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3000000017

第17章 传媒组织生产的管理(3)

2.制片人制

(1)制片人制的发展历程

制片人,来自于西方,英文原词是Producer,直译应是制作人,在广播领域,就叫制作人,在影视领域,叫制片人。制片人制是传媒业影视领域的一种运作机制。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制片人制是在组织职能上的举措,是组织内一个岗位的设置形式,制片人是一个岗位。

有资料表明,制片人制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业,其后进入电视业,当前在整个影视领域受到普遍的采用,成为在国际影视业居主导地位的一种运作机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业率先引入制片人制,至1985年,中国电视业的制片人制也出现了,最先是在电视剧领域,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命了王扶林、杨洁、蔺兴汉等为制片人,这是中国第一批电视业的制片人。而后,制片人制的试点在全国电视剧领域、其他类型节目领域也逐步推开。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首个早间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试行了制片人制,上海电视台也实行了分频道的总监领导下的电视栏目制片人负责制。根据来自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的数据统计表明,至1997年,全国78.9%的电视台实行或试行了制片人制,77%的栏目实行了制片人制。到现在,制片人制已成为中国电视行业一个非常普遍的运作机制。

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与企业出现,在这些团队与企业里也有制片人,如果团队或企业本身的负责人就是制片人的话,社会上相对于电视台的制片人,往往称他们为“独立制片人”,这使制片人制进一步发展,与国际前沿实现了接轨。

至2004年,中国已经举办了六届十佳电视剧制片人的评选活动。

(2)制片人制的内涵

制片人制是什么?首先来看什么是制片人。

有关制片人的定义,不同的工具书里有所不同,比如:“电视节目制片人——电视节目制作集体中的总责任者。负责拟定选题与拍摄计划,组织导演、编剧、摄影、录像、录音、演员等摄制人员,协调各方人员有效率地工作,指导监督制片工艺处理等。”[3]

又如:“电视制片人亦称电视节目制作人,是电视节目制作班子的总负责人。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制片人全面统筹和协调一切相关工作,包括节目题材的选择、确定,摄制计划的制订,对编剧(撰稿)、导演、摄像、录音、美工、灯光、剧务等技术人员以及对表演性节目中演员的选择。此外还包括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及处理技法的决定和制作监督,直至节目完成后的播出和销售安排,都是制片人的职责范围和需做的工作。”[4]

本书认为,制片人首先是电影、电视组织里的一个新的岗位,这个岗位的职责是:特定影视节目的总负责者,对一个节目运作的所有事务负总责,包括生产、销售及其过程中的管理。这个生产包括创意、选题、拍摄、制作等,销售包括拿这个节目去市场上寻找买家,实现经济收益,或者拿节目去市场运作广告,来实现收益,管理则包括该节目团队的人、财、物的各项事务的处理权力。“人”是有关演职员的选聘,“财”包括团队的运作经费的筹措、日常的开支、所有人员的薪酬等,“物”包括一切设备等物资的管理等。

可以说,制片人是一个节目团队的总负责者,是对一个节目的最终产出品的总负责者,是总的制作者、营销者和管理者,是围绕一个电视节目的所有要素的组织者。

它也是影视业运作的核心和枢纽。

制片人制就是围绕制片人实行影视节目运作的一种机制,是影视组织的一种运作机制。

在一个电视台或电影组织里,采用制片人制的组织结构实际是事业部制的,它就是按产品分类的事业部,不过其产品是影视节目而已。这个生产影视节目的事业部里从生产、销售到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职能全都具备,运作独立性强,上级也主要按节目质量对其进行考核与管理。

(3)电视制片人制

下面我们重点讲电视制片人制。

电视制片人有台内制片人与台外制片人之分。

台外制片人是电视台以外的人,在现实中往往是挂靠一个企业,如节目制作室、节目制作公司或其他一些投资于节目的组织等。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实践中,台外的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其代表,这也是其与台内制片人一个较大的区别。台外制片人有一部分是独立制片人,这在前面已有过介绍。

