)。”
现在,澳大利亚广播业主要发展对调幅、短波进行数字化改造后的“数字广播终端”系统(digital radio mondial,简称CRM)。发展较快的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003年开通了两个数字广播频率:digJazz和digCountry,分别播出爵士乐和乡村音乐节目,很受澳洲年轻人的喜爱和欢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d,2006,p.67)。
2005年,特别广播服务公司(SBS)向国会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数字广播的报告,希望政府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能够提供有力支持,全面改造SBS的广播系统,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向全国300万非英语人口(澳洲人口2000万)传送更高质量的广播节目。所以预计在不远的未来,第一个数字化华语广播节目将会出现。
对商业华语电台来说,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采用数字化的播出方式目前还是一种“奢望”。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发达国家,经济基础雄厚,国民收入较高,商业华语广播电台在未来经营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化广播还是大有可能的。
2.华语广播节目语言风格趋同化的趋势
这里所说的语言风格“趋同化”,指的不是北京音普通话取代或同化台湾音普通话的意思,而是指,过去那种因地域和文化等因素分割形成的“港台”和“大陆”的语音、语汇和表达方式等差别的一种“同化或融合”。简言之,该地区华语广播主持人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从现今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主持人在语音、语汇和表达方式上,采用了一种融合了多个地区语音和表达习惯的、属于大洋洲华人特有的“华语普通话”。例如,一些从北京移民澳洲的主持人,在播出节目时,会明显带着“港台普通话”的语调,个别词语的发音或轻重格式也类似“港台音”;同样地,从台湾地区来的主持人也会受北京音的某些影响,语调逐渐接近北京音……从听觉上,有时很难判断出主持人的来源地。
这种现象对大洋洲普通话节目的发展有何利弊,本文在此不予探讨。单从“促进华人社会信息共享、加速听众间的融合”这一点来讲,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结语】
通过对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及节目编排和主持人语言表达特色等方面的考察分析,我们了解到:和当地英语主流媒体相比,华语广播节目的整体水平和受众影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通过众多华人广播从业者多年的努力,大洋洲的华语广播正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日益成长和壮大。
此外,大洋洲华语电台在节目定位和选题编排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新闻宣传”策略和“新闻语言”分寸把握上,对我们对外宣传广播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尤为重要的是,在促进大洋洲华人群体信息沟通、传播华夏文化方面,华语广播责任重大,功不可没。“它一方面帮助华侨、华人获取了所在国的各类信息,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向广大华人传播了祖国传统文化和相关信息,维系了祖国大陆的感情联系,极大地促进了海外华人与中国的沟通和交流(程曼丽,2001,p.329)。”
总之,作为大洋洲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语广播的未来发展一定会有更大空间和作为。
参考资料:
1.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2006,《ABC的产生》(OL),网址http://www.abc.net.au/corp/history/hist2.htm。浏览日期:2006年2月1日。
2.澳大利亚广播公司b,2006,《专访澳广负责人Jean Gabriel Manguy》(OL)(Interview with Jean Gabriel Manguy,Head of Radio Australia),网址http://www.abc.net.au/raduio/celebrate100/features4.htm,浏览日期:2005年2月10日。
3.澳大利亚广播公司c,2006,《今日话题档案》(OL),网址http://www.radioaustralia.net.au/mand/archives/topic.htm。浏览日期:2006年3月23日。
4.澳大利亚广播公司d,2006,《ABC20004~2005年年度报告》。
5.郭镇之,2005,《中外广播电视史》,“澳大利亚广播事业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
6.张勉之,2005,《世界广播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7.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a,2006,《澳大利亚最新商业电台统计数据》(OL),网址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94713ad445ff1425ca25682000192a...。浏览日期:2006年1月10日。
8.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b,2006,《澳大利亚最新社区电台统计数据》(OL),浏览日期:2006年2月1日。
9.程曼丽,2001,《海外华文传媒研究》,新华出版社。
10.李晓华、胡正荣,2004,《聚焦世界华语播音》,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1.特别广播服务公司a,2006,《关于SBS广播》(About SBS Radio)(OL),网址http://www9.sbs.com.au/radio/index.php?page=ab,浏览日期:2005年2月18日。
12.特别广播服务公司b,2006,《普通话专题节目介绍》(OL),网址http://www9.sbs.com.au/radio/language.php?news=news&;inlang=in。浏览日期:2006年2月1日。
13.新西兰广播公司,2006,《关于新西兰广播》(OL)(About Radio New Zealand),网址http://www.radionz.co.nz/about,浏览日期:2006年2月1日。
14.2CR澳洲中文广播,2006,《2CR介绍》(0L),网址http://www.2cr.com.au/,浏览日期:2006年2月3日。
15.3CW墨尔本中文电台a,2006,《3C中文电台介绍》(OL),网址http://www.3cwradio.com.au/intro/brif.htm,浏览日期:2006年2月10日。
16.3CW墨尔本中文电台b,2006,《节目播出安排表》(OL),网址http://www.3cwradio.com.au/programm/pro_main.htm。浏览日期:2006年2月1日。
17.王尼,2006,《澳洲华人电台董事长陈锦忠:十年磨砺,以成大器》(OL),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07/content_3458211.htm,浏览日期:2006年2月10日。
18.新西兰中文电台,2006,《新西兰中文电台介绍》(OL),网址http://www.radiochinese.co.nz/crnz/modules/cjaycontent.index.php?id=2,浏览日期:2006年2月10日。
19.亚洲传媒有限公司,2006,《亚洲传媒有限公司节目介绍》(OL)(The Profile of Asia Communication Media House LTD.)。
20.赫伯特·霍华德、麦克尔·基夫曼,2000,《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新华出版社。
21.约翰·艾尔德里奇,1993,《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新华出版社。
22.张颂,2003,《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3.胡正荣、曹璐,2004,《广播的创新与发展》。
24.李永健、展江,2003,《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世界广播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