我们本节主要讲台内制片人。

台内制片人可做电视剧、栏目、特别节目等,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其中的管理,人、财、物等全部负责。但实际上在中国,其附属性运作的特性还是比较强的,与真正的制片人的权限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也被称为“准制片人”。实践中,在一个电视台内,有栏目制片人、电视剧制片人、电视文艺节目制片人和电视专题节目制片人等类型。

另外,中国电视业有关制片人还有几种叫法,如一个栏目或节目的总制片人,这往往是大板块型电视栏目的总负责人、大型电视连续剧的总负责人、节目的投资者或其代表等,另外,实践中有电视台的频道总监、部门主任也挂有“总制片人”的“头衔”,其下级则是各栏目的制片人。

①电视制片人制产生的原因

在中国,电视制片人的设立,相较于以往是一个生产流程上的创新。

制片人制是一个分权的体制,组织中较大部分的人、财、物的权力集中在一线的负责人手里。在实行频道制的电视台里,频道总监直接管理若干制片人就可以。

前边已说过,电视制片人制在中国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时候,中国正在日益深化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市场经济,此时,国家划拨给电视台的财政经费日益减少,而电视台运作的各方面成本却在提高,同时,随着电视台节目生产量的加大,各方面的工作量也在加大,原有的剧务管理钱财物、电视编导对生产以及其他几乎所有事务性工作一把抓的运作机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这时,建立新的更为有效的生产机制,更好地激发电视业的生产力,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创造更多收入的要求就凸显出来。

制片人制的出现,赋予了个人更大的权力,个人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自然就能激发更大的积极性,能达到“运行灵活、提高电视节目质量、节约经费开支、合理使用人力、缩短制作周期等方面效果”,它被采用是一个必然。

可以说,制片人制是电视行业面对新的形势,对采用更新的生产机制的一种探索。

②电视制片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国传媒组织中,电视制片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制片人制是外来的新事物,来到中国这样的传统体制,缺乏适合的土壤,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制片人内涵里的那样规范。我国电视台的台内制片人,早期大都是委派或指定型的,由部门主任、科组长等担任,而且即使到了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这就导致很多电视台的制片人制只不过是过去科层制的翻版而已,实际上整体运作体制与原来没有多大变化。后期即使通过竞聘制产生的制片人多了,制片人制进一步发展了,也宥于传统并没有多大的自主权。所以有人把中国的制片人称为“准制片人”,人、财、物权并没有完全配套,当然,有些台内制片人素质并不高,台里不敢太过放手也是原因,但终归结果是制片人的独立自主性不强。

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也不是所有的电视台对制片人都采取了应有的激励机制,比如节目的评估与淘汰、经费的自己解决等,很多台还是节目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只要质量不是太过不去就可以播,经费也全部或大部来自台里,所以制片人仍然躺在以往的“温床”里,没有太多的危机感与积极主动性。

鉴于以上等原因,所以有人评价中国的“准制片人”是:市场经济意识弱,抗风险能力弱,创新能力“弱”(因无权创新),竞争能力弱,应变能力弱,公关能力弱等。[5]

③电视制片人制的发展策略

第一,电视台应大力推行制片人制。

虽然电视制片人制还有诸多问题,但它仍是一个效果比较好的运作机制。

有专门的研究表明,采用或试用了制片人制度的电视台,在节目质量、人员使用、经费使用、节目制作时效、筹集资金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研究机构专门就此做了调查,最终统计结果表明,业内人士对采用或试用制片人制的效果的评价是不错的。有研究者评价,制片人制能实现“栏目结构的细化、宣传主体的多元化、节目色调的多样性、业务运作的明晰度等”。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电视台,凡是实行了制片人制度的部门,提高节目质量效果较好和很好的占85.8%;合理使用人员,效果较好和很好的占77.2%;在节约使用经费方面,效果较好和很好的占70.6%;缩短制作周期效果较好和很好的占74.3%;多种渠道筹集经费,效果较好和很好的占56.7%”。[6]

很多专家都指出,制片人制是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电视台应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制片人制。

第二,应完善当前的制片人制。

完善当前的制片人制,一是要对当前的“准制片人”制进行改造,使中国的制片人制真正能像其内涵里规定的那样规范起来。

第一,要赋予它应有的权力,如所谓的人、财、物三权等,另外,应尽快明确制片人制运作的系列制度,比如制片人任职条件、制片人上岗制度、制片人职权范围、制片人实施细则等,以使制片人在运作中有章可循。

第二,要把制片人制规范起来,因为实际上制片人是电视台运作的核心,所以电视台的所有制度都应围绕制片人制进行改造,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采编、经营等制度都要改造,最终形成以制片人制为核心的整个电视台的整体运作制度。这样才算真正完善了制片人制度。

第三,加强制片人的激励机制。

制片人制的本质就是通过比较充分的授权,激发制片人的积极主动性,使电视台的运作更为有效,有更好的节目、投入产出比等。

没有激励或激励不够,发挥不出制片人的积极主动性,等于白白设置了制片人制。所以,应配以相应的节目评估、末位淘汰等激励机制,以充分激发制片人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制片人制应有的效用。

第四,要注重提高制片人的素质。

制片人负责一个电视台的节目,直接决定着一个电视台节目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电视台的舆论导向。同时,制片人要懂电视节目的制作、懂市场经营、懂内部的各方面管理等,所以,制片人的素质很重要。

目前,有这样综合素质的人才中国并不多,所以,各电视台要注重采取措施提高制片人的素质。

要提高中国制片人的素质,一要加强培训工作,从政治素养到业务、市场、管理等各种能力的培训,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制度以促成制片人素质的提升,比如建立与完善制片人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等,这样也能激励制片人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4)电影制片人制

在市场化运作已非常强的电影行业中,电影制片人一般指电影的出资人或出资人的代理人,负责对电影制作的统筹指挥,对有关电影的生产、销售以及过程中的管理等的所有环节都有最终决策权。有时电影制片人也称为“出品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制片人就已在好莱坞的电影生产中取代了导演的中心地位,成为电影运作机制的核心。

3.制播分离

(1)内涵

制播分离是由电视台在运作过程中实施的一种运作机制,是对以往制播一体机制的一种改革。

具体说,制播分离分电视台内部与外部,内部就是将内部部门的制作与播出任务分离,不再像以往一样由一个部门同时负责制作与播出。比如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设立,就是将电视剧制作任务独立出来,只制作,播出交给别的部门。台外部的制播分离,就是更加完整的制播分离,电视台将有些节目的制作干脆委托给台外主体负责,自己只负责播出。

应该注意的是,有种观点简单地认为,从电视台的角度出发,制播分离就是电视台以后只拥有渠道,只负责承担播出主功能的渠道的运作就可以了,制作全部由台外主体负责。这种情况不知将来会否实现,但从目前整个世界电视业的实践来看,还没有采用这种运作体制的,更多的是电视台将新闻以及优势节目之外的节目委托给台外主体制作。这一种制播分离,是目前被广泛认知的“制播分离”的主流的含义。这一种制播分离,也可叫部分节目社会化制作。

(2)意义

采取制播分离对于电视台而言有如下好处:

首先,可以节省精力,这样只做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有利于突出原本的优势。

其次,可以提高节目质量。制作主体多样化了,避免了原来电视台自己制作节目风格过于单一的情况,制播分离的范围越大,电视台的内容就越多样、丰富。

最后,这可以降低成本。一般来讲,社会节目制作主体由于是市场化生存,更注重成本,所以一般从他们那里购买节目比台内自制成本要低。同时,制播分离形成了电视台的买方市场,社会的节目制作主体在互相竞争的时候,电视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节目。

对于整个电视业来讲:制播分离后,不管是台内分,还是台外分,都是分工,都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每一部分的专业化,从而提高制作水平,并提高整个行业运作的效率。

同类推荐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享受思维的盛宴

    享受思维的盛宴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九天皇座

    九天皇座

    以天之名,赐尔等以座,天之下,众生之上,替天征战。天有八,千年一排名,一天一座,一战一福缘。一个拥有变态体质“源体”的少年秋子道,为救其被囚禁的母亲和找到其身世不俗的妹妹,带着父亲的愿望,走上了修炼之途。而拥有皇座的他,又该如何拯救天下与异魔作斗争?传说中的“天之九”又是否存在,拥有何等惊天秘密,天之排名又是否与其有关,与秋子道又有何因果关系?一切答案皆在《九天皇座》
  • 无量圣尊

    无量圣尊

    神魔大战,七界纷乱,混沌神尊,重生异界;绝世天才,丹器同修,名扬大陆,至尊无敌;冲破封印,踏足修真,风云再起,显威人界;上古神兽,尽皆臣服,勇闯各界,七界新成;混沌戒,擎天剑,混沌珠,九龙鼎,刑天盾;混沌圣宝护我身,九爪金龙紧相随。大道无形爱常在,遨游七界定新规。
  • 九十九重牢

    九十九重牢

    代表人类自强不息的游龙道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一只无形的恶魔之手正在将人类拉入无尽黑暗之中,人心、思维、甚至于信仰都已经变得病态。这种病态已经编织成了一张天网,形成重重牢笼,使得全世界深陷其中,不能自醒,不能摆脱。王牧挣扎在这样一个世界,凭借强大的自由意识,或有意、或无意的掀开了黑暗世界的一层又一层枷锁。
  • 异界之迷失大陆

    异界之迷失大陆

    主角陈栋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从此开始了叱咤风云的异界征途……那啥,等下,你说什么?这片大陆是被封印在空间裂缝中的,说不定哪天就被黑洞吞了!
  • Drift from Two Shores

    Drift from Two Sho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凶神

    异界凶神

    华夏国最神秘的组织,龙组教官因执行了一个秘密任务而穿越到了异界,在这个异国他乡,为了能生存下去,他再次走上了战场,化身修罗,名扬异界,凶名再起,本书主角“白起”,,
  • 若虚门

    若虚门

    浩瀚宇宙,无边无际,平行时空,无穷无尽!若虚门,江湖事,修人心
  • 不一样的剑修

    不一样的剑修

    “剑名白雾,长三尺三寸,取谜障山脉雾晶精炼而成。”白衣飘飘逼格十足的男子接着说道:“报上你的名字,我剑下不杀无名之辈。何飞翰笑道:”手中剑叫电锯,背上的剑叫电钻,长的的话,也就2米多吧!腰间的叫手雷剑,你到底问哪个?“与天道契约导致真元没有攻击力,不过没关系谁让咱们是一个智商爆表的黑科技90后技术宅呢。一瓶变异的’82年的雪碧‘让你泪如雨下,一枚爆炸出剑意的手雷问你怕不怕,2米长的电锯和你斗剑让你爽一爽。我们生活中的东西,被灵气污染变异,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手电筒有聚灵效果?打火机可以抹去神识?香烟可以悟道?...修真与科技的大战,修真与科技的融合,让我来引领风骚吧!
  • 文明大伐略

    文明大伐略

    人类幻想的外星人出现了,但是结果却并不太美好。地球将被毁灭,人类将灭亡。在最后的时刻,徐朗作为最后的救世主,被两个怪老头送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大陆,只有岛屿,而在岛屿上更是有着千奇百怪等级不一样的文明。徐朗要做的就是,打败他们成为最高等级的文明,然后回去拯救地球!